大國工匠觀后感600字大全
觀看了大國工匠特輯,不禁贊嘆我國工匠是那么的身手不凡,他們在技藝中散發出的光芒是那么的耀眼,極具震撼!接下來小編在這里給大家帶來大國工匠觀后感600字集錦,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大國工匠觀后感600字1
我們來感受一下大工傳世中大藝法古的精妙吧!所謂工匠技藝,是從古代一代代傳下來的,有史有據。古人的智慧可謂聰明絕頂,給我們留下了珍貴的古法技藝。而我國的工匠們能從中找尋方法,結合自身熟練的技藝從而再次制造出極大價值的藝術品。在此過程中,工匠們既能感受到前人的大智慧,又能實現與前人的隔空碰撞、交流。
而作為觀影者的我們,透過鏡頭看到的是大國工匠們工作態度,能感受到其對工作的享受與自豪。制造宣紙的大拿毛勝利,既制作出超大三丈三宣紙,又能使“薄如蟬翼潔如雪”的極品宣紙再現。在制作超大三丈三宣紙曬紙過程中,毛勝利先是以干凈的第一刷開頭,掌握紙張定位,再運用嫻熟的技藝,動作行云流水,使得曬出的每一張紙都非常平整。毛勝利雖然是個粗人,但是在對待宣紙時的那份細致用心,非常人所及。就如其在制作“薄如蟬翼潔如雪”的極品宣紙為例,制作極品宣紙的曬紙環節,毛勝利遵循古法以擦培的方式畫圈(最可行的方法),需要用極難的點紙手法,用手指將紙貼上的紙點開,一塊紙貼上用500張紙,每一“點”都需要用力,做到恰到好處才能將宣紙張張分開。這一極其困難的的過程,都在毛勝利粗糙的手上實現了。極品宣紙的制成,是毛勝利對工作的細致用心態度與對工作有自豪感的情感表現。也是宣紙行業的驕傲。毛勝利的優良品質值得我們學習并發揚,從小事細節做起,做事細致用心,不含糊,不糊弄,一步一步地培養自己的“工匠精神”,從而使自己變得更加優秀!
造宣紙業有細致用心的毛勝利值得我們學習,當然還有其他行業的優秀工匠值得我們敬佩。說說擁有超高鏨刻技藝的孟劍鋒和國家高級鐘表修復師王津,兩人都曾為國禮做出巨大貢獻。鏨刻技術是傳說中不能出現百萬分之一差錯的工作,孟劍峰在制作國禮“和美”時,機緣巧合下發現古鏨子的特別之處,用尖部直徑只有0.1毫米的細鏨子反復開鑿、磨平,制出了20多道0.07毫米相當于頭發絲大小的細紋;再用制好的鏨子在厚度僅為0.6毫米的銀片上鏨刻出國禮。國禮“和美”像極了自然下的絲巾,效果已達真假難辨,堪稱神作。而王津在修復國禮雙馬馱鐘(內部結構極為復雜)過程中,不改變文物特性,在零部件中直徑不到1毫米的地方再下鉆0.4毫米的孔,進行難度超高的微創手術,進行上百道工序。使得國禮雙馬馱鐘恢復往昔風貌,光芒耀眼。國禮的耀眼背后少不了工匠們付出的努力,孟劍峰的嚴謹細致、王津的“絕不糊弄”、“寧可傷手,也不傷文物”的做事原則。(說明:用古法煤油清理很容易傷手。)從中我們看到了他們對待工作的態度。也許我們不知道,在他們高超技藝背后的是他們數不清的練習,磨煉,以及對工作的極致熱愛與自豪,試問一下我們自己能做到嗎?
大國工匠觀后感600字2
29歲的陳行行告訴我們:一個人最大的自豪是,這個世界不必知道我是誰,但我參與的事業卻驚艷了世界。國防軍工,代表著一個國家制造業的最高水平。身處其中的工匠們,都要無數次向技藝極限沖擊。在新型數控加工領域,陳行行總是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這又是一個極限挑戰,薄薄的殼體,將用在尖端武器裝備上,50%的合格率,中國始終難以逾越。陳行行為此無數次修改編程、調整刀具、訂正參數,變換走刀軌跡和裝夾方式。他的努力,最終讓產品合格率達到了100%。
回望2018,中國奉獻給世界太多的精彩和奇跡,在這當中,港珠澳大橋無疑是最濃墨重彩的一筆港珠澳大橋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它被譽為橋梁界的珠峰,水上長城,整整15年的建設工期,創造了7項世界之最,港珠澳大橋以新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美譽,讓來自中國的超級大工程又一次被載入了史冊。在這項震撼世界的工程背后,是三萬多名中國建設者的智慧凝聚、集體攻堅。也許我們無法記住每一個人的面孔,但是他們擁有一個共同的響亮的名字——中國工匠!
大國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動實踐表明,只有那些熱愛本職工作,腳踏實地、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盡職盡責、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業,才渴望擴展人生價值。作為一名鐵路建設者,我深刻的認識到要在自己的崗位上充分發揮這種工匠精神,更要把工匠精神傳承下去。
大國工匠觀后感600字3
“大國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動實踐表明,只有那些熱愛本職工作,腳踏實地、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盡職盡責、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業,才渴望拓展人生價值。
日本天臺宗開山鼻祖最澄說過:“國之瑰寶并不是金銀財寶,而是不論做何種行業,都將自己的工作崗位看成是最好的,并為此傾注全部心血的人。國家是否能富足起來是以能有多少有這種想法的人來作為判斷標準的。”
《大國工匠》講述了平凡勞動者在各自崗位,用心專研,不斷進取,最終躋身“國寶級”技工行列。他們中有破壞“復興號”動車組列車核心技術難題的焊工李萬君、為“嫦娥探月”組配高精度射電望遠鏡的鉗工夏立、特高壓帶電檢修工王進等。
愛崗敬業、做崗位有心人是他們成就精彩人生的主要法寶,因為愛崗敬業才能沉得下心來,耐得住寂寞,專注干好本職工作。
李萬君先后參與了我國幾十種城鐵車、動車組轉向架的首件試制焊接工作,總結并制定了30多種轉向架焊接規范及操作方法,技術攻關150多項,其中27項獲得國家專利。他的“拽槍式右焊法”等30余項轉向架焊接操作方法,累計為企業節約資金和創造價值8000余萬元。曾獲得全國勞模、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五一獎章、全國技術能手、中華技能大獎、2016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吉林省特等勞模的榮譽。
大國工匠觀后感600字4
觀看《大國工匠》,讓我受益匪淺。目前,我國經濟發展迅猛、日新月異,各行各業需要更多的工匠,推動國民經濟的發展,因此,時代呼喚工匠精神,時代需要工匠精神。
每一位大國工匠,他們很平凡,也很普通,他們沒有較高的學歷,更沒豐厚的收入,但他們不因職業的貴賤而卑微,不因失敗而氣餒和放棄,不因環境的惡劣而動搖,以極強的職業操守和毅力,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在干中學,在學中干,通過數十年如一日的鉆研和創新、專注和堅守,最終把自己的本職干到極致和完美,生產出完美無缺的優質產品來造福社會,最終實現人生價值。
如航天特種熔融焊接工高鳳林,我國兩種型號運載火箭第一顆“心臟”的噴管,都出自他手。作為一名普通航天人,幾十年如一日,用勤勤懇懇的工作,助推我國向航天強國邁進。這些工匠們都在平凡的崗位上,但有一個共同之處,不斷挑戰職業技能的極限,最終在平凡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由此可見 ,無論你身在哪個行業,都有成為工匠的可能。比如我們從事的叫班工作,認真核對叫班計劃,嚴格執行一叫二簽三催四復查的叫班制度;保證叫醒、叫起、叫走;做到不早叫、不晚叫、不錯叫、不漏叫,像大國工匠那樣,把時間都用在鉆研業務上,長此以往,自己的工作技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如今,我們要建設質量強段,需要層出不窮的工匠人才和工匠精神。因此,我們要樹立遠大理想和抱負,樹立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堅定信念,不斷提升企業的整體素質和核心競爭力,從而為推動社會發展進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貢獻
大國工匠觀后感600字5
近前,觀看央視首播的“大國工匠年度人物”發布晚會,感觸頗深,那些受到隆重表彰的“大國工匠”, 個個技藝精湛、匠心筑夢,而他們最令人嘆為觀止的是擇一事,終一生。李萬君,獨創一槍三焊新方法,用柔情呵護“復興號”的筋骨;夏立,組裝妙至毫巔,鋪就嫦娥奔月星途;王進,在“電波”上起舞,守護著萬家燈火通明……他們是一個個普通的人,在普通的崗位上干著普通的事,而他們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重復的干,最終鑄就不普通的事業。
細節決定質量。“大國工匠”中的幾位都是負責把控飛機、火箭、高鐵等技術質量的,從他們手里加工出來的都是一批質量要求相當高的產品,如有0.01%的質量問題,飛機、火箭可能墜落、高鐵可能脫軌。這讓我想到在平時設備維修中,遇到小問題、小毛病時,常以“差不多”、“還湊合”來解釋,殊不知“差之毫厘,謬之千里”,我們要學習他們的“工匠精神”,將本職工作做到分毫不差,哪怕再小的細節,也要全心專注,全力以赴,不斷修煉自身“內功”,秉持精益求精、刻苦鉆研、甘于奉獻的工匠精神,只有這樣我們的企業才會不斷發展壯大,大家才能過上越來越幸福的生活。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經濟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二,但是,我們的制造業大而不精,因此,需要大量高水平的專業技術人才。我們單位作為全路最大的機務段,歷經蒸汽、內燃、電力多次轉型,現在正逐步邁向高鐵時代,今年段職代會上鮮明提出“推動大段向強段轉型”,堅持目標導向,堅定不移的走質量效益型發展道路,實現從“體量優勢”到“質量優勢”的根本性轉變。這就要求我們的一線職工要提高自身素養,學習先進技術,不斷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把本職工作做好,自我約束和要求,把自己培養成高技能人才,技術水平提高了,才會大有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