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感動中國姚厚芝觀后感
在人生旅途中,我們應當走一走,停一停,等一等緩行的靈魂。“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這世間什么都可以等,唯獨孝心不能等,母愛源遠流長,可是母親卻敵不過時光。為幫助大家學習方便,小編收集整理了感動中國姚厚芝觀后感5篇,希望可以幫助您,歡迎借鑒學習!
感動中國姚厚芝觀后感1
每年爸媽都會帶著我一起看當年度的《感動中國》,而本次班會上老師也帶我們看了2013年的一位感動中國人物——偉大的母親姚厚芝。由于是以前看過的,感觸也比較深,在班級再看一次,也多了很多感悟。
短片中的姚厚芝在五年前查出患有乳腺癌,對于一個不富裕的家庭來說是晴天霹靂的消息,醫(yī)藥費也是他們承擔不起的,因此姚厚芝選擇了瞞住家人,而她思考的只是如何給這個家庭留下更多東西——她花了2800元買了一幅清明上河圖的十字繡并用三年多的時間繡完了它。而當有收藏家要出20萬元高價買下時她卻拒絕了,面對鏡頭她含淚說著這副十字繡一定要留到孩子們上大學時再賣。就是一般人都無法堅持下來的工作,她卻帶著病痛堅持了三年多,支撐著她的應該就是她對這個家的愛和無限眷戀吧!
無論是小女兒得知媽媽病情后抱著媽媽哭的情景,還是姚厚芝只披一件薄衣在榻上艱難的一針一線繡十字繡的鏡頭,甚至是大兒子低下頭偷偷抹去眼淚的樣子,都無不讓我們動容。
也許我們的生活中不會有這么鮮明的事情讓我們體會到父母的愛,但姚厚芝的舉動正是萬千父母都會對兒女們做的,她讓我們看到了母愛的偉大,也讓我們在感嘆之余想起我們自己的父母。是時候該對父母好一些了。
感動中國姚厚芝觀后感2
在今天晚上,中央電視臺播放了一個電視節(jié)目——《2014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在十個感動人物中,有兩個人物感動了我.
第1個人的名字叫——姚厚芝.她在2006年被查出乳腫瘤,面對高額的手術費,她只能采用藥療.
2009年她從電視上得知,十字繡可以賣的了錢,就買了一副長6.5米,寬0.8米的《清明上河圖》十字繡.從此,姚厚芝每天繡十字繡長達十七個小時.經(jīng)過了三年五個月的時間,終于將這幅需要127萬針繡成的《清明上河圖》繡好了.姚厚芝想要將這幅十字繡保存下來,等孩子們需要用錢時才將十字繡賣了,換錢用.
姚厚芝她這種與病魔做抗爭的同時,還為自己孩子著想的精神,令我非常感動.雖然患了乳腫瘤,不能大動,但她為了自己孩子的未來著想,依然堅持下去,這種母愛是世界上最真摯的情感.
第二個人物就是:格桑德吉,她是一個畢業(yè)于河北師范大學的學生.但畢業(yè)后的她沒有像其他同學一樣,留在城市里工作,而是回到了自己家鄉(xiāng)唯一一間學校里當老師.每年,為了把學生們安全送回家中,她要陪學生們一起過冰河、溜鐵索.
這些年來,她自己的女兒從兩歲起就寄養(yǎng)在拉薩的爺爺家,她的女兒與她僅僅見過四次面.2013年時,被評為了“最美鄉(xiāng)村教師”.她就是格桑德吉.
我覺得格桑德吉有一種舍己為人的精神.當她畢業(yè)后,知道自己的家鄉(xiāng)有很多人都不識字,她不想讓下一代的人也不識字,就放棄了在城市里工作,回到家鄉(xiāng)教書.我要想格桑德吉學習她舍己為人的精神.
我為姚厚芝和格桑德吉的精神感動.因為他們教會了我堅持就是勝利和舍己為人的精神.
感動中國姚厚芝觀后感3
最美鄉(xiāng)村教師感動中國,筑夢路上有愛更暖心
2月8日晚,在中央電視臺舉辦的2017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上,江西農(nóng)村最美鄉(xiāng)村教師代表支月英當選“2016年度感動中國人物”。 感動你我,感動中國。平凡生活中,總有一些人們讓我們由衷感動,總有一些事情讓我們溫暖心肺。被譽為“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的《感動中國》,就為我們挖掘了一批榜樣人物。這些榜樣人物雖然平凡普通,但卻提供了生命可以企及的高度,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指引。他們身上的勇敢、善良、擔當、堅強,讓13億人民看到了人性中最美麗的光輝。
在大山深處教書育人36年的支月英,就深刻詮釋了執(zhí)著和奉獻。邊遠山村教師奇缺,時年只有十九歲的南昌市進賢縣姑娘支月英就曾不顧家人反對,遠離家鄉(xiāng),只身來到離家兩百多公里,離鄉(xiāng)鎮(zhèn)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學,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師。36年來,支月英堅守在偏遠的山村講臺,從“支姐姐”到“支媽媽”,教育了大山深處兩代人。 “支姐姐”到“支媽媽”,變的是稱呼,但不變的卻是執(zhí)著和奉獻。她關愛孩子,資助貧困生,不讓一個孩子輟學,更是展現(xiàn)了筑夢路上炎黃兒女的精氣神。也不僅僅是支月英,不僅僅是評選出來的《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無數(shù)炎黃兒女為了心中的夢想,也正在日以繼日善行義舉,將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規(guī)范融入工作、生活、學習中。
《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每一個人物每一段故事,都浸潤著滿滿的真善美,都散發(fā)著暖暖的正能量。就以此次入選《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的十位榜樣人物來說,其大都來自基層、出自平凡,卻做出了一般人難以做到的不平凡事情。他們的事跡看得見、摸得著、學得到,他們的精神可敬佩、可親近、可學習,可謂13億多人民群眾學習的“精神富礦”。 凡人善舉,小善大愛。將鏡頭筆端對準平民百姓,挖掘平凡人群中的不平凡故事,筑夢中國將更有動力,
感動中國姚厚芝觀后感4
這一年里,誰曾讓整個中國動容?被譽為“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的《感動中國》今晚播出,十位“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揭曉。他或她,曾傾一己之力,踐一生之諾,觸動我們每個人心底的柔軟,激起一個國家拔節(jié)生長的力量。與高貴的靈魂對話,書寫自己的不凡人生。
孫家棟,87歲,是中國第一枚導彈、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第一顆遙感探測衛(wèi)星、第一顆返回式衛(wèi)星的技術負責人、總設計師,是中國通信衛(wèi)星、氣象衛(wèi)星、資源探測衛(wèi)星、北斗導航衛(wèi)星等第二代應用衛(wèi)星的工程總師,是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
他的一生與中國航天的多個第一密切相連,他領導下所發(fā)射的衛(wèi)星奇跡般地占整個中國航天飛行器的三分之一。2009年,他獲得中國國家最高科技獎。 急國家之所急,想國家之所想,一切從國家的需要出發(fā),孫家棟親歷、見證、參加、領導了中國航天從起步到目前為止的全部過程。 面對孫家棟,《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杜玉波說“東方紅”響徹環(huán)宇,“嫦娥號”長袖善舞,仰望星空,我們不能忘記這位為祖國默默耕耘的航天人。
感動中國姚厚芝觀后感5
慈母手中的一針一線,永遠閃耀著最神圣的光輝。母愛是一首素美而恒雅的歌,在時間的流河上,從遠古唱到今朝,從田間地頭唱到高樓大廈,它唱響在每一寸溫暖的土地上,蘊育著深愛與陽光。
觀看完中央電視臺《感動中國》頒獎晚會,內(nèi)心的感動涌流不止,淚花奪眶而出,向這十位最美的中國人和像他們一樣在這華夏土地上刻寫下至善至愛的人們致敬。
看完頒獎晚會感觸頗深,腦中的思想促使我手中的筆尖記下這些感動,以至日后內(nèi)心長存著那用行動淺唱大愛的身影,為我的腳步樹下一個個航標。
深夜難眠,姚媽媽含淚的雙眼以及那手中不停翻飛的針線,竟這般讓我刻骨銘心。可惜我不是歌唱家或是繪畫家,否則我定要將這平凡而圣潔的母愛的贊歌唱遍全世界,將姚母這為兒女泣血縫圖的最美姿態(tài)畫下來。
其實,我不是繪畫家也無妨,因為她的身影早已在人們的心中定格成永恒。世界上最偉大者莫過于母愛,浸潤著母愛的土壤上往往能綻放出奇跡之花。
姚厚芝媽媽,一位普通的農(nóng)村婦女,在預知死神即將來臨之前,竟為了兒女,執(zhí)著地與時間賽跑,用一針一線泣血繡成了滿載著沉甸甸的母愛的十字繡——《清明上河圖》。《清明上河圖》上有人物684個,牲畜96只(頭),房屋122間,樹木124棵,而且有的一棵樹木或一個人物竟需要幾種或幾十種的顏色,這對于一個身體健康的熟練秀工尚且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更何況對于身患重病、飽受病痛折磨的姚媽媽呢?是什么力量支撐她忘卻病痛,專注地去完成那工程浩大的十字繡呢?為了孩子,母愛的堅持不需要任何理由。面對病痛與死亡,姚媽媽沒有一絲的畏懼,她最怕的是自己走后一雙可憐的兒女孤單無助。
“我不能停呀,我怕一停下來,我就想睡,一睡就再不會醒來。”姚媽媽說著,眼淚一顆顆地掉下來,手上的針線卻依然一上一下繡著。此刻,我的眼淚再也無法抑制。母愛的力量可以撐得起一切,即使在生命即盡的日子里,也要奮力賽跑,爭取為兒女撐起最后的一片天。
作為兒女的我們,有時候甚至會抱怨自己命運不幸,出身貧賤,嫌棄父母,埋怨父母無能。然而對于父母親而言,孩子就是生命的全部,是自己活下去的希望。無論兒女健康與否,漂亮與否,優(yōu)劣與否,他們總是一如既往地以最誠樸的方式呵護著孩子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