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感動中國觀后感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后感了。但是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小編在這里給大家帶來感動中國觀后感六百字,希望大家喜歡!
感動中國觀后感1
近日我們觀看了中央電視臺播出的感動中國的動人故事,讓我熱淚盈眶。因為每一個人后面都承載著一個感人的故事,溫暖著每一位中國人的心,也在內心深處感觸著人間最美好的大愛。他們當中的有些事情是我們大多數人無法想象的,但是他們做到了,不是他們有什么超強的能力,而是他們有一顆堅強的心、執著的心!他們中間大部分人都是那樣的普通,不是什么大款,也不是什么高官,但他們用平凡的雙手,高尚的心靈,成就了偉大的事跡,這也是中華民族一直以來樂于助人,舍小家為大家的優良傳統,也正是現代社會越來越缺少的。
我看到胡忠和謝曉君他們夫婦都是城里的老師,本可以在城市里享福的他們,卻放棄了城里的安逸生活,而是帶上年幼的女兒,毅然來到偏遠的山區,當起了志愿者,義務為那里的孤兒們傳授知識,一干就是十幾年。由于那里海拔高,空氣稀薄,謝曉君經常有高原反應。那里物資匱乏,條件艱苦每個月只有300的生活費。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胡忠和謝曉君夫婦一直堅守在大山上,沒有放棄。生命的多少用時間計算,生命的價值用奉獻計算。胡忠謝曉君所代表的一類人,為什么能放棄那么好的環境,而到偏遠的山區支教?靠的是什么?就是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和堅持不懈的態度。為了讓自己掌握知識,懂得道理,他們甘當紅燭,燃燒自己,照亮他人。自己苦點累點沒有關系,讓每一個孩子學有成才是他們的追求和夢想。
一個人做好事并不難,難得是他們一干十幾年無怨無悔,從來沒有想到會有誰來回報。榮譽,對他而言只是虛名浮云,毫無疑義。用良心做事,一直是我們每個員工衡量自己人生價值的準則。而這一刻,使我覺得我做的還遠遠不夠,我需要更加用心,更加努力,用更加多的愛來愛這個世界。
我知道,在這一刻,感動了的不僅僅是我,也有你、你們……那么請我們一起關愛我們的國家、我們的這個世界,使我們的社會隨處都有愛的影蹤。
感動中國觀后感2
最近,最美這個詞非常地流行,什么最美女兒,最美媽媽,最美教師等等。其中我們最為熟悉的當然要數最美媽媽了,在她伸出雙臂的那一刻,讓我們再度感受到了母愛之無窮力量。
景色優美的杭州,正值盛夏時節,接天的蓮葉,映日的荷花,人們正愜意地享受這夏日的美好,一切是那么的祥和平靜。可伴隨著一陣啼哭,這一切被瞬間打破了,只見一個幼小的孩子爬出了十樓的陽臺,身體搖搖欲墜,這可著實嚇壞了樓下的人群,人們驚慌失措,有大呼小叫的,有打110的,可一切都似乎太晚了,孩子像斷翅的小鳥似的',墜落下來……
就在這生死攸關的一瞬間,一個黑影閃了過來,穩穩地接住了孩子,但因為慣性作用,她的左手也斷成了三截。她就是當代英雄吳菊萍,她又是一位平凡的母親,一個七個月大男孩的媽媽,在這一時刻,她無疑是最美的媽媽,最偉大的母親。
到了醫院,吳菊萍一刻也沒閑著,她不停地詢問自己救下的那個孩子怎么樣了,全然忘了自己也是深受重傷……這就是作為一個母親的本能吧?張開雙臂,抱住孩子,這一刻似乎永遠定格在了我們的心中。伴隨著悠揚的樂曲,吳菊萍穿著華麗的禮服走上舞臺,臉上依舊泛著母親獨有的慈善的笑容,她真誠地鞠躬,揮手,她的笑容如一縷陽光,溫暖了每個人的心房。大屏幕繼續播放著,那個被救的孩子映入了每個人的眼簾,“這是我的女兒—妞妞,那天,她趁奶奶不注意,獨自爬到了陽臺上,如果沒有吳菊萍,恐怕我就再也聽不到她叫我爸爸了,我實在不知道該如何報答她的救命之恩。”畫面上,孩子的爸爸述說著,聲音有些哽咽,有些激動。看著大屏幕,吳菊萍坦然地說,如果當時還有一位母親,她一定也會這么做的,因為在母親看來,所有的孩子都是自己的兒女,救自己的兒女難道不是天經地義的嗎?掌聲再次如潮水般響起,我知道,臺下的觀眾一定像我一樣,想到了自己的母親。
吳菊萍還在與主持人進行著交流,不管話題怎么變,只要聊到自己的孩子與快要康復的妞妞,她的臉上就會露出欣慰的笑容。瞧她那只骨折的左手,她那慈愛的笑容,我有些坐不住了。她貌似有雙柔弱的臂膀,但那無疑也是2011年最有力的臂膀。
危險裹挾生命呼嘯而來,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剎那搖晃。吳菊萍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接住生命,托出了幼吾幼及人之幼的傳統美德。她并不比我們高大,但那一刻,足以讓我們駐足仰望。
感動中國觀后感3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頒獎典禮于2017年2月8日晚8:00在中央一套播出,十大人物事跡涉及科技、教育、醫學、法律等領域,他們都是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創造出非凡的業績,對我觸動最深的是他們在崗位上幾十年的堅守,對初踏入工作時的那份初心的堅持、他們是中國14億人民學習的榜樣,是中國正能量的傳遞者。
奮不顧身三進火海的英雄王鋒、36年堅守山區教育的支月英老師、為艾滋病攜帶者的孩子創辦紅絲帶學校的郭小平校長、為脊椎患者打開折疊人生的梁益建醫生。他們都是活在我們身邊真實的榜樣,他們的事跡使我幾度眼眶濕潤,帶給我們的感動無以言表。
當主持人講到最美鄉村教師支月英老師時,帶給我的思索更多,這是我第一次深深的感受到對老師這個稱謂的敬重,曾經的自己也是一名教師,回首這十年的教書生涯,感覺有愧于“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之美譽,不能說自己沒有恪盡職守,于支月英老師相比,我不是一個稱職的人民教師,在那樣艱苦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中。
一干就是36年,扎根在大山中,為中國的教育事業奉獻了青春,我為山區的孩子們能碰到這樣一位良師而感到慶幸,“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種精神在支月英老師的執教生涯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她把所有的愛給了大山里的孩子們,當孩子們說“有老師的愛就是幸福!”支月英老師落下了幸福的眼淚。談到自己的女兒時,心中卻是滿滿的虧欠,女兒的一句話“媽媽,您是一位好老師,卻不是我的好媽媽”。讓臺下的觀眾潸然淚下,讓我們向這位燃燒了自己,奉獻給他人的人民教師致敬!
感動中國觀后感4
今天下午第二節課,我們看了一期感動中國。第一個女孩叫張琪慧。
她三歲的時候,在一場車禍失去了雙腿因此,她只能靠輪椅和兩個小板凳“行走”。她雖然失去了雙腿,但是,她上學從未遲到過。她6歲背起書包上學,9歲學習葫蘆絲。還在一次全國表演中吹豎笛得了一等獎。
我被她感動的是:因為她不能體會到正常人走路的感覺,她雖然失去了雙腿,但她對學習如此吃力,這也是值得我們佩服的。她無論做什么,都是自己做,從不對爸爸媽媽發火。每天起床后,包括背書包,掛竹笛子,一值都是自己做。一看到這,我感到特別慚愧。我對學習不感興趣,學習也不用功。我是一個四肢健康的人學習還那么不好。 第二個人叫黃珊嬌,她今年僅有11歲。在她很小的時候,媽媽就因病去世了,她一直與爸爸相依為命。她爸爸原來是個煤礦工人。不料,在一次意外中,她爸爸失去了勞動能力,連生活都不能自力了。全靠她11歲的女兒全僅照顧他。他們倆人沒有生活費,只有黃珊嬌每天撿垃圾維持生計。他們夫女一頓兩個人才吃一個包子,女兒讓爸爸吃一大口,自己卻吃一小口。黃珊嬌爸爸的傷口還經常疼。這個時候,我又是一次慚愧:因為我經常說飯菜不好,有時菜好了,我會說不好吃,總之我能挑出事來。黃珊嬌經常吃不飽,還吧挑事。哎,真對人 第三個人叫劉偉,他更是叫人感動。他失去了雙臂,但他無論任何事情都不依靠家人,他還堅持游泳 ,還做一些簡單的體育運動劉偉每天早上起床后自己穿衣服,自己疊被,雖然他失去了雙臂,但他從來不依靠別人。可我發燒感冒就讓媽媽喂我吃飯,劉偉卻沒有。我除了放假,上學時就沒有一次是我自己折被,有時到上學的時間我起不來,還讓媽媽幫我穿衣服。今天看了這期感動中國,讓我很慚愧,兩個不靠別人的殘疾人,一個11歲就照顧失去勞動能力的爸爸。我想以后我覺不挑食,不任何事情都依靠別人。
感動中國觀后感5
2月18日晚8時,“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頒獎典禮在央視一套首播,南陽市鎮平縣高丘鎮黑虎廟小學校長張玉滾登上頒獎臺,成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評選活動舉辦17年來,第16個獲此殊榮的河南個人或集體。在全省教育系統引發強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無私奉獻者應得到尊崇和褒獎,我們要深入學習張玉滾精神,爭做出彩教育人。
“張玉滾同志扎根鄉村、不忘初心、默默耕耘,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么是高貴師德、師魂的力量,他的故事直抵人心、感人至深,當選‘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實至名歸。”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鄭邦山說,在我省160余萬人民教師隊伍中,不乏張玉滾、李芳式的好老師,全省教育系統將繼續全面深化師德師風建設,健全完善教師管理機制,讓尊師重教蔚然成風,讓教師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
鄭州經開區教文體局黨委書記、局長關希哲說,張玉滾老師為大山深處的孩子們點燃知識改變命運的希望,是新時代人民教師的杰出代表;我們要用他的感人事跡激勵全區教育工作者,圍繞發展目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化教師隊伍建設,全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張玉滾校長扎根深山,為師為父,用行動和愛為孩子點亮求學道路,是校長、老師的榜樣。”鄭州市緯五路二小校長焦憬說,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立足工作崗位、樹立堅定信仰,牢記教書育人的神圣使命,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貢獻。
許昌市襄城縣屈莊中心小學老師周旭丹說,作為一名鄉村教師,我要學習張玉滾老師高尚師德,學習他以教書育人為己任的擔當,學習他不忘初心的堅守,學習他安貧樂道的高尚情懷,為鄉村的孩子帶去改變命運的希望。
河南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師范方向的大四在校生王亞倩說,張玉滾老師的先進事跡深深觸動了我,他用微薄的工資資助學生,他不斷學習,將自己打造成全能型老師……作為一個即將踏入社會的“準人民教師”,我將堅定理想信念,積極主動學習,爭做像張玉滾、李芳一樣的好老師。
2021感動中國觀后感相關文章:
★ 觀后感格式范文
★ 觀后感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