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人物事跡觀后感
通過寫觀后感,你可以深入思考電影中的情節(jié)、角色和主題,從而更好地理解電影所傳遞的信息和思想。好的感動中國人物事跡觀后感要怎么寫?小編給大家?guī)砀袆又袊宋锸论E觀后感,供大家參考。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觀后感篇1
巍峨的大山間纏綿著洶涌的河水,懸崖的盡頭滿是等待,李桂林就是在這般“壯觀”的山水畫中“行走”。
天路,看到那條細長而又搖搖欲墜的天梯,我馬上想到了天路,我從未見識到神奇的天路,所以天路在我的概念里大概就是這樣的一段路。
我也大概記不得李桂林那樸實的臉龐了,可我對那條天路仍歷歷在目,而天路上那個斑駁的身影也是我無法忘懷的&39;,李桂林的背影。
這條路他走了十八年,而路的盡頭是一群赤著腳等待知識澆灌的幼芽們,千百個日日夜夜,這座大山,這條河流,這條天路,見證了李桂林與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也目睹了李桂林那搖晃而不令信念的生命曙光留下的處處痕跡。
我對幾個鏡頭物別有感觸,這條用希望和信念鋪成的生命之路,節(jié)節(jié)梯架上早已是坑坑洼洼,那一層層破開的木皮勾勒出一步步堅定的腳印,在繁華都市的我們,從來都不曾知道,在遙遠的地方李桂林每天經歷著什么樣的考驗。大山深處的他與孩子們,似乎也在度過著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的清凈生活,他們不知道什么高科技,不懂得所謂的信息時代,城市的生死沉浮與他們無關,可他們卻是大自然最親密的朋友,可以領略到黎明的第一道曙光,可以縱觀群星璀璨的茫茫星際,更而況,還有李老師用生命譜寫的交響樂章,誰說他們沒有廣大的見識,他們擁有最沒有雜質的心靈!
人過留痕,雁過留聲,深邃天空上的火紅太陽映透過懸崖邊的無名野花,那陽光也如清澈臉龐一般明亮,愿你永遠照耀在遠方!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觀后感篇2
20--年度感動中國人物播出了,如果不是在姥姥家看了會電視,我還不知道今天就要播出感動中國。
看完感動中國,我真心覺得,閑著是罪惡的,浪費錢也是罪惡的。閑著,其實就是浪費時間,那么概括起來,浪費是罪惡的,應該怎么辦?應該珍惜,珍惜生命,珍惜時間,珍惜金錢,珍惜資源。當有真的感觸的時候,這些詞句就不是空話和口號,不空洞也不高大。98歲的胡佩蘭奶奶一生堅守在工作崗位上;格桑吉德教書的那個地方,拍的那個小孩子,穿的那么臟,那么破,我們隨便給他們一點也是好的,既然如此,我們怎么好意思浪費,怎么好意思隨便把衣服什么的丟掉,應該捐出去。還有撿破爛資助孩子上學的劉盛蘭爺爺,他活的那樣勤勞;還有為孩子湊學費在生命的最后搶時間為孩子們繡制清明上河圖的母親姚厚芝,時間對她來說多么寶貴,我想她每天都會企盼哀求上天能多給他一點時間,這讓我想到了一句話:你所浪費的今日,是昨日殞身之人所期盼的明日。
有的時候我會覺得閑,會覺得不知干什么好,好像找不到意義所在,而現在,在剛看完感動中國人物之后的強烈感情下,我覺得,有一件事,我們可以花大量的精力去做,以后忙完自己份內的事也不會覺得閑得慌,那就是:慈善。有時候我也會想,有什么好捐助的啊,他們有那么窮嗎,再說政府干嘛去了?
會有這種想法,是因為沒有同情困難人群的感情基礎,我沒有見過那種場面,或者通過媒體看過幾眼已經被歲月沖淡了,但是一旦把那個畫面放到我眼前,我會被震撼,然后內心柔軟的說不出話來。我想這就是為什么成長環(huán)境艱苦的孩子長大了會更加惦念自己當初那種窮鄉(xiāng)僻壤,會更加懂得同情困難的孩子,不是說家庭條件比較好的孩子心硬,而是他們沒見過,沒有那個觸動。所以說,讓所謂溫室里的花朵去“體驗生活”,體驗苦,生活的苦,真的是有意義的。
真的是有很苦的地方吶,真的是有需要捐助的地方(不過還是建議有可能的話少通過紅十字會神馬的中間途徑)。還看到因為急著救孩子跳水導致高位截癱的方俊明,很欣慰他工作的工廠很夠義氣,他的母校也很好,會有孩子們組成專門的義工團去陪伴他,其實這就是他們學校的一個精神楷模。還有自己撿破爛省吃儉用的劉盛蘭老爺爺,在他家里的墻上貼著義工團的孩子們去陪伴他的照片,他說這讓他很溫暖,我當時就想,原來義工團的工作真的是有意義的,有舍友發(fā)說說表示做義工很有意義因為老人們很開心,我當時還想她太傻太天真,你們去哪兒說一些不用不癢的話能有什么用呢,真的能幫到什么呢,但也許義工活動真的有它存在的價值。但是轉念一想,做義工也要有好的心理準備,因為畢竟很多需要義工幫忙的老人居住條件也不是很好,做好吃點苦頭的心理準備再去。
今天晚上含著眼淚看完央視播出的,20__感動中國人物頒獎,感受頗深!我被他們的杰出事跡感動著!一個撿破爛為生的古稀老人,能省吃儉用數年來捐出十幾萬元錢,資助那些上不起學的學生。一個身患絕癥的村官,能把自己的百萬家產,都用到了村里的公益事業(yè)。自己到最后連住的地方都沒有、她叫唐愛蘭,她說的一句話更讓我感動!那就是你對大家付出了真誠,大家就會對你付出真誠!
絕對真理!一個九十多歲的老將軍夫人,放棄安逸,回到艱苦的農村生活,用他一生的付出實現了自己的崇高理想!還有身患絕癥的母親用幾年的時間繡出清明上河圖,用生命詮釋偉大的母愛!還有為了救人落下終身殘疾,笑對人生無怨無悔的見義勇為的英雄!還有義字當先為犧牲的戰(zhàn)友守墓三十年的守墓人。還有為了孩子們上好學舍棄小家的好老師!還有為祖國的航天事業(yè)做出巨大貢獻的航天英雄們!等等!他們的事跡使我非常感動!
用他們的話說,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輩子做好事就不那么容易了!那需要毅力,需要忍受很多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這就是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善良,正直,樂于助人,堅強,奉獻,吃苦耐勞!我要凈化自己的靈魂,向他們學習!在有生之年,為大家,為社會多做好事,作善事,做一輩子的好人!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觀后感篇3
看了《感動中國20__年度人物頒獎盛典》之后,我的內心仿佛受到了洗禮,這些奮斗者對于夢想的追求、對于工作崗位的堅守,讓人為之震撼,他們雖不是什么改變歷史的大人物,但他們滿腔的熱情、毅力與堅守深深地打動了我。
地處絲綢之路南北三路的分合點上的敦煌,是一座繁華的都會,莫高窟也在此生根發(fā)芽。每一個洞窟、每一幅壁畫都飽含著智慧的結晶。經過歷史的變遷和沙塵風蝕,窟內許多珍貴的壁畫已殘破和變色。為了讓敦煌莫高窟重煥光彩,“敦煌的女兒”樊錦詩自1963年從北大畢業(yè)來到敦煌莫高窟,50多年扎根大漠,潛心石窟考古研究和創(chuàng)新管理,完成了敦煌莫高窟的分期斷代、構建“數字敦煌”等重要文物研究和保護工程,可讓敦煌文化得以永久保存。
關于莫高窟,我曾經在小學的一篇課文中讀到過,那時對莫高窟的彩塑、壁畫和藏經洞特別神往。后來在上海中心與敦煌莫高窟來了一次近距離接觸,參觀了等比例復制的洞窟,那別具特色的穹頂,婀娜多姿的飛天,還有一些充滿想象力的童趣壁畫,都讓人嘆為觀止。我那時才知道,隨著大批游客的實地到訪參觀,每一次游客進洞時,空氣的流動都會對壁畫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對比一千年前的壁畫,如今的莫高窟壁畫色彩消退、日漸模糊。而現在,在樊錦詩奶奶帶領的“敦煌守護人”潛心研究和保護下構建了“數字敦煌”,也讓我們不必去敦煌,就能穿越千古,近距離接觸這座歷史的寶庫。
樊錦詩奶奶為了這份信念,半世紀的沙吹,心歸處還是敦煌。敦煌是個謎,是個夢,但它更是樊錦詩的命。她的堅守、她的毅力都是我們學習的標桿,作為一名當代學子,我們也應責任在肩:一桌一椅讀天下書,將華夏五千年的文化底蘊更好地傳承。
向所有《感動中國》的奮斗者、奉獻者們致敬!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觀后感篇4
今天,我觀看了期待以久的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活動,共有11人獲獎,其中有老人有年輕人,也有中年人,我懷惴激動的心情打開了電視。
第一位獲獎者叫黃旭華,三十多年來,黃旭華沒回過幾次家,家里人都埋怨他。但他不能公開自己的身份,因為他的工作是保密的。后來,人們親切的稱他為“核潛艇之父”。他那時心里肯定很糾結也很無奈。
最讓我感動的是91歲的老人劉盛蘭,1998年,劉盛蘭在報紙上看到了一則救助報道。從那一刻開始,73歲的他就把自己微薄的工資捐了出去,有時候,他竟然同時損助了50多名學生。每天清早,他簡單的吃了點東西就出去撿廢品。這么多年,他唯一珍藏的就是一個藍布袋,里面裝滿了給學生的匯款單和學生的回信……老人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即使住進了醫(yī)院,還不忘給同學們匯款,怕他們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還有一對父子,35年如一日,父子相繼,只為一株油菜的夢想。一開始,鄉(xiāng)親們都嘲笑他“泥腿子想當科學家”。對于這些嘲笑,沈克泉并沒有氣餒,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沈克泉培育出了產量高的油菜品種,為家鄉(xiāng)解決了吃油難的問題。后來,沈克泉叫來了兒子沈昌建帶著買車錢與他一起改良油菜品種。沈克泉去世前說他最不放心就是新的油菜。經過父子倆35年的努力,培育出的油菜品種都獲得了認可。父子倆的心靈就像油菜花一樣美麗。
原來還有這么多的好人我沒發(fā)現,我一定要向他們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好人。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觀后感篇5
今天,我們看了《感動中國》,它使許多人熱淚盈眶,我覺得它是凈化心靈的儀器,它譜寫了真、善、美的樂章。我相信,只要看了《感動中國》,每個人都會有所感悟。
《感動中國》有幾十位讓人們感動到流淚的人,可以說最耀眼的不是明星,而是這幾十人純潔、善良的心。
這幾十人中我每個都覺得讓人感動,劉盛蘭每天省吃儉用,捐錢給孩子們。他那時月薪才300元,可他卻一下子捐了50元,他那時已經73歲了,后來又一場大火燒了他的房子,回到農村生活更辛苦。可他仍在捐錢,10元、20元、30元、40元這位老人吃東西都是吃垃圾里拾來的,還會拿人家扔掉不要的菜葉,而且17年沒有買過一件新衣服。真善心!從他身上,我看到了中華民族正直、善良、樂于助人、樂于奉獻的優(yōu)秀品質。
還有一個叫段愛平的。她只是一個小小的村長,可她為村里的犧牲非常大。我們應該想成為百萬富翁吧。這個段愛平就是個百萬富翁,可是她卻把自己的錢全都捐了出去,而且她有食道癌,最后窮得都沒錢看病,而且她還會下雨天幫村民一起修房屋漏洞。我們要學習她生命不息、奮斗不止、干事創(chuàng)業(yè)、奮發(fā)有為的崇高精神;學習她真心實意地幫民致富、解民困難、化民恩怨、心系百姓、執(zhí)政為民的公仆情懷;學習她不管身處何時何地,心中時刻牢記自己的職責與使命,在榮譽面前不忘本的淳樸本色。
看完《感動中國》之后,我勵志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向《感動中國》里面的人物學習,幫助、救助需要幫助的人。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觀后感篇6
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昨晚落下了帷幕。這十位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事,讓我們感動,令我們震撼,一個個感人的事跡敲擊著我們心靈最深和最柔軟處,發(fā)出動人的感動之聲。《感動中國》,它使許多人熱淚盈眶,它譜寫了真、善、美的樂章。我相信,只要看了《感動中國》,每個人都會有所感悟。20__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候選人之一萬其珍一家,他們的故事使我感動。
湖北省建始縣三里鄉(xiāng)大沙河村農民黨員萬其珍一家,四代堅持在河邊為村民義務擺渡,方便了附近兩個縣市、四個鄉(xiāng)數以萬計村民的農耕和出行。現年69歲的萬其珍是第三代義渡傳人,每天在大沙河上來回擺渡數十趟,已經堅持了16年,并帶動兒子、孫子義渡。
用他們的話說,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輩子做好事就不那么容易了!那需要毅力,需要忍受很多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這就是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善良,正直,樂于助人,堅強,奉獻,吃苦耐勞!我要凈化自己的靈魂,向他們學習!在有生之年,為大家,為社會多做好事,作善事,做一輩子的好人!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觀后感篇7
劉秀祥回到了家鄉(xiāng)貴州省望謨縣成為一名普通的中學教師。他言傳身教,以真誠善良的心靈,剛毅頑強的品格獲得了學生們擁護和愛戴。“祥哥來了,趕快奮斗!”這句話,表達孩子們對他的肯定和信任。
在教壇默默耕耘的7年里,一組組的數字串起了劉秀祥的累累的工作碩果:
劉秀祥擔任了5個教學班的工作和3個班的班主任,并且兼顧學校的德育、團委、教研組和年級部的工作。劉秀祥騎著摩托車幾乎跑遍了望謨縣的各個鄉(xiāng)鎮(zhèn)到學生家中家訪,摩托車騎壞了8輛,先后把40多個孩子從打工工地拉回了校園。
教學之余,劉秀祥積極開展公益活動,全國巡回勵志演講1000多場,聽眾上百萬人,牽線企業(yè)和愛心人士一對一資助貧困學生1700多人。劉秀祥曾經在一個差生班擔任班主任,畢業(yè)時全班47名學生全部都考上了大學。
劉秀祥說:“在我教書的過程中,我一直都告訴自己,一個都不能放棄,一直都不能放棄,要讓大家相信奮斗的力量。”經過劉秀祥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多年來辛勤的勞動,終于使全縣的教育工作全面改觀,教育水平直線上升,高考上線率翻倍提高。在望謨縣人民政府的官方網站上,有這樣一段話:
“望謨教育成效顯著。把教育扶貧作為提高脫貧質量、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斬斷窮根的根本舉措……高考成績連續(xù)三年創(chuàng)歷史新高,本科錄取人數從2015年以前的全州掛末提高到2018年的全州第四位。
2019年本科上線學生達946人,上線率增加值在全州排第3位,上線人數實現逐年大幅增長,較2014年增長了477%。”
望謨縣的教育工作得以蓬勃發(fā)展,可知道這個成績的背后凝聚了劉秀祥等教育工作者多少辛勞的汗水和嘔心瀝血的付出啊!
劉秀祥2018年被任命為望謨縣實驗高級中學副校長,同年被評為“中國好教師”,得到了社會對他工作成績的肯定和贊揚。
如今的劉秀祥也成立了美滿的家庭,他的賢內助幫他一起照顧母親,不但使母親過上了更加幸福的晚年生活,也替劉秀祥分擔了后顧之憂,使他能夠拿出更多的精力從事教育事業(yè),服務社會,回報大眾!
提到過去的艱難生活時,劉秀祥感到歷歷在目。當年在面對困境時,劉秀祥選擇了堅強面對和勇敢付出,他開玩笑地稱自己為打不死的“小強”,經過了種.種磨礪終于苦盡甘來,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他說:
“如果沒有和母親相依為命的生活,我可能沒有那么堅強,沒那么勇敢,有了她我才有了活下去的目標,因為我知道有一個人需要我。”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觀后感篇8
觀看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頒獎晚會,獲選的十大人物都很值得我們學習,尤其對獲選人黃大發(fā)的默默無聞的精神,深受感動和啟發(fā),學習黃大發(fā)同志堅定不移、愚公移山的奮斗精神,收獲頗豐。
黃大發(fā)同志是名副其實的年份英雄,也是決勝脫貧攻堅的時代楷模。他幾十年如一日,把人民作為最溫暖的初心,最崇高的信仰,率領群眾鑿水渠、開山路、造糧田,一輩子、一條渠,客服艱難困苦,穿越幾座大山,橫過多處懸崖,創(chuàng)造人間奇跡。黃大發(fā)同志對黨忠誠、心系群眾、忘我工作和無私奉獻的優(yōu)秀品質深深地感染了我。正如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陳敏爾同志評價他那樣,信仰可以高大上,也可以接地氣。
作為一名黨員干部,我的信仰也曾高大上,但對照黃大發(fā)同志的事跡來看,我是否接地氣?自己是一名出生在基層的農家娃,在組織的關心下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回想起當初自己“生于基層、成長基層、工作基層、建設基層、奉獻青春”的入職誓言,自己確實沉下了基層,但地氣還是接得不夠,導致于在開展某些工作時還存在地氣不足、思想陳舊、方法不新。通過對黃大發(fā)同志先進事跡和對《塘約道路》《苦難輝煌》等基層工作讀物及書籍的學習,我深知自己工作的特殊性,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努力,把自己的信仰用實踐來證明也可以接地氣的,用時間的齒輪來推動向黃大發(fā)、龍增剛、文朝榮、鄧迎香等身邊的先進人物靠齊。
一是提升好幾種能力。首先提升好個人的身體素質,俗話說“打鐵還需本身硬,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好的身體是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根本,只有身體好了就可以身體力行,才能彎腰實踐。再次提升好個人的知識結構,把學習這個人生永恒的主題堅持好,學習黨的政策法規(guī)、學習業(yè)務理論技巧、學習待人接物,主動適應新常態(tài),不斷練就新能力。
二是堅守好幾個原則。首先遵守好各項法律法規(guī)和工作的組織原則,嚴守規(guī)矩底線,不踩法律紅線,按規(guī)矩辦事,用制度管人。再次是嚴守工作原則,始終堅持不推諉不扯皮、不攤派不遙控,搞好單位團結,帶好干部隊伍,處理好各項工作事務,能解決的絕不過夜,不能及時解決的研究商量解決。第三是守好生活原則,延承傳統美德,認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尊老愛幼,爭做一名孝順的兒子、合格的丈夫、稱職的父親、和諧的鄰居、合格的市民。
三是履行好幾份職責。一方面要履行好家庭的職責,對于分居的父母親人要經常走訪,平時或周末多陪陪老人,對于子女要履行好自己的職責,當好子女人生的第一任老師。一方面要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職責,組織和領導安排的要及時抓落實,自己分管負責的要親自指導跟蹤問效。另一方面要履行好自己的社會職責,作為一位公民一名國家干部,要敢于同社會的不良風氣說不,要善于帶頭做合格公民,傳播正能量,傳遞好聲音。
總之,作為一名黨員干部,我相信自己能夠把時代發(fā)展的熱情洋灑在這片故土,也能夠堅持在黨的領導下,與時代發(fā)展同心同向。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觀后感篇9
感動是一種特別讓人期待的感情,因為哪里有感動,哪里就會有勇氣,就會有信守承諾,更有情也有愛。
看完了《感動中國》,我的心中五味雜陳。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名排雷戰(zhàn)士——杜富國。
在邊境掃雷行動中,而對復雜雷場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國對戰(zhàn)友喊出:“你退后,讓我來!”在進一步查明情況時突遇爆炸,他受了重傷,失去了雙手和雙眼,而同組戰(zhàn)友則被他掩護在身后,只有臉部受了輕微擦傷。
杜富國的傷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人們通過各種形式向他表示慰問。國防部評價說:“杜富國同志面對危險,舍已救人,用實際行動書寫了新時代革命軍人的使命擔當。”
在看到視頻中那個曾經擁有明亮如炬的雙眸,對鏡頭揚起快樂的笑臉的男人,如今卻被潔白的紗布蒙上了眼睛,兩個空蕩蕩、看上去極其不自然的袖口提醒著我他的遭遇。我的眼睛濕潤了。可他在舞臺上站著,神采飛揚地回答著主持人的問題,透過那潔白的紗布,我仿佛看到了他自豪堅定的眼神。
舍生忘死是一種高尚的精神,我從杜富國身上看到了這種精神的存在,而這恰恰體現出了人性的光輝。那句“你退后,讓我來”,在我的腦海中不斷回放,回放,刻下了深深的烙印。想著想著,我不由落淚了,暗暗發(fā)誓自己以后一定要成為一個善良勇敢的人,為身邊的人帶來溫暖。
以前的我,無論出了什么事都只知道一味地逃避責任,不懂得奉獻,也不理解奉獻。而杜富國,卻在最危急的關頭,選擇了保全戰(zhàn)友,還說出了那樣的話,對自己可能會面臨死亡這件事,毫無畏懼。也許在那一剎那,他會想到自己的伴侶,想到自己的父母,但是他最終還是毅然決然地護住了身后的戰(zhàn)友,這個決定既是為了戰(zhàn)友的安危,也是為了他所熱愛的這個國家。
“你退后,讓我來!”這短短六個字,鐵骨錚錚。一個缺了手臂的軍禮,讓億萬人為之一振,為之流淚。殘存的臂膀演繹了最神奇的誓言,消失的雙眸飄揚著最鮮艷的旗幟,用青春書寫了永恒。
你聽——那嘹亮的軍歌,是對英雄的禮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