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
1994年9月,《肖申克的救贖》先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和曼斯菲爾德的文藝復興劇院首映,然后從23號開始在北美洲限量放映。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外國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五篇,衷心希望能為您提供幫助!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 篇1
今天又看了一遍《肖申克的救贖》,這是我最喜歡的電影之一。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觸,剛開始看的時候只關注到男主角安迪怎么越獄,聽到“自由”和“希望”這些詞,看多幾次又會看到瑞德說的“體制化”,會反思老布自殺的原因,等等。
肖申克監獄也是一個社會的某些縮影,充滿著殘酷。道貌岸然的監獄長假公濟私,監獄管理員與囚犯之間做交易,囚犯之間有友誼和敵對。
安迪最后說妻子雖然不是他所殺,卻是因他而死,他用28年的牢獄生涯救贖了自己過去對妻子的愧疚。他用一把小錘子,花了28年挖了一條地道,最后逃出監獄。在常人看來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然而他就做到了。懷著對自由的渴望,從進監獄起,他就在下一盤很大的棋。進監獄的第一天,他沒有像其他菜鳥一樣大哭大鬧,緊張害怕,反而安之若素。他抓住每一個讓自己能有所改變的機會,向瑞德購買小錘,幫監獄管理官報稅,不斷寫信給議會,爭取到一大筆錢改建監獄圖書館,幫監獄長洗錢,無中生有出一個人和銀行賬戶,逃出去那一晚把監獄長的東西掉包,從而大搖大擺從無中生有的那個賬戶中取出錢來,從此在太平洋邊上過上自己想過的生活。
整部電影用瑞德的旁白串聯起來,瑞德也是一個很有頭腦的人,所以能在監獄里如魚得水。多虧了瑞德的幫助,安迪才能實施越獄的計劃。瑞德明白自己是一個體制化了的人,他能在體制內如魚得水,恐懼失去了這個體制自己將一無是處。瑞德能給以那些體制內的人一些提示吧,到底體制好還是不好,大家見仁見智吧。我是自由的堅定擁護者。
其實自己從這部電影中收獲最大的還是安迪對自由的追求,實施計劃的執行力、堅定和執著。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 篇2
肖申克是英語“Shawshank”的音譯,也有人翻譯成鯊堡。就像名字一樣,肖申克是一座“吃人”監獄。美國是西方世界宗教性最強、宗教在社會生活中影響最廣泛的國家。肖申克監獄吃掉的不僅是身體,還有希望,而整個救贖正是這雙重救贖。當然,雙重救贖不僅是身體和精神救贖,同時也是自我救贖和對他人的救贖。安迪自我救贖首先體現在最終逃出肖申克監獄。我們看到安迪的懺悔和反省,這是精神的救贖。
安迪用了19年鑿開了通往自由之路,所救贖的不僅僅是自己,也救贖獄中其他犯人的心,從此他們開始相信一切皆有可能。這正印證了基督救贖的那句話:“神愛世人,要拯救世人?!逼兄v述英雄偉跡,激勵了觀眾為自由和希望努力奮斗。但也應看到,該片也通過安迪這一英雄形象的塑造,英雄偉跡的敘述,反映了美國人的力量和精神,傳播著美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和社會文化,是一曲歌頌美國自我中心主義的贊歌。這場英雄敘事與文化的應和,不能說是巧合,而是電影與文化的合謀。
安迪說道“在這個世界上,有些東西不是用石頭圍成的,那些在內心不能到達、不能觸摸的東西那真正屬于你”,這就是希望。這使得他能夠保持一種冷靜的心態,在追求自由的過程中,沒有怨天尤人,沒有變得狂躁不安,而是用理性的頭腦自如地在得失之間求取平衡。也正是他那種把絕望化作希望的頑強毅力,使他實現了別人認為不可思議的夢想——爬過19年艱辛敲鑿的狹窄隧道,游過足足有五個足球場那么長的下水道,在電閃雷鳴夜晚擁抱了自由的天空。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 篇3
信念,是一種力量,即使在殘酷的監獄中,也能給人帶來希望。即使身處困境,也向往自由。永不磨滅的信念,帶給了人們在逆境中向往自由的動力。
肖申克,這座監獄見證了人的丑惡,大部分人都被冤枉,在這里,度日如年,過著沒有意義的生活??删驮谶@,在被冤枉的情況下,安迪懷著信念,忍受著痛苦,要逃出監獄,洗清自己,縱使三姐妺兒侵犯他,湯米被殺,他也永不磨滅自己的信念,永不放棄希望,找朋友幫助,發揮自己的才干,最終證明自己的清白,監獄長的罪行。
對比生活,我們也曾深處逆境,時不時會面對挫折,而我們是否失去了信心,失去了信念?不,我們應抱有永不磨滅的信念,在困難中,永不放棄,懷著信念砥礪前行。
永不磨滅的信念,它雖不是人人都有的,但,對自由的向往,對勝利的渴望,使它油然而生,主人公安迪詮釋了這一點,在審判面前,他沒法抵抗,可是,他不愿就這樣在牢里度過一生,他憑著對自由的向往,信念,堅持努力,看到牢外的光。我們應從現在開始,就懷有信念,為信念而奮斗。過有意義的生活。
同樣的信念也能使我們找到志同道合的人,與他們成為朋友。安迪在監獄中能逃出來,也是靠著瑞德的幫助,兩人都有著對自由的向往,致使他們互相信任與支持。
失去了信念,即使自由,那也不過是身體上的解脫。布魯克爺爺在獄中是和藹的,充滿信仰。然而,當他被假釋時,他內心充滿了對未來恐懼,社會變了,他失去了信念,茫然無措。一個人,沒了信念,就好比失去了方向,這一生,都將變得黯淡無光。
懷有堅定的信念,不要失去它,它的力量是偉大的,使我們擁有充實的生活。用信念,去面對生活中的一切。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 篇4
我觀賞了電影《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給我帶來了很大的觸動。
《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受冤入獄的安迪·杜佛蘭不屈不撓,用一把小小的鶴嘴鋤偷挖通道最終逃出肖申克監獄,成功越獄后,他以證據使洗錢典獄長山姆·諾頓畏罪自殺,并用與其合作時捏造出的不存在之人的身份生活,還給了獄中好友瑞德在假釋出獄后的生活保障。
這部電影深受好評,原因之一就是它的劇情跌宕起伏,出人意料,并不乏味。主人公安迪是一位敢于與命運抗爭,他不被挫折打敗,機智聰明、勇于行動、樂觀善良、善于察言觀色,成功在肖申克這所殘酷的監獄中將自己救贖出。
事實上,很多事情的發生都應該熄滅了安迪的希望,讓他感到肖申克監獄根本不可能還他清白或是允許他逃脫,--比如剛入獄的無名胖子因大聲哭喊遭獄警毒打致死,“姐妹花”對他的毆打,老頭布魯克斯因無法習慣處于新生活而自殺,湯米了解真相、愿為安迪證明清白卻被典獄長指使人射殺了他--,可是安迪并沒有絕望,他仍實行著自己周密的計劃,不可思議地逃離了肖申克監獄,并過上了向往的、無人能觸及的生活。
安迪越獄后爬出下水道在雷雨中得意地張開雙臂仰天大笑的那個畫面,使我看到了自由、希望、自我、狂野、不羈、嘲笑。只需爬過這么一段骯臟的路,即可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他沐浴著這雷雨,感謝來自自己的饋贈,這一刻,肖申克的枷鎖再控制不了他,它能夠使那些曾凌駕于他之上的人都受到制裁。但這美好,當然并不如此輕易就能夠得到,他需要付出的,是他人所不能忍受的。別人都不相信能夠做到的、更不愿意去做的,他做到了。
人生便是這樣,不幸也許就會降落到你的頭上,來擊潰你一切的信念,想得到你所想要的,必然要遭受磨難。只有動用你的智慧與力量,才能夠將你自己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 篇5
最近在讀基督山伯爵,里面的一些情節使我想起了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于是,在刮著今年最后一個臺風,以致全校停課的日子里,我選擇再次重溫這部電影。
這是一部使人心靈受顫的電影。
這是一部,迄今為止,我看了六遍,卻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動的電影。在此之前,我曾幾次說服我自己,要好好為這部電影寫下點什么。然而我深知,我那蒼白無力的文字,是無法承載起它所給我帶來的震撼。
這是一部有關自救與希望的電影。
主人公安迪,因被律師設計,錯入監獄,并為此坐了近二十年的牢,安迪由一個年輕氣盛的青年人,變成了經歲月磨侵的中年人。
在牢里的二十年里,安迪一直默默地干自己的事。臉上不斷新添的傷痕,便是安迪在頭十年的監獄生活。安迪的后十年,是自救與渡人的十年。他堅持用了五年的時間,寫信獲批,為監獄修建了圖書館;安迪幫助獄友取得高中文憑。他用一直被迫低頭的智慧,救了許許多多的人。而在得知自己的證人被殺后,安迪也終于壓抑不住了,最終選擇好時機,成功越獄,實現了自救。
安迪是個能夠獨自咀嚼孤獨與罪孽的自救者。它默默地窺視著一切。他向瑞德要了一把小槌子,在孤獨的黑夜里一點點挖出在瑞德認為需要花上六百年的逃生洞,而安迪,僅僅用了二十年。安迪利用獨特的敏銳力與智慧,在幫監獄長洗錢時,捏造出一個不存在的人,以便往后揭穿其行為。安迪用了二十年,贖回了本不屬于他的罪孽。
在這二十年里,安迪是個不斷追求自由的囚鳥。安迪敢冒著被毒打致死的危險,為獄友贏得享受破與音樂的片段時光。正如瑞德所說,有些鳥是關不住的,他的羽翼光彩奪目,當他們飛出鳥籠時,會讓那些覺得把他們關起來是一種罪惡的人感到由衷的喜悅。無疑,安迪便是這樣的一只鳥。
安迪相信希望永存。安迪在給瑞德的信上有說,希望是個好東西,或許是世界上最好的東西,好東西是不會消逝的。它存在你的心里,這是用石頭圍不起來的。
除了安迪的救贖外,“體制化”是影片的又一主題?;蛘邚牧硪粚用嬲f,安迪的救贖,就是為了避免體制化。所謂的體制化,拿監獄做例子,監獄的墻很有趣,剛來的時候,你會恨它,慢慢地,你會習慣它,最后你會喜歡它。監獄把你送來度過余生,這也是它們所想要剝奪的。最后人們竟放棄了反抗,不再愿意拾起遺失大半生的自由,這便是體制化的可怕之處。在我看來,與魯迅先生所說的“吃人”,大同小異。
總的來看,強者自救,圣者渡人,才最為恰當地道出影片的中心。
無疑,安迪當屬圣人一類。
安迪在忍耐與等待,拯救了自身;安迪用友誼,避免瑞德淪入體制化;安迪用自己的智慧,除掉監獄長,為肖申克監獄的每個人贏回久違的歡樂與快感。
在第六次觀看中,我再一次被安迪所感動。在安迪逃出肖申克后,向風雨打開雙手,那一刻,我看到了安迪身上的自由,感受到了希望的力量。
與此同時,我又一次因“體制化”而陷入了沉思。我是否也被生活體制化了?當大多數人選擇同一種姿態去生活時,我不也正是隨遇則安地跟從他人,在初恨中慢慢習慣,最后失去了掙扎嗎?我深深為我而懺悔。
但安迪告訴我,只有在其中跳出來,才能實現自救。
一部好的電影,并不亞于一部經典文學作品。肖申克的救贖并沒有給我帶來太多現代的視覺沖擊。我所感受到的是,我的內心,受到了迄今最多的震撼。
強者自救,圣者渡人。安迪之所以能夠從肖申克監獄里逃出,因為空間禁錮了他,而時間又拯救了他。一天挖不完的隧道,他用了二十年來挖;一天做不完的事,他用一生來做。
熊培云在自由在高處一書中提到,如果你的一生都像安迪一樣追求自由,知道自由在高處,那么你的一生是自由的。世界像是廣場,如果你只知道左右,而忘了更要站在高處張望,你是很難找到自己的方向的。什么時候,當你能超拔于時代的苦難上,人群之上,你能從自己出發,以內心的尺度衡量自己的人生,你才是可能自由的。
那么,下一個安迪,會不會就是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