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英文電影觀后感
《肖申克的救贖》的電影票房不佳,但華納家用視頻仍在1995年把32萬盒該片的出租錄像帶運到美國各地,這在當時是個冒險的行為。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肖申克的救贖》英文電影觀后感【五篇】,衷心希望能為您提供幫助!
《肖申克的救贖》英文電影觀后感篇1
信念,是一種力量,即使在殘酷的監獄中,也能給人帶來希望。即使身處困境,也向往自由。永不磨滅的信念,帶給了人們在逆境中向往自由的動力。
肖申克,這座監獄見證了人的丑惡,大部分人都被冤枉,在這里,度日如年,過著沒有意義的生活??删驮谶@,在被冤枉的情況下,安迪懷著信念,忍受著痛苦,要逃出監獄,洗清自己,縱使三姐妺兒侵犯他,湯米被殺,他也永不磨滅自己的信念,永不放棄希望,找朋友幫助,發揮自己的才干,最終證明自己的清白,監獄長的罪行。
對比生活,我們也曾深處逆境,時不時會面對挫折,而我們是否失去了信心,失去了信念?不,我們應抱有永不磨滅的信念,在困難中,永不放棄,懷著信念砥礪前行。
永不磨滅的信念,它雖不是人人都有的,但,對自由的向往,對勝利的渴望,使它油然而生,主人公安迪詮釋了這一點,在審判面前,他沒法抵抗,可是,他不愿就這樣在牢里度過一生,他憑著對自由的向往,信念,堅持努力,看到牢外的光。我們應從現在開始,就懷有信念,為信念而奮斗。過有意義的生活。
同樣的信念也能使我們找到志同道合的人,與他們成為朋友。安迪在監獄中能逃出來,也是靠著瑞德的幫助,兩人都有著對自由的向往,致使他們互相信任與支持。
失去了信念,即使自由,那也不過是身體上的解脫。布魯克爺爺在獄中是和藹的,充滿信仰。然而,當他被假釋時,他內心充滿了對未來恐懼,社會變了,他失去了信念,茫然無措。一個人,沒了信念,就好比失去了方向,這一生,都將變得黯淡無光。
懷有堅定的信念,不要失去它,它的力量是偉大的,使我們擁有充實的生活。用信念,去面對生活中的一切。
《肖申克的救贖》英文電影觀后感篇2
我觀賞了電影《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給我帶來了很大的觸動。
《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受冤入獄的安迪·杜佛蘭不屈不撓,用一把小小的鶴嘴鋤偷挖通道最終逃出肖申克監獄,成功越獄后,他以證據使洗錢典獄長山姆·諾頓畏罪自殺,并用與其合作時捏造出的不存在之人的身份生活,還給了獄中好友瑞德在假釋出獄后的生活保障。
這部電影深受好評,原因之一就是它的劇情跌宕起伏,出人意料,并不乏味。主人公安迪是一位敢于與命運抗爭,他不被挫折打敗,機智聰明、勇于行動、樂觀善良、善于察言觀色,成功在肖申克這所殘酷的監獄中將自己救贖出。
事實上,很多事情的發生都應該熄滅了安迪的希望,讓他感到肖申克監獄根本不可能還他清白或是允許他逃脫,--比如剛入獄的無名胖子因大聲哭喊遭獄警毒打致死,“姐妹花”對他的毆打,老頭布魯克斯因無法習慣處于新生活而自殺,湯米了解真相、愿為安迪證明清白卻被典獄長指使人射殺了他--,可是安迪并沒有絕望,他仍實行著自己周密的計劃,不可思議地逃離了肖申克監獄,并過上了向往的、無人能觸及的生活。
安迪越獄后爬出下水道在雷雨中得意地張開雙臂仰天大笑的那個畫面,使我看到了自由、希望、自我、狂野、不羈、嘲笑。只需爬過這么一段骯臟的路,即可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他沐浴著這雷雨,感謝來自自己的饋贈,這一刻,肖申克的枷鎖再控制不了他,它能夠使那些曾凌駕于他之上的人都受到制裁。但這美好,當然并不如此輕易就能夠得到,他需要付出的,是他人所不能忍受的。別人都不相信能夠做到的、更不愿意去做的,他做到了。
人生便是這樣,不幸也許就會降落到你的頭上,來擊潰你一切的信念,想得到你所想要的,必然要遭受磨難。只有動用你的智慧與力量,才能夠將你自己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英文電影觀后感篇3
最近,我觀看了《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它給了我很大啟發。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安迪”和黑心的獄長之間相互博弈,最終安迪成功越獄的故事。
“安迪”是一個機智勇敢,聰明過人的人。他在獄長檢查時將工具藏在《圣經》里,還用一張“足夠大”的海報遮住逃生洞。這些足以證實他心思縝密,處變不驚。
這部電影還有一個巧妙的地方,它將“瑞德”放在了“第一人稱”的位置上。這使“觀者”仿佛在聽“瑞德”敘述這“故事”,讓“觀者”身臨其境,好像就在他們的旁邊。這樣的手法,讓我想起了作家余華的《活著》,它也是以講故事的方式,展現在讀者面前。這樣的寫法很新巧,拉近了人物與觀者的距離,看著特別親切,且容易融入其中,特別有吸引力。
在生活中,我們也應該像安迪一樣學會“忍”。俗話說的好“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一天我媽說了我一句,我怎么能忍,張口就還了一嘴。結果,不對這個詞用的不夠準確,應該是此事的“后果”——就差被他們“男女混合雙打”。從此,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對家長,一個字“忍”;對別人,還要“忍”。據說,中國古代有一個姓“張”的大戶人家,他家里幾代都沒有發生叛亂?;实酆芎闷嫠窃趺醋龅降?。于是就問他:“你的家族為什么這么久都沒發生叛亂呢?”這個人沒有說話,一口氣寫了幾百個“忍”字。
這個笑話也不無道理?!叭獭?,我從它字的構成上看——刃+心,即一個銳利無比的心。鋒利的刀片總能輕松劃開比它厚過百倍的東西,正因為它自己很薄。由此看來,“堅韌”的隱忍,力量無窮。安迪便是“隱忍”的高手。他忍過風雨,見到了自由的彩虹;他咬牙忍住,笑到了最后的“出逃”。
堅韌不拔的銳利之“忍”,可以戰勝一切不公與苦難,讓我們逃出生活困頓中的“肖申克”。
《肖申克的救贖》英文電影觀后感篇4
雖然很早就有人向我推薦過這部電影,說值得一看,但我就是沒有找到它或者說沒有十分認真地找過它來看,一直到昨晚才看了CCTV-6的的播放。
據說這部與《阿甘正傳》出于同年的電影被《阿甘正傳》大大地搶了風頭,《肖申克的救贖》成本是330萬的美金,可是最后只收回了360萬,幾乎是平本之作,而且與當年的奧斯卡無緣,但是在那之后至今,一直都是網民下載的熱門劇。
影片沒有太多關于當時社會現實的描述,關于社會背景的交待只是一語帶過;沒有男女的感情戲;沒有動人的音樂;沒有唯美的場景;也沒有曲折離奇的情節;這大概是《肖申克的救贖》輸給《阿甘正傳》的原因,但是,這并不能否定它的可看性,《肖申克的救贖》在情節的銜接連貫上做得很好,絲絲入扣,它是那種一氣呵成的電影,可以讓你從開始的第一分鐘就知道它在說什么,而且到影片收尾也一直沒有絲毫迷糊感的電影。
地點是美國新英格蘭州的肖申克監獄,主要人物是兩個囚犯:被誤認為是殺害了妻子的銀行家安迪和已監禁多年的黑人瑞德。安迪被判終生監禁坐了冤獄,但是在獄中他從沒放棄過追求自由的希望,也沒放棄對知識的熱愛和對權利的維護和爭取,并影響了很多獄友,幾乎改變了整個監獄。
瑞德是個有能力的犯人,由于他和某些獄警的關系不一般,所以他能托人弄到許多監獄里沒有的東西,香煙,牙刷,女明星的海報,還有最后安迪得之賴以逃出監獄的一把小錘子……
在獄中,安迪和瑞德結下了深深的友誼,因為彼此都聰明機智,能很好地溝通思想。安迪更是非同俗流,他有著過人的智慧和能力,甚至有著哲人般睿智的心性,對生活堅持抱樂觀和熱愛的態度。他給獄警和典獄長做財務指導和免費財務服務;他堅持給州議會寫信,爭取增加監獄的圖書館經費;他爭取到啤酒和音樂用于改善同伴的生活;他喜歡讀《圣經》……
安迪一開始就表現得與監獄里的其它人不同,鶴立雞群,因為他根本無罪,因為他屬于高智商,本身就是上流社會的精英,只不過落難了。用他自己的話說:“厄運就這樣掉在你的頭上,只是我想不到這場暴風雨持續了那么久,如果我做錯過什么事情,我所受的苦難也可以贖回了。”
監獄改變了許多人的一生,以致于他們出獄后再也無法適應外面的世界,反而又想重回監獄,布魯克斯就是一個典型的悲劇,重獲自由并沒有給他帶來絲毫喜悅,反而最后自殺身亡。這是對當時美國刑律的莫大諷刺,本來刑律的目的是改造犯人,讓有罪的人重獲新生,重歸社會,最后這些犯人的一生卻徹底被監獄所毀,因為監獄早已毀滅他們對生活的所有希望。
安迪一直沒有放棄希望,他對瑞德說過:“希望是個美好的東西?!倍谌鸬驴磥?,希望在監獄里是無用的,甚至是危險的東西。但最后,安迪的希望卻實實在在地給他帶來新生,實現了在旁人看來根本做不到的事情,他用那把瑞德形容為“如果想用它來挖地洞逃出監獄,至少得用上600年?!钡男″N子挖出了逃跑的洞口,只用了19年的時間。瑞德最后也被釋放了,他幾乎也想走布魯克斯的老路,幾乎也被監獄生活毀掉。但最后,對安迪的許諾使他來到安迪所說的那個地方,按照安迪的叮囑,發現了安迪的行蹤,他追隨安迪來到了芝華士內歐——墨西哥的一個海島,安迪說那是一個可以忘卻記憶的地方……友誼又可以繼續,無論經過多少苦難,他們終于得到了回報,有了希望,至少生命還在繼續,再加上自由和智慧,迎接他們的,仍是廣闊而寧靜的天地……
對生命的感悟,對人生的教育,都透過安迪的話語和作為從這部電影中自然流露,它淡淡地向人們散布著哲學理念,教人堅強樂觀地面對生活,不失為一部值得一看的電影。
《肖申克的救贖》英文電影觀后感篇5
認真地看完兩遍《肖申克的救贖》,不得不說,這部電影真的使我感動不已。不僅僅是安迪與瑞德之間深厚的友誼,也不僅僅是安迪經歷千難萬險,最后成功地逃出肖申克監獄,而是在那個黑暗、骯臟的角落,總有為擁有自有和希望的抗爭,就像黑夜中的零星光亮,微弱卻又強大。
肖申克監獄對所有犯人來說是個特殊的存在,老布魯斯就是一個例子。被監禁了50年的他得知自己獲得假釋后變得瘋狂,不是重獲自由的欣喜若狂,而是因為即將離開而惶恐不安。他與外面的世界已完全脫軌,在肖申克里他是一個重要的人,而在外面,他就是一個獲得假釋的老監獄犯。每天生活在惶恐中的他甚至想要違反假釋條例重回肖申克,那個他稱之為“家”的地方。這荒唐的行為看似不可理喻,但瑞德卻一語道破玄機,“你剛開始會痛恨這里,然后是逐漸習慣,最后依靠他,無法離開”。肖申克監禁了他們的身體自由,更監禁了他們的精神自由。剛開始他們會憤恨,漸漸開始沮喪、抑郁,到最后放棄希望,麻木地活著。因為只有這樣行尸走肉般才能不被心中希望折磨到瘋狂。哀大莫過于心死,這才是肖申克最可怕的地方,不是強迫你放棄心中所有美好的信念,而是讓你自己拋棄它,眼睜睜地看著它流出你的身體,流入這片骯臟渾濁的臟水里,但卻放棄所有的抗爭,這是一種可怖的禁錮,或者用瑞德的話來講,叫做“體制化”。
其實,片中的肖申克是一種隱喻,對現實生活的隱喻。我記得幾年前看到過這樣一個笑話。問一個小男孩,以后長大以后想做什么?答:考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買個大房子,娶個好老婆,生個胖兒子。又問:那你想讓你兒子以后做什么?又答:考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買個大房子,娶個好老婆,生個胖兒子。剛開始看到的時候忍俊不禁,但細細一想卻有種無奈之感。這暗諷了一種社會普遍的價值觀:房子、車子、兒子、票子,被這些捆綁著失去原有自由的人被定義為擁有優越生活的人,而沒有的則是一個失敗的人或者是還沒成功的人。在這樣普世的價值觀下,大家都被體制化了,猶如一個個設定好程序的機器人。每個人的肩上都背負著巨大的擔子,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前行著,生怕有一天一無所有,縱使心中有那么些沖動與激情,有憤恨或吶喊,也被這一日日的重復與一日日的重擔消磨殆盡,而后習慣著這樣的生活,放棄心中的一些看似荒唐的沖動的執念,麻木地按部就班地生活,到后來,依賴者甚至不自覺地維護著這樣的價值觀,想要成功,獲得別人羨慕、贊賞的眼光。到最后想起年輕時的那個沖動荒唐的夢時一聲嘆息,遺憾地看著它隨風遠去。即使心中有許多無奈也沒有抗爭,這就是現實中的肖申克監獄。
難道他們心中沒有存在些許希望?我想是有的。就像片中的瑞德,縱使他警告安迪“希望是危險的,會令人瘋狂,在這兒是沒用的”但是當他接過安迪送給他的口琴時,他沒有吹響,他說還不是時候。應該是想等著他重獲自由的那一刻吧。但是僅僅有希望是不夠的,要轉化成一種行動,一種堅持和抗爭。對于監獄里的人來說,自由不是輕而易舉的,自由是光輝的,但是黑暗是背景。自由有時是一種的心中的精神,一種不愿意屈服的態度,即使在這個黑暗的角落也可以像穿了一件無形的外套,自由漫步在這個四角的高墻之中。自由有時要靠一時依附強權得來的,像安迪一樣,依附看守長換得一刻晌午和“同事們”喝啤酒曬太陽的自由,是依附典獄長以換得一個建圖書館的機會。自由更是一種不畏一切的勇敢抗爭,是回蕩在肖申克上空的《費加羅的婚禮》,是強忍惡臭爬過整整5個足球場那么長的臭下水道,為了懷抱太平洋的抗爭。
言之命至,人隨已愿,是踐行著與自由的誓約,不顧一切地爭取。生活中的希望總會隨著你的期許出現。雖然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像三毛一樣,不顧一切地去想去的地方,做想做的事,但生活中總要有些時刻,可以不顧一切、不計后果地去懷抱希望,自由地實現理想吧。人總得有希望與信念,這是個好東西,好東西是不會流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