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美麗人生觀后感5篇
星期日,我與爸爸媽媽觀看了電影《美麗人生》,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平凡而偉大的父親,他和每一位父親一樣像生命一樣去愛自己的孩子,接下來小編在這里給大家帶來電影美麗人生觀后感,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電影美麗人生觀后感1
“宅”家為抗“疫”,有時間可以看部電影,放松心情,充實假期。近期觀看了電影《美麗人生》,使我的心靈受到了震撼,讓我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輝。這是一部描寫戰爭的片子,它講述了納粹人種族歧視對猶太人的迫害。影片中處處都演繹著圭多對妻子和孩子的深深的愛,彌漫著圭多一家人的幸福與快樂的味道。圭多為多拉和他的兒子喬舒亞所做的一切,都讓我感動。在圭多滑稽搞笑的背后,我看到作為父親和丈夫的一個偉大的身影!
雖然主人公生于黑暗的戰爭時期,但是他為了讓兒子的心靈不留下骯臟陰影,讓兒子感受到人生的美麗,用善意的謊言偽裝出美好。能否讓孩子對生活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快樂,并不在于家長學識和地位,而在于是否在孩子的內心深處點亮一盞燈,讓孩子從內心深處看到生活的光明與美好。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是從生活的點點滴滴中來體現的,如果因為生活的艱難、不如意而墮落,孩子也會心里灰暗的。孩子的好奇心和學習能力都是很強的,如果遇事樂觀應對,把笑容放在臉上,把生活的不堪化作動力,我們就會發現他也會學著變得堅強、樂觀。人生中都會有高潮和低谷,當我們面臨困境、挫折時,我們可以換個思維來想換個方式來應對,也會在黑暗中也看到光明,感受到生活的美麗。
電影美麗人生觀后感2
《美麗人生》講述了一個愛情和親情的故事。圭多和多拉的愛情,圭多和兒子的親情,在那個陰霾籠罩的時代像一束光,照亮了他們自己的生命,也給無數觀眾的心中帶去了光明。
影片前半段描述的是圭多和多拉相遇并相愛的經過。圭多聰明開朗甚至有些沙雕的性格和片中法西斯統治初期的時代背景,使影片的前半段極具卓別林式的喜劇風格。片中發生的意外令人啼笑皆非,但輕松幽默下潛藏的法西斯種族主義對大眾思想的腐蝕讓觀眾不寒而栗,也給后面劇情的走向埋下了伏筆。
影片的后半段氣氛越來越壓抑。圭多和兒子被帶到集中營,多拉雖然是一個雅利安人,但是她義無反顧地陪著圭多在一起,也進了集中營。圭多在集中營里為了保護兒子,告訴他大家在玩一個游戲。他一次又一次地化解了危險,最終在納粹戰敗后的大清洗之夜,他用自己最后的智慧,幫助兒子活了下來。影片的最后,母子團聚,兒子還沉浸在父親用生命為他營造的幻象中。有一天他會長大,會明白發生了什么。但是他沒有受到傷害,這是父親送給他一生的禮物。
電影美麗人生觀后感3
描寫納粹集中營生活《美麗人生》(Life Is Beautiful),由羅伯托·貝尼尼自編、自導、自演的。該片于97年上映后取得巨大成功,獲獎無數。
故事發生在法西斯主義與反猶太思想盛行的意大利。生性樂觀幽默的基多來到一個小鎮上,邂逅了小學老師朵拉,但朵拉已與他人有了婚約。經過一連串表面上傻勁十足、如小丑般死纏爛打,實則愛意十足、鍥而不舍的追求,基多終于抱得美人歸,還生了個可愛的兒子喬舒亞。
以上是電影的前半部,而后半部是,因為基多的猶太人身份,一家三口進入了慘無人道的集中營。最后,基多用一種“玩游戲贏坦克”的方法,使得他的兒子安全、正常、快樂地活了下來,最終與媽媽朵拉團聚,而他自己卻慘死在納粹槍口。
我多次觀看這部電影,期間我為人妻、為人母。角色的轉變和生活的成長在不斷地改變我對生活、對情感的看法,而最近的一次觀看更是引起了我深深的共鳴,印象尤其深刻的是其中的是當朵拉知道所謂的讓老人和小孩洗澡是進毒氣室時,停在樓梯上沉默無言、憂心忡忡,其后干活時動作凝滯,這是一個母親的無助和無聲的控訴。這時,廣播里的一聲“我的公主”以及兒子“媽媽”的呼喚,猶如天籟之音,溫暖了妻子/母親。
電影美麗人生觀后感4
電影前半部分主要以幽默愉悅為主,場面與色調明亮流暢,節奏輕盈,故事框架巧妙,在基多詼諧的語言和活潑的肢體中給人一種歡樂和愉悅的感覺。出乎意料的是電影后半部分逐步轉入高潮,影片的基調也轉變為了強烈的陰郁和灰暗。開端和結束之間的鮮明對比極具張力地凸顯了《美麗人生》的主題。
導演運用鮮明的人物性格突出了整部電影的主題。圭多和兒子在被抓入集中營時,圭多對兒子撒出了善意的謊言,不僅保護 兒子純潔的心靈和天生的童真,更體現了父愛的偉大。導演巧妙地用游戲的方式來表現戰爭的殘酷性。
在圭多叔叔進入德國人所謂的“洗澡室”時,一位德國女軍官摔倒在他的面前,圭多叔叔沒有猶豫,保持著“人之初,性本善”的品質將德國女軍官扶了起來。但當女軍官被扶起來之時,卻絲毫沒有感謝之情,而是惡狠狠的瞪了圭多叔叔一眼,這無不體現著當時戰爭的殘酷,并留下發人深省的反思。
電影美麗人生觀后感5
寒假里丁老師推薦我們觀看《美麗人生》這部電影。電影講述的是一對猶太父子被送進了納粹集中營,父親利用自己的想象力扯謊說他們正身處于積分贏坦克的游戲當中,最后父親沒有讓兒子的童心受到傷害,自己卻慘死的故事。
猶太人父親用他的睿智幽默為幼小的兒子編織了世上最動人的謊言游戲,從中我們感受到了父愛的深沉和偉大。但我覺得,母親多拉對丈夫和兒子的愛同樣也很偉大。
從多拉的打扮和社交不難看出她屬于上流社會。但她愛上了猶太人圭多,并選擇了跟圭多在訂婚禮上一起出走。這一舉動會有怎樣的嚴重的后果?她肯定不是沒有想過,她卻還是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做圭多這樣一個猶太人的妻子。這一舉動需要她放棄原本所擁有的一切,放棄自己的財富,自己的地位,自己原有的家庭,甚至她自己的名譽等等,但她卻依然義無反顧。可見,她對圭多的愛有多真摯,她是一個多么勇敢獨立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