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靈公主電影觀后感
《幽靈公主》在日本的票房高達193億日元,共有1420萬人次觀看,在當時是日本史上票房最高的電影。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幽靈公主電影觀后感,希望大家喜歡!
幽靈公主電影觀后感篇1
剛剛看了《幽靈公主》,那一片片綠色的森林是多么的美啊。現實中我們不就是黑帽大人嗎,我們總是想著怎樣做才能讓自己得到最大的利益,在自己為自己的利益損害別人時候總是為自己找到各種各樣的理由。
當到在那一片片綠色明亮的森林里,樹立著一個棕色灰灰的達達拉城時,總覺得是那么的格格不入。
當黑帽大人為了砍伐森林和山犬和小桑成為敵人時,他毫不留情的對他們開槍,黑帽大人可是在侵略它們的山林,還那么的理直氣壯,開始我還以為是黑貓大人她們是為了自衛呢。
當山神為了找到自己被人們拿走的頭顱,報復一般地毀掉森林,吞噬生命覺得好可怕啊!我們人類在不斷的砍伐樹木破壞森林,地震、干旱、洪水、沙塵暴是大自然在報復我們吧。
我們砍倒一棵棵樹那是我們在結束他十幾二十年的生命,那些砍倒了的樹不會像動畫里一樣,當小桑和阿席達卡將山神的頭還給他后,山神就會讓森林一瞬間重生的。
還記得山犬莫娜說的“這就是你們人類自私的想法”。人類是自私的我們從來都是在為自己著想。我們可以不顧動物的生命,不顧植物的生命,不顧生態的平衡,人真的是好恐怖啊!
我喜歡阿席達卡因為他一直在努力地讓達達拉城的人和小桑他們和睦共處,他一直都想要讓任何森林林和睦共處。
幽靈公主電影觀后感篇2
阿席達卡繼續趕路,在雨里拼命地掙扎,起霧了,什么都看不清。一些人在搬糧食,這時,幽靈公主騎著山犬來攻打人類,因為,幽靈公主討厭人類,所以她要攻打人類。
幽靈公主反復進攻,因為,她已經有計劃了。突然,幽靈公主的媽媽母犬神從后面襲擊,殺死了很多人,但是,最后,黑帽大人一炮還是把她打下山了。
阿席達卡看見了這些傷員,把他們拖上岸,他去找材料的時候,一個人看見了小精靈,阿席達卡沒有管這些,他帶著傷員繼續趕路,小精靈在給阿席達卡帶路,阿席達卡來到了森林,看到了山獸神,可是,他的傷疤又發作了,害他失去了山獸神的蹤影。
阿席達卡終于把傷員送回了家,村民們還在運東西。光頭大叔看見了阿席達卡很生氣,想把他趕走,可是,黑帽大人來了,他就不敢這樣了。村子里可熱鬧了,大米,稀飯,糧食可充足了,他們吃的都很好,過得很幸福。
晚上,幽靈公主又來了,村子里的人開始攻打她,她通過了重重難關,向宮殿跑去,阿席達卡也追了上去,魔法公主跑到了屋頂上,向下跑過來,和黑帽大人決一死戰!這時,阿席達卡阻止了她們,但是,黑帽大人的手下生氣了,她用炮射中了阿席達卡,但是阿席達卡沒有死,幽靈公主把他帶走后,碰見了大猩猩,他們要吃人類。幽靈公主和羚羊和好后,她把阿席達卡送到了草地上被山獸神救活了。
幽靈公主電影觀后感篇3
(首先我想說我很幸運,在我僅存的童真消失之前我還可以看一部這么優秀的電影,宮崎駿一個遙遠國度的名字,卻給了我一種新的感動。與小時候看的動漫不同,在他所描繪的故事里,沒有刻意的歡笑,沒有虛假的幻想,但你會不斷思索,不斷為主人公的心里變化而有所感悟。在那充滿現實動畫里,你也許會和我一樣將心沉浸在其中,難以自拔。)
拉滿的弓上顫動的弦啊
月光下喧囂的
是你的心
利刃上雪亮的美麗
如刀般鋒芒奪目
是你的側影
你的心深藏在哀傷與仇恨下(《幽靈公主》歌詞久石讓)
今天我寫下自己對一部電影《幽靈公主》的感觸。雖然現在我寫下的話也許對別人來說也許很荒唐,但我相信這些我內心的獨白,會在很久以后,當我再次看到它們時我會有更深的感悟吧。人們總是說看一部好的電影不光是看故事的起因和結果,而且更要去通過電影去了解導演想要表達的對人生,以及對世界的看法。通過導演創造的故事人物去理解自己人生。在宮崎駿的動漫故事里我發現他對人生的看法,對人與人之間那些無法解決的矛盾的深思。雖然很多時候宮崎駿所宣揚的理想對于我來說是沒有答案的,是一種無奈和期待。同時宮崎駿對自己描述的故事也沒有指出一個光明的未來,他清醒地認識到人與自然難以和諧共處,他給了我們一個未知的世界。就像《幽暗公主》的結局一樣,阿席達長和桑看到重生的森林,桑說到
:"即使恢復生機,原本的森林已經死了。"而阿席達長卻說,"不,山壽神還沒有死去,是她讓我們活下來。"兩個主人公不同的觀點暗示著,宮崎駿對人生的兩種看法,"命運是無法改變的,但你可以選擇等死或是面對"。我在想什么才是永恒。難道只是永遠存在嗎?如果真是如此,那么世間萬物除了生命之外,還有什么不是永恒的了。
前幾天內心很空虛,抑郁,感覺現實生活離我越來越遠。而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聽到我的同學在放一首很美的曲子,我一聽就無法自拔,感覺有種無形力量把我不停的往里面拉。不久,我知道那首歌是久石讓的《天空之城》。那是宮崎駿的動漫主題曲,我記得很久以前,我也聽過這首曲子。不知道你還記得嗎,那是在鯉橋水庫旁邊,(同學我記的你是誰,你也知道我是誰,但也許時光無情的流逝,生活中那么多事情在發生,你怎么會記得這件不起眼的小事呢。更何況對象是我呢。但沉醉的記憶會留在我的心海,每當我聽到這首歌時,當我回想往事時,你不會被我遺忘。(注明他是個男的)。好,往下說吧,那時的情景,冬天將要來臨,水庫的水早已干枯的見底,可在水面上撒滿了漁網,像是準備最后的收獲似的,我記得我們是為高考體檢去縣醫院的,那時我們是第二批人,而做完體檢后,接我們返校的汽車卻遲遲沒來。于是我們就站在鯉橋水庫石質圍欄邊上,望著那干枯的河床,就在這時我從你的方向聽到了一首略帶憂傷、悲壯曲子。我問你這是誰的歌啊,也太壓抑了吧。你好像對我說,只要會欣賞就可以了。世界上的許多事物不一定人人都喜歡但只要你認為它值得自己去珍惜,旁人的眼光有又算什么呢?那是我第一知道久石讓,知道宮綺駿。因為那時的蒼涼風景,和那時凄涼的音樂,我對他們的第一映像是就像是歷經人間滄海桑田,嘗盡事世態炎涼冷暖的老智者們。)現在我才發現他們并沒有那么嚴肅,他們用音樂和故事講述自己一生的追求,追求他們年輕時候的夢。我想自己也在追求自己的夢,等待夢成真的那一刻。
《幽靈公主》故事建立在作者苦心設計的紛爭時代,死亡處處存在,而誰能改變這個悲慘世界呢?誰也不知道。阿席達卡村莊受到邪魔的攻擊,年輕的阿席達卡為了保護族里的人們,射死了邪魔,卻受到了詛咒。當村里的女巫問到他,在射殺邪魔那一刻,你是否已經做好犧牲的準備時,阿席達長堅定的回答,是,村里的長老都為阿席達卡的勇氣感到驕傲,但他已經被詛咒即使他是為了救村里的人,也無濟于事,他現在沒有選擇,只有死。女巫對他說:命運是任何人無法改變的,但你可以選擇等死或者面對。而女巫的另一句話,我認為可能可能作者的心聲,"凡事只要眼見為評,不要帶著惡意,就可能找到解除詛咒的辦法。"也許這就是宮崎駿對人生的態度吧,不要帶著惡意生活,你就可以找到自己幸福。
年輕的阿席達長選擇了離開村莊,去尋找遙遠的西方方世界。去找尋解除詛咒的辦法。遠行時刻不允許村里人為他送行是長老的指令。其實我個人認為這是一種對故事美話化,他是受詛咒的人,盡管曾經他是英雄,可現在他已經是村里的敵人,隨時隨地都會變成邪魔,殘害村里人,而村里的人只有拋棄他。
就在即將遠去的時候他的妹妹出現了,妹妹把自己珍藏很久的玉刀給了他,"希望它能保佑你一路平安,就好像我的心與你緊緊相連,一路上,想念你"我想親情是不會隨外在的該變的,它是發自內心處,世界上的任何東西都無法改變它去對所愛人的思念,親情是世界上最純潔的感情,人這一輩子都要為它的存在而"束縛"。但我們都愿意為之而活。(除非你愿意當和尚)
阿席達長在路上遇上了受朝廷派遣,帶領狩獵隊獵取山壽神,詭計多端,善于掩飾,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指點阿席達卡尋找山壽神森林疙瘩和尚。但他的一番話我卻記得很深,"這段日子到處都是含恨而終的冤魂,戰死的,病死的,餓死的,根本沒人管,你說你被詛咒,活在世上就是個詛咒。人都會死,只不過是早晚的事,何必太傷感呢。"宮崎駿通過一個反面的角色述說這他對生死的看法,雖然很消極,但也很在理,人都會死,詛咒的人和沒詛咒的人本是一樣為什么要把他們分開。遲早是死。
桑出現了,她是電影的女主角,她遭人類遺棄被白狼神莫娜養大的人類女孩,痛恨人類,不愿與人類為伍。在刺殺黑冒大人幻姬時,被人類團團圍住,為了救桑,阿席達長不惜用詛咒的力量。他對那些包圍桑的人說"在你們心中有魔障,但當一個人內心充滿仇恨時,救會變成我這樣,肉體被腐蝕,生命被詛咒。"他救出了桑,自己卻被火槍打穿了胸膛。
但桑沒有任何感激,他狠所以的人類,那些破壞山壽森林的人類,她用刀對這已經要死的阿席達卡的喉嚨:你為什么要就我,快說,不然我馬上殺了你。阿席達卡用顫抖的聲音:因為我不想讓你白白送死,我知道,我第一次見你我就知道你會殺了幻姬,即使已生命為代價。活下去,你好美…"(我突然想到《無極》,真可惜,一部電影最感人心的地方,盡然是抄襲日本的,《無極》真失敗),阿桑突然像失了魂似的,向后癱倒,我不知道作者為什么要這樣設定人物。但我想從阿席達卡的角度。阿席達卡說她很美,也許是一種表露。畢竟阿席西達卡以為自己快死了,是最后的心里話,也許是他很同情阿桑吧。而阿珊為什么要躲呢?是阿珊被震撼了,畢竟以前她對人類只有仇恨,也沒人這樣說過她,再一個是因為這話,是阿珊痛恨的人類所說出的話,令她震撼。
獲救的珊開始對阿席達卡充滿敵意,但最終被阿席達卡的真誠與勇敢所感動,阿席達卡傷勢過重,珊決定帶他去找山壽神,希望他它愿意救活他。阿桑想放生阿席達長的角鹿,她給了角鹿自由。可角鹿沒有走,也許角鹿的自由就是永遠陪在主人旁邊一直到死,故事的后面當角鹿被人類的弓箭射中后,它走路都已經很困難了的時候,可是它還是要跟這主人,盡管阿席達長對它說我馬上回來你在那等我。可是它仍然跟隨主人。我想這是作者宮崎駿在傳達一種人與自然的感情,角鹿怕自己被主人丟棄,也怕主人在前方死去,這樣自己只能一輩子的苦苦等下去。它不想等,他要去看,它要看這主人從前方回來。其實宮崎駿在這部電影中許多地方都體現了對動物的尊敬的故事。野豬神乙事主明知前方是陷阱,還率領其族人與人類正面交火,這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魯莽的行為在我看來,是一種大無畏的精神。而莫娜臨死之前,救下阿珊也說明動物于人類的一種"親情"。動物對人的感情尚且如此,人類卻為了自己的利益破壞自然,破壞它們賴以生存的家。人類的情感連動物都不容,還談生命人類是自然界最有靈氣的動物,荒謬。
在達巴拉,作者眼里的女人成了掌權人。宮崎駿的這種構思讓人很感意外,在他的眼里女人未必不能做男人做的事,在那里的女人都在鐵匠鋪里干活,把打好的鋼交給男人拿出去,換大米回來,養活村里的人。而這個小城堡的主人也是個女人,你也許認為她很邪惡,她破壞自然,那個詛咒阿席達長的的山豬神更是她打死的,故事最后的山壽神的頭也是她用火槍打掉的,但她也是為了村里人的生活,為了讓那些同樣被詛咒的人不在受骨肉腐爛的痛苦,她就必須殺了山壽神得到它的血,去救自己苦難中的族人。在那里女人完全是那個小社會的主人。這種怪異的現象說明了在宮崎駿對女人的尊敬,女人不一定要等著時代去改變自己,她們同樣可以改變時代。
山壽神的頭顱被幻姬打下之后,肉體消失了。白狼神莫娜見狀,奮死一拼咬掉幻姬大人的一只胳膊,隨后死亡。憤怒的山壽神開始吸收生命以找回自己的頭。阿席達卡和珊為了救森林,終于幫山壽神奪回了它的頭。頭失而復得的麒麟獸在太陽出來時轟然倒地而亡,以自己的死在一瞬間把新的生機重新賦予了大地!但阿桑和阿席達長卻不能走到一起,阿桑說"謝謝你,為我盡了這么多心力,但我不可能原諒人類",阿席達長:"沒關系,以后你住在森林里,我住在達巴拉,我會永遠待在這里,想見你的時候我會去雅可露去找你"結局是意料之中的事,阿桑代表的是森林的保護者,而幽姬是森林的破壞者,阿席達長則是人類良知的代表。他不可能跟隨阿桑去森林,也不可能和幽姬一起破壞森林。他注定是孤單的一個人。宮崎駿曾談到阿席達卡:"他不是個快樂的、無憂無慮的男孩。他是一個命中注定的憂郁的人。從人類的角度來看,殺死威脅自己生命安全的怪獸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于是一個荒謬結論就得出來了:不殺死怪獸,人類滅亡;殺死怪獸他被詛咒。同樣荒謬的事情在當今社會依舊存在。我想現實就是這樣荒謬吧。"總而言之,少年阿席達卡不是傳統意義上愛憎分明的英雄。
幽靈公主電影觀后感篇4
動畫片到了宮崎駿這里,“動畫”就只是一種形式,而非層次。
其實在看《幽靈公主》之前我就應該料到,環保意識在《天空之城》中已經初現端倪的宮崎駿,不會放過人類。但現在我既然說了這樣一句話,表明直到真正開始看影片之前都沒有料到這一點。
所幸影片開頭就通過一個所謂“生活在國家東北角”的世外桃源的人們口中隱隱約約傳達出對人類的叩問:“西邊一定發生了什么。”,“拿各神(其實是一只巨大的山豬……神)一定懷著巨大的怨恨才會變成邪魔。”。
我們都知道,一只大山豬會懷著巨大的怨恨,絕對不是另一只山豬造成的——除非這是一部以山豬為主角的山豬愛情動畫片——所以,矛頭自然直指人類。
果然,被寄予厚望的世外桃源的少年阿席達卡
雖不能把《幽靈公主》定位為災難片,但聯系其特有的自然災難意識,又不禁發現,所有的災難片到最后,幾乎都有一個預示希望、充滿未來的結局。同諾亞方舟的故事一樣,這種結局共同傳達出了我們的這種膽怯——我們或者逃避事實,或者認清到事實卻沒有勇氣去面對。沒有勇氣去面對的我們,欺騙自己也欺騙他人,以為為時尚早。因此活在自己編織的這種謊言中,采取著不痛不癢的行動。
影片的最后,導演不愿意傷害我們,更不愿意傷害自己,本來應該連帶主人公都全部灰飛煙滅的整個世界,情節卻被設定成死去的山獸神給世界重新帶來了植物的廣泛新生,一直從沒正眼熱愛過植物一眼的人們也莫名其妙地忽然間發出了喜悅的驚呼。導演一層一層毫不留情地揭開人類的自私、貪欲、無知,卻在最后關頭戛然而止,給我們一個色澤鮮嫩、充滿生機、希望溢出不止的鏡頭。
人類一直在自我安慰。
導演們畢竟不忍心。如果宮崎駿說作為一名動畫導演,由于要照顧到在其作品的受眾中占了很大比例的小朋友們的心理和情緒,而使得反思必然不徹底和不忍心,那么諸多災難片的導演便沒有什么多余的理由。除非,其實整個人類都是心理脆弱的小朋友。
勇敢一點,讓這個世界毀滅掉——我不是說現實,我是說電影們。
幽靈公主電影觀后感篇5
和諧共生的夙愿在《幽靈公主》中的彰顯是如此震撼且為人著迷,人類的貪婪,自然的至美,產生了鮮明的對比,而在宮崎駿的筆下,一切又如此夢幻。
故事中,野豬神中了詛咒變成了邪神,從西方來侵略阿席達卡所在的村莊,阿席達卡情急之下殺死了邪神,但自己也中了邪神的詛咒。無奈之下,他只能聽從本村的巫婆的指示去西方查個明白,尋求生路。途中,他經歷了種種困難,認識了珊與幻姬大人,也碰到了森林神——麒麟獸。中途,因為人與自然間深深的矛盾,雙方展開激烈的戰爭,最后,所有人都回到原來的生活中。但從珊與阿席達卡兩人的對話中,折射出人類和自然的矛盾,仍不能解決。
看了電影,阿席達卡的正直,與幻姬大人幾近扭曲的觀念摩擦出了刺眼的火花。自然與人,真的互不相容嗎?站在幻姬大人的角度,自然貌似就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箱,而森林中的野獸,則是一些小小的麻煩。所以,幻姬大人發明了當時的槍,向森林索取資源。而珊正好相反,她是一個被人類拋棄的孩子,被狼神撫養長大。對人類有天生的仇恨與抵觸感,對森林更是如加一般的保護。她非常憎恨類似于幻姬大人的人,曾幾次想與幻姬大人拼個你死與活,奈何都失敗了。這兩個人就如同兩個極端,不斷地接觸、碰撞,卻誰也治不了誰。男主阿斯達卡卻在人類和山林兩方的游走,似藥劑般維護破碎的和平。最后,麒麟獸的出現,又給人帶來新的希望,但受疙瘩和尚指使的幻姬大人射下了麒麟獸的頭。希望的火花被槍的轟鳴聲泯滅,人們正抱著失望,和做為人類的內疚的心情看下去時,阿斯達卡和珊卻重新拯救了麒麟獸。自然,與人類,也是可以和諧相處的!秉著期望,影片結束了。雖然珊與阿斯達卡的兵分兩路,說明了其矛盾很難解決,但還是有期望。
而這部給人啟迪的電影,神話色彩的演繹,森之精靈的奇想構筑了人與自然永恒的命題。還會永遠的感染、影響更多人。
幽靈公主電影觀后感篇6
宮崎駿大師的作品,一向以溫和為主基調,比如《龍貓》,《千與千尋》,《魔女宅急便》,《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等,當然,他也有例外,這就是《幽靈公主》。
這個作品從頭至尾充滿了掙扎與血腥,原本溫和的大自然,這一次在宮崎駿的筆下變得異常暴怒。
人類孤兒小珊落入狼族部落,被白狼神收養,成了在習性上半人半狼的女孩,被稱之為幽靈公主,男主角阿席達卡,因為被附在野豬身上的邪神侵蝕,帶著印記來到了以幻姬為領導的一個村落里,這里有煉鋼廠,而煉鋼廠便是與大自然直接對立的存在。
阿席達卡在人類與幽靈公主代表的大自然之間左右徘徊,在一次戰斗中,失去頭顱的麒麟獸變成了熒光巨人到處肆虐,所到之處一片荒蕪,阿席達卡與幽靈公主最終將頭顱奪回,并還給了麒麟獸。
這部電影也許是宮崎駿最不溫情的一部作品,然而這部電影所帶來的反思也是深刻的,因為沒有答案,人類與大自然真的無法和平共處嗎?人類世界其實也在大自然之內,只是人類一直試圖擺脫大自然,或是駕馭大自然。
在反復追問也無法得到答案的時候,宮崎駿借阿席達卡之口,點出了整個故事最核心的內涵——“一起活下去!”
因為沒有答案,所以我們必須一起活下去才能尋找答案,因為人類與大自然的其他蕓蕓眾生都有生存的權利,所以我們必須一起活下去。
一向以樂觀精神為主題的宮崎動畫,在這一次選擇了一個耐人尋味,頗有些悲觀色彩的結尾,也許他知道不應該總是說一些溫和的故事,有的時候也應該用一種更有力度的方式來讓我們每個人做一次嚴肅的反思,因為理想是美好的,但我們卻生活在現實世界。對于大自然的破壞,我們到今天也沒有得出一個解決矛盾的最佳方案,即便是提出來所謂“可持續發展”,究其本質和“一起活下去”這句話也沒太大差別。
宮崎駿并不是超人,全世界各個國家都沒辦法給出一個完美的答案,他一個人當然也給不出來。但這部電影最可貴的地方也正在于此,《幽靈公主》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窗口,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通過這個窗口來試圖尋找到真理,或是尋找到最接近真理的事物。
所以,我認為《幽靈公主》是宮崎駿最偉大的作品,因為這一次宮崎駿并沒有告訴我們應該怎么去做,而是告訴了我們應該不斷的去追尋真理,《幽靈公主》是一個放大鏡,放大了我們現實,這里的景象或是更美好,或是更陰暗,同時也折射出了我們人性中最光輝和最黑暗的一面。
大自然需要安定,人類需要發展,這個世界需要和諧,也許到了某一天,我們發展到了某一個高度的時候,真的能夠找到解決這一切的矛盾,但有一個前提,就是必須要“一起活下去!”
幽靈公主電影觀后感篇7
這是一部反映人類與自然界之間不可調和矛盾的主題卡通片,宮崎峻的又一部適合成人老少皆宜的佳作。片中主人公飛鳥面對這一矛盾所表現出的兩難的態度恰恰是整個現代社會的人類對這一問題普遍持有的態度。
一面是自然的力量和幽靈公主——自己摯愛的人,一面是自己的同類——人類,當雙方發生了激烈的爭斗時,該如何調和呢?兩全?兩難!!
在片中無所謂正義與邪惡,也無所謂誰是誰非,人類為了生存與幸福,為了自己社會的發展不得不向自然索取再索取,在這一點上,人類與其他動物不同,這恰恰是人類與自然界矛盾的'癥結所在。
片中神武的麒麟獸正是自然力量的象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是她的信條。她原本生活在密林深處的一片人跡罕至的凈土上,森林中所有的生靈都敬畏她,但人類為了攫取鐵礦卻想要殺掉她,最終她被激怒了,表現出了自然力狂暴無情的一面。爭戰的結果是森林被毀,人類的領地也被毀,兩敗俱傷。
宮崎峻苦于找不到調和之道,在片中結尾處,幽靈公主——珊珊和飛鳥一個回歸大自然,一個回歸人類社會,不知道彼此還會不會再有相見的一刻。告別前囑咐彼此要好好的“活下去”,這三個字或許就是作者用來解決這一矛盾的無奈的選擇。在后人找到答案之前,也只有堅持活下去是唯一可行的方法了,希望能在矛盾最終激化前找到一條可行之道。
總共看過宮崎峻的兩部作片,《千與千尋》,很喜歡,都是具有深刻思想主題的卡通作品。《千與千尋》揭露了人性中貪婪的本質。其實他的作品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片中對自然風光細膩的描繪,深邃而有層次感,寧靜的主題,是對人心靈的凈化。反思中國的動漫業,作品不少,但佳作不多。這確是個亟待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