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課我的中國驕傲觀后感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后感吧。下面是小編為你準備的開學第一課我的中國驕傲觀后感,快來借鑒一下并自己寫一篇與我們分享吧!
開學第一課我的中國驕傲觀后感篇1
我的父母不僅僅能關心我的成績。我認為,媽媽最看重我的是意志品質等超出成績之外的教育。
從小,媽媽就教我讀寫記,只要有空她就會在我旁邊看書,久而久之,我也認為讀書是一件最快樂的事兒,便會和她一起探討,讀讀記記,媽媽特別支持我買書,而且直到現在,我們還時常在一起學習《每天一個感悟》《三分做人七分做事》《好爸爸 好孩子》諸如此類的書使我的日常生活豐富多彩,與其說是這些書本教會我怎么做人,不如說是媽媽教會我怎樣面對生活……
而爸爸呢,他最討厭的事情也許就是面對文字了,可是,只要是我在家,電視機爸爸就從不開,電腦從不碰,我一放學回家,就能看見他在看雜志、看報紙,雖然他很厭煩這些,也許他看那些東西只是看圖罷了,可是這更加使我懂得爸媽對我的良苦用心。
我們家里,廁所洗衣機上有書、沙發邊有書、床頭有書廚房冰箱上有書,甚至墻上還掛著一面白板,上面寫著名人名言,時常更換。家里的書有上百本,每本我都看過好幾遍,但是這也讓我做什么事都磨磨蹭蹭的,喝杯水能用上半小時,因為手里拿著書,有時候,看著看著就什么都忘了。
父母不應該溺愛孩子,慣到最后,孩子就會變得嬌生慣養,沒有自理能力,沒有克服困難的意志。我爸爸就不這樣,什么事情他都只讓我自己去面對,養成獨立的好習慣。
爺爺奶奶灌輸我的就是要“立大志;人無志向就不能成大器;志向是一個人的奮斗目標”等等。所以我們家所有人都是經常督促我要明確自己奮斗目標。
可是我認為,作為家中的晚輩,最重要的就是要孝順。“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每個人都在幼兒園時就背過,可是又有幾個真正做到的呢?
有很多人說,其實最重要的教育,不是學校的成績,而是最基本的家庭教育。我很贊成這樣的說法,一直以來,我的爸媽不管在家庭,生活,還是為人處事上,都是我最好的榜樣,給我最受益的人生哲理。我相信這都將是我人生中最無窮的資產。
開學第一課我的中國驕傲觀后感篇2
法國雕塑大師羅丹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叮鈴鈴——”隨著清脆的上課鈴響起,《開學第一課》開始了。
遙望地球之美
火箭在震天的轟鳴聲中騰空而起,載著神舟九號飛船和3名航天員飛向蒼穹。回憶進入太空的那一刻,宇航員劉洋握住手中的話筒,動情地說道:“這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美。在深邃、蒼茫的宇宙間,我才明白什么是寬廣、領悟到什么是無限……”
從太空看地球,大地藍白紋痕相間,水藍色的大氣層薄薄地覆蓋在上面,緩緩地轉動著。這個星球美得讓人驚嘆,讓人窒息,卻又像一個令人覺得很容易就會破碎的玻璃水晶球。我心中不禁升起憐愛的念頭,覺得應該盡力來保護它。
追逐夢想之美
奧運冠軍焦劉洋登場,舞臺上的她氣宇軒昂,舉手投足之間都透出自信的魅力。 “沒有一個奧運冠軍是天生的,都是他們一點一滴地揮灑著汗水、淚水甚至熱血創造出來的。”
是啊,每個人都驚羨花兒的美麗,殊不知開花的過程卻是艱難的。試想哪一只雄鷹不是帶著重重傷痕展翅翱翔,哪一只蝴蝶不是忍著痛苦破繭而出……每個人都有夢想,我們只有腳踏實地地努力,才能笑到最后。
傳遞溫情之美
當玻璃碎片刺入他的腹部時,他緊緊握著方向盤,強忍劇痛,完成了靠邊停車、拉手剎等保障安全的動作,然后掙扎著站起來,疏導乘客安全離開……
他,就是最美司機吳斌。他用自己76秒的堅守和生命保證了乘客的安全,闡釋了由“小愛”到“大愛”的傳遞與延續。有人選擇袖手旁觀的時候,也有人選擇擔當,他們沒有因為別人的冷漠就放棄了善良與堅守。他的壯舉,讓我唏噓,讓我感動。
節目雖然結束了,可是美與愛卻沒有結束。看完《開學第一課——美在你身邊》,我更深刻地理解了這一點。愛生活,便要學會發現美,用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和一顆真心去捕捉生活中的可愛之處。
開學第一課我的中國驕傲觀后感篇3
今天是九月一日,有趣而快樂的假期向我們遠去,迎來了更有挑戰的新學年。開學第一天的回家作業竟然是看電視《開學第一課》,我們很興奮!
這是中央臺為我們小朋友特意制作的一期專題節目,《開學第一課》以課堂的方式講述了源遠流長的中國漢字,雅致悠揚的琴棋書畫,振奮人心的中國武術……它們都是人類的瑰寶!特別是漢字文化,已經有五千多年的歷史了。漢字是世界上唯一一種方形字體,一筆一劃都是智慧的結晶。我為中國傳統文化感到驕傲!
字以溯源,文以載道。很多人都被中國文化深深吸引,深深折服,為它的推廣和分享不懈努力著!如九十六歲高齡的翻譯家許淵沖爺爺就是一個代表。他講了一句很有道理的話:“人活著,就要做自己最喜歡的事情!”他把唐詩宋詞翻譯成了法語和英語,把中國文化的經典傳遞到了世界的各個角落。七十年如一日,每天都翻譯工作到凌晨,筆耕不輟。還有一位讓人感動的代表人物是來自美國的“漢字叔叔”理查德,他用了20__年時間整理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字形并放到網上,把一生的積蓄和精力都花在了漢字事業上了。
節目另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是:董卿老師跪下來和高齡許淵沖爺爺聆聽交談。她室我們尊敬師長的典范!
我要向許爺爺學習,花更多的精力在自己喜歡的書法和國畫上,為弘揚傳統文化的獻上綿薄之力。新學年,我們要有恒心,有毅力。用最勤懇的姿態,最執著的努力書寫我們精彩的每一天!
開學第一課我的中國驕傲觀后感篇4
昨晚8點,__年《開學第一課》在cctv1播出。今年的主題是“父母教會我”,分為四個部分:孝、禮、愛、強。同學們看完之后有什么感想?以下是開學第一課觀后感。
父母告訴我,對人寬容,就是對己寬容。
我的父母是普通的老百姓,無官無金,然而所帶給我的財富卻不是一言一語可以數清。
我現在的幸福,是因于父母給予我的良好心態。
對我的愛人,偶爾會沖父母告個小狀,父母告訴我,他也會有缺點,要包容他的缺點,看到他的優點,要珍惜他所帶給我的幸福。于是我不再苛責的要求我的愛人,我能夠坦然的面對偶爾“不乖”的老公,并能從他的“不乖”中體會幸福。在歲月的長河中由衷的感謝,有他在我身邊,陪我渡過。
聽我講起周圍的朋友,有時會說起樁樁總總,有好,必然也有壞。父母告訴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出發點,多從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要知道每個人都不容易,多些平和、多些關心、多些體諒、多些感恩。父母讓我明白每個人都是好人。要學會不計較,自己便會開心得很。
父母亦教導我婆媳之道。對老人要尊重,要感謝他們對孩子的付出,要盡孝道。要學會體諒對方。要知道老人有老人的習慣,不可強辭。以前一直以為自己對公婆已是很孝順,父母的話,讓我明白怎樣才是一個孝順的兒媳,單純錢物對于老人并不是最重要的,用心對待才是真。體會了這一點,心里也便豁然開朗。
父母教我很多為人之道。唯獨沒有告訴我如何對待他們。三十多年來,對我的父母,在我的父母面前,我是一個孩子,可以為所欲為。是一個任性的我。父母寬容地面對我的任性,父母告訴我:在爹娘面前,你才是個孩子。
我很慶幸我有這樣的父母,他們是開朗的、樂觀的、豁達的。在人生的每一個時刻,父母的言語如一盞明燈,引導我行走在幸福的路上。
開學第一課我的中國驕傲觀后感篇5
9月1日,我和爸爸媽媽一起觀看了中央電視的《開學第一課:先輩的旗幟》,現在,我們的生活十分美好。現在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我聽著這首歌,想起了紅軍在過草地、爬雪山的過程中,不因為自然的阻礙而終止前進道路的精神。
長征,不光是靠自己的雙腳從漫漫征途中走過來的老一輩人的驕傲,也是我們的驕傲,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它不僅載入中國人民解放斗爭的史冊,在世界史中,它同樣也是永遠不可忘記的重要一筆。
長征的開始,是被國民政府逼迫的。國民政府以各種各樣的襲擊,使我們的紅軍傷亡慘重。紅軍在長征的途中,一路上要面對自然環境變化的考驗,更要防備國民黨和日本侵略者,使紅軍有了許多作戰經驗。特別是在面對著國民黨一次又一次的“圍剿”,紅軍立刻掉頭,于1935年3月21日至22日晨,神速地再次東渡赤水河。紅色政權巍然屹立在中華大地上,同國民黨政權對峙。他們強渡大渡河,粉碎前后夾擊合圍的陰謀;飛奪瀘定橋,實現勝利的第一天。
最后紅軍長征于1935年10月甘肅會寧會師,宣告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勝利結束。紅軍長征的歷史事件,將會在中國歷史永遠保留著,中國紅軍以血肉之軀譜寫了人類歷史上無與倫比的英雄史詩:二萬五千里長征。它那傳奇式的犧牲和堅韌不拔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始終是中國革命和建設賴以成功的基礎,它激勵著一個有13億人口的中國朝著一個無人能夠預言的未來前進。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是舉世無雙的壯舉,它像一條永遠銘刻在地球上的紅飄帶,成為人類堅定無畏的象征。
為了這心中永存的信念,紅軍克服重重困難,浴血奮戰。正因為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紅軍不怕遠征難”的精神!正因為這心中永存的信念,紅軍才有了“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的英雄氣概!
此時,我感到了一種力量,一種因歷史而越發令人臣服的力量,我感謝那些長征中的先輩們,感謝他們為我們留下了一筆可貴的精神財富——堅持到底,永恒的長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