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別姬觀后感作文范文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需要寫一篇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觀后感嗎?小編在這里給大家帶來霸王別姬觀后感作文,希望大家喜歡!
霸王別姬觀后感作文1
人間,只不過是抹去了脂粉的臉。
電影中的人物全都有血有肉,獨具代表性。他們有的性格耿直、剛烈、用情專一;有的通世故、有同情心,卻又不失原則;還有的出身卑微,敏感倔強。他們在面對各個歷史時期重大事件時,所體現的內心仿徨與掙扎,以及在對親情、友情和愛情的懷疑與糾結中全面地再現了真實的人性。
人最難得的,便是活得清清楚楚。這是我最大的感觸。
一句“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到“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成為這部影片的最大轉折點。為什么小豆子不斷地唱錯這句詞?他清楚知道自己的的確確是男兒郎,可當他唱出“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時,意味著他不清楚嗎?不!并不是!他記得師傅說的從一而終,他記得自己的使命,他記得要唱一輩子……
而段小樓不記得,他怕錯,于是他糊涂地活著,順著時代的發展而活著。他娶妓女為妻為的是臉面,他與蝶衣分道揚鑣為的是臉面,他讓小四代替蝶衣的位子演虞姬為的還是臉面。在影片的結尾他再次提醒蝶衣:“錯了!又錯了”!他只知道錯,怕錯,怕與時代背離。
我們活在世俗中,一生所求的不過是一個世人同意的“人生贏家”,生怕行差踏錯,一時一刻的時光也不愿去嘗試“輸”,你追我趕,到頭來,茫茫一生,不知所為何。我們不是沒有理想,我們的理想對我們來說是正確的事物,而世俗評判的卻是什么是正確的。影片中,程蝶衣因給日本人唱戲而被抓后,本有機會逃離死刑,可他沒有選擇欺騙,他選擇清清楚楚地活在這個世界上,不忘初心。時期,段小樓將程蝶衣的一切都一一供出來,蝶衣的一句:“騙我,你們都騙我!”透出那個時代的無助與失望,殊不知,這只是無力的呻吟。菊仙的自盡更是諷刺!所謂的承諾在那個時代竟如此可笑。
那么,承諾在我們這個時代可靠嗎?我們所生活的時代中,個個都是戴著面具相處。研究表明,人一天至少要撒15次謊,這些謊話,都是為了迎合時代。時代如何發展,我們便如何適應。
清清楚楚還是糊糊涂涂顯得異常重要,沒有人愿意糊糊涂涂地活在世上,可世間卻擁有太多物是人非,愿我們都能清清楚楚,抹去臉上的脂粉。
不瘋魔不成活,戲比天大。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霸王別姬觀后感作文2
看完《霸王別姬》,內心感觸頗深。在之后的幾個夜里,我總會憶起"那個比煙花還要酸楚幻滅上千萬倍的江邊虞姬,在漫天風雨的歲月里回眸淺笑,清唱著君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的萬劫不復......"
程蝶衣自小被母親賣到京戲班學唱青衣,當他的母親切下他的第六只手指迫使戲園老板收下他,就已經意味著他悲劇的命運的開始。他在《霸王別姬》這部戲劇里演的是虞姬的角色,但是一開始的他并不是想做虞姬,他排斥著虞姬這個角色,而與其說他排斥這個角色,倒不如說他排斥戲里虞姬的命運,他不想成為虞姬,他不想走進虞姬的世界里,因此電影里有一幕是在剛開始時戲園老板要他唱出那句虞姬的臺詞“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時,他總是唱成“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他不想接受虞姬的命運,因為一旦接受那就像是他未來的命運。但是,他接受了,在他的師兄在他面前受罪的時候,當他被張公公猥褻,當段小樓對他說“你就想你自己是個女的”,他終于在性別認定上改變了,他唱出了那句“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而后畫面一轉就是張國榮那個顛倒縱生的程蝶衣出現了。
“不瘋魔不成活”這是程蝶衣成年后的表現,他活在了虞姬的世界,同樣他也把段小樓當成了他的霸王,所以在電影里出現了那句經典臺詞:不行!說的是一輩子,差一年,一個月,一個時辰都不算一輩子。程蝶衣有的只是虞姬,在他看來世界就是戲臺,而他就是虞姬,但段小樓呢?他除了是舞臺上的霸王還是生活里的段小樓,他總把生活與戲臺分得很清。恰恰因為如此,段小樓找到了菊仙,那個在蝶衣看來是插足者的菊仙來到了段小樓身邊,只是虞姬是真的,霸王卻是假的,沉迷入戲的蝶衣在這個時候遇到了他的知己袁四爺,袁四爺懂他,比霸王更懂他,在段小樓與菊仙洞房花燭的那晚,蝶衣來到了袁四爺處唱戲。那晚過后,蝶衣又一次找段小樓,希望讓他的霸王陪著自己——虞姬,只是這又怎么可能呢?于是霸王虞姬分道揚鑣了,程蝶衣不再唱《霸王別姬》了,他唱《貴妃醉酒》戲臺上他是楊貴妃,戲外?他還是虞姬。
這段時間里虞姬與霸王分開了,當“霸王”被日本人捉去讓蝶衣唱一曲戲,菊仙來到蝶衣屋里讓他救小樓,說只要他救出小樓后,就躲他們躲得遠遠的,他答應了,當段小樓救出后,段小樓問:“你給日本人唱了嗎?”蝶衣答非所問,只說了句:“那個青木是個懂戲的。”在程蝶衣心目中,最重要的不過就是霸王和京劇了。時間不斷往前走,戲班班長死了,蝶衣又再次遇到了他曾經撿的那個孩子,日本人來了又走了,國人對京劇的不尊重,蝶衣被抓了,懂他的袁四爺為他辯護,蝶衣吸了又戒了,最后來了……
拖著段小樓去批判,那個戲臺上的霸王,戲下卻是那么的懦弱,他把蝶衣拉出來了,蝶衣又把菊仙拉出來,菊仙上吊死了,終于他們的故事似乎結束了……
“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在電影結尾又再次回到了電影開頭,段小樓和程蝶衣時隔多年后再次回到了戲臺,蝶衣拿著曾經贈予他霸王的寶劍唱出了那句“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他終于清醒了,這次他不再是虞姬了,他是小豆子,但是時間又無法倒退,他在他的戲臺上自刎而死,那個風華絕代的虞姬死在了他的霸王身邊。
電影里時間一眨眼就過去了,但是我希望給虞姬的時間可以慢點,再慢點,讓他可以和他的霸王在一起。
霸王別姬觀后感作文3
當我緩緩按下屏幕上方的關閉鍵時,心中對影片那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都怎么也關不掉。
由張國榮扮演的程蝶衣,是一個在現實生活中做夢的人。在他的個世界里,理想與現實、人生和舞臺,甚至是男與女、生與死的界限,統統被融合了,他達到了“不瘋魔不成活”的程度,戲里戲外不分,瘋狂地依戀著霸王、依戀著虞姬。癡迷在戲里,迷癡在現實之外,雖然,他受過器重,但卻由于他那病態的心里,頹廢到忘掉了現實的自我,鑄造一種飄忽、游離、無奈的凄婉人生。
曲終人散之時,我的心底空蕩蕩的,一種抑郁的情感堵塞在胸口。有一種遺憾,像一陣遲來的微風拂過心田,我不知道我在遺憾什么,也許是那看似追到的幸福,卻發現,那只是碎片的菊仙吧。
如果說戲是程蝶衣的夢的話,那么段小樓便是菊仙的夢,在時代的更替中,她且過人的機智維護著他的夢,維護著她幸福的根源所在。可是,她最終也沒能得到幸福。當段小樓被講出不愛菊仙的話時,好的夢破碎了,她的依靠沒了,她的人生底線徹底崩潰了,眼神里流露出的失望和那深深的空虛與茫然。于是,她穿上新婚時的嫁衣,走上了不歸路。
關于段小樓,我覺得他是個比較中性的人物,卻又是個極端矛盾的人,他為救別人自己的挨打,卻在被打時口口生生求饒;他突兀而梗直的苦惱日本人,卻在時期出賣了自已的愛人。看似意料之外,仿佛又在情理之中。
六指、手冷、窯子的大衣、小癩子、科班、“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張公公、霸王、菊仙……。腦中的《霸王別姬》又開始回放。
霸王別姬觀后感作文4
我是人稱的西楚霸王。多年來,我戰無不勝,劍鋒揮指之處所向披靡。龍且項莊是我的頂上王牌,范增居巢是我的左膀右臂。這世上,我未把任何一個人放在心上。直到那日在江畔遇見了她,她的眼神迷離彷徨,身著一襲白衣施施然地立在淺淺的江心。她在湖中,又似乎在之外。美人若如斯,何不早入懷!我的心,在見到她的那一剎那,傾倒。我知道了,她就是無數男子拜倒的虞姬。來不及多想,跨上馬鞍,一把將她拽上,她不怒,笑盈盈地望著我。這天地間,似乎只剩下了我與她。耳邊是風獨自的呼嘯。
不知怎的,我越來越怕。我怕,怕那粗魯的將士沖撞她;怕那骯臟的血腥玷污她;怕那紛呈的沙場迷亂她。雖然我知道,她并不懼,但,或許這就是愛吧。鴻門宴上放劉邦,不管后人罵我入骨,我亦無悔。為虞姬,我愿犧牲一切。
那夜,四面楚歌。虞姬含淚作舞。舞完,她倒下了,手旁,是沾滿鮮血的匕首。她的臉上有淺淺的一抹笑容,也有一滴晶瑩的淚。她不想連累我,才會如此。我的眼中溢滿了憂憤,穿上戰袍,帶上利刃,虞姬,我要為你而拼!
廝殺過后,唯剩一人。面對烏壓壓的漢軍,自知回天無力,我的百萬精兵,此刻都化為烏有。舉起長劍,上面映照的是她姣好的臉龐。含笑舉劍,虞姬,等等我……
霸王別姬觀后感作文5
我心中你最忠悲歡共生死同你用柔情刻骨換我毫情天縱我心中你最忠我的淚向天沖來世也當稱雄歸去斜陽正濃。——題記
天,灰蒙蒙的,讓人倍感壓抑。
帳外的天已注定了我的命運吧!力拔高山,氣魄蓋世,又如何?時運不利,天要亡我項羽,又怎可敵?
帳內的虞姬一直坐在我的身邊,不曾說話,虞姬就是這樣,她靜靜的,默默的陪了我半輩子。看著她疲憊的面容,我后悔了。或許我不該帶著虞姬隨我征戰。她應該像褒姒那樣受盡萬千寵愛;她應該像妹喜那樣擁有酒池肉林……可我卻什么也給不了她,陪伴她的只有無休止的戰爭。
帳外傳來陣陣刀槍蠢動的聲音。戰爭,一觸即發。
“虞姬,你走吧,走到一個沒有戰爭的地方!”我對她說。
虞姬笑著站了起來,她的笑,好甜,好甜。輕輕搖了搖頭。她望向我,目光突然變得好幽邃,帶些少許的留戀。我不曾看到過亦不明白。“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語畢,匕首已劃過脖頸。血,噴涌而出。
“虞姬”我大叫了一聲,可虞姬再也聽不到了!
我沖過去抱住了她,想說些什么,可是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在虞姬死的那一瞬間,我好像明白了什么……
我抱著她走出了帳外,世界霎時變得好靜,只剩下我和虞姬。沒有人阻攔我,我來到了烏江邊,跟隨我的還有烏騅,還有已經追上來的漢軍。烏江水中停泊著一只小船。
“大王,快上船吧!”見我遲遲不動,烏江亭長急道。
我搖了搖頭,把虞姬輕輕地放入水中,長劍出鞘,“劉邦,罷了,這天下我給你就是,再多的戰爭只會引發更多無辜人的死亡,就像虞姬,不是嗎?”
說罷,我將那把犀利的長劍刺入我的胸膛,血染紅了烏江水。我知道,道,烏江水是涼的,我的血是熱的。
我倒了下來,嘴角始終掛著一抹淺淺的笑。為我的選擇而笑,為我虞姬而笑……烏騅長嘯,可惜我再也不能騎著它馳騁沙場!
再見了,我的烏騅;再見了,我的天下;再見了,我的父老鄉親們!
霸王別姬觀后感作文6
烈烈風中,一身凌厲戎裝的霸王,年上竟流露出一絲絕望與無奈,甚至不舍……
懷中,是他一生的摯愛,此刻卻香消玉隕,隨風而去。霸王口中喃喃:“虞姬虞姬,奈若何?!”
蕭瑟的軍營,再不見往日紅顏那銀鈴般的歡笑,掩面的嬌羞。劍在手,蹣跚一路沖到江邊。咆哮!震驚天地,眼中卻有淚滴……霸王啊!曾經受萬人敬仰的霸王啊!一場鴻門宴的失機讓你丟了天下。失去的一切,真的再也找不回了,連同虞姬,都丟了……
眼前又浮現紅顏拔劍自刎時那一幕,錐心的疼痛仿佛讓他用盡一聲也疼不完。
虞姬啊……你何苦……你那一劍,讓霸王負你以生。你奢望的滄海桑田啊……
“虞姬,人世間有百媚千種,我卻之獨愛你一人,今生負你,只得來世為你稱雄!”一段最絕望的誓言,一個落魄的君王。他拔劍指天,厲聲喝道:“你說!這天下,誰是英雄!”但回答他的只有江面上翻滾的浪花隨風躍起,岸邊的密林伴著呼號的風聲搖曳起舞,漫天落葉,只能旋轉圍繞著一代霸王,似乎想安慰,卻無言以對。高高舉起的劍猝然落地
錚——
刃尖貫入地面,震起以片離家的鳥兒,遮住了那灼灼的驕陽,也遮住了霸王眼中最后那以零星的光亮……
歸去路上,有人執劍,猩紅仿佛灑滿長江,灑再紅顏離去的地方。江水托一片紅綢,飄蕩……
紅得如同天邊殘陽般濃烈。江東的平原上,似有人在呼喚——虞姬——虞姬——
霸王別姬觀后感作文7
早聽說張國榮版的《霸王別姬》很好看,分兩次看完,到最后謝幕才感覺自己沒看懂。是從頭到尾徹徹底底的沒看懂。于是又上網去翻網友們的影評,這時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劇情有這么深刻的內涵啊!
這種感覺讓我哭笑不得,我竟不懂電影到這種地步了嗎?
后來又仔細翻看了不同網友的影評,覺得他們都有很深厚的文化修養,這么一對比下來讓我嚇了一跳,別人都看懂了,就我沒看懂,豈不說明我的文化修養很低?
仔細回憶一下,我是從來不看文藝類電影的,就算去年李安的《少年派》炒得沸沸揚揚我也沒看,不是沒時間,我知道就算看了我也看不懂。至于文字方面的東西,散文和詩歌我都是不碰的,高中的時候曾經買過一本《余秋雨散文集》,看了幾篇也沒看了,說實話興趣真的不大。
但是我對思想類的作品很感興趣,尤其是古文。韓愈文集、道德經、論語什么的被我背的滾瓜爛熟,而且還不是有意去背自然熟的那種。我覺得這種微言大義的東西才叫有意思。
單是這樣的話,僅僅只能說明我個人口味有傾向性,但不止于此,就電影來說我肯定不是什么電影都不看,當然,是有被動性的,如果哪部電影不是宣傳的人盡皆知,我也很少有閑情去觀摩觀摩,所以你看,什么樣的電影會宣傳的人盡皆知,都是些大制作啊,像《戰國》、《夜宴》、《無極》、《新四大名捕》等等,那畫面多恢宏啊,打斗多刺激啊,看得我一愣一愣的,巧的是每次等我看完沒多久網上就好多影評說這些都是爛片。
大家可能知道我要說什么了,一個平時只看商業爛片的人,怎么可能看得懂真正的好電影 。
這個我真的是感同身受,尤其是看完《霸王別姬》之后,我不認為程蝶衣是因為沉醉于藝術而分不清男女,我只看到整部電影就是在講兩個好基友的故事,我也不認為小樓和蝶衣有多么高尚的節操,只看到他們的矛盾從沒消停過,更加沒覺得程蝶衣的扮相有多貌美,甚至沒覺得哥哥的演技好在哪里(僅指本片)。
這么好的電影就被我糟蹋了,這就是只看商業爛片的結果。
作為普通網民我們不可能有專業電影人那么執著的審美觀,往往別人搞一下宣傳,強調一下賣點,我們就被吸引過去了,尤其是透漏一下里面有哪些美女帥哥,我們這些純情青年哪忍得住好奇心。
試想一下十年后,90后和00后都成長起來了,他們看電影以商業爛片為主,看書以快餐小說為主,看電視劇以言情戲為主,看綜藝以明星爆料為主。
那個時候,好電影只有奧斯卡評委在看,文學巨著只有諾貝爾評委在看,好電視劇只有學院派當成案例研究,好綜藝節目只能半年內銷聲匿跡。
覺得很悲觀是嗎?今天有我在這里反思自己和所處的環境現狀,十年后肯定也會有人干同一件事,甚至可能更多。成龍連拍了兩部電影都表現得中流砥柱大義凜然,所有人都在拍爛片,他拍好片,就很容易脫穎而出。爛透了之后正是棒極了的開始。這就是,物極必反。
霸王別姬觀后感作文8
中央戲曲學院導演的這一部《霸王別姬》劇很短,大概只有五十幾分鐘。介紹說這個劇獲得了亞洲大學生戲劇節的優秀作品獎。
這是我看的第二部京劇。和第一部看的京劇《傾國》一樣,都是在繁星戲劇村坐在第一排超近距離看的。看了這兩部劇,發現中國的戲曲文化真的有一種別樣的優美,演員精致的妝容、揮舞衣袖時翩翩起舞、配樂中琵琶等樂器動聽的聲音、演員沒說完一句臺詞后鼓給它增加更多動感。《霸》相比《傾國》,更加有動感,因此看著更歡樂。《傾國》節奏有點過于緩慢。演出結束后,演員請導演上臺,最驚奇的發現竟然坐在我右邊的是導演。我知道導演應該也是一個本科生,只是沒有想到我離導演是那么近。演出時我看到她拍照,我覺得看劇不是不能拍照的么,有人拍我也拍。回想起來原來是導演拍自己的演員的照片!她說這是她們第一屆京劇班,都是一些大四的學生。這些大四的學生演的雖然只是京劇,但仍充滿動感。那四名演士兵的演員,在舞臺上蹦來蹦去,騰空翻躍,即使要傳達的是一個悲劇故事,但是總體感受是一個喜劇故事。劇中用兩面巨大的白布來當幕布,也當做河流的舞動,也給予舞臺不一樣的動感。總之,這個京劇賦予了傳統京劇不一樣的色彩。
結局有點倉促,我以為虞姬死后,虞姬的故事就結束了。但是她死后又重新出現在項羽面前,我不明白項羽仰望站在高臺的虞姬,傳達的是虞姬是一個夢了,他們人鬼世分隔了么。最后項羽的死亡也是用旁白敘述的,我覺得這樣的結局有點倉促。
項羽、虞姬的表演者動作有點僵硬,雖然厚厚的妝容讓人看不出表情的變化,但是延伸是犀利還是游離不定還是可以看出,畢竟只是學生,達到這樣的創意也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