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菲的世界個人心得
蘇菲的世界個人心得篇1
看過《蘇菲的世界》的朋友必須會這樣認為:它是一本簡單而又深奧的小說。它以前一度地使我拿起,一度地使我放下,它一會使我興趣十足,一會又使我失去耐心,我便在這矛盾中斷斷續續地讀完了整本書。
14歲少女蘇菲收到的陌生來信帶她走進了一個她幾乎從未接觸過的世界,引導她的思維走進了人類更深、更本質的思考。
這本書從哲學的角度向人們解釋了世界和大自然等的構成與發展,告訴人們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本來我認為哲學是比較枯燥乏味的,但《蘇菲的世界》一書卻截然不同。它向讀者講述哲學的同時,運用了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使讀者閱讀時產生一種像讀偵探小說般的情緒。文中的蘇菲她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致使她走上了通往解開世界謎團和哲學的大門。并且,蘇菲她還具有持之以恒,鍥而不舍的精神。這一點是十分值得我們學習的。只有有了持之以恒,鍥而不舍的精神,我們才有機會去做好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書中的一段話令我記憶深刻:世界就像魔術師變出的白兔,人類生活在白兔皮毛的最深處,把所有一切都當作理所當然,而哲學家們都是充滿好奇心的孩子,他們不斷攀登白兔的毛發,目的是為了看清魔術師的真面目,也就是看清世界,看清人生的好處。《蘇菲的世界》一書使我覺得世界上還有很多事情等著我們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使永遠也揭不完的,從前的哲學家為我們解開了不少世界之謎,使后人變得聰明起來;我們不也就應向他們學習,運用哲學的觀點揭開自然與人類社會的奧秘,也為我們后人做一點事嗎
《蘇菲的世界》就是一部深入淺出的人類哲學史。它不僅僅能喚醒人們內心深處對生命的敬仰與贊嘆、對人生好處的關心與好奇,而且也為每一個人的成長——使生命從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而進入覺悟之境,掛起了一盞盞明亮的桅燈……
蘇菲的世界個人心得篇2
看過《蘇菲的世界》的朋友一定會這樣認為:它是一本簡單而又深奧的小說。它曾經一度地使我拿起,一度地使我放下,它一會使我興趣十足,一會又使我失去耐心,我便在這矛盾中斷斷續續地讀完了整本書。
14歲少女蘇菲收到的陌生來信帶她走進了一個她幾乎從未接觸過的世界,引導她的思維走進了人類更深、更本質的思考。這本書從哲學的角度向人們解釋了世界和大自然等的形成與發展,告訴人們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本來我認為哲學是比較枯燥乏味的,但《蘇菲的世界》一書卻截然不同。它向讀者講述哲學的同時,運用了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使讀者閱讀時產生一種像讀偵探小說般的心情。文中的蘇菲她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致使她走上了通往解開世界謎團和哲學的大門。并且,蘇菲她還具有持之以恒,鍥而不舍的精神。這一點是十分值得我們學習的。只有有了持之以恒,鍥而不舍的精神,我們才有機會去做好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書中的一段話令我記憶深刻:世界就像魔術師變出的白兔,人類生活在白兔皮毛的最深處,把所有一切都當作理所當然,而哲學家們都是充滿好奇心的孩子,他們不斷攀登白兔的毛發,目的是為了看清魔術師的真面目,也就是看清世界,看清人生的意義。《蘇菲的世界》一書使我覺得世界上還有很多事情等著我們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使永遠也揭不完的,從前的哲學家為我們解開了不少世界之謎,使后人變得聰明起來;我們不也應該向他們學習,運用哲學的觀點揭開自然與人類社會的奧秘,也為我們后人做一點事嗎?
《蘇菲的世界》就是一部深入淺出的人類哲學史。它不僅能喚醒人們內心深處對生命的敬仰與贊嘆、對人生意義的關心與好奇,而且也為每一個人的成長——使生命從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而進入覺悟之境,掛起了一盞盞明亮的桅燈……
蘇菲的世界個人心得篇3
看到這書名的時候,我以為是一個精彩的故事,也好奇作者是怎么寫一個人的世界。看了前兩頁,也確實勾起我看下去的欲望。但萬萬沒有想到它講的是哲學。
在我以為自己看不下去的時候,我發現原來哲學可以這樣去學習的。我就像書里面的蘇菲一樣,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
在現實生活中,很少有人會談到哲學,也很少有人會去研究哲學。馬兒為什么叫馬,何為馬,在沒讀著本書前,我從來都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也許很多人也不會去想這個問題。可能是某一時間,我們偶然間從電視上見到這種東西,旁人對我們說,那是馬兒,我們從此就認識那是馬了吧。每天總會見到許多人,許多事,我卻從未提出一句:為什么?不只是我,每個人都把這個世界想得太過理所當然,世界的多姿多彩,仿佛與我們無關。
在高中時,我們要學習政治里的哲學生活,那是四本政治書中最難學的一本。我的確也很討厭哲學,太難理解了。但《蘇菲的世界》以一種不同的方式,從哲學的角度向我們解釋了世界和大自然等的形成與發展,告訴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我一直認為哲學是比較枯燥乏味的,但《蘇菲的世界》一書卻截然不同。它向讀者講述哲學的同時,運用了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使讀者閱讀時產生一種像讀偵探小說般的心情。文中的蘇菲她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致使她走上了通往解開世界謎團和哲學的大門。并且,蘇菲她還具有持之以恒,鍥而不舍的精神。這一點是十分值得我們學習的。只有有了持之以恒,鍥而不舍的精神,我們才有機會去做好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書中的一段話令我記憶深刻:世界就像魔術師變出的白兔,人類生活在白兔皮毛的最深處,把所有一切都當作理所當然,而哲學家們都是充滿好奇心的孩子,他們不斷攀登白兔的毛發,目的是為了看清魔術師的真面目,也就是看清世界,看清人生的意義。《蘇菲的世界》一書使我覺得世界上還有很多事情等著我們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使永遠也揭不完的。
讀完全書后,我發現哲學其實是最貼近現實生活的,哲學是“關于天底下每個人都關心的一些問題的學科”。哲學所要解決的都是還沒有科學方法可以證明的問題——諸如善與惡、美與丑、生與死、秩序與自由等。哲學是對未知事物或不確切認識的事物的假設性解釋,是追求真理的開路先鋒。用一句話說:科學給予我們知識,然而只有哲學才給予我們智慧。
蘇菲的世界個人心得篇4
今天 繼續讀《蘇菲的世界》,這是網師下學期的選修課程,必須得在假期讀完。當今晚看到一連串的哲學大師,諸如恩培竇可里斯、德謨克利特斯、蘇格拉底這些名字出現在書中,在走近他們的同時,開始擔心起來。好在一切看起來還算順利,今晚讀到了78頁,這也算是一個不錯的記錄,像我這樣迷戀小說、貪看韓劇,還容易被電影吸引的人來說,能夠抵擋這么多誘惑,堅持抱著這樣的一本探究世界起源和構成的書籍來讀,實在是很不簡單。看到這里不得不承認,本書確實在同類書中,算是富有趣味性的,也能看明白。當高深的理論與生活的常識相結合時,就算是通俗易懂的。
今晚的閱讀最感興趣的是德謨克利特斯的原子理論,他認為“當一個物體---諸如一棵樹或一只動物--死亡并分解時,院子就分散各處并可用來組成新的物體。這些原子在空間中到處移動,但因為他們有‘鉤’與‘刺’,因此可以組成我們周遭所見的事物。”這樣說來,世間萬物應該是萬變不離其宗的,不同微小的原子在空中漂浮著,等到適宜的條件,結合成一定的形狀,就可以變成一種物體,這種構思是不是很奇特?那人呢?也是如此構成的嗎?
蘇格拉底最譽為“最聰明的人”,而他卻總是覺得自己很無知。他每日里在市中心的廣場不停地向身邊匆匆而過的人群提出自己的疑問,他從來不會說自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卻可以讓眾人不得不在連番的辯論失敗后,承認他說的是正確的。書中拿他和耶穌相比較,認為兩人都為了自己的理想甘愿失去生命。不由想起昨晚看《建黨偉業》中的一句話“革命就要流血犧牲”。看來沒有一部分人的勇敢犧牲,就沒有后面人的勇往直前。甚至可以說,他們的犧牲贏得了后人的關注,推動了歷史的進程。
蘇格拉底說:“知善者必能行善”。他認為人如果違反自己的理性就會不快樂,而那些知道如何找到快樂的人就會遵照自己的理性行事。因此明白是非者必然不會為惡。世間哪有人想要成為一個不快樂的人?
我們常說的摸摸心口,找找自己的良心應該就是讓自己做一個善良的人。不管一個人有多大的成就,如果連心都壞了,目標都不對,還能走多遠?
我就這樣一點一點地讀著,沒有如以往一般先翻到后面看結尾,再回過頭來看中間的情節,我就想這樣跟隨著蘇菲,跟隨著神秘人寫給蘇菲的一封封信,看一下他想告訴蘇菲的究竟是什么。說實在的,他已經跳起了我的好奇心。也難怪蘇菲會對這樣的信充滿期待,他讓一個女孩找到了生活的童話。他在女孩的面前砌起了一道愛的墻。
蘇菲的世界個人心得篇5
的天職在于勇于探索真理,為真理而斗爭是人生最大的樂趣。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進德修道的砥石。若言言悅耳,事事順心,便把此生埋在鴆毒中矣。苦難就是人生的老師,然而逆境則是通往真理的必經之路。
十四歲的少女蘇菲接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在一位神秘導師艾伯特的指引下,蘇菲逐步邁進了深奧的哲學王國的人口,哲學問題更進一步激發了蘇菲的好奇心,正是這好奇心使她勇于探索與富有想象地思考。而在當今社會,勇于探索與富有想象地思考正是少年們所缺乏的,如果每個人都懷著一顆好奇心,便會慢慢指引我們通向成功之路。
好奇心居然能讓一位十四歲的少女理解了這些深奧又枯燥無味的人生理論,這就是好奇心傳遞的正能量。她的導師艾伯特又以信封式將哲學的理論、真理與名人一生理念傳授于她。世界像奇跡一般在她眼前展開,蘇菲開始思索,她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后天所學的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探索真理,然而事實真相遠遠要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
拜倫說過“逆境是達到真理的一條通路。”面對人生突如其來的打擊,有的人可能會一蹶不振,從此消沉下去。但是從容與平靜面對真的很重要。人生不如意十有89,人偶有失意,在所難免,為失敗哀怨,對現實不滿是無用之舉,一切當以寬心化解之。
生活需要以一種心平氣和的態度去對待,對待失意和打擊更要如此,失敗不必氣餒,只要我們把它當做橫在你面前的一塊大石頭,擺正它,蹬上去,說不定讓你的視野更開闊,心胸更豁達了呢?《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它將會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贊嘆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與好奇。
蘇菲的世界個人心得篇6
近幾個月來,不知為何,對哲學有了濃厚的興趣。所以說,拜讀了一下哲學大師“喬斯坦賈德”的巨作——《蘇菲的世界》與《紙牌的秘密》當然,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的,還是《蘇菲的世界》
《蘇菲的世界》講述了一位十四歲的少女蘇菲,不斷地接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前展開。在一位神秘導師的指引下,她開始思索——我是誰?世界從何而來?最終,通過導師的指引與講解,解開了一切謎團。然而,蘇菲卻驚恐的發現,事實真相遠比她所想象得更怪異——她,還有她的導師艾伯特,只是一個父親為他女兒寫的書中的人物罷了……
品讀過《蘇菲的世界》后,我心中豁然開朗,對生命,宇宙萬物都有了一種說不出的感悟。《蘇菲的世界》好似一曲可以浸透心靈的華美的樂章。它使我如何去從哲學的角度,觀察這個世界,理解這個世界,理解這個社會。如何去打開心鎖,認知事物,就如:“面包師傅可能做出五十個一模一樣的姜餅人嗎?,為什么所有馬都一模一樣?”這些問題看似是十分可笑的,愚蠢的。但是,從另一個角度去想,卻高不可測。就拿姜餅人來說。如果做出五十個一模一樣的姜餅人,就用一個模子就可以了。那么一模一樣的馬呢?世界上沒有一模一樣的馬,就像沒有一模一樣的DNA一樣。但是,為什么你一看到一匹馬,你就能說出它是馬?而不是鹿呢?因為所有馬都有共同的特點。這寫特點,就構成了我們心中理型的馬。也就是說,不管這匹馬是被砍了幾條腿,被帶上個面具,你也能認出是馬。再回想姜餅人,他們都一樣嗎?沒有可能。也許有的肚子稍稍鼓起,有的會薄一些,有的有裂縫,有的沒有。即使外表完全一樣,你又怎能保證,它們是由相同數量的原子(組成世界的基本物質)組成的嗎?所以說,沒有兩個姜餅人會一樣,為什么看起來會一樣的,因為我們心中有一個理型姜餅人。由此可知,世界萬物都是奇妙的,只有善于思考,才可得到真理。
《蘇菲的世界》也不時的散發,揮灑著人性的光輝——例如蘇格拉底,寧死,也要堅持自己的言論。一種“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精神品質。一種良心上,一種“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精神,塑造了蘇格拉底寧死不屈的形象品質。還有蘇菲,一種對真理,去積極探索,不斷思索,不斷感悟的一個虛擬的人物,她表現了人類勇于追求真理的一種精神。就像居里夫人。
《蘇菲的世界》也讓我懂得了如何去學習——思索。思索便是學習,沒有思索的學習,只可稱作背誦罷了。
品哲學之精,悟人生之道。
明世間真理,知萬千世界
蘇菲的世界個人心得篇7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文學性很強的哲學書。它的主要內容是:以蘇菲不斷受到一位神秘人寄來的信件為線索,從哲學的角度向人們解釋了世界盒大自然等的形成與發展……告訴人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讓人們發覺到世界上還有很多事情等著我們去探索,運用哲學的觀點揭開自然與人類社會的奧秘不只是科學家與哲學家的責任。
本來哲學是比較枯燥乏味的,但《蘇菲的世界》一書卻截然不同。它在向讀者講述哲學的同時,運用了生動的語言來描繪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使讀者閱讀時產生一種追逐和渴望知道答案,了解哲學的心情。
為了向人們解開世界歷史之謎,作者帶領讀者跟隨一個可愛聰穎的小女孩從遠古羅馬暢游到現代,在每一個不同時期,那些為社會做出突出貢獻的哲學家,他們討論的題目以及這些哲學家們的經歷和遭遇,都詳細的收錄書中,生動自然的將整部世界哲學史演義出來。內容廣泛卻不紊亂,作者細心的將書中內容分成多章節,每節都有題目點出章節的中心內容,或深藏或巧露,每一節都闡述蘊含了它的真理,詮釋了看似高深難懂的哲學問題。這樣的分節讓讀者讀來輕松,也就自然容易接受書中的觀點,理解作者的用意。
感受最深的是哲學家蘇格拉底的故事。蘇格拉底,他的高明之處在于人能夠在談話中揭露人思想上的弱點,使其領悟哲學的真理。然而在公元前399年,他卻由于過于直言,被他曾指責過的上層人士送上法庭,以其“宣揚新的神明,腐化青年人”而被處以死刑。本可以懇求陪審團手下留情免于一死,但蘇格拉底沒有這樣做,因為他知道即使到了生命的結束也要堅持真理。他重視良心與真理,敢于為了真理而戰,為了真理而犧牲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蘇菲的世界》全書由一個快滿15歲的小女孩蘇菲接二連三收到一些怪信件拉開序幕,“你是誰?”、“世界從哪里來?”這些看似很普通的問題卻蘊涵著很多需要深入思考的概念,蘇菲在彷徨中開始思索,并在她的私人哲學老師艾伯特的引導下進入西方哲學領域。蘇菲穿越時空,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有了初步了解;來到了文藝復興時期,和已成為歷史的那些有著精辟的思想的大人物進行了一次心靈的談話,目睹了歷史又一次嚴肅的重演。看這樣一部作品,等于看到了全人類的文明。蘇菲的所到之處,處處凝結著文明的精華,彌散著哲學的氣息。在這樣一本小說里,包括了整部西方哲學史,本身就極具魅力。一直覺得哲學是一門虛幻而不切實際的學問,生澀難懂,但其實一直是我不了解哲學。這本小說系統地涵蓋了各種哲學思潮。隨著小說人物在書中不停的追逐和尋求劇中謎團的解答,越來越深入的使我了解到以前不感興趣的西方哲學史。
蘇菲的世界個人心得篇8
哲學,融人類千年之史,匯世界百家之言。祖先賜予的精神遺產隨著歲月的積淀愈發深不可測。無數哲人前赴后繼著書立傳,試圖為世界展現一幅壯麗雄渾的哲學全景圖。可是百家爭鳴,豐富了哲學的內涵,卻為勾勒全景圖又增添了新的難題。于是,千百年來,哲學似雪球般前進、壯大,而人類只得管中窺豹似地欣賞奇峰一角。
當無數的初學者在哲學的門外徘徊,無從入手之時,一位來自北歐挪威的作家喬斯坦賈德,帶來了他那部震顫了哲學界的里程碑式的文學作品——《蘇菲的世界》。以14歲女孩的視角帶我們傲游于哲學的世界,跟隨著一封封神秘的來信,我們也仿佛如蘇菲一樣沿著歷史的足跡瀏覽歷代哲人的精辟論述,撫摸古老智慧的輪廓,膜拜那留傳千年依舊不朽的鴻篇巨制。讓我們一起走進蘇菲的世界!
遙遠的神諭
“最聰明的是明白自己無知的人,真正的智慧來自內心,明辨是非者必能進退合宜。”
蘇格拉底,史上最神秘難解的人物。我們沒有他的任何文字,只能從他人的文字中捕捉他的睿智的思想,縝密的思維。他的一生曲折而短暫,卻對對歐洲思想界產生難以想象的巨大影響。蘇格拉底也常說他的談話藝術就像為人接生一樣。產婆本身并不是生孩子的人,她只是幫忙接生而已。同樣的,蘇格拉底認為他的工作就是幫助人們“生出”正確的思想,因為真正的知識來自內心,而不是得自別人的傳授。同時,唯有出自內心的知識,才能使人擁有真正的智慧。蘇格拉底曾說:“雅典就像一匹駑馬,而我就是一只不斷叮它,讓它具有活力的牛蠅。”最后他用他的死去成全他的良知取義成仁,完成他的使命。
他將哲學從天上召喚下來,使它在各地落腳生根,并進入各個家庭,還迫使它審視生命、倫理與善惡。這就是先哲的光輝."永恒不變的是形成各種事物模樣的精神模式或抽象模式。留存的是永遠的真善美不朽的靈魂"后來,柏拉圖來了。他既關心自然界中永恒不變的事物,也關心與人類道德及社會有關的永恒不變的事物。
對于柏拉圖而言,這兩個問題是一體的兩面。他試圖掌握有關個人永恒不變的“真理”我們已經見到柏拉圖如何認為實在世界可以分為兩個領域。
其中一個是感官世界。我們只能用我們五種并不精確的官能來約略認識這個世界。在這個世界中,“每一件事物都會流動”,而且沒有一個是永久不變的。這里面存在的都是一些生生滅滅的事物。
另外一個領域則是理型的世界。我們可以用理性來確實認識這個世界。我們無法用感官來察知這個理型的世界,但這些理型(或形式)是永恒不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