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鐵路人2023心得
最美鐵路人2023心得篇1
通過直播觀看最美鐵路人先進事跡報告會,我感受到了榜樣的力量,激勵我不斷向前!在直播中,我聽到了許多真真切切的工作故事,都是基層平凡工作崗位上默默奉獻的故事,這些真實的故事值得一點一滴的回憶和記錄,他們的壯舉讓我為之震撼,無論是老職工,還是新青年,都在傳承者人民鐵路為人民的奉獻精神,都在為新時代的中國鐵路貢獻自己的力量!我作為鐵路的一員要像他們不斷的學習,學習他們不怕困難堅持拼搏的意志,學習他們勇敢的品質,把平凡的事做好做精,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加強自身業務素質,立足崗位,努力工作,在自身的崗位上實現價值,用自身的行動詮釋“交通強國,鐵路先行”的初心和使命,為中國鐵路的未來發展貢獻自身的一份力量!
直播的主角來自鐵路工作基層一線300多萬鐵路職工的優秀代表,劉博、張潤秋、景生啟、陳林、汪伯華、宋鵬飛、崔欣等10位先進典型,有的潛心鉆研重載列車牽引操縱技術,有的致力于安全平穩操縱機車,以高超的技藝駕駛著機車奔馳在祖國廣袤的大地上;有的刻苦鉆研檢修技術,用匠心擦亮中國名片;有的待旅客如親人,熱心服務幾十載,給乘客的旅途送上春天般的溫暖......
他們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人民鐵路為人民的宗旨,踐行了交通強國、鐵路先行的歷史使命,展示了鐵路人的先行風采、服務本色、擔當品格、奮斗精神。
最美鐵路人2023心得篇2
最美,何為最美。在普通人眼里,最美就是長相最漂亮的美女亦或是帥哥,也有可能是一些很漂亮的風景、花草。但是最美在我眼中,就是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婁底車務段冷水江東站調車長楊衛華。
調車作業,堅持1天,不難;堅持1周,不難;堅持1個月,不難;但是堅持29年,1萬多個日日夜夜,楊衛華能將枯燥的調車作業做到“零違章、零違紀、零事故”,表現出一名鐵路人對于按標作業的堅守以及對于自身工作的高要求。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楊衛華的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在日常工作中,他秉著“多學、多問、多看、多做”精神,付出別人難以企及的努力,在他的六萬多字的工作筆記中,每一條他都爛熟于心,在單位上,別人都叫他“活規章”、“土專家”。楊衛華始終第一時間學習和掌握新技術新規章站在技術變革的最前沿,利用經驗總結提煉出“楊衛華安全調車法”和24句“調車作業七字訣”,內容通俗易懂、簡單易記被廣泛推廣運用。
結合我段團員青年實際,目前我段團員青年日益增多,但是由于長期夜班的工作性質及周邊環境因素影響,團員青年的政治取向及價值取向出現偏差;有的只講享樂,不講奉獻;有的認為自己付出與收獲不成正比,對于得失心里有落差;有的認為工作、生活壓力較大,產生消極冷漠情緒;還有的在社會上沾染了許多不良習氣……以上種種反映了在當前我段維改的新形勢下,團員青年思想波動較大,觸發點多,不利于廣大團員青年的健康發展。當前,我國正處于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廣大年輕人更應該抓住此機會。現在,改革開放前入黨和參加工作的干部已經或將要退出崗位,80后以至90后的年輕干部即將成為工務骨干隊伍的主體。他們受過高等教育,思維活躍,勇于創新,同時也相對缺乏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和嚴格的黨內政治生活鍛煉;有的缺乏基層和艱苦地方的扎實磨煉;有的對于線路知識的了解不夠強;有的擔當作為的底氣還不足。
對于我們年輕人來說,這更是一次機會,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們一定要加強學習、積累經驗、增長才干,自覺向實踐學習;要沉下心來干工作,心無旁騖鉆業務,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要信念如磐、意志如鐵、勇往直前,遇到挫折撐得住,關鍵時刻頂得住,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經得住磨難。對于在生活工作中,遇到不懂的一定要虛心請教老師傅,發揚“多學、多問、多看、多做”的精神,時刻保持樂觀的心理,抵制社會上不良習氣的熏染,立足本職崗位,在鐵路事業的發展建設上奉獻出自己一份綿薄之力。
最美鐵路人2023心得篇3
一個地方的發展離不開便利的交通,在如今道路四通八達的年代,最離不開的就是這群用心發展鐵路事業的最美鐵路人。
觀看了《最美鐵路人》,我感觸頗深,這些人都是在一些普普通通的崗位上,但是他們卻做出不平凡的事。作為鐵路人,我們都應該以他們為榜樣,向他們學習,認真做好本職工作,為鐵路、為祖國、為人民貢獻自己的力量。
有一種舍棄叫先人后己,他們完美地詮釋什么是無私奉獻;有一種堅守叫風雨無阻,他們幾十年如一日在拼搏奮斗;有一種熱情叫平凡崗位也要發光發熱,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做著他們最樸實的工作,他們用默默堅守串連成了我們風雨無阻的征程,用辛勞的汗水凝聚成最美的畫面。平凡的他們,用拼搏、奉獻、熱情和擔當,詮釋了勞動者最美的崗位堅守,他們便是“最美鐵路人”!
“最美鐵路人”全部來自鐵路一線,有的堅持標準化作業一絲不茍,行車崗位幾十載,安全歲月幾十年;有的為鐵路運輸安全穿山越嶺,排險除難;有的待旅客如親人,熱心服務,使旅客回家的歸途充滿溫馨……來自鐵路一線崗位的他們,雖然來自不同單位,不同崗位,但是他們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人民鐵路為人民”的宗旨,展示了鐵路人的堅守與奉獻、拼搏和奮斗。
作為一名鐵路人,我需要學習的還有很多,作為鐵路的新生一代,我要向老前輩看齊,不負“最美鐵路人”的榮光。我們要以“最美鐵路人”為榜樣,立足本職崗位,積極投身“交通強國、鐵路先行”的建設進程中,為新時代鐵路改革發展做貢獻。
最美鐵路人2023心得篇4
孟照林,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青島西車務段董家口南站副站長,曾獲山東省首席技師、全路技術能手、火車頭獎章等榮譽。
說起孟照林,鐵路業內人士無不挑起大拇指,“他是我們的榜樣,有著點子大王稱號,是名副其實的實干創效帶頭人。”對于出生在青島本地農村的孟照林來說,出身寒門是磨練他意志的一筆財富,并以“吃苦耐勞是本色、勤奮好學是習慣”的韌性,不斷攝取知識的養分。1998年畢業后,他回到家鄉青島西車務段黃島站,開始了他的工作生涯。從車號員、調度員再到值班站長,他在車站一干就是21年。
他善于總結和分析問題。他不是一個死讀書和讀死書的人,把知識靈活運用到工作中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以致用。規章與業務知識的累積和現場工作經驗的融合,讓他在分析和總結中,找到這種關系在縱向與橫向聯系的結合部,問題的癥結就在這里。他以黃島站調度室團隊為核心,牽頭成立創新工作室。他的“加強站港聯系,突出裝卸組織,避免交叉干擾,挖掘運輸潛能”24字工作法在濟南局集團公司各疏港車站廣泛運用,促進了運輸潛力的釋放。
他善于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針對調車效率低下,影響貨運增量的瓶頸的問題。他提出的調整調車機作業區域和作業辦法、增設機車走行線、改造小汽車裝車線等提升效率效益的金點子和工作室提出的15項合理化建議均獲得立項實施,促使黃島站裝車能力不斷提升,實現了日均裝車2015年2500車、2017年2700車、2019年超3000車的階梯式增長。
他審時度勢,關鍵時刻顯擔當。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給鐵路運輸帶來沖擊。有著豐富運輸組織經驗的孟照林敏銳地察覺到,利用握旅客出行減少、客車停運的“窗口期”,加大貨運組織力度,全力以赴穩貨補客。他下沉一線、關口前移,主動尋找貨源,把因受疫情公路運輸受阻的各地大宗貨源,成功實現公轉鐵。為滿足多地企業復工復產需求,他每天在線上組織港口、鐵路物流園、貨主開貨源計劃合編會,精準掌握客戶運輸需求和港口貨源到達動態,為重點企業提供“船舶優先停靠、貨物優先裝車、列車優先發車”的快速物流服務。1至2月份,董家口南站發送貨物355萬噸,實現運輸收入2.8億元,裝車數占到了濟南局集團公司貨運總量的7.5%。
孟照林總能夠在關鍵時刻審時度勢、主動出擊,化變量為增量,實現工作效益的穩步提升。和他工作多年的同事們都經歷過,每遇困境,孟照林都能夠想出良策進行應對,因此贏得了同事們的信任,并被冠以點子大王的稱號。其實他的每一個點子都不是信手拈來,或是腦洞大開憑空杜撰的,每一個點子背后,都是他對業務知識的熟練掌握,是他對市場形勢的精準預見,是他對時機變換的準確把握。
21年的蹉跎歲月,孟照林從基層一步一個腳印逐漸走上領導崗位。隨著疫情形勢的好轉,孟照林所在的董家口南站貨運吞吐量持續穩步提升。而這些還不是孟照林的最終目標,因為他的目光已經轉向了董家口港區年貨物吞吐能力超過億噸的運輸體量。此時他的腦海里早已經勾勒出一幅宏偉的運輸藍圖,他謀劃著工作實施的順序、步驟、側重點,能否繼續采取優化布局,或是利用現有資源巧妙騰挪的方式進行接盤,這就需要讓我們拭目以待了。
最美鐵路人2023心得篇5
今天,我觀看了《最美鐵路人》專題片,本片的主角們是來自鐵路工作基層一線200多萬鐵路職工的優秀代表,有的致力于安全平穩操縱機車,以高超的技藝駕駛著復興號奔馳在祖國廣袤的大地上;有的刻苦鉆研動車組檢修技術,用匠心擦亮中國高鐵名片;有的待旅客如親人,熱心服務幾十載,給乘客的旅途送上春天般的溫暖;有的堅持標準化作業一絲不茍,在鐵路行車崗位三十年零違章、零違紀、零事故……他們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人民鐵路為人民的宗旨,踐行了交通強國、鐵路先行的歷史使命,展示了鐵路人的先行風采、服務本色、擔當品格、奮斗精神。看完后的我感觸頗深。
短片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立足崗位,潛心鉆研的“鐵路客運信息化領域的領軍人物”--單杏花。作為鐵科院電子所副總工兼12306技術部主任,她是中國鐵路客票發售和預訂系統研發的技術帶頭人。在她的帶領和不懈努力下,她和團隊攻克了12306一系列技術難題,使系統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實現了從手工售票向計算機售票,從車站獨立售票向全國聯網售票的轉變。單杏花解決的,不僅僅是旅客不再需要通宵達旦排隊買票,取而代之用手指頭輕輕一點就可以在網上方便的購票,更是實現了春運、節假日期間,每一個在外漂泊想要與家人團聚的游子都能歸鄉的愿望!使中國鐵路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電子商務時代。而這一切,正是單杏花和她的團隊頂尖的專業技術、懷揣心中的夢想與信念、和在闔家團圓的春節,或是舉家出游的“五一”,依舊宛如一粒石碴,一根枕木,一根鋼軌,牢牢堅守自己的崗位上的無私奉獻換來的。她是當之無愧的“最美鐵路人”!
我是來到成都鐵路局成都工務段工作兩年的一名青年職工,與單杏花不同,我的大學學習的是安全工程專業。鐵路對于我來說,有著深遠的意義。從很小的時候,我就覺得地球就像是一個村,而鐵路就是連接每一個村莊的道路。如果把地球看成一顆小小的球,鐵路,就像是這顆球上一條條的網,現在的我就像一只小螞蟻,穿著黃馬褂、拿著道尺威客,在這條網上穿梭檢查,我的任務,就是保證這一條條線路各方面良好,保證每一輛列車安全平順通行。而我的夢想,是給地球上的每一個“村”都鋪上“路”,并且讓這條路更快、更長、更高效、更安全。安全,是鐵路運輸生產最基本的要求,是提高鐵路運輸生產效率的前題,是鐵路運輸的生命線,更是實現鐵路整體運行的基本保證。要維護鐵路的安全生產必須從制度和思想兩方面下手。我希望自己能像“最美鐵路人”他們那樣,成為一個有使命感、有擔當的人,把自己喜愛的事情做到極致,鉆研精修安全工程關于鐵路專業知識,在鐵路改革進程中做好安全管理辦法,為中國鐵路在運輸安全和經營管理水平上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做出貢獻!為自己心中的那一條條“網”更快、更長、更高效、更安全做出貢獻!古人說:“事者,生于慮,成于務,失于傲。”偉大夢想不是等得來、喊得來的,而是拼出來、干出來的。
“最美鐵路人”,我們都是奮斗者,我們都是追夢人。
最美鐵路人2023心得篇6
為民服務的路上 永不停歇
幫困難群眾排憂解難、在疫情面前毫不退縮、為復工復產竭盡全力、將旅客平安擺在首位……他們是平凡崗位上書寫不凡事跡的鐵路人,他們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人民鐵路為人民的根本宗旨。
奉 獻
承載起老鄉們致富的希望
穿梭在四川大涼山里的“小慢車”5633/5634次,承載著當地彝族鄉親出行、經商、上學的愿望,是一趟致富車、運輸車、希望車。自1996年起,阿西阿呷就在這趟“小慢車”上服務,被親切地稱為“阿呷車長”。
“這是我的電話號碼,有困難打給我。”在車廂里見到有困難的旅客,阿西阿呷總會主動伸援手。不少旅客都存著她的電話。“我的號碼十幾年都沒變,因為那不僅是一串數字,更是鄉親們遇到困難時的希望。”
“小慢車”途經許多曾經貧困的地區,很多人通過“小慢車”運商品、做小生意擺脫貧困。遇到老鄉運送土特產,她會特意拍照發朋友圈,幫助拓展銷路。“這些土特產特別受歡迎,常常老鄉們還沒下車,朋友圈里就已經訂購一空。”阿西阿呷高興地說。
空閑時,阿西阿呷會與老鄉們拉家常,給大家講解扶貧政策,幫他們樹立脫貧信心。58歲的吉爾五牛木是這趟車的常客,她從村里收購家禽,通過“小慢車”運到外地賺錢,正是阿西阿呷的建議。現在吉爾五牛木年收入1萬元左右,靠賣家禽住上磚房,生活一年比一年好。
扶貧路上的鐵路人還有很多,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有限公司阿克蘇車務段俄霍布拉克車間副主任亞庫甫·阿沙木都也是其中一位。2015年起,他進入新疆和田縣拉依喀鄉達奎村工作隊駐村扶貧,擔任副隊長。
在達奎村,核桃是村民們的主要收入來源。亞庫甫·阿沙木都找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科院,請來3名專家進村講授種植知識,促進核桃豐收。
核桃是一種喜水作物,而當地年均降水量只有5毫米,為了不影響核桃生長,在烏魯木齊局集團有限公司支持下,亞庫甫·阿沙木都帶著工作隊修起引水渠。在開工動員大會上,他帶著鋪蓋卷對村民們說:“水渠不修好,我決不離開!”打那之后3個月,他吃住在工地,從設計測量到開汽車、修機器,樣樣活都干。
駐村3年,亞庫甫·阿沙木都先后組織修建了3條防滲引水干渠,解決185戶貧困戶1000畝核桃的節水灌溉問題。他還與有關部門溝通,為村里架設了高壓線,修建了一條通往村外的公路。如今,達奎村流水潺潺、生機盎然。村民們說,這離不開鐵路扶貧工作隊的奉獻。
最美鐵路人2023心得篇7
當你乘坐火車網窗外看風景時,不知道你是否注意過這樣一群人?他們身著黃馬甲,手里拿著眾多的工具,在鐵軌上工作? 或許你不太了解他們,他們也是鐵路職工,只是工作性質的不同,他們和您熟悉的車站工作人員和列車上的乘務人員一樣,都是鐵路職工。鐵路的艱辛我們都要細細的品味,鐵路職工選擇了鐵路就選擇了奉獻。全心全意為旅客服務,全心全意的投入到自己的崗位中,立足本職工作崗位,一心一意的鋪在工作上,為鐵路的發展,去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但置身于鐵路發展,奉獻不僅僅在本職崗位上,更多的是因對鐵路的忠誠與熱愛,他們利用自己多少年來的工作經驗去教育下一代的鐵路職工,讓他們學習更多的知識和經驗,他們也在用各自方式積極投身到鐵路的奉獻流動中來。
鐵路是一個服務性行業,每到節假日,很多人都乘火車投親、游玩,客貨運量顯著增加,但鐵路職工卻主動拋卻與家人團圓,拋卻休息,奔赴各自工作崗位服務旅客。鐵路人積極投身于奉獻的浪潮中,他們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保證鐵路的安全暢通。選擇高山,就要經歷崎嶇;選擇大海,就要面臨波濤,選擇鐵路,就要無私奉獻。夜深人靜時,火車司機將疲憊拋之腦后,與汽笛聲相伴,集中精力駕駛,只為了旅客能安全、正點的到達;嚴寒酷暑,刮風下雨時,供電職員克服惡劣環境,任憑雨水淋濕衣服,暴風卷起的沙粒拍打臉頰,仍堅持巡線;高寒酷暑時,養路工人們不顧惜自己的身體,和往常一樣面朝線路背朝天的工作。
火車是一部24小時運轉的“大機器”,那就要求24小時有人值班,所以崗位性質決定了鐵路職工沒有白入夜夜,即使天色惡劣,也不能中斷工作。近年來,鐵路飛速發展是有目共睹的,但在這背后離不開鐵路人無私的奉獻,那一個個質樸、善良的普通鐵路工人用雙手、用脊梁、用汗水換來了鐵路高速發展的今天。他們是站在幕后的英雄,日晝夜夜奮戰在出產一線的精兵。鐵路是一個特殊的行業,綿延數萬公里的鐵路,所到之處有短暫的繁華城市,更多沿途的是荒無人煙的偏遠地區,那里的工作環境較為艱苦,在那里,鐵路人依然用信仰、用信念默默服務著人民。
萬里鐵道線,正是因為有了無數忠于職守的鐵路人,中國鐵路才得以夕發朝至,四通八達,暢通無阻,安全有序。
最美鐵路人2023心得篇8
她是高鐵車站里流動的風景,她帶領的服務組_年收到表揚信近9000封;他是萬里鐵路線上的錚錚鐵骨,反扒_年,為旅客挽回損失近百萬元;他是你不曾謀面的“列車醫生”“鐵軌護士”……但他們都有共同的名字——“最美鐵路人”。他們只爭朝夕,不負韶華,讓“流動的中國”更加平安溫馨。
“最美鐵路人”之所以讓人感動,大概就在于他們在許多時候都和常人“背道而馳”吧!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很多鐵路人還徹夜不眠的堅守在崗位上;在寒冷的下雪天,人們回家的時候,許多鐵路人卻逆行趕往單位應急;春節眾人回家過年的時候,許多鐵路人舍小家為大家默默忍受著與家人的別離……
“最美鐵路人”,來自一線鐵路不同工種,出身背景各異,單從外表上來說,并非傳統意義上的“美人”。然而,他們數年如一日對工作崗位堅守的初心、對肩負責任使命的擔當、對生命對家庭對生命的默默奉獻,終于在日積月累中潛移默化,在歲月長歌中綻放出美麗的華章,精神文明之光終照世間,成其大美之風。
我國詩人李白有《詠螢火》詩:“雨打燈難滅,風吹色更明。若非天上去,定作月邊星。”我認為這首詩是對“最美鐵路人”的最貼切禮贊。“雨打燈難滅,風吹色更明。”艱苦奮斗之雨澆不滅靈魂深處的奮斗之火,改革春風讓這精神之光更加耀眼。“若非天上去,定作月邊星。”喝水不忘挖井人,黨帶領全國人民,感恩他們的付出,銘記他們的奮斗,并以此作為時代楷模、先進榜樣、典型案例,賦予“美麗中國”更豐富的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