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盜鈴主題故事讀后感
在不斷發展的社會中,當我們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了很多值得分享的感悟,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如何寫一篇好的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掩耳盜鈴主題故事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掩耳盜鈴主題故事讀后感篇1
今天語文課我們學習了一則寓言故事《掩耳盜鈴》,這個故事講的是:有個人喜歡別人的鈴鐺,就想偷。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去偷別人的鈴鐺,最后被人發覺了。
我認為這個人的做法是不對的.,他以為捂住自己的耳朵,別人就聽不見了,他沒想到能被發覺。而且他也不應該偷別人的東西。他做的這件事很愚蠢。
其實,在我身邊也有這樣的事發生:有一次,英語老師讓我們寫兩遍單詞,我想,老師也不會查,我就寫一遍也沒關系。最后,還是被老師發現了。
今天學習了《掩耳盜鈴》這個故事,我明白了做什么事不能自欺欺人,不能自己騙自己。
掩耳盜鈴主題故事讀后感篇2
今天,我看了《掩耳盜鈴》這騙成語故事,感觸很深。
故事主要講了:從前有個人,他十分愚蠢、自私、還愛占小便宜。有一天,他發現,鄰居門前有一個十分精致的鈴鐺,就使了壞心眼,想把它偷回來,他知道:只要一碰鈴鐺,就會發出聲音引來主人,于是,在一個風高月黑的晚上,他掩著自己的耳朵去摘鈴鐺,結果還是被主人發現了,送進了衙門。
其實我也有過這樣的`經歷,那是上學期,有一次回家作業是要看十二篇童話,媽媽讓我在電腦上看。等媽媽一走,我就像老鼠掉進了米缸里,玩瘋了,一會兒上QQ,一會兒打游戲,然后在童話的網頁上抄了幾個童話的題目。等媽媽一回來,我就把游戲關了,一本正經地看起了童話,媽媽問:“看了多少了?”我說:“諾,你自己看,就這些。”媽媽問:“魔草什么意思。”我聽了嚇了一跳,因為我不會,現在只能瞎編了。我支支吾吾地說:“有一個……人,他吃……了一種草,就成了大富翁,人們叫這種草是魔草。”這個后果大家可想而知,——我被媽媽臭罵一頓。
從這個故事與我的親身經歷,我明白了幾個道理:不要自作聰明,想欺騙別人,其實是自欺欺人;做事要三思而后行,不然吃虧還是自己;不是你的你不能占為己有;還要記住一點誠實無假,希望大家引以為戒。
掩耳盜鈴主題故事讀后感篇3
暑假期間,我在家閱讀了一些課外書籍,其中我特別喜歡《掩耳盜鈴》這個故事。
故事講述的是春秋時期,范氏家族被滅之后,有個小偷想乘機去偷范氏家大門那口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的鐘。可是這口鐘巨大無比,一個人無法搬動。他前思后想的終于想到個辦法——把鐘敲碎之后再帶走。小偷高高興興的找來一把大錘子,對準大鐘就是一錘,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心想:這不是在公開的告訴別人我在偷鐘嘛?索性小偷撲上去抱著鐘,企圖讓鐘聲變小,可是這怎么可能?
小偷越來越慌了,到最后只能用雙手捂住自己的耳朵,“咦,鐘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就聽不進鐘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鐘聲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鐘來,一下一下,鐘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鐘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掩耳盜鈴這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不要自欺欺人,就算逃得了自己也逃不過別人。生活中,我也有類似的問題。例如:有時侯做功課遇到有些題目做不出,我也會“掩耳盜鈴”——看后面的答案。這樣看上去都會做了,其實還是不會做。既騙了老師又騙了家長。
所以在閱讀了之后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凡是只有自己認真的去對待了它,才能做到問心無愧,這樣即充實了自己的`知識,豐富了自己的閱歷。也才真真的回報了家長和老師對我們的教育,關心。
掩耳盜鈴主題故事讀后感篇4
我讀了這篇名叫《掩耳盜鈴》寓言后,我覺得這個人十分愚蠢,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自己聽不見,就認為別人也聽不見,他的這種做法其實是自欺欺人的行為。
我也做過這種愚蠢的事。剛上學的時候,我特別貪玩,上課的.時候,我有時不注意聽講,我想反正家長也看不見我的表現。回家寫作業的時候,我一邊玩一邊寫,也不懂得抓緊時間,尤其是周二下午,我就一會兒玩這個,一會兒玩那個,一直到媽媽快要下班的時候才開始寫作業,當時我想:下午時間長著呢,等媽媽快回來再寫也來得及。時間一長,就造成了我寫字速度慢,做事情拖拖拉拉。讀了這則寓言我才明白,這種自欺欺人的行為并沒有欺騙別人,而是坑害了自己。今后,我要改掉拖沓的壞毛病。
掩耳盜鈴主題故事讀后感篇5
今天我讀了成語故事這本書上面的有《打草驚蛇》《刻舟求劍》《對牛彈琴》《畫龍點睛》……對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掩耳盜鈴》了。
故事是這樣的,從前有一個人買了一個好大的鐘,把它放在大門旁,有一個人想偷走它,想要偷這么大的一口鐘是非常不容易的呀!因此他準備把大鐘敲碎再拿走,哪知道捶子剛一敲上大鐘,大鐘就嗡嗡的響了起來,怎么辦呢?這個人,突然想到了一個辦法,他想,如果我把自己的耳朵掩起來,聽不到聲音,不就可以偷走了嗎?于是,他就把自己的耳朵掩起來,然后放心的爬上門去,把大鐘偷下來,不料,他剛把大鐘拿到手,大鐘就叮當的響,主人聽到后立刻開門把那人當場抓住了。他驚奇的問主人”你好厲害“我都把耳朵掩住了你是怎么知道我偷你的大鐘的'呢?主人說”你這個笨蛋,你掩住的是你自己的耳朵,并沒掩住我的耳朵啊“
讀了這個成語故事,告訴了我明明是掩蓋不住的事情卻偏要想辦法去掩蓋,結果只是自己騙自己。
掩耳盜鈴主題故事讀后感篇6
今天,我讀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成語故事——《掩耳盜鈴》。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一個人把自己的`耳朵掩住去偷鈴鐺,結果被別人發現了。
故事中偷鈴鐺的那個人,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以為自己聽不見,別人也就會聽不見。我覺得那個人實在太愚蠢了,他這樣做不就是自欺欺人嗎?
生活中像《掩耳盜鈴》這個故事中的人很多。就連我自己也常常是個“掩耳盜鈴”的人。在學校上課時,我有時一道數學題聽了一遍并不是特別懂,老師結束時問同學們懂了沒有,我就會跟著同學們一起回答:懂了。該做作業了,居然是相似的數學題,雖然不是很清楚該怎么寫,但我還是硬著頭皮亂寫。作業發下來了,全部是最可怕的紅叉叉,還鬧出了一大堆笑話。
這樣,我也就像“掩耳盜鈴”中的那個人一樣,自欺欺人,不僅我經常會這樣,就是在生活中,我也經常看到有些成人也是一樣的做“掩耳盜鈴”的人。聽媽媽說,有些叔叔明明不是特別有錢,但是卻裝作很有錢,在外面亂花錢,可是卻又欠了一屁股的債。
我們不應該學習大人們這點。我想:今后不管在學習上、工作中應該懂就懂,不懂就不能裝懂,掩飾自己的缺點,要不然會做出讓人發笑的事情。
掩耳盜鈴主題故事讀后感篇7
暑假里,我讀了一本成語故事,對所有的故事都有所感觸,它們讓我懂得許多人生道理 ,其中有一篇叫做《掩耳盜鈴》的故事著實讓我受益非凡。
有個小偷,到一戶富人家偷到一個銅鈴鐺,他一邊往外跑,鈴鐺一邊在他懷里響。小偷便用自己的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以為只要自己聽不見,別人就也聽不見。結果可想而知,他被抓住了。
這則故事表面上是說一個盜賊為了偷一個門鈴而進行的一次愚笨之極的舉動,實際上包含著更深刻的意義:小朋友們不能做那些不正當的事情 ,做壞事只會像那愚蠢的小偷一樣,讓清脆的門鈴聲響個不停,欺瞞不了世人,更逃避不了法律的制裁。
我們是祖國的花朵 ,祖國的光芒照耀著我們。為了自己的明天,也為了祖國的明天,讓我們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千萬不要做自欺欺人的事情。
掩耳盜鈴主題故事讀后感篇8
《掩耳盜鈴》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天,一個人溜到了一座大廟,看見了一口又漂亮又精致的大鐘。他想:這么一口大鐘,一定能賣很多錢,于是他打起了“偷”的主意。他想把大鐘抬走,可是他使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抬不起來。他苦思良久,終于想到了辦法。就是把大鐘打碎,一塊一塊地拿走。他扛來錘子,使勁地砸了一下。“呯!呯!呯!”可震死我的的耳朵了!這樣不就是在告訴廟里的和尚我在偷鐘嗎?于是他賭住了自己的耳朵,果然聽不到了,但是卻招來了一幫和尚,抓住了他。
看了這個故事,我一邊捧腹大笑一邊想:我和同學們都有過《掩耳盜鈴》的行為。
比如,我平時看到了一些好聽的詞語,但是不懂它是什么意思,瞎編了一個解釋,以為不懂的人聽了就可以顯得我很有學問。但是明白人聽了一定會哈哈大笑,因為這個解釋根本“驢唇不對馬嘴”啊!又如,同學們在學校里寫老師留的作業,為了必免出錯,直接抄答案,來應付老師。其實,只要我們認真分析問題,就一定可以找到正確的解題思路。
通過讀了《掩耳盜鈴》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對待學習,我們應該認認真真、仔仔細細,不要不懂裝懂。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取得優異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