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盜鈴的讀后感
當我們認真讀完一本書籍后,相信你一定有了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讓我們寫一篇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掩耳盜鈴的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掩耳盜鈴的讀后感精選篇1
我讀了《掩耳盜鈴》這個成語故事,明白了:掩耳盜鈴是一個形容自欺欺人的詞語。它敘說的是:從前,有個人想去把鄰居的鈴鐺偷走。他想:鈴鐺的聲音只有耳朵才能聽到,如果把耳朵掩起來不就聽不見了?于是,他就把自己的耳朵掩起來,伸手去偷鈴鐺。誰知手一碰到鈴鐺就發出聲音,結果被人抓住了。
生活中,我也有類似的問題。例如:有時侯做功課遇到有些題目不會做,我也會“掩耳盜鈴”——看后面的答案。這樣看上去都會做了,其實并不是真的會做。既騙了老師又騙了家長。閱讀了這篇寓言故事后,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今后學習中如果遇到困難,都要想辦法把他解決,千萬不能不懂裝懂,不懂的地方要認真地思考,及時地問老師、同學、家長,直到弄懂為止。
這就是我最喜愛的小故事。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我會常告誡自己:不要犯“掩耳盜鈴”的錯誤,做一個誠實的人,決不做自欺欺人的人。
掩耳盜鈴的讀后感精選篇2
相信大家都讀過《掩耳盜鈴》這個故事。這個故事講的是有一個人想要偷別人家門上的鈴鐺,但是鈴鐺一碰就會響,那樣就會驚擾到主人,自己的偷盜行為也會被發現。那就應怎樣辦呢就應想個什么樣的好辦法呢于是,這個人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把自己的耳朵捂起來,這樣自己不就聽不見了嗎
他自己是聽不見了,但是別人會聽不見嗎肯定是不會的,因為他捂住的是自己的耳朵,又不是別人的耳朵。所以,這是一個自欺欺人的故事。
那個人就這樣去偷盜鈴鐺以后,我們能夠想象他的結局,肯定就是被抓住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欺騙自己,就是害了自己。就像我們學習中該過關的,就必須要熟練掌握,沒能熟練的話,騙自己學的差不多了,到最后考不到好成績。我們平時就要學會嚴格要求自己,讓自己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積累更多知識吧!
掩耳盜鈴的讀后感精選篇3
《掩耳盜鈴》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天,一個人溜到了一座大廟,看見了一口又漂亮又精致的大鐘。他想:這么一口大鐘,必須能賣很多錢,于是他打起了“偷”的主意。他想把大鐘抬走,但是他使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抬不起來。他苦思良久,最后想到了辦法。就是把大鐘打碎,一塊一塊地拿走。他扛來錘子,使勁地砸了一下。“!!!”可震死我的的耳朵了!這樣不就是在告訴廟里的和尚我在偷鐘嗎?于是他賭住了自己的耳朵,果然聽不到了,但是卻招來了一幫和尚,抓住了他。
看了這個故事,我一邊捧腹大笑一邊想:我和同學們都有過《掩耳盜鈴》的行為。
比如,我平時看到了一些好聽的詞語,但是不懂它是什么意思,瞎編了一個解釋,以為不懂的人聽了就能夠顯得我很有學問。但是明白人聽了必須會哈哈大笑,因為這個解釋根本“驢唇不對馬嘴”啊!
又如,同學們在學校里寫老師留的作業,為了必免出錯,直接抄答案,來應付老師。其實,只要我們認真分析問題,就必須能夠找到正確的解題思路。
透過讀《掩耳盜鈴》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對待學習,我們就應認認真真、仔仔細細,不要不懂裝懂。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取得優異的成績。
掩耳盜鈴的讀后感精選篇4
從前有一個小偷,想盜取一個用上等黃銅鑄成的大鐘。可是鐘太重了,他又搬不動,左思右想決定找個東西來把它打碎,然后把碎片一塊一塊搬回來。于是他找來一個大鐵錘狠狠地砸鐘,發出巨大的響聲,小偷便用自己的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以為只要自己聽不見,別人就也聽不見,結果可想而知。
大家一定會說這個掩耳盜鈴的人很愚蠢,可是我們有沒有想過,有時候我們也是這樣做的.,比如說:有時候,老師正在讓大家朗誦課文,你卻用書蒙著自己悄悄和別人說話。同學們正在朗讀,而你假裝讀,用書遮著自己 ,悄悄和別人說話。你可能以為老師沒看到你吧,或許老師這時看你看得最清楚。我們千萬別再”掩耳盜鈴“了。
”掩耳盜鈴“的人,是十足的唯心主義者。鈴聲是客觀存在的,怎么能憑自己捂住耳朵可以否定的呢?”掩耳盜鈴“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
掩耳盜鈴的讀后感精選篇5
暑假里,我讀了一本成語故事,對所有的故事都有所感觸,它們讓我懂得許多人生道理 ,其中有一篇叫做《掩耳盜鈴》的故事著實讓我受益非凡。
有個小偷,到一戶富人家偷到一個銅鈴鐺,他一邊往外跑,鈴鐺一邊在他懷里響。小偷便用自己的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以為只要自己聽不見,別人就也聽不見。結果可想而知,他被抓住了。
這則故事表面上是說一個盜賊為了偷一個門鈴而進行的一次愚笨之極的舉動,實際上包含著更深刻的意義:小朋友們不能做那些不正當的事情 ,做壞事只會像那愚蠢的小偷一樣,讓清脆的門鈴聲響個不停,欺瞞不了世人,更逃避不了法律的.制裁。
我們是祖國的花朵 ,祖國的光芒照耀著我們。為了自己的明天,也為了祖國的明天,讓我們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千萬不要做自欺欺人的事情。
掩耳盜鈴的讀后感精選篇6
今天,我看了《掩耳盜鈴》這個寓言,故事是說有個人用手掩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別人的鈴鐺,沒想到手剛碰到鈴鐺就被人發覺了。
讀完這篇寓言,我發現自己也有類似的.情況。
有一次,上口琴課時,老師講完曲子以后問我們都聽明白了嗎。另一個同學說:“老師,我明白了。”我看見那個同學點頭了,雖然我不太明白,但我也說:“老師,我也會了。”然后,老師就讓我們單獨吹。那個同學吹完了獲得了老師的表揚,而我卻吹不出來。
我想來想去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自己欺騙自己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很愚蠢的。
掩耳盜鈴的讀后感精選篇7
今天天氣十分的晴朗,不過因為昨天下的一場大雪,風都是刺骨的寒冷。不想出去,所以只好坐在家里看書。當我讀了《掩耳盜鈴》這個故事后,只覺得故事的主人公太愚蠢了。
這個故事講述的是:很久以前,有個人看見一戶人家的門上掛了一個小鈴鐺,覺得十分的好看,于是想占為己有,把它偷回家去。可是這個人知道,手只要一碰鈴鐺,它就會當當的響起來,主人發現就會出來。怎么辦呢?對了,把耳朵捂住不就聽不見了。他為自己的點子而沾沾自喜起來。于是他就捂著耳朵來到鈴鐺的旁邊,伸手去偷鈴鐺。結果他當場被主人抓到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一個道理:就是不能自欺欺人。生活中我遇到一些自欺欺人的同學。記得有一次我們數學考試,同桌有好幾題不會寫,看到我已經寫的滿滿的,于是伸長腦袋瞟了幾眼然后把我的答案寫下去。后來發試卷的時候,他考了九十多分,抄襲我的題目全部都對了。因為他第一次考的這么好,于是老師大大的表揚了他。他得意的拿著試卷到處炫耀,好像有多了不起似的。后來的考試我留個心眼,把試卷答案遮的嚴嚴實實的,他抄不到了,就只能考到七十多分了。我知道自欺欺人是會害了自己的!
另外就是,別人的`東西我們是不能去偷得,這可是犯法的事。覺得別人的東西好,自己可以努力一點掙錢自己去買,這樣的東西也是光明正大的,心里也很坦然的呀。否則就算偷到了,良心也會不安的,晚上睡覺也會睡不著的!
你覺得我說的對不對?
掩耳盜鈴的讀后感精選篇8
今天,我讀了《掩耳盜鈴》這個成語故事,故事說的是:一個人看上了一戶人家門上掛著的門鈴,可是擔心偷盜時發出響聲,就遲遲不敢動手。后來,他想出一個自認為的好辦法——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鈴,不就聽不到響了嗎?他剛捂住自己的耳朵去摘鈴,鈴就響了,他也被主人給抓住了。
這個人自以為把自己的耳朵捂住,自己聽不到響聲,別人也就不會聽到響聲了,這真是太荒唐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說,自作聰明,想欺騙別人,還想掩蓋事實,最終是自己欺騙自己。聯系到我們學習上,有些同學為了考個好成績,就事先寫好小紙條來抄,雖然取得了優秀的'成績,但并沒有真正的掌握知識,最后受欺騙的還是自己。
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決不做掩耳盜鈴的人。
掩耳盜鈴的讀后感精選篇9
今天下雨在家不用畫畫我拿起成語故事讀起了《掩耳盜鈴》這個寓言。故事主要講的是:有一個貪財的人看見了一口大鐘,就想背回家去。可是鐘太大、太笨重,他一連搬了幾下,都沒能搬動。于是,他找來一只鐵錘,打算把鐘砸碎,再一塊一塊拿回家去。不料那人用錘砸鐘的時候,發出了一陣陣洪亮的`鐘聲。這下他可犯難了:“要是別人聽見響聲,都來奪鐘怎么辦呢?"后來他想了一個辦法:把自己的耳朵堵起來,他認為:只要自己的耳朵聽不見了,別人的耳朵應該也同樣聽不見。于是,他放心大膽地用力去砸鐘,巨大的響聲傳得很遠,官差聞聲趕來,把他抓獲了。看到這里,我不由自主地笑出了聲:那個人太愚蠢了,真是自欺欺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自作聰明,想欺騙別人,實際上是自己欺騙自己;做任何事情要經過再三考慮以后再做,不能隨便下結論,那樣倒霉的只會是你自己,不會是別人。大家的眼睛都是雪亮的都在看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