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盜鈴文章讀后感
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讓我們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掩耳盜鈴文章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掩耳盜鈴文章讀后感篇1
今天,我看了《掩耳盜鈴》這騙成語故事,感觸很深。
故事主要講了:從前有個人,他十分愚蠢、自私、還愛占小便宜。有一天,他發(fā)現(xiàn),鄰居門前有一個十分精致的鈴鐺,就使了壞心眼,想把它偷回來,他知道:只要一碰鈴鐺,就會發(fā)出聲音引來主人,于是,在一個風高月黑的晚上,他掩著自己的耳朵去摘鈴鐺,結果還是被主人發(fā)現(xiàn)了,送進了衙門。
其實我也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那是上學期,有一次回家作業(yè)是要看十二篇童話,媽媽讓我在電腦上看。等媽媽一走,我就像老鼠掉進了米缸里,玩瘋了,一會兒上QQ,一會兒打游戲,然后在童話的網(wǎng)頁上抄了幾個童話的題目。等媽媽一回來,我就把游戲關了,一本正經(jīng)地看起了童話,媽媽問:“看了多少了?”我說:“諾,你自己看,就這些?!眿寢寙枺骸澳Р菔裁匆馑肌!蔽衣犃藝樍艘惶?,因為我不會,現(xiàn)在只能瞎編了。我支支吾吾地說:“有一個……人,他吃……了一種草,就成了大富翁,人們叫這種草是魔草?!边@個后果大家可想而知,——我被媽媽臭罵一頓。
從這個故事與我的親身經(jīng)歷,我明白了幾個道理:不要自作聰明,想欺騙別人,其實是自欺欺人;做事要三思而后行,不然吃虧還是自己;不是你的你不能占為己有;還要記住一點誠實無假,希望大家引以為戒。
掩耳盜鈴文章讀后感篇2
最近,我讀了一個寓言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掩耳盜鈴》。故事講的是從前有一個人看見人家大門上掛著一個精致的鈴鐺,就想把它偷走。但是那個鈴鐺只要用手一碰,就會叮鈴叮鈴地響起來,被人發(fā)覺。他靈機一動,想道:響聲要用耳朵才能聽見,如果我把耳朵掩起來,不就聽不見了嗎?
于是,他就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那個鈴鐺。誰知手剛碰到鈴鐺,他就被人抓住了。讀了這個寓言故事,我覺得故事中的那個人很笨,他認為他的“小聰明”能騙過別人,但結果卻被別人逮了個正著。其實我也有過類似的情況:周末寫作業(yè)的時候,我一會兒看看書,一會兒寫寫作業(yè),一點兒也不抓緊時間,當時我想:下午時間長著呢,等媽媽檢查作業(yè)前再寫也不遲。
于是,我一直到媽媽快要檢查的時候才趕緊開始寫作業(yè)。時間一長,就造成了我寫字丑而快的壞習慣。。讀了這則寓言我才明白,這種行為并沒有欺騙別人,而是坑害了我自己。讀了這篇寓言故事,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學習一定要認真,如果遇到困難,就要想辦法把它解決了,千萬不能不懂裝懂。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認真思考,并及時理解,決不做掩耳盜鈴的人。
掩耳盜鈴文章讀后感篇3
今天,我在《小學生之友》里讀了一個寓言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掩耳盜鈴》。
故事講的是從前有一個人看見人家大門上掛著一個鈴鐺,就想把它偷走。但是那個鈴鐺只要用手一碰,就會叮鈴叮鈴地響起來,被人發(fā)覺。他想:響聲要用耳朵才能聽見,如果把耳朵掩起來,不就聽不見了嗎?于是,他就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那個鈴鐺。誰知手剛碰到鈴鐺,他就被人發(fā)覺了。
讀了這個寓言故事,我覺得故事中的那個人很笨,很可笑,他認為自已的“小聰明”能騙得過別人,但結果卻把自已給騙了。
笑過別人之后,我想到了自己。其實生活中,我也有過類似的情況。課余時間我學習了琵琶。因為我們上的是大課,十五六個人坐在一起跟老師學習。所以,我有時會混水摸魚,上課開小差。心里想:這么多人一起彈,我一個人彈錯了沒關系的。結果在大家一起彈的時候還可以勉強混過去,但一個個過關檢驗時就露餡了。
· 通過今天這篇寓言故事的閱讀,我懂得了一個道理:今后學習一定要認真,如果遇到困難,就要想辦法把它解決了,千萬不能不懂裝懂。不懂的地方一定要認真地思考,并及時問老師、家長,直到弄懂為止,決不做自欺欺人的人。
掩耳盜鈴文章讀后感篇4
我讀了《掩耳盜鈴》這個成語故事,明白了:掩耳盜鈴是一個形容自欺欺人的詞語。它敘說的是:從前,有個人想去把鄰居的鈴鐺偷走。他想:鈴鐺的聲音只有耳朵才能聽到,如果把耳朵掩起來不就聽不見了?于是,他就把自己的耳朵掩起來,伸手去偷鈴鐺。誰知手一碰到鈴鐺就發(fā)出聲音,結果被人抓住了。
生活中,我也有類似的問題。例如:有時侯做功課遇到有些題目不會做,我也會“掩耳盜鈴”——看后面的答案,讀后感《《掩耳盜鈴》讀后感300字》。這樣看上去都會做了,其實并不是真的會做。既騙了老師又騙了家長。閱讀了這篇寓言故事后,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今后學習中如果遇到困難,都要想辦法把他解決,千萬不能不懂裝懂,不懂的地方要認真地思考,及時地問老師、同學、家長,直到弄懂為止。
這就是我最喜愛的'小故事。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我會常告誡自己:不要犯“掩耳盜鈴”的錯誤,做一個誠實的人,決不做自欺欺人的人。
掩耳盜鈴文章讀后感篇5
最近,我讀了一個寓言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掩耳盜鈴》。故事講的`是從前有一個人看見別人家大門上掛著一個鈴鐺,就想把它偷走。但是那個鈴鐺只要用手一碰,就會叮鈴叮鈴地響起來,就會被人發(fā)現(xiàn)。他一想:“如果我把耳朵堵起不就聽不見了。”于是,他就堵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那個鈴鐺。誰知手剛碰到鈴鐺,他就被人抓住了。
讀了這個寓言故事,我覺得故事中的那個人很笨,他認為他的“小聰明”能騙過別人,但結果卻被別人逮住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不要做壞事,不能自欺欺人,要不然會自信惡果。
掩耳盜鈴文章讀后感篇6
今天我讀了《掩耳盜鈴》的這個故事。故事主要講了春秋時候,有人趁機跑到范氏家里想偷一口大鐘。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鐘背回自己家去,可是鐘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鐘敲碎,然后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一把大鐵錘,“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著了慌,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鐘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鐘聲,可鐘聲又怎么捂得住呢!鐘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由得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己的耳朵。“咦,鐘聲變小,聽不見了!”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鐘聲了。于是就放下手砸起鐘來,鐘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鐘聲蜂擁而來把小偷捉住了。
這個故事講得是這個小偷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為。做壞事了,還不想讓別人知道,于是就想方設法得去掩飾,結果很多時候是會弄巧成拙的。我也懂得了人是不能去做壞事的,盡管當時可能沒人知道,但是總有被發(fā)現(xiàn)的那天。我們學生就應該好好學習,其他不良的事情、不好的東西,我們一定得去抵制它們。在學習上更不能像小偷那樣去“掩耳盜鈴”,那樣最后害得還是我們自己!
掩耳盜鈴文章讀后感篇7
今天我和媽媽讀了《掩耳盜鈴》這個成語故事,這個故事主要說了:一個人看上了一戶人家門上掛著的門鈴,他想偷門上的鈴,可是他左思右想,如果偷這個鈴擔心發(fā)響,就遲遲不敢動手。后來,他終于想出一個自認為比較好的辦法,可以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別人家的鈴,不就聽不到響了嗎?然后,他就捂住自己的耳朵,去那戶人家偷鈴,手剛碰到鈴,鈴就響了,他被主人發(fā)現(xiàn)后,給抓住了。
這個人自以為把自己的耳朵捂住,自己就聽不到響聲,就也以為,別人聽到聲響,這個人實在是太幼稚,太荒唐了!
所以我從這個故事中知道,這個人自作聰明,又想欺騙別人,又想掩蓋事實的真相。最終呢自己欺騙自己。有些同學跟他一樣,自己欺騙自己。但是,到了真正考試的時候,就不會寫了。雖然,作業(yè)做好了,但并沒有真正的.掌握知識,最后受欺騙的還是自己。
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決不做掩耳盜鈴的人。
掩耳盜鈴文章讀后感篇8
《掩耳盜鈴》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天,一個人溜到了一座大廟,看見了一口又漂亮又精致的大鐘。他想:這么一口大鐘,一定能賣很多錢,于是他打起了“偷”的主意。他想把大鐘抬走,可是他使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抬不起來。他苦思良久,終于想到了辦法。就是把大鐘打碎,一塊一塊地拿走。他扛來錘子,使勁地砸了一下?!皡纾?!呯!”可震死我的的耳朵了!這樣不就是在告訴廟里的和尚我在偷鐘嗎?于是他賭住了自己的耳朵,果然聽不到了,但是卻招來了一幫和尚,抓住了他。
看了這個故事,我一邊捧腹大笑一邊想:我和同學們都有過《掩耳盜鈴》的`行為。
比如,我平時看到了一些好聽的詞語,但是不懂它是什么意思,瞎編了一個解釋,以為不懂的人聽了就可以顯得我很有學問。但是明白人聽了一定會哈哈大笑,因為這個解釋根本“驢唇不對馬嘴”啊!
又如,同學們在學校里寫老師留的作業(yè),為了必免出錯,直接抄答案,來應付老師。其實,只要我們認真分析問題,就一定可以找到正確的解題思路。
通過讀《掩耳盜鈴》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對待學習,我們應該認認真真、仔仔細細,不要不懂裝懂。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