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盜鈴的觀后感
掩耳盜鈴的觀后感篇1
從前有一個大漢,在人們都在睡覺的時候,他卻在大街上行走,忽然他看見人家大門上掛著一個閃閃發光的東西,他想:”咦?那是一個什么好東西在閃閃發光,一定是個不錯的好東西。“于是他走上前去一看,發現那是一個做工精美的鈴鐺,他小聲嘀咕道:”這么好的一個東西我一定要將它搞到手。“
可他明明知道那個鈴鐺是非常難處到,只要一碰它就會發出很大的聲音來,也會立刻被人發覺。他犯難了,他想怎么才能把鈴鐺搞到手呢?他想了半天,終于想出了一辦法,”要我用手把耳朵捂住,不就聽不到鈴鐺的響聲了嗎?“于是他捂著自己的耳朵,抻手去偷那個鈴鐺。誰知他的手剛碰到鈴鐺就被人發現了。他心想”怎么會被發現呢?我已經把耳朵捂住了還會被發人家發現,真是倒霉呀!“他立馬轉身想逃走,由了,于他太胖了,跑不快,跑了幾米就開始喘氣,鈴鐺的主人趕了過來,抓住了大漢,對大漢說你真是太笨了,明知道跑不過我還想跑,真是不自量力的家伙。
這則寓言告訴我了我們不能自作聰明,自欺欺人。
掩耳盜鈴的觀后感篇2
從前,有一個人,別人有的東西,他就想得到。他走著走著,看到一戶人家,家里有一個大鐘,于是他就想把鐘敲碎再拿到自己家,他拿了一個錘子,敲了一聲,巨響,他就捂住自己的耳朵,自言自語地說:“這樣聲音變小了”,他拿了兩個棉花,塞住了自己的耳朵,就大膽的敲,結果被這個家里的主人聽見了,給抓住了。
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捂住耳朵去偷鈴鐺。比喻自己欺騙自己的愚蠢行為。
掩耳盜鈴的觀后感篇3
這篇寓言講了一個人,他想去偷隔壁家門上的鈴鐺,可是又怕有人聽見。他想:“如果我摘了鈴鐺,那豈不是 要被人發現了。只要我捂住耳朵,不就可以放心偷了嗎 ? ”
于是,他用手捂住了自己的耳朵, 于是 他用手去偷 鈴鐺。結果,鈴鐺發出了響聲。于是那個人趕快逃跑了。這個寓言告訴了我們:人們不能自作聰明,千萬不能像這個人學習。
掩耳盜鈴的觀后感篇4
今天,我讀了一篇《掩耳盜鈴》的寓言故事。故事講得是一個人掩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別人家的鈴鐺,結果手剛碰到鈴鐺就響了,被人發覺了。看到這里,我發出了笑聲,這人太笨啦,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自己聽不見,別人卻能聽見,這根本就是自欺欺人的做法。
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不要自作聰明,想欺騙別人,實際上是自己欺騙自己。不屬于你的東西絕不你據為己有。
讀了這個故事使我明白了這種自欺欺人的做法并沒有欺騙到自己,而是害了自己。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引以為戒。
掩耳盜鈴的觀后感篇5
今天我讀了成語《掩耳盜鈴》的故事。故事說的是有個人他想偷別人家門上的鈴,可是他怕別人聽見鈴聲,就捂住自己的耳朵,以為這樣別人就聽不見了。其實別人都能聽見,他偷鈴的時候被抓住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能自己欺騙自己。
掩耳盜鈴的觀后感篇6
今天我讀了《掩耳盜鈴》的故事,故事的內容是這樣的:
春秋末年,晉國的智伯殺掉范氏,把范氏家中的財物也洗劫一空,但有一口大銅鐘卻遺漏有屋旁的草叢中。一天,有個人的附近閑逛,偶然發現了這口鐘,心想:要是把它扛去賣了肯定能得不少錢。可鐘太重了,他回家拿了一把大錘子,到夜深人靜時一錘下去,鐘發出震耳欲聾的巨響,把他嚇了一跳。他想,這么大的聲音別人聽到就慘了,他把自己的耳朵堵起來再砸鐘,結果被別人聽見了,他說:”我都聽不見,你們怎么聽見的?“別人聽了哈哈大笑。
讀了這個故事,我覺得這個人太笨了,我們做事情可不能像他一樣。
掩耳盜鈴的觀后感篇7
今天,我在《成語故事》里讀了一個成語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掩耳盜鈴》。
故事講的是從前有一個人想偷鐘,但是他搬不動。于是,他就把自己的耳朵捂起來去砸鐘,他以為別人聽不到,結果別人都聽到了,把他捉住了。這個故事比喻自己欺騙自己。
讀了這個成語故事,我覺得故事中的那個人很笨,很可笑,他認為自已的”小聰明“能騙得過別人,但結果卻把自已給騙了。笑過別人之后,我想到了自己。其實生活中,我也有過類似的情況。上課的時候有時會開小差。心里想:這么多人上課,老師也不會發現我,結果在寫作業的時候就露陷了。
通過今天這篇成語故事的閱讀,我懂得了一個道理:今后學習一定要認真,如果遇到困難,就要想辦法把它解決了,千萬不能不懂裝懂。不懂的地方一定要認真地思考,及時問老師、家長,直到弄懂為止,決不做自欺欺人的人。
掩耳盜鈴的觀后感篇8
今天,我看了一篇文章叫《掩耳盜鈴》。
從前,有一個人看到別人門上有一個漂亮的鈴鐺,他想,我把它拿過來多好。他知道,碰到了鈴鐺就會發出聲音,這樣就會被抓住。突然,他想出了一個辦法,他說:“把自己的耳朵捂住不就成了嗎”?然后,他捂住耳朵再摘鈴鐺。還沒有摘下鈴鐺時他就被抓住了。這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欺騙別人的人就是欺騙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