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信仰觀后感
2023信仰觀后感篇1
在抗日戰爭勝利73周年、“九一八”事變發生87周年之際,為緬懷無數為民族解放做出貢獻和英勇犧牲的人們,弘揚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2018年9月18日晚,__地產黨委組織全體黨員、積極分子和中干觀看了愛國電影《信仰者》。警惕大家要銘記歷史,不忘初心。
《信仰者》是“四個意識”“兩學一做”的活教材,是“堅守崇高信仰,煉就金剛不壞之身”的真實寫照。通過觀看《信仰者》,接受紅色愛國教育,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_等烈士為信仰而生,為信仰而戰,為信仰而死的精神,更好的洗滌我們的內心,同時也讓我們深切地感到,生活在新中國,在祖國母親的庇佑下,我們是多么的幸福。這不禁讓我想到遙遠的敘利亞人民還在被戰火荼毒,敘利亞這個曾經平靜的文明古國,如今,城市滿目瘡痍,古跡摧毀殆盡,萬千生靈涂炭,百姓流離失所。國破家自亡,一寸山河一寸血,作為青年,我們不能、不該也不敢忘記曾經的苦難,吾輩當居安思危,自強不息,發奮圖強,沿著先烈的足跡,堅定信仰的力量,聽黨指揮、履行使命,用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努力做創新實踐的探索者,做民族復興的先鋒者,努力實現我們強國夢、強軍夢。
2023信仰觀后感篇2
隱藏在生命“本質”的面具下的,是什么?佛說是欲與不可動搖的信念,基督說是暗與無法洗刷的罪孽,安拉真神則說是魂與謙卑寬容的態度。哲說生命的本質是有態度的活著,文說生命是一條奔流的河。——但,“不可說”所隱含的,奔騰的河水所掩蓋的,到底是什么?生命也許是樹,但樹無法行動;生命也許是河,但河卻沒有痛苦。——劃爛文字的盾,我想看到持盾者的手臂與臉。
我想活在人剛誕生的時代,一切都尚未命名,在文字的外表下顯露出真相,我在那時是什么,我的本質是什么?
有名物體的名字只能給命名者帶來一種探索的慰藉,但人在被命名前,他是什么?
我曾經問過一位虔誠的佛教徒,“人死后會是什么樣子?”
他莞爾一笑,因為探索死亡即為擁有信仰的前提。“了悟者升入西方極樂世界,孽障多者則墮入無間地獄。”他如數家珍地講著西方里的各種奇珍異寶鋪天蓋地,有繪聲繪色的講了地獄里的各種刑罰輪回不已。
“我們因為罪而被削去能夠飛翔的翅膀。”他說。
于是我問他:“倘若當你死時,你發現根本沒有極樂與地獄,佛陀與鬼王,你會怎樣?”
他的嘴角微微揚起,“不可能,我堅信會有,我堅信會有使者引渡。”
我暗自無語,原來質疑被頑固被艱辛所取代,這便是信仰。
他每日凌晨便起,只為在靜寂中獨自尋求佛學禪理。——他每日吃齋修心,身體也一天天消瘦下去。——在某種意義上,信仰或許與海洛因無異。我暗自嘲笑過他的執著與可悲,但現在我才發現我遠比他可憐且可笑。——有的人在堅定的信仰中獲得了生活的意義,而我,卻不知道什么應該相信。
2023信仰觀后感篇3
信仰,對于人類來說是一種不可缺少的的東西。它像是精神糧食,像是黑暗中的指明燈,引導著迷惘的我們走向目標。人們的信仰都各有不同。有的人的信仰是那些可以寫出令他欣賞的文學家;有的人的信仰是對于這個世界來說是毫不起眼的人,但對于他來說基本可以算是他的全部的人;還有的人的信仰是一種植物,一處風景,一個物品甚至是不存在的虛構的人物。而我的信仰,就是那最后一類,一個作家筆下的一個虛構的人物。
我的信仰,他既不偉大,也不渺小。既有很多的人認識并且很喜歡他,也有很多的人連聽都沒有聽說過讓他。他是一本小說中的一個角色∶南派三叔的盜墓筆記中的小哥張起靈。張起靈他只是一個名氣不算很大的作家筆下的一個虛構的人物,怎么看我都沒有什么理由將他認為是我的信仰。或許是在小說中看到他為了朋友不惜生命的挺身而出;或許是看到他承擔著天大的責任和光陰的洪流,卻毫無抱怨之言,依舊默默地付出;還是看到他為摯友入青銅門整整十年的黑暗獨自一人闖。我不知道是為什么,或許都有一些原因,但是,現在我明白的是,張起靈就是我的信仰。
我的信仰,是盜墓筆記中張家最后一個起靈。是盜墓筆記中的靈魂人物。他有失憶癥,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遺忘之前的記憶,為此他一直穿梭于各大古墓之中尋找著被自己遺忘的記憶,永不停歇的這樣輪回著。應該是命中注定,他遇到了改變了他命運的摯友—吳邪和王胖子。他可以為了他們而去做那些極具危險的事情,甚至不惜犧牲生命。正也是這種為朋友可以付出一切的精神打動了我,他成了我唯一的信仰。
我的信仰,他很強大,知識也很淵博。可他雖強大,卻很容易讓人感到心疼。他沒有家,也沒有家人,確切的說,張家只剩他一個人了。他獨自一人在時光的洪流中苦苦掙扎,努力的尋找著過去。他從沒抱怨過生活,沉默寡言的他時常望著天空發呆,不知是在想他逝去的家人還是在拼命回憶著過去。
我還想說很多很多,但是千言萬語也終歸不過一句話∶你是心臟,也是信仰。
2023信仰觀后感篇4
看了《信仰者》這部講述_、尋淮洲、胡天桃等革命烈士,在革命年代頑強奮戰,心系黨和國家的革命歷史題材電影。全片以“信仰”為主線,譜寫了壯烈的英雄頌歌。
電影真實感人,尊重歷史事實,讓我們清晰地看到了革命年代的艱澀與不易,_等烈士在戰爭失利被捕之后,在高官厚祿和嚴刑拷問之間選擇了后者,在生存和死亡之間,毅然選擇為革命獻身。
這樣的選擇,生活在和平年代、不愁吃穿的我們也許無法想象,更無法做到,但正是為黨和祖國不惜犧牲自己,堅定革命一定會取得勝利的信仰才讓革命先烈們放棄所有,包括他們的生命。喬英的跳崖、胡天桃的搪瓷碗、_在獄中為中央紅軍打勝戰欣喜若狂的模樣,總是在腦海中反復回放。
作為_烈士的家鄉人,我們無比自豪!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同樣也該堅定信仰,不能拋頭顱、灑熱血,但是可以在崗位奉獻自己的光和熱。
現如今,到處都是活躍躍的創造,到處都是日新月異的變化,祖國母親也已經和世界上各位母親平等的攜手了。我們也堅信我們可愛的祖國母親,必然會更加強大,更加“可愛”!
2023信仰觀后感篇5
自電影《信仰者》在鉛山上映以來,城西小學陸續組織黨員干部及全體教師積極觀看,主動接受革命先輩精神信仰的洗禮和熏陶。
電影《信仰者》(原名《第十軍團》)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制片廠、中影股份有限公司、弋陽縣人民政府聯合攝制,著名導演楊虎執導。電影取材_烈士的人生最后一個階段,通過倒敘、口述的方式帶我們走近_和他并肩作戰的同志們,走進那段苦難卻又輝煌的年代。影片并沒有停留在戰爭的表面,而是直抵人物的內心。_、劉疇西、尋淮洲、胡天桃、吳天來……每一個人物呈現出來,都那么生動鮮明,可愛、可親、可敬。這些錚錚鐵骨用年輕的生命成全各自的信仰,從悲壯的歷史深處一步步走來,也一步步走到我們的靈魂深處。
_曾深情地談起:“我多次讀_烈士在獄中寫下的《清貧》。那里面表達了老一輩共產黨人的愛和憎,回答了什么是真正的窮和富,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樂,什么是革命者的偉大信仰,人到底怎么活著才有價值,每次讀都受到啟示、受到教育、受到鼓舞。”革命先烈_等老一輩共產黨人的寧死不屈,堅持斗爭的形象深深的烙在了每一位黨員干部的腦海里。他們留下的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是千千萬萬共產黨人要共同傳承的信仰。
通過觀看影片《信仰者》,進一步激發了廣大黨員干部內心的一腔熱情,堅定信仰,砥礪前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各自的崗位上貢獻出自己的熱情與力量。
2023信仰觀后感篇6
“信仰”是每個人都具備的對于一種精神的崇敬,我始終覺得人總得信仰點什么,信仰感情、信仰艱苦奮斗的革命情誼、信仰周總理為人民服務的無私精神等等。今日,我們也有幸在學校的組織下,跟眾多有志向,有著深深的愛國愛黨情誼的優秀年輕人一齊觀看了《信仰》這部紀錄片。
《信仰》記錄著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國的一個發展史,記錄著年輕的中華民族受到了西方的封鎖,要使人民過上幸福的生活,要使用國家變的強大,不受強敵所欺,中國共產黨正是憑借著信仰,帶領廣大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在種.種困難之下,把一個一窮二白的國家建設成了一個現代化的強國。實踐證明,我們國家此刻的強大,離不開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的奮斗。最為突出的有鐵人王進喜、雷鋒、焦裕祿、錢學森等,他們用自我的一生為了人民,為了國家,堅持信仰,犧牲自我的一切,有的甚至獻出了自我的生命。
這是我第二次觀看這部紀錄片了,每一次看都有不一樣的感受。一開始在央視看的時候,只是覺得從前的革命烈士,拼搏科學前線的科學家是多么多么偉大,心中飽含著對他們的敬意與感激。而現如今第二次觀看,心中不免有了更多的歸屬感。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必須要明白自我的使命,不是每一天盲目學習,也不是每一天只明白享樂,我們必須時刻向黨組織靠攏,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在中國未建設好之前,是那些先輩用自我的血汗堅持著自我的信仰為我們創造了這個和諧完美的生活。而我們更應當繼承這種“信仰”,努力為國家的未來而奮斗。選擇信仰不難,但為信仰堅守太難,為人民服務是我們共產黨人終身的信仰,共產黨人的勝利是信仰的勝利。所以傳承信仰,貴在堅守,堅守之要在于行動。作為當青年切不能忘記了肩頭職責,每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為人民服務的信仰是強大的,一旦認定了自我的信仰,就要堅定地去踐行。
周總理從小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們要向總理一樣,擁有一顆擁護黨,擁護人民的強大內心。這種內心也是一種始終支持著自我前進的精神信仰,帶領著我們拼搏努力,艱苦奮斗,創立更加強大的中國。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苦心志,煉體膚。作為時代的先鋒,我們要勇往直前。
2023信仰觀后感篇7
窗外日光彈指過,席間花影坐前移。轉眼之間,我們步入了摻雜著淚水與感動的雨季。
也許我們迷惘,也許我們茫然,但只要心中有生命的信仰,有自己的`追求,那么我們的人生小路便會在微光中明晰,在圓夢里充滿光芒。
夜深時獨坐在鵝黃臺燈的燈光下的我,突然被莫名的力量拉扯,思緒漸漸流轉
初秋的天氣,依舊下著零星小雨,一種清冷的感覺彌漫了我。心事重重的我皺著眉頭回家。一種名為擔憂的情緒蕩漾在我心頭。為什么?為什么?我拿起自己的作文一遍又一遍的思索著,卻終究沒有找到答案。深深地嘆了口氣,又是篇被退回的稿子,我已經記不起這是第幾次的失敗,但自從自己開始投稿以來,有沒有一次被納用,被賞識。
這只是一個寫著溫暖文字的少年之夢,亦是我的信仰。我吶喊,我不甘。揣著自己的悲傷,執起筆,又再一次潤色文稿,一遍遍反復修改、增刪。若干天后,這封稿子帶著少年渺小卻又偉大的夢想與希冀寄出。
接下來的幾天,我一直在等待回音,內心也不禁焦躁起來。終于,終于有一天,一封信到了我手上,拆開一看,難以名說的喜悅舒展開來,我終于不必為自己的失敗而感到前路渺茫,再也不必憂傷。因為,我的夢想已經實現。終于有一家雜志社肯采用自己的稿子,少年小小的夢被渲染上金色的光彩。一瞬間,心中的負面情緒一掃而光,隨之而來的是巨大的充實感和自豪感。此刻,窗外的梧桐樹被清風徐徐的一搖,碎碎的陽光從葉縫中灑落,像夢的碎片一樣。
青春的信仰,可以給予人更大的勇氣以及動力,秉著不懈的恒心,去追逐更高更遠的夢想。
青春的信仰,就如同陽光,我們渴望被它文暖,所以要一直注視,一直奔跑,跟隨它的腳步來汲取生命的能量。信仰,它代表夢想,追求以及信心。它能讓青春如同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燦爛而溫暖。
揮霍青春就是揮霍生命。那么,在生命的大好年華里,我們要明確自己的信仰,在這個季節里追逐信仰,只因青春因信仰而更美。
2023信仰觀后感篇8
灰色天空中,只有信仰發出微弱的星點,嘴角的笑容隨之逝去,“這不是我想要的結果。”我喃喃的說道。我咽喉中的苦澀難以散去,眼眶淚點不停落下,沉痛的心情難以釋懷!
我漫游在街頭,陪伴我的只有泛黃的樹葉。我駐足在熱鬧的廣場,望人群,聽寒暄,思痛楚。這將是我心靈的一抹殘缺。閉上眼,浴陽光的炎熱,任它去灼燒,任它那光芒刺眼。
腦海中浮現一位白衣飄飄的故人,他說:“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人一生不可能圓滿,縱它曲折艱難,他也淡然走過風雨。而我卻看不清失敗,看不清結果,看不清自己的未來。“無論成功還是失敗,都是人生的一個點。這就像直線一樣,是用每個點而點出來的。每個點可以說是成功的,也可以說是失敗的,但這個圓點怎么畫,還在于自己怎么畫才會圓。”沒錯,這在于我怎么去看待這個點了。一切都在于自己本身,在于自己的抉擇,它將決定成敗。
有時還需學故人的哪一份坦然。黃庭堅與他在一起吃面,黃庭堅本就心情不好,再加面不好吃,黃庭堅細嚼慢咽,不免唉聲嘆氣,而他狼吞虎咽。他道:“明知不好吃,為何還要細嚼呢?”
對啊,失敗是痛苦的,為何要沉浸其中而不加覺醒呢?面對磕絆,為何不能以樂觀的心態去面對呢?有人說情緒可以影響人對事物的看法,我想這是有道理的。它可以使人感受萬物的溫暖,也可以讓人如墜冰窖,難道不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嗎?
“回首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我想,他將會成為我的信仰吧——一代文豪蘇東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