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釵800字觀后感
看《金陵十三釵》時,不僅僅心境沉重,而神經高度緊張,為那些弱女子含恨斃命流淚之余,胸中充滿了仇恨,咬牙切齒的恨!
看到了尸橫遍地,血流成河的南京;看到同胞們慘死在日寇屠刀下;看到無辜的婦女被糟蹋;看到無家可歸的孤兒,心如刀絞。
可想,那個年代慘遭不幸的又何止南京一座城市
影片中戰爭殘酷鏡頭和鮮活的生命歷歷在目·······
英勇無畏的李教官,用血肉之軀譜寫著對祖國人民的大愛。搶救奄奄一息的蒲生,用智慧狙擊日寇,給女學生逃生贏得了機會,戰斗到最終,獻出寶貴的生命。
會英語的墨玉與十二個淪落風塵的秦淮河妓女,從人性缺失的見死不救,到毅然收養照顧蒲生,最終替代女學生赴慶功宴的幾個情節,讓人性光輝得以展現。
以書娟為首,未經歷過苦難的女學生,單純可愛憎分明。當得知赴日軍慶功宴的后果時,大家團體跳樓,這種不可辱的精神讓人感動。
業余神父約翰,原本是唯利是圖的美國人,在日本鬼子的獸性面前喚起良知。為了愛,奮不顧身的去找香蘭和豆蔻,途中遇友有機會逃離,但他選擇留在教堂。為了解救女學生,千方百計的修卡車,把生死置之度外,讓人性光輝得以升華。
當漢奸的父親,為了救出女兒和學生們,盡一份有人性的父愛之心,最終還是被自我主子槍斃了。告誡人們,這就是當漢奸賣國賊的應得下場。
傷痕累累的小蒲生,激起豆蔻像親弟弟一樣的精心照顧,臨死時還掛念著家里的麥子,被痛苦折磨的情景令人心酸,看到豆蔻臨死時流淌在發間不知是血是淚時,含淚的恨在心中燃燒。
男扮女裝的小男孩喬治,代替女學生赴會,深知此去無回,可毫不畏懼。可想結果,無辜的孩子成為戰爭的犧牲品。
最終日寇的車開走了,帶走的,不是一群淪落風塵的女子和一個女扮男裝的男孩,而是人性升華的靈魂。
看完后,心里想的最多的就是:要和平,不要戰爭!我們的祖國要強盛,我們的民族要團結!
《金陵十三釵》是一部警醒民心,激勵長志,不忘歷史傷痛的好電影!
金陵十三釵800字觀后感篇2
看完金陵十三釵,我的心被震撼到了。我感覺自我就生活在那個硝煙彌漫的南京。我為眼前的人的痛而痛;我為日本軍卑鄙、下流的行為而憤怒;我為放棄離開已淪陷的南京的勇敢戰士們而感動。我為秦淮河的女人的品質而流淚。此刻,電影里的畫面還在我腦海里輪回。
故事發生在1937的南京。那時的南京已經成為了所有人的噩夢,那里被日本軍害的滿目蒼夷,已經是一片黑暗,統統籠罩在戰火之中。血肉模糊的尸體縱橫在南京的大街小巷上,尖叫聲、槍聲隨處可聞。在這戰火之中有十二個女學生和一個孤兒陳喬治在匆忙的向教堂奔去,她們的臉上有著常人無法體會到的痛苦,有著難以傾訴的苦楚。她們失去了美麗的家園,失去了最親最親的家人。與此同時,一群秦淮河的妓女也到教堂去避難。那些日本軍到處搜捕女學生,對女學生如牲畜般的蹂躪。更可惡的是,日本人竟然還要這些女學生在他們的慶功大典上唱歌,為他們助興。就在這火燒眉毛之時。那些妓女挺身而出,代替了那十三個女學生。在南京的教堂,那個為了送葬教父的送葬者,為了肩上的一份職責,為了保護那些教堂的女孩子們,能安全離開那個可怕的南京,不惜自我冒著生命危險,修好了卡車,把她們帶出了南京!
影片的最終沒有交代那些女人最終如何。但我相信大家猜也猜得出她們如何,僅有死。
妓女的身份很低,大家都說他們無情,但她們做的的事情卻有情有義。可又有幾個人有這種情義呢?在南京危在旦夕之時,正是這種身份卑微的人,獻出了力量。
在看影片時,我一次又一次的流淚,我真想嚎啕大哭,我的心是那么的沉重,脆弱。一個個場景像一把尖刀一痕一痕刮在我的心上。望著那日本軍殘害中國人的場面,想起那三十萬觸目驚心的數字,想起那一堆堆的尸體,我就想哭。我真為那些日本軍隊的軍官和士兵一向受的思想教育而感到深深地悲哀。我還為中國的腐敗而哭,如果那時的中國強大,日本人敢來欺負我們嗎?只要強大了,我們誰也不怕。一個國家想要在世界立足,只能取決于自我的國家,看你堅不堅強,強不強大。此刻我們的國家強大了,可是我們不能忘記中國歷史上的屈辱。
我們今日的幸福是勇敢的戰士們用鮮血換來的,在我們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時,千萬不要忘記,那些為革命流過鮮血的革命烈士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