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高粱2000字觀后感
寫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促進相互交流和理解。小編給大家分享紅高粱2000字觀后感參考,方便大家參考紅高粱2000字觀后感怎么寫。
紅高粱2000字觀后感篇1
一部好的電影首先應當有一個好的劇本,作為中國電影史上第一個獲得國際A級電影節-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的影片,《紅高粱》改編自著名作家莫言的代表作《紅高粱家族》。小說《紅高粱》正是當時80年代初期流行文學的產物,是一部混合了“尋根文學”與拉丁美洲“魔幻文學”表現手法的小說。作者用藝術的手法,講述了三四十年代我爺爺和我奶奶的傳奇故事,贊揚了敢愛敢恨和洋溢著活力的生命。
隨著越來越多的無厘頭的搞笑片和毫無思想的商業片的流行,反過頭來再看第五代導演張藝謀的早期代表作《紅高粱》,發現影片的藝術貢獻是十分突出的,緊湊的故事情節以及富于視覺沖擊力的色彩和造型還有豪放粗野的音樂,總讓人感到一股強烈的原始的沖擊力。
我奶奶被逼無奈為了換一頭騾子嫁給麻風病地主李大頭,在出嫁的路上遭遇了轎夫們的“顛轎”,一群光著背的粗野漢子抬著個漂亮的小媳婦,再加上幾段俏皮粗野的歌詞兒,片頭的這段“荒野狂歡”震傻了所有觀眾。認識了作為轎夫的我爺爺余占鰲;三天后,我奶奶回門走過高粱地,蒙面的余占鰲將她拉進高粱地里,波瀾壯闊的紅高粱地代替了帷帳,在倒塌的紅高粱上,兩人活力迸發,詮釋了人類最原始的情欲和生命力。從此,余占鰲成了我爺爺。我爺爺殺死了李大頭,我奶奶撐起李家的燒酒作坊。我爺爺在一壇剛釀好的酒里撒了一泡尿,之后這酒成了好酒。奶奶給它取名叫十八里紅。我爹九歲那年,日本鬼子來了。他們為了修路,用刀逼著鄉親們踩倒高梁,又將我羅漢大叔吊在樹上,逼著狗肉鋪的伙計剝他的皮。我奶奶讓伙計們喝下埋了九年的十八里紅,大家唱著《酒神曲》去埋雷炸日本鬼子,我奶奶挑著擔子去送飯,被日本軍車上的鬼子用機槍打死。高梁地里發出怒吼聲,我爺爺和眾伙計沖向了日本軍車。
在藝術色彩上,整部電影富于紅和黃兩種色調。紅色在中國代表喜慶、美滿,也代表革命、激進。從紅高粱釀的紅色德高粱酒到我奶奶的紅色襖褲到我奶奶死后出現日食時鋪天蓋地的紅,這種濃烈的色彩是肆意和張揚的。在中國不管是黃河還是黃土高原還有炎黃子孫仿佛黃色就是代表中國的一種顏色。我想這也是為什么導演會把故事的發生地點從山東高密改為大西北的黃土高原,我奶奶出嫁的路上經過了一片塵土飛揚的黃土地,我奶奶的釀酒房前是廣闊的黃土地。在紅和黃兩種主色調里又糅合了綠色和藍色,高粱地里是滿眼透可是氣的綠色;在月圓的夜晚,天空是寧靜高遠的寶藍色。
影片中的音樂處理也是十分到位的,在我看來嗩吶是表現大喜大悲的最適宜的樂器之一,在廣闊的黃土高原上,震天的嗩吶聲是孤獨而又充滿力量的,影片有多次情節中的配樂都使用了嗩吶。還有影片中的兩次出現的兩首歌曲,沒有絲毫的矯情和做作。第一首是我奶奶和爺爺在高粱地里野合之后,我爺爺用自我粗獷嗓音送自我女人的情歌:“哎——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哇往前走,莫回頭通天的大路,九千九百,九千九百九哇哎——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哇往前走,莫回頭從此后你,搭起那紅繡樓哇拋撒著紅繡球哇,正打中我的頭哇與你喝一壺哇,紅紅的高粱酒哎,呀嘿——。”還有就是九月初九敬酒神時候豪放野性的《酒神曲》。《酒神曲》在影片中出現了兩次,其一是劉羅漢和伙計們唱的,其二是劉羅漢死后,我爺爺和伙計們唱的。同樣的歌曲在兩次情節中表達的感情是完全不一樣的,第一次的歌表現的是一種喜悅,第二次出現就是要表現一種悲憤和堅強。
紅高粱2000字觀后感篇2
看《紅高粱》我深深的喜歡上九兒,九月初九生的丫頭,不甘被控制命運的質樸農家女。痛恨父親將自我與一頭大黑騾子相提并論,絕望的憤怒吼叫:“你跟你的騾子過去吧,我再也不回來啦。”推翻了桌子,就如推翻了整個封建禮教,包辦婚姻的束縛。她是叛逆的,但卻是有思想的,用剪刀護衛自我的貞潔,熱烈而執著的追求自我的幸福。
是的,她早已芳心暗許那個抬轎的,有黝黑結實身軀的北方漢子,锃亮的光頭是粗獷而不羈性格的縮影。她是勇敢的,因為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感情或許已經變成反抗的最好載體,所以她不顧世俗的偏見和閑言碎語,早已在心底下定了決心。作為一個女掌柜,一個有家業的女人,她是大氣,真摯和勤勞的。她用她的誠懇和聰慧挽留下了那一大幫兄弟,用自我的勤勞和能干,是家業在發展鐘整整日上。
高粱酒,紅紅似火又似血。血染日,她倒下的身軀卻是毅然的堅定和無怨……沒有悲傷的流淚,卻依然記得她淡定從容的微笑,是美的如此動人。她是鎮定的,當日寇來侵,她和高粱地里的人選擇了戰斗,保衛家園,這是怎樣的毅然決然啊
紅,火一般的熱烈,血一般的驚心。紅紅的高粱地,紅紅的落日,紅紅的讓人驚心的熱烈女子啊……我在那般活力燃燒的歲月里遇見你!
紅高粱2000字觀后感篇3
大概在一個月前,看了電影《紅高粱》,當時就想寫點感想,這幾天網間瘋傳莫言是諾獎大熱門,今日中午又看了一遍。晚上,小說《紅高粱》的作者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趁機趕風頭說一說。
之前,我并沒有在意電影《紅高粱》是由小說《紅高粱》改拍的。所以對其中的微詞都是針對編劇和導演。這是對廣大小說被改成電影的作者的不重視,深感抱歉。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我并沒感到絲毫的自豪和驕傲,但有點慶幸的是,諾貝爾獎也許會所以不是敏感詞了吧,諾貝爾文學獎是斷然不會了,還會成為這段時間的喉舌媒體關鍵詞大肆鼓噪。不明白諾貝爾和平獎會不會所以也不再敏感呢。如果繼續敏感,這無疑是給諾貝爾獎操作機構一記響亮的耳光,拍馬粘了一手屎。
一個月前看《紅高粱》,是對早期張藝謀抱有一欣賞態度去看的。但習慣于挑毛病的我看著看著就覺得不對勁。
得麻瘋病的酒廠老板用一頭大毛騾子從九兒她爹手上換來一個如花似玉的大閨女。沒多久就慘遭毒手,死了。轎夫鳩點雀巢成了酒廠主人九兒的老公。后面就是一些弘揚主旋律的無聊堆砌。雖說無巧不成書,但這電影中的一些巧還是超出了我能承受的范圍。所以不噴不快。在那個時代,麻瘋是人人談之色變的一種惡性病。俗稱癩子。我小時候聽老人講,以前如果村里有人得麻瘋,要被趕出村去的,更有甚者,用一種叫糧桿的農具夾著脖子拖了丟下河去。村里有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不得而知也無從考證。當時是當作真事相信了,震驚于前人對生命之冷漠之余,對麻瘋的恐懼也讓人背部發冷。但電影《紅高粱》里的李大頭,得麻瘋竟然繼續開酒坊,巧得讓人受不了。另一處,轎夫往酒缸里灑尿,嚴重的食品污染事件,作坊的大工頭竟然說酒成了,味道異常好。不明白是以骯臟當高尚呢,還是別有用心的反諷。通觀整部影片,找不出反諷的跡象,所以原因只能是前者。而這究竟小說中原始情節還是劇本創作時改的,就得而知了,也不想明白了。聯想到價格屢創新高且銷量一路凱歌不斷的某些酒,我就別有用心的猜想,這些酒會不會也是加了尿的呢
紅高粱2000字觀后感篇4
傷秋的情懷噴薄而出的是一種火似的壯烈,就如整個電影所表現的濃重而悲壯的紅色基調。似乎熱烈的有些許壓抑,那是灰暗的現實所帶來的壓迫感。張藝謀的獨到眼光,顧長衛的細節勾勒,在陜北的黃土地上,用民謠唱出它的質樸和熱情,用最直接的“野合”宣誓著對舊禮教的反抗。高高的紅高粱,紅紅的高粱酒,一切都似乎暗喻著某場一觸即發的戰爭即將要展開
看《紅高粱》我深深的喜歡上九兒,九月初九生的丫頭,不甘被控制命運的質樸農家女。痛恨父親將自己與一頭大黑騾子相提并論,絕望的憤怒吼叫:“你跟你的騾子過去吧,我再也不回來啦。”推翻了桌子,就如推翻了整個封建禮教,包辦婚姻的束縛。她是叛逆的,但卻是有思想的,用剪刀護衛自己的貞潔,熱烈而執著的追求自己的幸福。
是的,她早已芳心暗許那個抬轎的,有黝黑結實身軀的北方漢子,锃亮的光頭是粗獷而不羈性格的縮影。她是勇敢的,因為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愛情或許已經變成反抗的最好載體,所以她不顧世俗的偏見和閑言碎語,早已在心底下定了決心。作為一個女掌柜,一個有家業的女人,她是大氣,真摯和勤勞的。她用她的誠懇和聰慧挽留下了那一大幫兄弟,用自己的勤勞和能干,是家業在發展鐘整整日上。
高粱酒,紅紅似火又似血。血染日,她倒下的身軀卻是毅然的堅定和無怨……沒有悲傷的流淚,卻依然記得她淡定從容的微笑,是美的如此動人。她是鎮定的,當日寇來侵,她和高粱地里的人選擇了戰斗,保衛家園,這是怎樣的毅然決然啊?
紅,火一般的熱烈,血一般的驚心。紅紅的高粱地,紅紅的落日,紅紅的讓人驚心的熱烈女子啊……我在那般激情燃燒的歲月里遇見你!
紅高粱2000字觀后感篇5
高梁熟來紅滿天。
——題記
那兒,有放眼望不到邊的高粱地,那兒的高粱釀出了著名的三十里紅。那是電影《紅高粱》里的高密,高密有許多釀高粱酒的酒坊。高密人喜歡紅高粱,喜歡紅高粱釀的酒,他們更喜歡這片孕育出遍地紅高粱的土地。
《紅高粱》中的高粱地被日寇打破了原本的平靜。原本占山為王的土匪花脖子、有一幫兄弟的余占鰲以及子女都犧牲了的縣長,單家年輕的當家女人——九兒,多股力量集結在一齊打鬼子,與妄想侵占自我家鄉的日本鬼子巧妙周旋。
與紅高粱為伴的高密人,決不放棄這一方水土!日本的少佐妄想征服高密人的心,讓其自愿成為亡國奴,高密人決不答應,誓死抵抗!戰場上痛失三個兒女的父親、高密的縣長帶著一輪椅的炸藥,九兒唱著《高粱》曲兒惜別心愛的人,將日寇引到高粱地里的酒棚處,燃了日本鬼子口中夸贊的著名三十里紅,燃了這高密的生靈,炸得鬼子無處可躲,也在這高粱地為自我安了身。
九兒是當年千千萬萬抗日人民的縮影。在她身上,我們看到了中國人民的質樸、善良、勤勞和勇敢,看到了他們對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也看到了中華兒女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決心和自我犧牲精神。他們的善良質樸、和這一方土地的美麗富饒更激起了我們對日本侵略者的痛恨之情。
影片中,美麗的高粱地是高密人生活和抗日的主要背景。這樣的畫面讓人感受到,高粱融入了高密人的生活,高粱的靈性和精神融進了高密人的骨子!抗戰八年,八年中不知有多少人為了這方水土,與敵人進行英勇的抗爭。不僅僅是高粱熟了能夠紅滿天,還有場上廝殺的英烈的鮮血染紅江山。高密人的樸素像紅高粱,高密人鐵骨錚錚的血性也像紅高粱。他們扎根于這片土地,深愛這片土地,為捍衛這片土地能夠獻出自我的獻血甚至生命。他們堅信中國共產黨能夠趕走日本侵略者,所以他們緊跟共產黨前仆后繼,誓死保衛自我的家鄉,絕不容許侵略者占去一分一毫。
在這高粱將要紅滿天的季節里,迎來了中國抗戰即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我再次觀看了《紅高粱》這部影片,當年馳騁于戰場浴血奮戰的年輕人,如今已過了耋耄之年。新一代的軍人接過了他們手中的紅旗,傳承了他們身上不屈的精神,站在時代的前列,捍衛著祖國和人民的安寧。
高粱釀成的美酒,源遠流長,代代傳承。影片《紅高粱》中的抗戰時代雖已成為歷史,但中國人民在抗戰中表現出的對祖國的熱愛、對中國共產黨的信仰、對和平的追求是永恒的。《紅高粱》以電影藝術的形式告訴世人,什么才是真正的紅色民族魂。
紅高粱2000字觀后感篇6
《紅高粱》是由張藝謀導演的故事片,由姜文、鞏俐主演,根據莫言的同名小說《紅高粱》改編而成,因其獨特的風格,獲得了中國首個榮獲國際電影節金熊獎的影片。該片運用了濃烈的色彩,豪放的風格向我們表達了這樣一個主題——對人性原始張狂的敬畏,對原始生命無限的崇拜,贊頌了中華兒女堅韌不拔頑強不息的品質,歌頌了不畏世俗可歌可泣的愛情,影片贊美的生命是勃勃生機的,生命是自由舒展的。
伴著低沉的男聲,一段獨屬于這塊土地的悲歌緩緩升起,影片顯現著人性原始的張狂,在那一望無際的紅高粱地中,娓娓道來爺爺奶奶悲壯凄涼的故事。影片中的奶奶九兒家庭貧寒,她父親貪圖那一頭黑騾子,將九兒嫁給一個麻風病人,爺爺的出現彰顯人性的張狂,從而展開了不畏世俗的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影片的鏡頭、畫面、音樂等各方面都完美地詮釋了影片主題。
影片通過獨具特色的音樂來烘托主題。影片中運用了大量旁白來幫助觀眾更了解影片劇情,推動情節發展。音樂的運用起到了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影片中的爺爺為了得到九兒,將麻風病的酒莊掌柜殺害了,此時九兒悲涼地待在院子里,集密的鼓聲反映著人性悲歡交匯的矛盾,表現者人性的反叛。音樂的運用將人物的心理烘托到了極致。敬酒歌的兩次運用,營造著不同的環境氛圍。當日軍迫害著志士時,他們奮起還擊,在臨行前,唱起了祝酒歌,影片此時的音樂高亢激昂悲壯,表現了生命的崛起,中華兒女不屈不撓的斗志,烘托了壯志情懷。影片最后,為了民族尊嚴,他們與日本軍隊正面對抗,當只剩爺爺和豆兒時響起了最原始的民俗音樂,其悲涼滄桑的風格將該片的主題完美地詮釋。
影片通過濃烈的色彩渲染對生命贊頌的主題。伴著黃土地的風塵,一架紅轎子徐徐入畫,那象征原始色彩的土黃色,有著太陽的顏色,“背朝黃土面朝天”,以黃土地的色彩來彰顯影片對這片土地無拘無束的野性的贊頌,一抹血紅色與黃土地色彩形成對比,形成了強烈視覺震撼,也預示影片人性矛盾,悲涼的結局。影片的結局是染紅的,在夕陽的斜照下,十八里坡伴著一抹血色殘陽,染紅了整個畫面,那血色的海洋給觀眾一強烈的視覺震撼,那濃烈的紅色令人窒息,發人深思,生命的悲劇以紅色為結束,高粱地如血色預示著生命的崛起,爆發的民族抗擊仍然繼續。濃烈的色彩彰顯著生命的魅力。
影片通過樸實的鏡頭來表現愛情可歌的主題。當嫁入酒莊的九兒回鄉時,躲在高粱地里的李大頭突然跳出來搶九兒。在濃密的高粱地里,女主人公快節奏地奔跑著,此時的跟鏡頭,采用運動鏡頭來表現人物的緊張氣氛,表現世俗批判的愛情來臨的緊張期盼。當日軍侵華時,對志士劉羅漢的慘害,激起了以李大頭為首的抗戰人民,決定最后發出怒吼聲。終于,爺爺的眾伙計埋伏在高粱地里,此時相互挾持的奶奶九兒,在家中緊張地張羅著酒席,希望他們大捷歸來。此時影片利用了平行蒙太奇,將同一時間不同時空的兩組畫面組接在一起,給人以揪心緊張的感覺。
影片通過獨具原鄉人風情的音樂,極具震撼性的濃烈色彩,以及鏡片獨特的豪放風格向我們展示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奏響了一曲生命的壯歌。影片表達了對不畏世俗的愛情的歌頌,頌揚了中華民族不屈的精神,贊揚了生命的美好,以人性最原始的張狂來彰顯生命其魅力,讓觀眾在看完《紅高粱》影片后懷著人性的張狂、原始來看待生命,給觀眾一種強烈的心靈震撼。
紅高粱2000字觀后感篇7
電影《紅高粱》是根據莫言的小說《紅高粱家族》改編的,是張藝謀“攝而優則導”的一鳴驚人之作。本片曾獲得多項大獎,同時也捧紅了不少演員。一直想好好地看一下這片子。
以為從沒有看過《紅高粱》,但當我再次聽到那狂放的將近吼出來的歌聲“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莫回頭,莫回頭……”時,我才依稀記起,第一次看《紅高粱》是在小學的時候。當時什么都不懂得,只記得有一大片的高粱猶如一波又一波的海浪隨風起伏,一碗又一碗的紅酒灑向空中,灑出了上世紀中國三四十年代一伙農民古樸與野性。
《紅高粱》所描述的并一個不完整的故事,如果一定要把它湊成一個故事的話,那也是一個很乏味的故事。《紅高粱》主要是通過顛轎、野合、祭酒和埋雷炸日本鬼子等故事情節來向觀眾展現出一種敢愛敢恨,敢生敢死,沒有太多理性羈絆的原始生命力。
看完《紅高粱》后,影片里最后那個畫面在腦海中還是揮之不去,那是在這部片子里我最喜歡的地方。那機槍招來的爆炸和爆炸所招來的日全食的漫天紅,姜文所飾的“我的爺爺”站在日全食之景里,那已不僅僅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我的爺爺”,而是一個超現實的,有點神化的人物。那是展現了人們對那個瘋狂而無序的年代里的英雄的追求。《紅高粱》正是以這種超現實的、超自然的神話贏得大家的喜歡,讓人們壓抑在內心已久的人本有的野性得到了釋放。
成功的藝術不必居于生活的真實性,它只要滿足人們生活需要就好。在拍攝《紅高粱》那個年代里,人們對現實的生活缺少的就是那種張揚狂放的個性,而《紅高粱》正是抓住了這一點,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紅高粱2000字觀后感篇8
最近因莫言獲得諾貝爾獎而跟風去拜讀了他的成名作《紅高粱》,覺得如果你沒有看過電影《紅高粱》,那么你是幸運的,因為紅高粱的小說更加精彩,更加真實。電影《紅高粱》事實上只是莫言小說《紅高粱家族》中的一角,并不是說電影如何,而是一向以來,圖書可以給你更多的想象空間。
《紅高粱家族》是站在民間立場上講述的一個抗日故事,從不同的角度,或許是更加真實的角度去詮釋那個年代的一些事情,它以虛擬家族回憶的形式把全部筆墨都用來描寫由土匪司令余占鰲組織的民間武裝,以及發生在高密東北鄉這個鄉野世界中的各種野性故事,在驚詫于一件件事情的同時,莫言也讓你領略了一下魔幻現實主義手法的風采紅高梁》都將展現的時空設置在抗日戰爭時期,并一起顛覆了傳統的抗戰影片。抗日戰爭這段記載著民族傷痛的歷史,一直是中華民族。《紅高梁》的“我爺爺”和“我奶奶”已完全失卻了抗戰電影中救世主的形象,他們只是有情有欲的凡夫俗子,殺死日本鬼子也只為的是報已“私仇”。藝術創作的一個廣闊舞臺,民族危亡中的苦難與拯救為藝術創作留下了充分的施展空間。《紅高梁》通過“我爺爺”和“我奶奶”最原始的愛情,洗凈了積壓在中國農民身上的數千年的封建塵土,釋放出埋藏在塵土之下殘存的生命之火,表達出對人性與本能的極度推崇。
《紅高粱》更是一舉摘得金熊桂冠,擴大了中國電影的國際影響,被柏林電影節評委認為是中國大陸電影于西方世界的“創世紀”,第一次讓西方世界知曉中國內地“有電影”。
紅高粱2000字觀后感篇9
紅高粱作為《紅高粱家族》的第一部分,整體以膠平公路的伏擊戰為主線,其間以意識流的結構穿插著回憶,使人不斷聯想在這片高粱地里發生的故事。敘述主體在“我”“父親”“爺爺”“奶奶”之間自由轉換。看似凌亂的劇情發展夠成了意識流敘述風格的特色。字里行間都彌漫著紅高粱的氣息,那是高密東北鄉才有的氣息。粗狂、野性又火辣辣的充斥著熱情。
色彩艷麗的場景描述細致入微的細節描寫穿插在故事情節的敘述中,凝造了一種獨特意境深遠的意向。無論是環境描寫還是人物動作語言的刻畫以及形象生動的心理描寫使我浮想聯翩,仿佛置身于紅紅的高粱地,原汁原味的東北鄉。以至于在讀到劉羅漢被撥皮的那段,除了心里的一種被割傷的悲痛之外,更多的是一股翻江倒海般的惡心,于是不敢往下想。我很難懂得,對這樣最美麗最超脫最圣潔最英雄的高粱地是什么樣的感覺,看過很多小說,會因為作者的描述以及故事的發生地而對某個地方產生強烈期待感與喜愛感,但這次我不知道,自己到底產生怎樣的感覺,一片一片火紅火紅的高粱,隨風輕輕搖曳,彎彎窄窄的小路在其中蔓延,風、高粱、黑土地還有穿行于地里的人,一種樸實,原始的氣息彌漫其中,一切都是那么自然純凈。然而,這不是全部,死尸、血腥、惡臭、污泥、吞噬尸體的野狼和蠕動于其間的蟲子,混雜在高粱地里,混雜在黑土地里,混雜在這自然原始的情境里。一想到這,就有種說不出的厭惡,仿佛這一切都不屬于這里,但是,這是那個時代那個環境下的高密東北鄉,少了什么,都不完整。所以我也不清楚,胃攪得難受,是因為過于惡心的高粱地里的死尸、骸骨、惡臭還是因為,那狗日的血腥、殘暴對這片紅彤彤的高粱地的踐踏。
在故事的最后,“父親”和“爺爺”吃著死去的“奶奶”做的拤餅時,面對一片血腥狼藉的戰場,我只是想,這場戰斗勝利了嗎?也許這一切都只是定格在“滿河血一樣的黑,遍野血一樣的紅高粱。”的畫面上,其他的由我們自己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