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高粱觀后感600字
《紅高粱》影片喚醒了我們沉睡的民族記憶,使我們看到了我們民族所走過的道路,它的崇高與可嘆,它的慷慨與悲哀,紅高粱是個具有鮮明時代性的不可復制的文本。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紅高粱觀后感600字”,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紅高粱觀后感600字1
大概在一個月前,看了電影《紅高粱》,當時就想寫點感想,這幾天網間瘋傳莫言是諾獎大熱門,這天中午又看了一遍。晚上,小說《紅高粱》的作者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趁機趕風頭說一說。
之前,我并沒有在意電影《紅高粱》是由小說《紅高粱》改拍的。因此對其中的微詞都是針對編劇和導演。這是對廣大小說被改成電影的作者的不重視,深感抱歉。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我并沒感到絲毫的自豪和驕傲,但有點慶幸的是,諾貝爾獎也許會因此不是敏感詞了吧,諾貝爾文學獎是斷然不會了,還會成為這段時刻的喉舌媒體關鍵詞大肆鼓噪。不知道諾貝爾和平獎會不會因此也不再敏感呢。如果繼續敏感,這無疑是給諾貝爾獎操作機構一記響亮的耳光,拍馬粘了一手屎。
一個月前看《紅高粱》,是對早期張藝謀抱有一欣賞態度去看的。但習慣于挑毛病的我看著看著就覺得不對勁。
得麻瘋病的酒廠老板用一頭大毛騾子從九兒她爹手上換來一個如花似玉的大閨女。沒多久就慘遭毒手,死了。轎夫鳩點雀巢成了酒廠主人九兒的老公。后面就是一些弘揚主旋律的無聊堆砌。雖說無巧不成書,但這電影中的一些巧還是超出了我能承受的范圍。因此不噴不快。在那個時代,麻瘋是人人談之色變的一種惡性病。俗稱癩子。我小時候聽老人講,以前如果村里有人得麻瘋,要被趕出村去的,更有甚者,用一種叫糧桿的農具夾著脖子拖了丟下河去。村里有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不得而知也無從考證。當時是當作真事堅信了,震驚于前人對生命之冷漠之余,對麻瘋的恐懼也讓人背部發冷。但電影〈紅高粱〉里的李大頭,得麻瘋竟然繼續開酒坊,巧得讓人受不了。另一處,轎夫往酒缸里灑尿,嚴重的食品污染事件,作坊的大工頭竟然說酒成了,味道個性好。不知道是以骯臟當高尚呢,還是別有用心的反諷。通觀整部影片,找不出反諷的跡象,因此原因只能是前者。而這究竟小說中原始情節還是劇本創作時改的,就得而知了,也不想知道了。聯想到價格屢創新高且銷量一路凱歌不斷的某些酒,我就別有用心的猜想,這些酒會不會也是加了尿的呢?
紅高粱觀后感600字2
《紅高粱》是由張藝謀導演的故事片,由姜文、鞏俐主演,根據莫言的同名小說《紅高粱》改編而成,因其獨特的風格,獲得了中國首個榮獲國際電影節金熊獎的影片。該片運用了濃烈的色彩,豪放的風格向我們表達了這樣一個主題——對人性原始張狂的敬畏,對原始生命無限的崇拜,贊頌了中華兒女堅韌不拔頑強不息的品質,歌頌了不畏世俗可歌可泣的愛情,影片贊美的生命是勃勃生機的,生命是自由舒展的。
伴著低沉的男聲,一段獨屬于這塊土地的悲歌緩緩升起,影片顯現著人性原始的張狂,在那一望無際的紅高粱地中,娓娓道來爺爺奶奶悲壯凄涼的故事。影片中的奶奶九兒家庭貧寒,她父親貪圖那一頭黑騾子,將九兒嫁給一個麻風病人,爺爺的出現彰顯人性的張狂,從而展開了不畏世俗的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影片的鏡頭、畫面、音樂等各方面都完美地詮釋了影片主題。
影片通過獨具特色的音樂來烘托主題。影片中運用了大量旁白來幫助觀眾更了解影片劇情,推動情節發展。音樂的運用起到了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影片中的爺爺為了得到九兒,將麻風病的酒莊掌柜殺害了,此時九兒悲涼地待在院子里,集密的鼓聲反映著人性悲歡交匯的矛盾,表現者人性的反叛。音樂的運用將人物的心理烘托到了極致。敬酒歌的兩次運用,營造著不同的環境氛圍。當日軍迫害著志士時,他們奮起還擊,在臨行前,唱起了祝酒歌,影片此時的音樂高亢激昂悲壯,表現了生命的崛起,中華兒女不屈不撓的斗志,烘托了壯志情懷。影片最后,為了民族尊嚴,他們與日本軍隊正面對抗,當只剩爺爺和豆兒時響起了最原始的民俗音樂,其悲涼滄桑的風格將該片的主題完美地詮釋。
影片通過濃烈的色彩渲染對生命贊頌的主題。伴著黃土地的風塵,一架紅轎子徐徐入畫,那象征原始色彩的土黃色,有著太陽的顏色,“背朝黃土面朝天”,以黃土地的色彩來彰顯影片對這片土地無拘無束的野性的贊頌,一抹血紅色與黃土地色彩形成對比,形成了強烈視覺震撼,也預示影片人性矛盾,悲涼的結局。影片的結局是染紅的,在夕陽的斜照下,十八里坡伴著一抹血色殘陽,染紅了整個畫面,那血色的海洋給觀眾一強烈的視覺震撼,那濃烈的紅色令人窒息,發人深思,生命的悲劇以紅色為結束,高粱地如血色預示著生命的崛起,爆發的民族抗擊仍然繼續。濃烈的色彩彰顯著生命的魅力。
影片通過樸實的鏡頭來表現愛情可歌的主題。當嫁入酒莊的九兒回鄉時,躲在高粱地里的李大頭突然跳出來搶九兒。在濃密的高粱地里,女主人公快節奏地奔跑著,此時的跟鏡頭,采用運動鏡頭來表現人物的緊張氣氛,表現世俗批判的愛情來臨的緊張期盼。當日軍侵華時,對志士劉羅漢的慘害,激起了以李大頭為首的抗戰人民,決定最后發出怒吼聲。終于,爺爺的眾伙計埋伏在高粱地里,此時相互挾持的奶奶九兒,在家中緊張地張羅著酒席,希望他們大捷歸來。此時影片利用了平行蒙太奇,將同一時間不同時空的兩組畫面組接在一起,給人以揪心緊張的感覺。
影片通過獨具原鄉人風情的音樂,極具震撼性的濃烈色彩,以及鏡片獨特的豪放風格向我們展示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奏響了一曲生命的壯歌。影片表達了對不畏世俗的愛情的歌頌,頌揚了中華民族不屈的精神,贊揚了生命的美好,以人性最原始的張狂來彰顯生命其魅力,讓觀眾在看完《紅高粱》影片后懷著人性的張狂、原始來看待生命,給觀眾一種強烈的心靈震撼。
紅高粱觀后感600字3
紅色民族魂
高梁熟來紅滿天。
——題記
那兒,有放眼望不到邊的高粱地,那兒的高粱釀出了著名的三十里紅。那是電影《紅高粱》里的高密,高密有許多釀高粱酒的酒坊。高密人喜歡紅高粱,喜歡紅高粱釀的酒,他們更喜歡這片孕育出遍地紅高粱的土地。
《紅高粱》中的高粱地被日寇打破了原本的平靜。原本占山為王的土匪花脖子、有一幫兄弟的余占鰲以及子女都犧牲了的縣長,單家年輕的當家女人——九兒,多股力量集結在一起打鬼子,與妄想侵占自己家鄉的日本鬼子巧妙周旋。
與紅高粱為伴的高密人,決不放棄這一方水土!日本的少佐妄想征服高密人的心,讓其自愿成為亡國奴,高密人決不答應,誓死抵抗!戰場上痛失三個兒女的父親、高密的縣長帶著一輪椅的炸藥,九兒唱著《高粱》曲兒惜別心愛的人,將日寇引到高粱地里的酒棚處,燃了日本鬼子口中夸贊的著名三十里紅,燃了這高密的生靈,炸得鬼子無處可躲,也在這高粱地為自己安了身。
九兒是當年千千萬萬抗日人民的縮影。在她身上,我們看到了中國人民的質樸、善良、勤勞和勇敢,看到了他們對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也看到了中華兒女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決心和自我犧牲精神。他們的善良質樸、和這一方土地的美麗富饒更激起了我們對日本侵略者的痛恨之情。
影片中,美麗的高粱地是高密人生活和抗日的主要背景。這樣的畫面讓人感受到,高粱融入了高密人的生活,高粱的靈性和精神融進了高密人的骨子!抗戰八年,八年中不知有多少人為了這方水土,與敵人進行英勇的抗爭。不僅是高粱熟了可以紅滿天,還有場上廝殺的英烈的鮮血染紅江山。高密人的樸素像紅高粱,高密人鐵骨錚錚的血性也像紅高粱。他們扎根于這片土地,深愛這片土地,為捍衛這片土地可以獻出自己的獻血甚至生命。他們堅信中國共產黨可以趕走日本侵略者,所以他們緊跟共產黨前仆后繼,誓死保衛自己的家鄉,絕不容許侵略者占去一分一毫。
在這高粱將要紅滿天的季節里,迎來了中國抗戰即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我再次觀看了《紅高粱》這部影片,當年馳騁于戰場浴血奮戰的年輕人,如今已過了耋耄之年。新一代的軍人接過了他們手中的紅旗,傳承了他們身上不屈的精神,站在時代的前列,捍衛著祖國和人民的安寧。
高粱釀成的美酒,源遠流長,代代傳承。影片《紅高粱》中的抗戰時代雖已成為歷史,但中國人民在抗戰中表現出的對祖國的熱愛、對中國共產黨的信仰、對和平的追求是永恒的。《紅高粱》以電影藝術的形式告訴世人,什么才是真正的紅色民族魂。
紅高粱觀后感600字4
電影《紅高粱》在學習和吸取其他國家和民族優秀影視作品的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在資料和形式上,不斷創新,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和豐富多彩的藝術風格,真正代表一個民族的文化水平和藝術水平。
影片注重突出情緒沖擊力和畫面的造型感染力,在銀幕上鮮明的展現出創作者的審美個性和獨特的風格。
黃土高原的空曠視野下,高粱地中的崎嶇道路,滾滾的黃塵,轎夫近似瘋狂般的野性舞蹈,以及轎中“我奶奶”的表情,鮮活的呈現出了一種張揚生命的力量。
在風中狂舞不止高粱,熱血男女活力的云雨,伴隨著心跳似的鼓聲和吶喊似的嗩吶聲,表達了強烈的生命意識、人性的解放和愛的覺醒。
簡陋而原始作坊,里面的大酒缸、大海碗,水汽和煙氣,伴著來回走動的人,營造出來一種熱氣騰騰的氣氛,來表現一種強烈的力量美。
紅色的畫面里,“我奶奶”、“我爺爺”們豪情壯烈的犧牲情景,表達對日軍侵略的憤懣與仇恨,凸現出我們的民族精神。
這部影片又明顯的借鑒了中國古典藝術的傳統,如戲曲和話本中的傳奇色彩,章回小說的白描手法,以及民間民俗文化的野性與活力。
《紅高粱》的成功,正好證明了越是民族性的電影,就越具有世界性的樸素的真理。
紅高粱觀后感600字5
看完這部電影,真的就和影片末尾豆兒說的一樣,滿眼都是紅色,最初是愛的紅,最終是血的紅。
剛開始看時還是很簡單的。看到九兒穿著一身大紅的衣裳當了新娘,但嫁的卻是一個四五十歲的了麻風病的老頭子,雖然對九兒爹賣女還錢的行為感到不平,但送親路上的場景卻讓人感覺蠻歡樂的。九兒掀開轎簾偷看那一眼,我想她可能已經被吸引了。從小到大生活在那么貧困偏僻的地方,她必定也沒怎樣出過門,沒見過那么精壯的男生,更何況她要嫁的還是那樣一個病怏怏的老頭子呢。余占熬得背影想必已經烙在了春心萌動的少女心里。挑夫們折騰新娘,九兒不肯說話,他們便又顛轎子又唱歌,讓人感覺好生熱鬧。一望無際的黃土地讓人感到壯闊,幾個西北漢子和一頂紅紅的轎子給這壯闊的場景添了不少生氣。大概余占熬心里對這苦命的女孩也有些憐惜與心疼,九兒仍一言不發,他便要大家別再折騰了。之后電影里那片重要的野高粱地便出現了。說這地鬧鬼還配上一些風吹高粱葉子的詭異聲音還令人蠻害怕的,原先是要為冒充土三炮的劫匪出場渲染點氣氛。畢竟他就那么一個人,還是被挑夫們干掉了。可這劫匪的戲真是挺重要的,否則九兒不會出來轎子。蹲在轎子旁的余占鰲回頭,走向高粱地的九兒回眸,眼神恰好撞上,又或許他們尋找的正是彼此,二人這是必定已經是對彼此心生愛慕了。到了十八里坡,余占鰲的任務完成了自然也沒有留下的理由,便離開了,但看過這部電影的人就應都忘不了他離開時在蒼茫天地映襯下那不舍得身影。
九兒這女孩也是很有個性的,雖然她只能認命按爹爹的安排嫁給不喜愛的人,卻隨身帶了把剪子,還要與把一頭騾子看的比自我還重要的爹爹斷絕關聯,這份決絕值得敬佩,又或許也沒有什么可敬的,只可是是每個被命運逼到絕路的人的條件反射罷了。回門的路上被劫,本來滿心恐懼,看那人摘下方具的一刻,九兒心中的恐懼就應已經被喜悅代替。隨后野高粱地里發生的一切,與其說是強占不如說是你情我愿。獻身給自我心愛之人總好過被一個老頭子糟蹋,重新坐上騾子后九兒嘴角的笑容和藏在高粱地里跟著九兒爺倆的余占鰲唱的那首“妹妹你大膽的往前走”都讓我們感到他們心中的喜悅。個性的是,九兒也算個有婦之夫,做出這種事卻讓人聯想不到已婚婦女出軌之類骯臟齷齪的字眼,正因她的婚姻本就是個杯具。
燒酒作坊的掌柜死了,旁白說堅信是爺爺干的,我也信這一點,說也個性,我的內心并沒有為一個生命的逝去感到可憐,也沒有對殺人者進行譴責,相反卻為九兒的自由感到高興。之后的戲份中對九兒的憐憫完全變成了欽佩,掌柜的死了,伙計們也要離開,一般女孩肯定不知所措落得個悲慘下場,但九兒用她的真誠將大家留了下來,保住了燒酒作坊。這時候該出現的人出現了,若真是余占鰲殺了前掌柜的,九兒成了寡婦他怎樣可能不來呢。可這廝卻喝醉了,滿嘴胡言亂語,雖說他說的是事實,可一個大男生不加修飾的話還是讓九兒這個小姑娘感到丟臉,更何況她此刻是掌柜的,要給自我留下尊嚴。縱然心里喜愛他,也要將他連行李帶人推出門外。
被心愛之人拒絕了,醉酒的余占鰲在酒缸里待了三天三夜,一個原因可能是喝醉了,但再罪第二天也該醒酒了,更深一層的原因恐怕是他心愛的姑娘被土三炮劫走,他不愿看到九兒被土三炮糟蹋的事實。九兒這姑娘畢竟堅強,大家湊夠了贖金將她贖回來后也就慢慢好了起來。在大家的邀請下她去看了釀高粱酒的過程。漢子們只穿著內褲熱火朝天的干著活,紅紅的高粱酒就這樣流淌出來,那清透的紅色讓人看了甚是喜愛,祭酒神時大家一齊唱的歌也是很有氣勢。讓人看到了物質生活不豐富時人們精神上的充實富足,他們的笑容是發自內心的。
這時不速之客又來了。余占鰲可能是想發泄心中的不滿,向剛釀好的酒里撒尿又將九兒攔腰抱進屋里,此時九兒也不再反抗了,可能經歷了被土三炮劫走的事情后,她已放下心中的尊嚴與顧忌決定于心愛之人在一齊。萬萬沒想到的是,余占鰲的惡作劇讓高粱酒釀出了前所未有的好味道。羅漢大哥將釀好的酒放在九兒門口結果卻是余占鰲來開門,他便明白發生了什么,第二天便離開了燒酒作坊。
這時便不得不提一下羅漢大哥這個人物了。他是看著九兒嫁過來的,整天和一群大男生呆在一齊突然身邊多了個如花似玉的姑娘肯定會心生好感,雖然可惜姑娘嫁給了一個有麻風病的老男生但畢竟她已經是掌柜的的妻子也就不再好胡思亂想些什么。可之后掌柜的死了,九兒求他幫自我執掌家事,他重新看到了期望,為了心愛的女生,他也爽快的答應了。可誰知半路殺出個程咬金,余占鰲的出現讓他徹底死了心,再也沒有留下的理由,九兒已經不需要他了,他便僅有離開。羅漢大哥對九兒的愛是深沉的,但他的離開也讓九兒了解到他對自我的一份情誼。
之后套用一句俗話,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了一齊,雖說余占鰲不是王子,九兒也不是公主,燒酒作坊更不是美麗的城堡,但與相愛的人在一齊又夫復何求呢故事發展到那里未免太過完美了,這樣的故事是不會給人留下太大印象的,故事到那里發生了轉折。若干年后的某一天,九兒認出了遠遠觀望她的那個人影追了過去,她認定了那時羅漢大哥。消失了那么久的人為什么又回來呢恐怕是正因他明白自我踏上了一條不歸路,想再看一看以前守候過的姑娘。
之后的劇情發展中,那抹亮紅便變成了暗紅。日本人來了,為了修公路,他們抓來人,把高粱地踏平。為了讓中國人聽他們的話,他們要殺雞儆猴。他們將一個人高高吊起,讓一個伙計活剝了他的皮。這人抬起頭,原先他是土三炮。當初他劫走九兒,余占鰲去找他拼命時他放了余占鰲一命,可見此人是講究江湖義氣的,雖說是一個土匪一樣的人,平日里也做了不少惡,可是在日本人面前,他還是奮起反抗,一個土匪的形象瞬間升華成了英雄,幸而伙計重義氣給他了一個痛快的了結。可羅漢大哥卻沒有那么幸運,他被活剝了,口中卻一向咒罵著日本人,至死方休。我不是一個民族主義者,也以前反感電視中沒完沒了的抗戰片。這部片子里沒有轟轟烈烈的戰爭場景,卻更讓人揪心,他把日本人最殘忍的一面展此刻我們面前,讓我們為苦難的同胞感到悲痛。
那時候的人們是不會貪生怕死的,余占鰲和九兒回到燒酒作坊,用當年羅漢大哥釀出的十八里紅來祭奠他。作坊里的每個男生都喝了一碗酒發誓為羅漢大哥報仇,甚至年幼的豆兒。他們唱起了那首祭酒神的曲子。最初唱這首歌時,羅漢大哥還在,大家為釀出好酒那么高興,可此時再聽到這首敬酒歌,確是另一番味道。“喝了咱的酒,見了皇帝不磕頭”“一四七,三六九,九九歸一跟我走,好酒”這兩句歌詞最初讓我困惑,可細品就好像說那皇帝是日本人,見了他們我們燒酒作坊的漢子不會低頭。九九歸一像是一種視死如歸的誓詞,宣告著他們的決心。
可命運不是誰能左右的,九兒在給男生們送飯的路上被射殺了,就死在余占鰲的面前。漢子們伴著長號聲端著點燃的高粱酒向前沖,將日本人的車引爆了。可是卻沒能活著回來。僅有余占鰲幸存下來。他應對著死去的九兒又唱起了當初那首妹妹你大膽的往前走。當初年輕的男女相愛之時表達愛意的歌曲如今卻成了對再也回不來的心愛之人的祭奠。“妹妹大膽的往前走,往前走,莫回頭”此時,九兒已經走在去往另一個世界的路上了,本是一首歡快的歌,卻唱得人忍不住掉下淚來。莫回頭,不是不想回,是回不來了。豆兒指著天上的慢慢被吞噬的紅日叫爹爹看,那圓圓的紅日最終整個消失,好像預示著日本人早晚會在中國消失,而后太陽又慢慢的出現,仿佛給了我們期望。光明的日子就在眼前。故事的結尾,豆兒對死去的九兒唱著,“娘,娘,你上西南,你甜處安身,你苦處化錢”,這是豆兒完美的愿望,可是看完這部電影我卻還是不懂,為什么要上西南,要苦楚化錢。
看過這部片子,恐怕以后看到紅色,就會想起紅高粱,想起一段美麗的感情,想起一群勇敢樸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