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劇紅高粱觀后感
《紅高粱》是一部表現高密人民在抗日戰爭中的頑強生命力和充滿血性與民族精神的經典之作,《紅高粱》的所有敘事元素與視聽元素都在為這種自然生命的熱烈、自由自在和痛快淋漓的風格服務。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評劇紅高粱觀后感”,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評劇紅高粱觀后感1
第一次看這部劇是4年前,還是在這部劇剛剛推出來的時候。2018年,演員朱亞文奪得《聲臨其境》的冠軍,演員周迅憑《如懿傳》再受關注,而我突然心血來潮,重溫了一下當年他倆合作的《紅高粱》。該劇由鄭曉龍導演,對原著《紅高粱》進行了適當改編,在我看來,這部電視劇,無論在人物刻畫和敘述故事方面,觀賞度很強,很容易引起觀影者共鳴。
該劇講述的是民國至抗日戰爭初期,發生在山東高密的故事。女主九兒出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父親為了賭博抽大煙,把九兒許給三十里坡的大戶人家單家的少爺,而這個少爺是重度麻風病患者。男主余占鰲本是抬轎子的杠子夫,在九兒出嫁的時候對九兒產生愛戀。經過數次變故,余占鰲被迫當起了土匪。而此后,九兒一向在勸余占鰲早點離開土匪的不歸路,走上人間正道。直到抗日戰爭爆發,為了民族大義,余占鰲與自我的仇敵朱豪三聯手共同抗日,最終朱豪三和夫人壯烈犧牲,九兒為了保存高密最終一點抗日力量也英勇犧牲。
莫言在小說里寫到,這塊野高粱地“無疑是地球上最美麗最丑陋、最超脫最世俗、最圣潔最齷齪、最英雄好漢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愛的地方”。最矛盾的紅高粱承載了最矛盾的人性,善良狠毒的、美麗丑陋的、聰慧愚昧的、公正自私的、忠厚x猾的,每一個矛盾的人在遇到選擇時候經過了考驗,有人成長了,有人卻走向了不歸路。
紅高粱是這部劇的魂,貫穿始終。他承載了九兒和余占鰲的感情,他倆在那里相戀;他是高密人民的期望,那年頭吃不飽飯,很多人吃高粱面充饑;危難時候,大家藏到紅高粱地里躲避日本人大屠殺;作戰時候,九兒把日本人引到藏在高粱地里的高粱酒邊,壯烈犧牲。
有個人,他視高粱為生命,在日本人要求大家清除高粱的時候,他竟然跟日本人講起了道理:“這人有前世今生,你明白高粱也有嗎?高粱也有前世今生和來世。”他就是釀酒師傅羅漢,他的一生都給了高粱,給了酒,他就是用這紅高粱釀出了遠近聞名的三十里紅。他還說:“酒這東西看起來就是一碗水,實際他可是五谷的精靈,你想那一粒一粒的高粱種子,春天灑在地里,太陽曬、雨水澆,多少個日夜啊,除草、施肥、拔節、抽穗、灌漿、成熟,這才由種子變成了糧食,又經過大火灼燒、酒氣生成,這才由糧食變成了酒,這中間經過了多少歷練啊,經過了多少粉身碎骨的痛苦。”這又何嘗不是人生呢?沒有這種歷練和痛苦,怎樣會成為一罐頂級的高粱美酒呢?
整部電視劇看起來像是在喝一罐高粱酒酣暢淋漓,有很多我們中國觀眾熟悉和期待的快意恩仇情節。余占鰲為了報仇做了土匪,可是他不傷害老百姓,稱為義匪。朱豪三是一個愛戴人民的好縣長,可是也使用過土匪的伎倆,致使無辜的百姓慘死。九兒善良聰慧講義氣,相信人心換人心,可是在屢次受傷害后,也堅決實行報復。最終,劇情把大家帶到了抗日戰爭時期,所有的愛恨情仇遇到了民族大義,余占鰲不想抗日只想報仇,朱豪三想抗日卻不認為自我犯了錯誤,最終在九兒的勸解下,心心相惜的二人放下心結,共同抗日。
從劇中我看到了大愛,九兒愛余占鰲,一向在勸他走上正途。她對跟在余占鰲身邊的女人說,“如果你真的愛你的男人,就該明白什么對他才是最好的”。
從劇中我看到了大氣節,朱豪三一生重名節,自我的女兒就是因為他不肯低頭而被土匪撕票。而在日寇到來的時候,為了聯合余占鰲,攜夫人給其母親跪爬行孝子禮節。
從劇中我看到大仁義,余占鰲在應對殺兄殺母的愁人時,雖萬般痛恨,為了抗日,仍舊原諒了朱豪三。
從劇中我看到了丑惡的靈魂,九兒的嫂子長的很漂亮,可在最初,與九兒不合,為了一己私利數次陷害她,作為觀眾的我,真想把他千刀萬剮。
從劇中看到了愚昧的靈魂,喜歡余占鰲的戀兒,被日本人哄騙,要讓余占鰲當縣長,她做縣長夫人,最終戀兒和余占鰲的女兒葬身日本人的槍口下。
從劇中看到了清醒的靈魂,張俊杰是一屆書生,出走高密2年,游歷了中國的其他省份,看到了日本人在中國犯下的種.種罪行,在男主和女主都不明所以的時候,勸他們回頭,勸他們參加抗日。
有人說電視劇《紅高粱》是一部抗日神劇,完全沒有了原著的味道。我卻覺得他就是高密的高粱酒,越喝越香,越品越有味道。
評劇紅高粱觀后感2
看完這部電影,真的就和影片末尾豆兒說的一樣,滿眼都是紅色,最初是愛的紅,最終是血的紅。
剛開始看時還是很簡單的。看到九兒穿著一身大紅的衣裳當了新娘,但嫁的卻是一個四五十歲的了麻風病的老頭子,雖然對九兒爹賣女還錢的行為感到不平,但送親路上的場景卻讓人感覺蠻歡樂的。九兒掀開轎簾偷看那一眼,我想她可能已經被吸引了。從小到大生活在那么貧困偏僻的地方,她必定也沒怎樣出過門,沒見過那么精壯的男生,更何況她要嫁的還是那樣一個病怏怏的老頭子呢。余占熬得背影想必已經烙在了春心萌動的少女心里。挑夫們折騰新娘,九兒不肯說話,他們便又顛轎子又唱歌,讓人感覺好生熱鬧。一望無際的黃土地讓人感到壯闊,幾個西北漢子和一頂紅紅的轎子給這壯闊的場景添了不少生氣。大概余占熬心里對這苦命的女孩也有些憐惜與心疼,九兒仍一言不發,他便要大家別再折騰了。之后電影里那片重要的野高粱地便出現了。說這地鬧鬼還配上一些風吹高粱葉子的詭異聲音還令人蠻害怕的,原先是要為冒充土三炮的劫匪出場渲染點氣氛。畢竟他就那么一個人,還是被挑夫們干掉了。可這劫匪的戲真是挺重要的,否則九兒不會出來轎子。蹲在轎子旁的余占鰲回頭,走向高粱地的九兒回眸,眼神恰好撞上,又或許他們尋找的正是彼此,二人這是必定已經是對彼此心生愛慕了。到了十八里坡,余占鰲的任務完成了自然也沒有留下的理由,便離開了,但看過這部電影的人就應都忘不了他離開時在蒼茫天地映襯下那不舍得身影。
九兒這女孩也是很有個性的,雖然她只能認命按爹爹的安排嫁給不喜愛的人,卻隨身帶了把剪子,還要與把一頭騾子看的比自我還重要的爹爹斷絕關聯,這份決絕值得敬佩,又或許也沒有什么可敬的,只可是是每個被命運逼到絕路的人的條件反射罷了。回門的路上被劫,本來滿心恐懼,看那人摘下方具的一刻,九兒心中的恐懼就應已經被喜悅代替。隨后野高粱地里發生的一切,與其說是強占不如說是你情我愿。獻身給自我心愛之人總好過被一個老頭子糟蹋,重新坐上騾子后九兒嘴角的笑容和藏在高粱地里跟著九兒爺倆的余占鰲唱的那首“妹妹你大膽的往前走”都讓我們感到他們心中的喜悅。個性的是,九兒也算個有婦之夫,做出這種事卻讓人聯想不到已婚婦女出軌之類骯臟齷齪的字眼,正因她的婚姻本就是個杯具。
燒酒作坊的掌柜死了,旁白說堅信是爺爺干的,我也信這一點,說也個性,我的內心并沒有為一個生命的逝去感到可憐,也沒有對殺人者進行譴責,相反卻為九兒的自由感到高興。之后的戲份中對九兒的憐憫完全變成了欽佩,掌柜的死了,伙計們也要離開,一般女孩肯定不知所措落得個悲慘下場,但九兒用她的真誠將大家留了下來,保住了燒酒作坊。這時候該出現的人出現了,若真是余占鰲殺了前掌柜的,九兒成了寡婦他怎樣可能不來呢。可這廝卻喝醉了,滿嘴胡言亂語,雖說他說的是事實,可一個大男生不加修飾的話還是讓九兒這個小姑娘感到丟臉,更何況她此刻是掌柜的,要給自我留下尊嚴。縱然心里喜愛他,也要將他連行李帶人推出門外。
被心愛之人拒絕了,醉酒的余占鰲在酒缸里待了三天三夜,一個原因可能是喝醉了,但再罪第二天也該醒酒了,更深一層的原因恐怕是他心愛的姑娘被土三炮劫走,他不愿看到九兒被土三炮糟蹋的事實。九兒這姑娘畢竟堅強,大家湊夠了贖金將她贖回來后也就慢慢好了起來。在大家的邀請下她去看了釀高粱酒的過程。漢子們只穿著內褲熱火朝天的干著活,紅紅的高粱酒就這樣流淌出來,那清透的紅色讓人看了甚是喜愛,祭酒神時大家一齊唱的歌也是很有氣勢。讓人看到了物質生活不豐富時人們精神上的充實富足,他們的笑容是發自內心的。
這時不速之客又來了。余占鰲可能是想發泄心中的不滿,向剛釀好的酒里撒尿又將九兒攔腰抱進屋里,此時九兒也不再反抗了,可能經歷了被土三炮劫走的事情后,她已放下心中的尊嚴與顧忌決定于心愛之人在一齊。萬萬沒想到的是,余占鰲的惡作劇讓高粱酒釀出了前所未有的好味道。羅漢大哥將釀好的酒放在九兒門口結果卻是余占鰲來開門,他便明白發生了什么,第二天便離開了燒酒作坊。
這時便不得不提一下羅漢大哥這個人物了。他是看著九兒嫁過來的,整天和一群大男生呆在一齊突然身邊多了個如花似玉的姑娘肯定會心生好感,雖然可惜姑娘嫁給了一個有麻風病的老男生但畢竟她已經是掌柜的的妻子也就不再好胡思亂想些什么。可之后掌柜的死了,九兒求他幫自我執掌家事,他重新看到了期望,為了心愛的女生,他也爽快的答應了。可誰知半路殺出個程咬金,余占鰲的出現讓他徹底死了心,再也沒有留下的理由,九兒已經不需要他了,他便僅有離開。羅漢大哥對九兒的愛是深沉的,但他的離開也讓九兒了解到他對自我的一份情誼。
之后套用一句俗話,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了一齊,雖說余占鰲不是王子,九兒也不是公主,燒酒作坊更不是美麗的城堡,但與相愛的人在一齊又夫復何求呢故事發展到那里未免太過完美了,這樣的故事是不會給人留下太大印象的,故事到那里發生了轉折。若干年后的某一天,九兒認出了遠遠觀望她的那個人影追了過去,她認定了那時羅漢大哥。消失了那么久的人為什么又回來呢恐怕是正因他明白自我踏上了一條不歸路,想再看一看以前守候過的姑娘。
之后的劇情發展中,那抹亮紅便變成了暗紅。日本人來了,為了修公路,他們抓來人,把高粱地踏平。為了讓中國人聽他們的話,他們要殺雞儆猴。他們將一個人高高吊起,讓一個伙計活剝了他的皮。這人抬起頭,原先他是土三炮。當初他劫走九兒,余占鰲去找他拼命時他放了余占鰲一命,可見此人是講究江湖義氣的,雖說是一個土匪一樣的人,平日里也做了不少惡,可是在日本人面前,他還是奮起反抗,一個土匪的形象瞬間升華成了英雄,幸而伙計重義氣給他了一個痛快的了結。可羅漢大哥卻沒有那么幸運,他被活剝了,口中卻一向咒罵著日本人,至死方休。我不是一個民族主義者,也以前反感電視中沒完沒了的抗戰片。這部片子里沒有轟轟烈烈的戰爭場景,卻更讓人揪心,他把日本人最殘忍的一面展此刻我們面前,讓我們為苦難的同胞感到悲痛。
那時候的人們是不會貪生怕死的,余占鰲和九兒回到燒酒作坊,用當年羅漢大哥釀出的十八里紅來祭奠他。作坊里的每個男生都喝了一碗酒發誓為羅漢大哥報仇,甚至年幼的豆兒。他們唱起了那首祭酒神的曲子。最初唱這首歌時,羅漢大哥還在,大家為釀出好酒那么高興,可此時再聽到這首敬酒歌,確是另一番味道。“喝了咱的酒,見了皇帝不磕頭”“一四七,三六九,九九歸一跟我走,好酒”這兩句歌詞最初讓我困惑,可細品就好像說那皇帝是日本人,見了他們我們燒酒作坊的漢子不會低頭。九九歸一像是一種視死如歸的誓詞,宣告著他們的決心。
可命運不是誰能左右的,九兒在給男生們送飯的路上被射殺了,就死在余占鰲的面前。漢子們伴著長號聲端著點燃的高粱酒向前沖,將日本人的車引爆了。可是卻沒能活著回來。僅有余占鰲幸存下來。他應對著死去的九兒又唱起了當初那首妹妹你大膽的往前走。當初年輕的男女相愛之時表達愛意的歌曲如今卻成了對再也回不來的心愛之人的祭奠。“妹妹大膽的往前走,往前走,莫回頭”此時,九兒已經走在去往另一個世界的路上了,本是一首歡快的歌,卻唱得人忍不住掉下淚來。莫回頭,不是不想回,是回不來了。豆兒指著天上的慢慢被吞噬的紅日叫爹爹看,那圓圓的紅日最終整個消失,好像預示著日本人早晚會在中國消失,而后太陽又慢慢的出現,仿佛給了我們期望。光明的日子就在眼前。故事的結尾,豆兒對死去的九兒唱著,“娘,娘,你上西南,你甜處安身,你苦處化錢”,這是豆兒完美的愿望,可是看完這部電影我卻還是不懂,為什么要上西南,要苦楚化錢。
看過這部片子,恐怕以后看到紅色,就會想起紅高粱,想起一段美麗的感情,想起一群勇敢樸實的人。
評劇紅高粱觀后感3
昨日在學校的兩節語文課上,在語文教師的帶領下,和自我班里的同學一齊把張藝謀的電影《紅高粱》看完了。可是觀影質量很差,那個清晰度不怎樣高,并且還是用投影儀放大了的,很多鏡頭人物面部表情都看不清...并且我們還是分兩節課分開看的,第一節課看了一半、第四節課又播另一半,又因為上廁所導致中間有幾分鐘我甚至沒看上...弄得我很是氣憤啊~再加上,我們班那幫子同學...一看電影就結伴聊天、亂吐槽,不認真,真是恨我膽子太小,如果我是個猛男的話早就跳起來把他們罵將安靜了、還好那天劉瑋同學沒有來,他要來了那兒更亂...
由于昨日的觀影條件很差、觀影環境也較惡劣~并且已經隔了一天了...所以我估計我對影片的欣賞和理解也會受到影響,可是影響和不影響也沒啥大要,因為我本來也沒啥獨到見解或精辟點評...就寫點兒自我看法罷了。
弗洛伊德的學生榮格以往說過:“文學的特殊價值,就在于對團體潛意識的尋找。”我認為這句話用在電影藝術上也很適用,尤其是放在電影《紅高粱》上看,就更顯得其真諦...
《紅高粱》看起來給人一種過癮的感覺,也能夠說是一種沖動的感覺,我們都明白這種沖動的感覺是源自于一種荷爾蒙的作用。那么為什么《紅高粱》能夠作用我們的荷爾蒙呢?答案就是前面所說的,是因為紅高粱找到了我們的團體潛意識。團體潛意識,有很多...比如說我們人人都渴望的到自重感、再比如說我們都渴望被愛、渴望被崇拜,那么《紅高粱》抓住了我們哪種潛意識呢?我認為,就是《紅高粱》中血紅血紅的高粱釀出的血紅血紅的紅高粱酒中的加入尿的野味兒的“十八里紅”酒所散發出來的“酒神意識”,這種“酒神意識”象征著一種叛逆意識,是一種帶著野性透著野味兒的解放意識,是一種最原始的、最純粹的東西。正是因為它的原始、它的野性,才切中了我們大家的潛意識里的要害。
人是種動物,人類在進化為高等動物之前都是富有野性和血腥殘忍的質性的,是沒有之后禮貌的感染的。《紅高粱》中,高粱是紅的,高粱酒也是紅的,首先這種色調,就給觀影者帶來一種沖擊力十足的血腥氣息;十八里坡是個荒山野嶺的地方,是個封建落后的地方,那里的結婚習俗和過去一樣,是由父母做主的包辦婚姻,片中的新娘子不愿意迎來一個沒有感情基礎的婚姻,帶著剪刀去赴婚...這也正是這種倔強的反叛意識的體現,她叛逆著這封建禮教對婚姻自由的剝奪;姜文飾演的男主角,為了自我心愛的女人能夠幸福、自由,他殺了新娘子的未婚夫,這正是一種對封建禮教的反抗、對自由的召喚。他為了守候自我的感情,利用自我的智謀和勇氣,去肉店里面引出惡霸并行刺,最終又放了惡人,惡人也為還恩放走了他,這種霸氣和爽快對我們現代禮貌禮教而言不也是一種叛逆和挑戰嗎?;日本軍隊占領十八里坡之后,毀高粱、扒人皮,對他們十八里坡的村名們進行了殘酷的折磨和強勢的壓迫,可是他們并不屈服,他們村里的男人們奮起反抗,連夜在高粱地里設好埋伏,在第二天早晨準備跟日軍決一死戰,雖然最終計劃破敗,男人們和日軍兩敗俱傷、同歸于盡,但這更加使觀眾感覺到那種不畏強權、不甘自墮、保家衛國、為自由而戰的反抗精神、斗爭意識,一種野性的回歸所展示出的巨大力量。對,正是這種力量,激發了我們的團體潛意識,正是這種力量,引發了我們深深的感動和思考,是什么使他們如此勇敢?是什么令他們所向披靡、勇往直前?是什么能代表他們那不羈、純粹、鏗鏘的人格魅力?我想,是他們守護的紅高粱,是他們腳下金黃的高粱地,是他們釀造的融著尿液的高粱酒。正是這種血紅血紅的高粱酒里的情誼,訴說著他們動人的形象和感人的故事;正是這血紅的高粱酒里的精神,促成了他們對酒神的崇拜、引申出了“酒神意識”;正是這血一樣的紅高粱酒里的酒精,使我們感到了這充滿野性的力量對我們荷爾蒙的沖擊,找到了我們團體的潛意識......
隨著這種荷爾蒙的巨大沖擊,在酒精的作用下,影片的結尾,強壯又結實的男主人公站在廢墟上,身旁是當時還年幼的“影片講述者”的父親,看到了黃土高坡上的日全食,整個世界、還有他的眼鏡,都隨著紅高粱酒永遠的變紅了......這永恒的紅,和這慘痛而壯烈的結局,仿佛在預示著什么,是否、這樣的結局預示了一種野性的反抗意識的悲慘命運呢?為了自由,他們同命運斗爭著、他們同日本人斗爭著、他們也同自我斗爭著,而又為了這種斗爭,他們最終迎來這慘烈的結局、以求獲得那無價的自由...這不正是一種永久的紅嗎?伴隨著這濃烈的紅,影片中的“鬧婚曲”“示愛曲”“酒神曲”又縈繞在我們耳邊、回蕩在我們心頭,就像那永久的紅一樣,久久不能忘懷...
評劇紅高粱觀后感4
一部好的電影首先應當有一個好的劇本,作為中國電影史上第一個獲得國際A級電影節-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的影片,《紅高粱》改編自著名作家莫言的代表作《紅高粱家族》。小說《紅高粱》正是當時80年代初期流行文學的產物,是一部混合了“尋根文學”與拉丁美洲“魔幻文學”表現手法的小說。作者用藝術的手法,講述了三四十年代我爺爺和我奶奶的傳奇故事,贊揚了敢愛敢恨和洋溢著活力的生命。
隨著越來越多的無厘頭的搞笑片和毫無思想內涵的商業片的流行,反過頭來再看第五代導演張藝謀的早期代表作《紅高粱》,發現影片的藝術貢獻是十分突出的,緊湊的故事情節以及富于視覺沖擊力的色彩和造型還有豪放粗野的音樂,總讓人感到一股強烈的原始的沖擊力。
我奶奶被逼無奈為了換一頭騾子嫁給麻風病地主李大頭,在出嫁的路上遭遇了轎夫們的“顛轎”,一群光著背的粗野漢子抬著個漂亮的小媳婦,再加上幾段俏皮粗野的歌詞兒,片頭的這段“荒野狂歡”震傻了所有觀眾。認識了作為轎夫的我爺爺余占鰲;三天后,我奶奶回門走過高粱地,蒙面的余占鰲將她拉進高粱地里,波瀾壯闊的紅高粱地代替了帷帳,在倒塌的紅高粱上,兩人活力迸發,詮釋了人類最原始的情欲和生命力。從此,余占鰲成了我爺爺。我爺爺殺死了李大頭,我奶奶撐起李家的燒酒作坊。我爺爺在一壇剛釀好的酒里撒了一泡尿,之后這酒成了好酒。奶奶給它取名叫十八里紅。我爹九歲那年,日本鬼子來了。他們為了修路,用刀逼著鄉親們踩倒高梁,又將我羅漢大叔吊在樹上,逼著狗肉鋪的伙計剝他的皮。我奶奶讓伙計們喝下埋了九年的十八里紅,大家唱著《酒神曲》去埋雷炸日本鬼子,我奶奶挑著擔子去送飯,被日本軍車上的鬼子用機槍打死。高梁地里發出怒吼聲,我爺爺和眾伙計沖向了日本軍車。
在藝術色彩上,整部電影富于紅和黃兩種色調。紅色在中國代表喜慶、美滿,也代表革命、激進。從紅高粱釀的紅色德高粱酒到我奶奶的紅色襖褲到我奶奶死后出現日食時鋪天蓋地的紅,這種濃烈的色彩是肆意和張揚的。在中國不管是黃河還是黃土高原還有炎黃子孫仿佛黃色就是代表中國的一種顏色。我想這也是為什么導演會把故事的發生地點從山東高密改為大西北的黃土高原,我奶奶出嫁的路上經過了一片塵土飛揚的黃土地,我奶奶的釀酒房前是廣闊的黃土地。在紅和黃兩種主色調里又糅合了綠色和藍色,高粱地里是滿眼透可是氣的綠色;在月圓的夜晚,天空是寧靜高遠的寶藍色。
影片中的音樂處理也是十分到位的,在我看來嗩吶是表現大喜大悲的最適宜的樂器之一,在廣闊的黃土高原上,震天的嗩吶聲是孤獨而又充滿力量的,影片有多次情節中的配樂都使用了嗩吶。還有影片中的兩次出現的兩首歌曲,沒有絲毫的矯情和做作。第一首是我奶奶和爺爺在高粱地里野合之后,我爺爺用自我粗獷嗓音送自我女人的情歌:“哎——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哇往前走,莫回頭通天的大路,九千九百,九千九百九哇哎——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哇往前走,莫回頭從此后你,搭起那紅繡樓哇拋撒著紅繡球哇,正打中我的頭哇與你喝一壺哇,紅紅的高粱酒哎,呀嘿——。”還有就是九月初九敬酒神時候豪放野性的《酒神曲》。《酒神曲》在影片中出現了兩次,其一是劉羅漢和伙計們唱的,其二是劉羅漢死后,我爺爺和伙計們唱的。同樣的歌曲在兩次情節中表達的感情是完全不一樣的,第一次的歌表現的是一種喜悅,第二次出現就是要表現一種悲憤和堅強。
評劇紅高粱觀后感5
《紅高粱》講述的是一個很老的故事,老的不是我這個年紀的人喜歡去看的。一開始聽到《紅高粱》這個名字,以為是訴說一個很完美的感情故事,在紅色的高粱地里,有一對青梅竹馬分分合合最終又到了一齊,是一個唯美的感情故事。或許像我們這一代人看慣了情情愛愛的電視電影,什么都能聯想到情與愛,恰不知這個故事截然相反。
《紅高粱》講述的是抗戰時期的故事,卻又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抗戰故事。
一個苦命的女人即將嫁給一個麻風病的老頭,一個轎夫愛上了這個苦命的女人。其間發生的一切講述他們了的感情平平淡淡,也講述了那時人們的生活簡簡單單。這個故事是發生在那些長滿茂盛高粱的高粱地里,也給故事增添了一翻韻味。
這個故事一開始講的卻是重男輕女的思想,女兒無用處,為改善生活把女兒賣給一個將死的麻風病老頭,難道自古女人的命就這么貧賤!我想控訴的是:那時的女人沒有地位,一個如花似玉的姑娘,爹娘為了點錢就把女兒給賣了,也太過于絕情了。故事中的女主角鳳蓮把自我交給了轎夫余占鰲,即使不算是感情,可是這個男人起碼比麻風病老頭要好上不明白多多少少!這一幕可是是想告訴觀眾女人要的只是一個能夠照顧自我得好男人,而不是為了金錢而把自我給賣了。卻也慶幸,老頭被殺了,幸福來到了。我們要相信幸運之神一向在我們身邊,我們要做的是好好對待生活,生活是不會對我們吝嗇的。
感情有了結果,孩子慢慢長大了;上等的高粱酒釀成了;生活越來越紅火。當日子過的和和美美的時候,總會有那么點事發生。日本人的車輛踐踏了平和的高粱地,于是乎這個村莊不再平靜,日本人的殘暴,與中國人的善良構成鮮明的比較。日本人殘忍的要屠戶剝人皮,這樣慘絕人寰的事想也明白僅有日本人才會做。不然發生在中國的細菌戰又怎樣會出現呢?
這個故事也是在告訴我們,讓我們謹記歷史的慘痛,日本人的慘無人道,我們中國人要自強不息,不能輸給小日本!
說實話,關于這個故事我看的不是很懂,也并不是很明白。但故事中的道理常人都是明白的,講述了人性、自由、生活、團結,更是對當時人們生活的贊美,那樣的淳樸簡單,沒有虛假偽裝的一面,直面現實。并不是每個故事都能夠這么直白的講述一些真理的,像我們這一代的人需要多看些這樣題材的電影,才會懂得那時人們的生活,才會真正了解電影所要表達的真理,是抨擊現實,還是贊美歷史……
《紅高粱》這個片名切合這個故事,故事的開始發生在高粱地,故事的結尾也離不開高粱地,這片高粱地留給了村莊的人們財富和歷史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