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劇的紅高粱觀后感論文
《紅高粱》這個片名切合這個故事,故事的開始發生在高粱地,故事的結尾也離不開高粱地,《紅高粱》講述的是抗戰時期的故事,卻又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抗戰故事。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舞劇的紅高粱觀后感論文”,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舞劇的紅高粱觀后感論文1
一部好的電影首先應當有一個好的劇本,作為中國電影史上第一個獲得國際A級電影節-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的影片,《紅高粱》改編自著名作家莫言的代表作《紅高粱家族》。小說《紅高粱》正是當時80年代初期流行文學的產物,是一部混合了“尋根文學”與拉丁美洲“魔幻文學”表現手法的小說。作者用藝術的手法,講述了三四十年代我爺爺和我奶奶的傳奇故事,贊揚了敢愛敢恨和洋溢著活力的生命。
隨著越來越多的無厘頭的搞笑片和毫無思想內涵的商業片的流行,反過頭來再看第五代導演張藝謀的早期代表作《紅高粱》,發現影片的藝術貢獻是十分突出的,緊湊的故事情節以及富于視覺沖擊力的色彩和造型還有豪放粗野的音樂,總讓人感到一股強烈的原始的沖擊力。
我奶奶被逼無奈為了換一頭騾子嫁給麻風病地主李大頭,在出嫁的路上遭遇了轎夫們的“顛轎”,一群光著背的粗野漢子抬著個漂亮的小媳婦,再加上幾段俏皮粗野的歌詞兒,片頭的這段“荒野狂歡”震傻了所有觀眾。認識了作為轎夫的我爺爺余占鰲;三天后,我奶奶回門走過高粱地,蒙面的余占鰲將她拉進高粱地里,波瀾壯闊的紅高粱地代替了帷帳,在倒塌的紅高粱上,兩人活力迸發,詮釋了人類最原始的情欲和生命力。從此,余占鰲成了我爺爺。我爺爺殺死了李大頭,我奶奶撐起李家的燒酒作坊。我爺爺在一壇剛釀好的酒里撒了一泡尿,之后這酒成了好酒。奶奶給它取名叫十八里紅。我爹九歲那年,日本鬼子來了。他們為了修路,用刀逼著鄉親們踩倒高梁,又將我羅漢大叔吊在樹上,逼著狗肉鋪的伙計剝他的皮。我奶奶讓伙計們喝下埋了九年的十八里紅,大家唱著《酒神曲》去埋雷炸日本鬼子,我奶奶挑著擔子去送飯,被日本軍車上的鬼子用機槍打死。高梁地里發出怒吼聲,我爺爺和眾伙計沖向了日本軍車。
在藝術色彩上,整部電影富于紅和黃兩種色調。紅色在中國代表喜慶、美滿,也代表革命、激進。從紅高粱釀的紅色德高粱酒到我奶奶的紅色襖褲到我奶奶死后出現日食時鋪天蓋地的紅,這種濃烈的色彩是肆意和張揚的。在中國不管是黃河還是黃土高原還有炎黃子孫仿佛黃色就是代表中國的一種顏色。我想這也是為什么導演會把故事的發生地點從山東高密改為大西北的黃土高原,我奶奶出嫁的路上經過了一片塵土飛揚的黃土地,我奶奶的釀酒房前是廣闊的黃土地。在紅和黃兩種主色調里又糅合了綠色和藍色,高粱地里是滿眼透可是氣的綠色;在月圓的夜晚,天空是寧靜高遠的寶藍色。
影片中的音樂處理也是十分到位的,在我看來嗩吶是表現大喜大悲的最適宜的樂器之一,在廣闊的黃土高原上,震天的嗩吶聲是孤獨而又充滿力量的,影片有多次情節中的配樂都使用了嗩吶。還有影片中的兩次出現的兩首歌曲,沒有絲毫的矯情和做作。第一首是我奶奶和爺爺在高粱地里野合之后,我爺爺用自我粗獷嗓音送自我女人的情歌:“哎——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哇往前走,莫回頭通天的大路,九千九百,九千九百九哇哎——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哇往前走,莫回頭從此后你,搭起那紅繡樓哇拋撒著紅繡球哇,正打中我的頭哇與你喝一壺哇,紅紅的高粱酒哎,呀嘿——。”還有就是九月初九敬酒神時候豪放野性的《酒神曲》。《酒神曲》在影片中出現了兩次,其一是劉羅漢和伙計們唱的,其二是劉羅漢死后,我爺爺和伙計們唱的。同樣的歌曲在兩次情節中表達的感情是完全不一樣的,第一次的歌表現的是一種喜悅,第二次出現就是要表現一種悲憤和堅強。
舞劇的紅高粱觀后感論文2
第一次看這部劇是4年前,還是在這部劇剛剛推出來的時候。2018年,演員朱亞文奪得《聲臨其境》的冠軍,演員周迅憑《如懿傳》再受關注,而我突然心血來潮,重溫了一下當年他倆合作的《紅高粱》。該劇由鄭曉龍導演,對原著《紅高粱》進行了適當改編,在我看來,這部電視劇,無論在人物刻畫和敘述故事方面,觀賞度很強,很容易引起觀影者共鳴。
該劇講述的是民國至抗日戰爭初期,發生在山東高密的故事。女主九兒出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父親為了賭博抽大煙,把九兒許給三十里坡的大戶人家單家的少爺,而這個少爺是重度麻風病患者。男主余占鰲本是抬轎子的杠子夫,在九兒出嫁的時候對九兒產生愛戀。經過數次變故,余占鰲被迫當起了土匪。而此后,九兒一向在勸余占鰲早點離開土匪的不歸路,走上人間正道。直到抗日戰爭爆發,為了民族大義,余占鰲與自我的仇敵朱豪三聯手共同抗日,最終朱豪三和夫人壯烈犧牲,九兒為了保存高密最終一點抗日力量也英勇犧牲。
莫言在小說里寫到,這塊野高粱地“無疑是地球上最美麗最丑陋、最超脫最世俗、最圣潔最齷齪、最英雄好漢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愛的地方”。最矛盾的紅高粱承載了最矛盾的人性,善良狠毒的、美麗丑陋的、聰慧愚昧的、公正自私的、忠厚x猾的,每一個矛盾的人在遇到選擇時候經過了考驗,有人成長了,有人卻走向了不歸路。
紅高粱是這部劇的魂,貫穿始終。他承載了九兒和余占鰲的感情,他倆在那里相戀;他是高密人民的期望,那年頭吃不飽飯,很多人吃高粱面充饑;危難時候,大家藏到紅高粱地里躲避日本人大屠殺;作戰時候,九兒把日本人引到藏在高粱地里的高粱酒邊,壯烈犧牲。
有個人,他視高粱為生命,在日本人要求大家清除高粱的時候,他竟然跟日本人講起了道理:“這人有前世今生,你明白高粱也有嗎?高粱也有前世今生和來世。”他就是釀酒師傅羅漢,他的一生都給了高粱,給了酒,他就是用這紅高粱釀出了遠近聞名的三十里紅。他還說:“酒這東西看起來就是一碗水,實際他可是五谷的精靈,你想那一粒一粒的高粱種子,春天灑在地里,太陽曬、雨水澆,多少個日夜啊,除草、施肥、拔節、抽穗、灌漿、成熟,這才由種子變成了糧食,又經過大火灼燒、酒氣生成,這才由糧食變成了酒,這中間經過了多少歷練啊,經過了多少粉身碎骨的痛苦。”這又何嘗不是人生呢?沒有這種歷練和痛苦,怎樣會成為一罐頂級的高粱美酒呢?
整部電視劇看起來像是在喝一罐高粱酒酣暢淋漓,有很多我們中國觀眾熟悉和期待的快意恩仇情節。余占鰲為了報仇做了土匪,可是他不傷害老百姓,稱為義匪。朱豪三是一個愛戴人民的好縣長,可是也使用過土匪的伎倆,致使無辜的百姓慘死。九兒善良聰慧講義氣,相信人心換人心,可是在屢次受傷害后,也堅決實行報復。最終,劇情把大家帶到了抗日戰爭時期,所有的愛恨情仇遇到了民族大義,余占鰲不想抗日只想報仇,朱豪三想抗日卻不認為自我犯了錯誤,最終在九兒的勸解下,心心相惜的二人放下心結,共同抗日。
從劇中我看到了大愛,九兒愛余占鰲,一向在勸他走上正途。她對跟在余占鰲身邊的女人說,“如果你真的愛你的男人,就該明白什么對他才是最好的”。
從劇中我看到了大氣節,朱豪三一生重名節,自我的女兒就是因為他不肯低頭而被土匪撕票。而在日寇到來的時候,為了聯合余占鰲,攜夫人給其母親跪爬行孝子禮節。
從劇中我看到大仁義,余占鰲在應對殺兄殺母的愁人時,雖萬般痛恨,為了抗日,仍舊原諒了朱豪三。
從劇中我看到了丑惡的靈魂,九兒的嫂子長的很漂亮,可在最初,與九兒不合,為了一己私利數次陷害她,作為觀眾的我,真想把他千刀萬剮。
從劇中看到了愚昧的靈魂,喜歡余占鰲的戀兒,被日本人哄騙,要讓余占鰲當縣長,她做縣長夫人,最終戀兒和余占鰲的女兒葬身日本人的槍口下。
從劇中看到了清醒的靈魂,張俊杰是一屆書生,出走高密2年,游歷了中國的其他省份,看到了日本人在中國犯下的種.種罪行,在男主和女主都不明所以的時候,勸他們回頭,勸他們參加抗日。
有人說電視劇《紅高粱》是一部抗日神劇,完全沒有了原著的味道。我卻覺得他就是高密的高粱酒,越喝越香,越品越有味道。
舞劇的紅高粱觀后感論文3
昨日在學校的兩節語文課上,在語文教師的帶領下,和自我班里的同學一齊把張藝謀的電影《紅高粱》看完了。可是觀影質量很差,那個清晰度不怎樣高,并且還是用投影儀放大了的,很多鏡頭人物面部表情都看不清...并且我們還是分兩節課分開看的,第一節課看了一半、第四節課又播另一半,又因為上廁所導致中間有幾分鐘我甚至沒看上...弄得我很是氣憤啊~再加上,我們班那幫子同學...一看電影就結伴聊天、亂吐槽,不認真,真是恨我膽子太小,如果我是個猛男的話早就跳起來把他們罵將安靜了、還好那天劉瑋同學沒有來,他要來了那兒更亂...
由于昨日的觀影條件很差、觀影環境也較惡劣~并且已經隔了一天了...所以我估計我對影片的欣賞和理解也會受到影響,可是影響和不影響也沒啥大要,因為我本來也沒啥獨到見解或精辟點評...就寫點兒自我看法罷了。
弗洛伊德的學生榮格以往說過:“文學的特殊價值,就在于對團體潛意識的尋找。”我認為這句話用在電影藝術上也很適用,尤其是放在電影《紅高粱》上看,就更顯得其真諦...
《紅高粱》看起來給人一種過癮的感覺,也能夠說是一種沖動的感覺,我們都明白這種沖動的感覺是源自于一種荷爾蒙的作用。那么為什么《紅高粱》能夠作用我們的荷爾蒙呢?答案就是前面所說的,是因為紅高粱找到了我們的團體潛意識。團體潛意識,有很多...比如說我們人人都渴望的到自重感、再比如說我們都渴望被愛、渴望被崇拜,那么《紅高粱》抓住了我們哪種潛意識呢?我認為,就是《紅高粱》中血紅血紅的高粱釀出的血紅血紅的紅高粱酒中的加入尿的野味兒的“十八里紅”酒所散發出來的“酒神意識”,這種“酒神意識”象征著一種叛逆意識,是一種帶著野性透著野味兒的解放意識,是一種最原始的、最純粹的東西。正是因為它的原始、它的野性,才切中了我們大家的潛意識里的要害。
人是種動物,人類在進化為高等動物之前都是富有野性和血腥殘忍的質性的,是沒有之后禮貌的感染的。《紅高粱》中,高粱是紅的,高粱酒也是紅的,首先這種色調,就給觀影者帶來一種沖擊力十足的血腥氣息;十八里坡是個荒山野嶺的地方,是個封建落后的地方,那里的結婚習俗和過去一樣,是由父母做主的包辦婚姻,片中的新娘子不愿意迎來一個沒有感情基礎的婚姻,帶著剪刀去赴婚...這也正是這種倔強的反叛意識的體現,她叛逆著這封建禮教對婚姻自由的剝奪;姜文飾演的男主角,為了自我心愛的女人能夠幸福、自由,他殺了新娘子的未婚夫,這正是一種對封建禮教的反抗、對自由的召喚。他為了守候自我的感情,利用自我的智謀和勇氣,去肉店里面引出惡霸并行刺,最終又放了惡人,惡人也為還恩放走了他,這種霸氣和爽快對我們現代禮貌禮教而言不也是一種叛逆和挑戰嗎?;日本軍隊占領十八里坡之后,毀高粱、扒人皮,對他們十八里坡的村名們進行了殘酷的折磨和強勢的壓迫,可是他們并不屈服,他們村里的男人們奮起反抗,連夜在高粱地里設好埋伏,在第二天早晨準備跟日軍決一死戰,雖然最終計劃破敗,男人們和日軍兩敗俱傷、同歸于盡,但這更加使觀眾感覺到那種不畏強權、不甘自墮、保家衛國、為自由而戰的反抗精神、斗爭意識,一種野性的回歸所展示出的巨大力量。對,正是這種力量,激發了我們的團體潛意識,正是這種力量,引發了我們深深的感動和思考,是什么使他們如此勇敢?是什么令他們所向披靡、勇往直前?是什么能代表他們那不羈、純粹、鏗鏘的人格魅力?我想,是他們守護的紅高粱,是他們腳下金黃的高粱地,是他們釀造的融著尿液的高粱酒。正是這種血紅血紅的高粱酒里的情誼,訴說著他們動人的形象和感人的故事;正是這血紅的高粱酒里的精神,促成了他們對酒神的崇拜、引申出了“酒神意識”;正是這血一樣的紅高粱酒里的酒精,使我們感到了這充滿野性的力量對我們荷爾蒙的沖擊,找到了我們團體的潛意識......
隨著這種荷爾蒙的巨大沖擊,在酒精的作用下,影片的結尾,強壯又結實的男主人公站在廢墟上,身旁是當時還年幼的“影片講述者”的父親,看到了黃土高坡上的日全食,整個世界、還有他的眼鏡,都隨著紅高粱酒永遠的變紅了......這永恒的紅,和這慘痛而壯烈的結局,仿佛在預示著什么,是否、這樣的結局預示了一種野性的反抗意識的悲慘命運呢?為了自由,他們同命運斗爭著、他們同日本人斗爭著、他們也同自我斗爭著,而又為了這種斗爭,他們最終迎來這慘烈的結局、以求獲得那無價的自由...這不正是一種永久的紅嗎?伴隨著這濃烈的紅,影片中的“鬧婚曲”“示愛曲”“酒神曲”又縈繞在我們耳邊、回蕩在我們心頭,就像那永久的紅一樣,久久不能忘懷...
舞劇的紅高粱觀后感論文4
電影《紅高粱》在學習和吸取其他國家和民族優秀影視作品的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在資料和形式上,不斷創新,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和豐富多彩的藝術風格,真正代表一個民族的文化水平和藝術水平。
影片注重突出情緒沖擊力和畫面的造型感染力,在銀幕上鮮明的展現出創作者的審美個性和獨特的風格。
黃土高原的空曠視野下,高粱地中的崎嶇道路,滾滾的黃塵,轎夫近似瘋狂般的野性舞蹈,以及轎中“我奶奶”的表情,鮮活的呈現出了一種張揚生命的力量。
在風中狂舞不止高粱,熱血男女活力的云雨,伴隨著心跳似的鼓聲和吶喊似的嗩吶聲,表達了強烈的生命意識、人性的解放和愛的覺醒。
簡陋而原始作坊,里面的大酒缸、大海碗,水汽和煙氣,伴著來回走動的人,營造出來一種熱氣騰騰的氣氛,來表現一種強烈的力量美。
紅色的畫面里,“我奶奶”、“我爺爺”們豪情壯烈的犧牲情景,表達對日軍侵略的憤懣與仇恨,凸現出我們的民族精神。
這部影片又明顯的借鑒了中國古典藝術的傳統,如戲曲和話本中的傳奇色彩,章回小說的白描手法,以及民間民俗文化的野性與活力。
《紅高粱》的成功,正好證明了越是民族性的電影,就越具有世界性的樸素的真理。
舞劇的紅高粱觀后感論文5
《紅高粱》是由張藝謀導演的故事片,由姜文、鞏俐主演,根據莫言的同名小說《紅高粱》改編而成,因其獨特的風格,獲得了中國首個榮獲國際電影節金熊獎的影片。該片運用了濃烈的色彩,豪放的風格向我們表達了這樣一個主題——對人性原始張狂的敬畏,對原始生命無限的崇拜,贊頌了中華兒女堅韌不拔頑強不息的品質,歌頌了不畏世俗可歌可泣的愛情,影片贊美的生命是勃勃生機的,生命是自由舒展的。
伴著低沉的男聲,一段獨屬于這塊土地的悲歌緩緩升起,影片顯現著人性原始的張狂,在那一望無際的紅高粱地中,娓娓道來爺爺奶奶悲壯凄涼的故事。影片中的奶奶九兒家庭貧寒,她父親貪圖那一頭黑騾子,將九兒嫁給一個麻風病人,爺爺的出現彰顯人性的張狂,從而展開了不畏世俗的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影片的鏡頭、畫面、音樂等各方面都完美地詮釋了影片主題。
影片通過獨具特色的音樂來烘托主題。影片中運用了大量旁白來幫助觀眾更了解影片劇情,推動情節發展。音樂的運用起到了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影片中的爺爺為了得到九兒,將麻風病的酒莊掌柜殺害了,此時九兒悲涼地待在院子里,集密的鼓聲反映著人性悲歡交匯的矛盾,表現者人性的反叛。音樂的運用將人物的心理烘托到了極致。敬酒歌的兩次運用,營造著不同的環境氛圍。當日軍迫害著志士時,他們奮起還擊,在臨行前,唱起了祝酒歌,影片此時的音樂高亢激昂悲壯,表現了生命的崛起,中華兒女不屈不撓的斗志,烘托了壯志情懷。影片最后,為了民族尊嚴,他們與日本軍隊正面對抗,當只剩爺爺和豆兒時響起了最原始的民俗音樂,其悲涼滄桑的風格將該片的主題完美地詮釋。
影片通過濃烈的色彩渲染對生命贊頌的主題。伴著黃土地的風塵,一架紅轎子徐徐入畫,那象征原始色彩的土黃色,有著太陽的顏色,“背朝黃土面朝天”,以黃土地的色彩來彰顯影片對這片土地無拘無束的野性的贊頌,一抹血紅色與黃土地色彩形成對比,形成了強烈視覺震撼,也預示影片人性矛盾,悲涼的結局。影片的結局是染紅的,在夕陽的斜照下,十八里坡伴著一抹血色殘陽,染紅了整個畫面,那血色的海洋給觀眾一強烈的視覺震撼,那濃烈的紅色令人窒息,發人深思,生命的悲劇以紅色為結束,高粱地如血色預示著生命的崛起,爆發的民族抗擊仍然繼續。濃烈的色彩彰顯著生命的魅力。
影片通過樸實的鏡頭來表現愛情可歌的主題。當嫁入酒莊的九兒回鄉時,躲在高粱地里的李大頭突然跳出來搶九兒。在濃密的高粱地里,女主人公快節奏地奔跑著,此時的跟鏡頭,采用運動鏡頭來表現人物的緊張氣氛,表現世俗批判的愛情來臨的緊張期盼。當日軍侵華時,對志士劉羅漢的慘害,激起了以李大頭為首的抗戰人民,決定最后發出怒吼聲。終于,爺爺的眾伙計埋伏在高粱地里,此時相互挾持的奶奶九兒,在家中緊張地張羅著酒席,希望他們大捷歸來。此時影片利用了平行蒙太奇,將同一時間不同時空的兩組畫面組接在一起,給人以揪心緊張的感覺。
影片通過獨具原鄉人風情的音樂,極具震撼性的濃烈色彩,以及鏡片獨特的豪放風格向我們展示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奏響了一曲生命的壯歌。影片表達了對不畏世俗的愛情的歌頌,頌揚了中華民族不屈的精神,贊揚了生命的美好,以人性最原始的張狂來彰顯生命其魅力,讓觀眾在看完《紅高粱》影片后懷著人性的張狂、原始來看待生命,給觀眾一種強烈的心靈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