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蘭河傳觀后感450字
寫觀后感是一個非常有益的練習,可以讓觀眾不斷地提高自己,促進自己的個人成長和發展。呼蘭河傳觀后感450字怎么才能寫好?這里分享一些呼蘭河傳觀后感450字,方便大家學習。
呼蘭河傳觀后感450字篇1
今天我讀了一本叫《呼蘭河傳》的書,書里講了好多“我”和祖父有趣的故事,如果想知道就往下看吧.
我記得有一段特別有趣,講了“我”在后園里摘了一束玫瑰,給祖父戴在草帽上,而祖父不知道,還說:“今年春水大,花香二里都能聞見.”從這能看出祖父非常幽默,非常疼愛我.
作者出生時祖父都已經六十多少了,作者三、四歲時,祖父快七十了,七十歲的祖父非常愛作者,他們爺倆在后園笑個不停.祖父的后園就是小作者的天堂,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樣,就怎么樣,一切都是自由的.
書里講到在東二道街上有個大泥坑,六、七尺深,在那個大坑里淹死過人、豬、狗、貓、馬,那個大坑家家戶戶都知道,有的人說拆墻,有的人說種樹,就是沒有說把這個坑填平.
在作者的描述中,她的童年是快樂的,也是寂寞的.她從小在后園里長大的,作者和祖父在后園里一起玩,一起干活,作者和祖父時時刻刻在一起,童年充滿了快樂.
文章中寫到團圓媳婦是一個美麗可愛的小姑娘,才十二,本該是有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而她卻早早的賣給了一戶人家做童養媳,是多么的可憐!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我們的新社會,人們用知識變得智慧,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自己美好的生活,沒有男女的不平等,沒有可怕的戰爭.
啊!我真想永久地停留在童年,可是時光總是要走的.那就用一顆善良、熱情的心好好珍惜,感受這美好的時光吧!
呼蘭河傳觀后感450字篇2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呼蘭河傳》。它是我國著名作家蕭紅寫的一本書。
有人說《呼蘭河傳》不像是一本小說,而我卻覺的《呼蘭河傳》是對我引響最大的一本書。
《呼蘭河傳》寫的基本都是蕭紅童年的故事。那時的人們都很迷信,對蕭紅的只有歧視,而她的祖父對她的愛卻是無窮無盡。書中,蕭紅用輕盈的筆調寫下了她的童年,其中,蕭紅很多次提到了她的祖父與她嬉戲玩耍的場面,讀了讓人不忍發笑。
讀到這里,我感覺蕭紅的童年是過得非常無悠無律同時也感到自己身在童年感到高興,是呀,童年是上帝送給我們小朋友最好的禮物,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童年。蕭紅的童年基本上都在那充滿迷信的小城——“呼蘭河”里渡過的。
在呼蘭河這小城里,充滿了迷信的影子什么海龍王啊,什么叫魂啊的,跳大神啊。迷信還是迷信,跳了大神,給人去病。看了生日再去嫁,若是生日不好但家里很有錢的男孩是可以嫁得的。生日不好的女孩子即使是家財萬貫也取不得。看,舊時代的人就這樣男孩子總比女孩子地位高,家里沒錢人家根本不把你當人看。
《呼蘭河傳》里的故事,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的,苦悶和寂寞也一樣,而這一心情投射在《呼蘭河傳》的暗影中,見之于全書的情調,也見之于思想部分,這是令人惋惜的。
呼蘭河傳觀后感450字篇3
呼蘭河,多美的名字!卻是一個“人吃人”的小城。
整部小說的思想內容圍繞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小城的風土人情,真實而生動地再現了當地老百姓平凡、瑣碎、落后的生活現狀和得過且過、平庸愚昧的精神狀態。“黑暗”、“冷漠”,除了這些詞,我再也不知該用哪些詞來形容了,在那座城,可怕的不是鬼怪,不是戰爭,而是生活在自己身邊的那群人。
而《呼蘭河傳》中最值得嘖嘖稱贊的是那洗煉精簡、毫無刻意雕飾痕跡的語言。這或許也是我喜歡讀現代中國文學的原因吧。這段時期的作品,語言通俗易懂,毫不晦澀,特別是能融入一些俗語和口語,讓人覺得親切、真實而熟悉,自然也增加了語言的臨摹功能,將人物、事件、景物描寫得生動形象。
小說在結構上也是別出心裁的,其安排脫掉了小說創作的俗套子,采取了由面到點的結構形式。作者先從整體上把握呼蘭河小城,以及小城里的人和事,使讀者對于背景有一個直觀明朗的感覺,然后再將筆觸集中到一些典型人物的身上以及在他們身邊發生的故事。這樣的藝術手法會漸漸地將讀者帶入小城中,去看、去想、去悟……
呼蘭河傳觀后感450字篇4
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后,我覺得這篇文章非常的特別,跟別的小說明顯的不同,文中的人物都非常的愚昧、無知,對生活一點都不積極!我非常的不喜歡他們。
此文圍繞著呼蘭河邊的小村莊來寫,開始寫了村莊里的大泥坑,不管是晴天還是雨天,好的家禽都死在了里面,可是周圍的人們只是在想怎么躲開它,而不是怎么解決它,哎,真是替那時候的人們悲哀啊!思想簡直是太落后了,一點都不積極向上,好像天天就是為了活著才活著的!
還有一個跟我一樣大的小姑娘,本來是同樣的十一二歲,我還在上學,她卻早早的給人當了媳婦,而且被她的婆婆又打又罵,還被用熱水燙了三次,最后一次被活活的燙死了。好好的童年就這樣失去了,我真的開始痛恨那個社會了,要是我在那個年代,我不瘋了才怪呢!
糊糊涂涂的年代,簡簡單單的歲月,一點色彩都沒有的日子,讓我有種喘不過氣來的感覺!為我們的現在慶幸、自豪吧,我們應該好好把握現在,擺脫那種年代的愚昧,為了我們自己的未來,加油努力!
呼蘭河傳觀后感450字篇5
風哇嘴子讓我想起了駱駝祥子,祥子是目前對我個人心靈觸碰最大的一個人,他悲慘的結局讓我有點難以接受,甚至我希望可以重新改寫結局,如若馮歪嘴子的結局安插到祥子身上,又是一種怎樣的情景呢?我內心是希望祥子堅強,有希望的活下去的,不是那么日復一日的頹廢的。
可是反觀那個年代,我知道這是歷史的必然,封建愚昧的思想統治了中國民眾尤其是百姓那么長的時間,其毒害遠非一部小說可以道盡,除了反思,我更多的主張是接受知識的熏陶,不再做一個愚昧的人,就如同你不了解抗戰,你也只能人與亦云地說話,只有自己有一定的知識,才能很好的辨別愚昧,那個年代的人性冷漠、無情。
看著都會令人心痛。我才發現知識不僅是知識,更是認識自我,了解世界,全面宏觀把握世界的鑰匙,只有自己不腐朽了才不會重演呼蘭河城那一幕悲劇的。小團圓媳婦死的更是讓人揪心,但愿中國大地上這種愚昧思想的毒害越來越少,封建的勢力早日逝去。
呼蘭河傳觀后感450字篇6
這個暑假我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它讓我了解到了作者小時候的快樂和小鎮上的人與景的美。
這本書的第一章節寫的內容,讓我感覺到呼蘭河的冷。從地裂了,水缸被凍破了,讓我有一種涼絲絲的寒意滲入我的骨髓。天冷的時候是灰色的,鎮上的人們幾乎是不會出門的,馬兒也都待在家里防寒。它還讓我了解到呼蘭河鎮上的凄涼景象,它只有兩條大道,一條是從南到北,另一條是由東到西,只有在十字路口處,才能看到最繁華的景象,也集中了全城的精華。
第二章主要講解了小鎮上的一些節目,例如:跳大神,扭秧歌,放河燈,野臺子戲,四月十八娘娘廟大會。。。。這些節目讓我對其充滿了好奇,想去親自感受一下那里的風俗人情與熱鬧的氣息。
第三章作者說了他最喜歡的兩個地方:家里的花園和儲藏室。花園是他夏天最愛去的地方,儲藏室是他冬天最愛去的地方。我知道了作者的童年是非常快樂的,一年四季都有玩的地方。
第六章介紹了古怪的二伯,你要是買了花生桃之類的東西不給他吃,他會罵你,你如果給他吃,他卻不吃讓給我們。二伯還不允許別人喊他的乳名,只有祖父可以。
《呼蘭河傳》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童年時的快樂,小鎮上人們的歡樂,鄰居之間的快樂與憂傷。
呼蘭河傳觀后感450字篇7
寒假里,我讀了一本名叫《呼蘭河傳》的書,這本書是作家蕭紅阿姨在生命末期于香港完成的小說。
小說在童年會議中描寫出北方人民愚昧不幸的生活,在瑣碎小事中描繪出了沉默的民國靈魂。全書一共有七個章節加一個尾聲。
其中,最令我難忘的是第二章主要寫《呼蘭河傳》精神上的“盛舉”,反映出了生活在呼蘭河傳這小城里人們的精神風貌內容大多以介紹東北小城為主。
或許,也只有這么多瑣碎的小事才能在我們的腦海中呼蘭河的風貌泥濘的道路、積水的坑,真不知悶死了多少家畜;瘋了的王寡婦被看為不幸者,而在呼蘭河這小城中的所有不幸者都被看做是叫花子;染缸房、豆腐坊和紙坊里死去的一條條生命,這些新聞似乎也被呼蘭河的死氣沉沉漸漸“埋沒”;扎彩鋪里最漂亮的陰宅和人們面對生死時冷漠、麻木的態度。這些內容,我記憶猶新,就像自己親身經歷過的一樣。
尾聲是我最不想看到的,如此凄慘的結局,相信大家看了也一定會淚如雨下的。就像第四章從各方面描寫“我”家的荒涼,第五章是小團圓媳婦之死,都是會令人感到悲傷地。從前的一座熱鬧的小城,如今變成了一座陰冷的“死城”,誰會想到最后的結局會是這樣的呢?
呼蘭河傳觀后感450字篇8
處于這樣的溫暖中,而作者卻偏偏不斷強調“我家是荒涼的”。
這種“荒涼”的溫暖恰恰和鄰居家們的冷漠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喂豬的、開粉坊的、拉磨的、趕車的,單調的事業充斥著他們的生活,無聊寂寞卻自認為快樂。
作者用大量的筆墨描寫趕大車的胡家。胡家的童養媳——小團圓媳婦,便是悲劇的化身。她是個十二歲的小姑娘,成天樂呵呵的,但胡家婆婆為立下馬威,總是無端打她,再加上領居們的慫恿,結果她便成了婆婆心情不順的發泄對象,最終被折磨地生了病。于是老胡家聽了跳大神的人的話,給小團圓媳婦當眾用滾燙的水洗了三次澡,幾天后,她終于死去了。而胡家的人最終的下場也是死的死、瘋的瘋、跑的跑。
后來作者又將筆觸轉向性情古怪、同人不大愛打腔的有二伯,還有那受盡人們冷嘲熱諷、命運不濟的馮歪嘴子和王大姐……悲劇接二連三,只有“我家”依舊是荒涼的,這樣倒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