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王的演講觀后感500字
在寫觀后感的過程中,可以引用電影中的經典臺詞或引用他人的評論來支持自己的觀點和感受。國王的演講觀后感500字規范是怎樣的?下面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國王的演講觀后感500字,供大家參考。
國王的演講觀后感500字篇1
相信自我,克服心中的恐懼,你便能戰勝自我,到達成功的彼岸!”這是我從電影《國王的演講》中得到的體會。
英王喬治五世有兩個兒子,哥哥是帥氣能干、善于交際的溫莎公爵,弟弟是生性靦腆,從小就患有嚴重口吃癥的約克公爵。
喬治五世去世后,把王位傳給了長子溫莎公爵。這個溫莎公爵就是那個為了美人而放棄王位的愛德華八世,他的弟弟約克公爵就此成了英國國王——喬治六世。
在妻子莫琳和羅格醫生的幫忙下,國王以頑強的毅力努力糾正自我口吃的毛病。一年以后,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國王再一次站在話筒前,這一次,他沒有畏懼,向全世界發表了空前成功的演講。
片中國王的妻子是溫柔體貼、聰明能干的,她為了幫忙丈夫糾正口吃的毛病,找到著名的語言治療師羅格醫生幫忙,羅格是一個經驗豐富的有著正義感的醫生,即使約克公爵大發雷霆、對自我大罵出口,也不責怪他,只是一如既往地幫忙他,教會他如何放松心境,教會他如何正視自我,教會他鼓起信心和勇氣,甚至在演講時,羅格醫生都一向陪伴著他,在旁邊指導他。但最重要的還是約克公爵自我,是他自我拯救了自我,約克公爵,之后的喬治六世國王,正是他的堅毅、勇敢、自信,他的堅持不懈,不甘于向命運屈服,才成就了自我偉大的命運。
相信自我,別說自我不行。有時,自信能夠產生強大的精神力量,它足以化山窮水盡為柳暗花明,讓你在荊棘叢生的道路上勇敢前行。海倫·凱勒克服身體的殘疾,成就了一個作家的夢想;貝多芬雙耳失聰,卻用自我的心靈去捕捉音樂的靈感,譜寫出震撼世人的交響曲。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以往說過:“沒有信心,人什么也不能做,甚至連一步也動不了。”影片中的主人公約克公爵正是靠自我的自信和羅格醫生的幫忙,才成就了偉大的國王的演講。
記得六年級時教師讓我上臺演講,我連演講稿都差不多背出來了,可是最終,我放棄了,我怯場了,我把這個機會拱手讓給了別人。跟約克公爵比起來,我是多么的懦弱。我既沒口吃,也不需要應對那么多人講話,可我卻怎樣也不行。
電影中有句著名的臺詞:我的地盤,我做主。約克公爵并不是上帝的寵兒,但他相信自我能行。最終也證明了自我能行,如果我們向他學習,我們就會發現,我也能行!“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尺。”讓我們以微笑應對困難,挑戰自我,成就自我!
國王的演講觀后感500字篇2
在2011年第83屆奧斯卡提名名單上,《國王的演講》(The King's Speech)獲得12項提名,并最終拿到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創劇本四項大獎。
影片講述了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父親 喬治六世國王(King George VI)的故事。喬治六世就是那位為了美人而放棄江山的愛德華八世(King Edward VIII)的弟弟,愛德華退位后,他很不情愿地坐上了國王的寶座。然而喬治六世有很嚴重的口吃,發表講話時非常吃力,連幾句很簡單的話都結結巴巴地講不出來。幸運的是他遇到了語言治療師萊昂納爾(Lionel Logue),通過一系列的訓練兩人成為好友,國王的口吃也大為好轉,隨后他發表了著名的圣誕講話,鼓舞了當時二戰中的英國軍民。
早就想一睹為快,終于周末細細地看了,影片節奏舒緩,可卻能一下抓住你的心…… 喬治六世國王(King George VI)的毅力和他的語言治療師萊昂納爾(Lionel Logue)的自信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當國王還是王子時,口吃地一塌糊涂,片中一開始就是1925年,他的父親英國國王喬治五世 要求他在倫敦的`英帝國博覽會閉幕式上發表講話,結果可想而知,在公眾面前的出丑似乎已經是家常便飯,是他人生中成為了沉重的負擔。第一次的宮廷中的御用醫生為他診療過程中,國王滿口滿口的玻璃球,在醫生極力的催促下,努力地發出了幾個含混不清的音節,繼而難過地低下頭,又迅速地揚起,無奈焦慮地看了醫生一眼,忍耐,忍耐,終于一口吐出了所有的玻璃球,暴怒而去。王子其實是極端無助的,像一個溺水者,掙扎呼吸,等待救援。
他一直在努力地說,就像片中給來給兩個女兒講故時是的那份極其努力,看著他那份執著,你的都恨不得替他說出來!正是這種執著,凸顯了他的人格偉大。
古羅馬哲學家塞捏卡說:“真正的偉大,即在于以脆弱的凡人之軀而具有神性的不可戰勝。”
海明威說:“人生來不是要給打敗的,你可以毀滅他,但是不可以打敗他。”
他并非無法發聲,而是不能流暢地說,這種斷斷續續惹人嘲笑,令他難堪,更嚴重地是,尤其是在他哥哥為了愛江山不愛美人,主動放棄王位,他很不情愿地接下國王的王冠是,由于結巴口吃幾乎無法履行王子和國王的責任時。影片中對國王緊張時的結結巴巴的刻畫以及對那些顫抖到幾乎無法發聲的細節描繪正達到了“于無聲處聽驚雷”的效果。
白居易有詩:“別有幽愁暗恨生,此處無聲勝有聲。”
國王的演講觀后感500字篇3
這是一個關于喬治6世的故事,喬治6世是英女皇的父親。喬治6世從小就受著口吃病的困擾(科林?費斯飾),國王喬治5世去世后,為了美人不要江山的愛德華8世亦把皇位讓給了喬治6世。喬治6世是個善良的人,可是因為他的口吃,他就連讀出一篇演講詞對于他來說都是非常困難的事。海倫娜(邦漢?卡特飾)也是未來英女王的母親到處幫他找醫生,最后找來了語言治療師萊昂納爾(杰弗里?拉什飾)。隨著德國軍卷起的戰爭,國家需要的是安定民心,于是喬治6世努力的練習改進他的口吃病,為的就是要對全國人民講好一篇圣誔演講詞!!
沒有任何特技,沒有很迂回的情節,單挑拍攝技巧,單挑演技!!片中的所有演員都演得很好,尤其是演喬治6世,海倫娜及萊昂的演員們。
科林演的喬治6世,雖然是受著口吃果擾,但也不失皇帝的氣勢,把角色的多面性都演出來了!重點是他演的口吃不純是口吃,每一段口吃的戲他都給富予了原因的,這段是因為面對太多人緊張,下一段是因為生氣為甚么講不好所以口吃,亦有因為很想講得好就越口吃,演繹是多層次的,每次看都能看到口吃背后的故事。
邦漢演的喬治6世的妻子亦演得很到位,不是一般定的王室的賢良淑德的形象,她演的妻子會支持國王,安慰國王,逼國王去看醫生,給國王信心,把已經給人核板印象的皇后角色演得生動起來了!
杰弗里算是片中最幽默的一個角色了,可能是因為在戲里面他以前也是個演員的關系,所以他可以這樣做!他和國皇的關系一開始是戰戰荊荊的,面對著國王的大怒,老師演出了恐懼,可是為了讓國王明日他是可以克服口吃的,他敢與國王對抗,甚至罵國王!最后,他與國王都成了一輩子的好朋友了!
全片的鏡頭拍攝都有一個特色,就是WIDESHOT非常正中的擺放,而在對話的拍攝里,把人物的頭放置在畫面的左右其中一方,這樣的畫面剪接起來的視覺效果反差很大,看起來很美!而且片中有很多畫面都選擇性的用了把國王置中CLOSEUP 的FOLLOW SHOT,而每次使用這個鏡頭手法國王所面對的情境都不一樣,國王都在步出或者步入不同的情境里,在想事情的,就在那10秒當中,觀眾和國王的交流是變得那么的近啊!!雖然鏡頭的frame是取得非常正中的,但畫面里的人物卻放置在偏左或偏右的位置,全片的構圖和皇室的建筑有著緊密的連系。導演因應著皇室建筑的對稱和剛好的比例,在鏡頭里也做了這樣的調整,所以看電影看起來是那么有“英國皇室味”。
縱使整部電影很有皇室味,不過這并不讓觀眾覺得有距離而沒有同感。因為就算是國王,一個萬人之上的國王,也是有他自已的缺點,他也是像平常人一樣,一步一步的刻服困難。在布局這個故事是,我最喜歡的是開場。開場時,是一位BBC的廣播員,認真的準備廣播,為喬治6世的演講做好準備,可是喬治一上臺,卻一句話都講不出來,這樣的對比強烈開場引起觀眾的很大興趣,一直經過反反復覆困難重重的治療,最后他演講的那一慕是多么振奮國民的心啊!
國王的演講觀后感500字篇4
今天晚上,我組織全班同學在學校階梯教室觀看了勵志電影《國王的演講》。
電影《國王的演講》傲視群雄,以14項提名領跑今年的第83屆奧斯卡金像獎,壓倒此前呼聲甚高的《社交網絡》和《盜夢空間》等電影。最后,安靜穩重的《國王的演講》終于成功地阻擊了人氣更高的《社交網絡》,問鼎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原創劇本四項大獎。
電影講述的是一個真實故事,故事情節很簡單。
艾伯特公爵因患口吃,無法在公眾面前發表演講,這令他接連在大型儀式上丟丑。賢惠妻子伊麗莎白為了幫助丈夫,到處尋訪名醫,但是傳統的方法總不奏效。一次偶然的機會,她慕名來到了語言治療師萊納爾羅格的宅邸,傳說他的方式與眾不同。雖然公爵對羅格稀奇古怪的招法并不感興趣,首次診療也不歡而散。但是,公爵發現在聆聽音樂時自己朗讀莎翁竟然十分流利。這讓他開始信任羅格,配合治療,慢慢克服著心理的障礙。喬治五世駕崩,愛德華八世繼承王位,卻為了迎娶寡婦辛普森夫人不惜退位于弟弟。患口吃的艾伯特臨危受命,成為了喬治六世。他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如何在二戰前發表鼓舞人心的演講。
這是一部美麗的電影,它是一件藝術品。電影里沒有視效,沒有美女,沒有硬漢,沒有華服,沒有恢弘的氣勢,更沒有火爆的動作場面。畫面鏡頭,仿佛夜半時分盛開的曇花,明明安靜而沒有高潮,每一秒每一分卻是映入你的眼簾,扣入你的胸膛。
這是一個大人物通過努力取得成功的故事,卻讓看過電影的不少小人物產生了共鳴,很多幽默詼諧的臺詞讓學生們一直在發笑。作為勵志片,它沒有我們期待的那么激勵人心,沒有太多的艱辛努力催人奮進,但我們在片中看到了很多關于友情和友愛的表達,看到了作品對人物內心世界最真實的刻畫和和心靈歷程變化最生動的描寫。以人為本,以人性為本,便是《國王的演講》成功的關鍵。
面對當今的激烈競爭,只要你努力,沒有你做不到的事情。人生最大的敵人,就是你自己。國王也是人,我們人人都可以勝過國王。
面對緊張的學習,我們能有時間靜下心來看一場熱門的電影,學生們可能會終身難忘。今天看完了電影,也有任務。每位同學寫一篇讀后感,字數不限;然后在語文學習小組內交流,最后由一位同學聽取小組內其他同學的意見,匯總后寫一篇讀后感在教室內張貼并評選出優秀作品獎。
國王的演講觀后感500字篇5
熬夜在線觀看了《國王的演講》,原因有二:1、這部影片很有可能獲本年度的奧斯卡獎;2、這是一部關于口吃的電影。
因為我也是一個口吃者。
記得第一次感到自我說話困難還是在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有一天和同學一齊去上學的路上想說羅瑞卿大將的名字,可是只能說"羅"這一個字,后面的"瑞卿"怎樣也說不出來,于是就不停的"羅…羅…",一向"羅"到了學校門口才講出來。當時很詫異,搞不明白自我為什么會這樣。
之后的中學、大學好像沒有異常口吃的情景,上班之后,情景開始慢慢嚴重起來了!尤其是打電話,心中充滿了莫名的恐懼。一次在辦公室接電話的時候,想說:這個文件打不開,在"打"這個字上突然卡殼了,于是"打"至少說了五六遍,電話那頭也不禁笑了出來,放下電話,巨大羞辱感和自卑將我徹底打垮了,這樣的時候數不勝數,如果你不是個口吃者,是無法理解和體會的。
今日,我還是個口吃者,還從事了一個每一天必須打電話的職業,我最初的口吃可能就是因為害怕打電話引起的,我每次打電話都可能引發嚴重的口吃,這種左右為難的感覺讓我簡直到了痛不欲生的地步。
我每一天都在和自我斗爭,努力讓別人覺察不出我是個口吃者,也許我做的還不錯,相信大多數人都感覺不到我的語言障礙,我只是竭盡所能地掩飾自我罷了。
為什么我要熬夜看完《國王的演講》呢
做為一個口吃者,沒法對這部電影不敏感。我十分震驚,堂堂的日不落帝國的最高領導者竟然是一名嚴重的口吃者,他的情景比我嚴重的多,至少我在公眾場合下講話并不口吃,朗讀沒有什么障礙,看著喬治六世磕磕巴巴的講話,我從心底里同情他,如果我在現場的話,我也會像英國人民一樣,默默低下頭去。
應當說,在這部電影里我并沒有找到克服口吃的靈丹妙藥,但我明白了一點,克服口吃,每個人應當都能夠找到適合自我的方法,而沒有必要刻意地去模仿。
不是一個口吃者,難以理解口吃帶來的困惑,以及克服口吃之后給自我帶來的莫大安慰和自信,社會應當對口吃者寬容一些,更多一些同情和鼓勵,做為一個正常人能夠想想,在很多情景下,口吃者人生最大的心愿僅僅是能夠完整流利的講一句話而已…。
國王的演講觀后感500字篇6
昨天觀看了電影《國王的演講》,感覺影片內容并不難理解,感受也并不淺。
影片主要內容為英國國王喬治六世(約翰遜)從四五歲時就說話結巴。因為是公爵的緣故,他因為演講時不能流利吐字而倍感失望。后來在羅格醫生的持續幫助下,他在繼承王位后第一次面向公眾的關于二戰的重要演講中表現出色,克服了此缺點。總的來說,此影片所展示的主題主要是在困難面前要敢于面對,敢于克服自身缺點。
影片開頭就展示了約翰遜演講時的困窘及治療時的種.種無奈,這些讓他內心十分困惑。后來他妻子幫他找到了語音矯正專家羅格。開始時他也是不能適應,但當他聽到所錄制的自己受到音樂干擾時讀出的流利語言時,開始配合羅格治療。從此他按照羅格的指示每天做繞口令及放松肌肉的練習達一個小時。但是后來因為父親的離世,他因為繼承王位等問題與哥哥大衛鬧了矛盾,說話又開始結巴了,不過這次他同時與羅格產生了矛盾,自己的治療也停止了。不過后來因為充當國王的重要角色,自己再次請羅格幫忙,并完成了重要演講。縱觀影片,我們或許認為約翰遜并沒有完全克服缺點,而僅克服的那些不過是羅格的功勞罷了。其實不然,國王約翰遜的成功在于他自己的敢于面對及持之以恒。在他知道羅格的治療確實有效果時第一時間放下身段,積極配合治療。最后他演講的成功其實不是羅格的現場指導,而是他持之以恒練習的結果。正如他的父親在臨終時的遺言中說的一樣,伯蒂(約翰遜)是他的兒子中最為勇敢的一個。他有著十足的勇氣和頑強的毅力,最終成為一個好國王實是眾望所歸,而克服口吃的缺點當然也不在話下了。
總之,約翰遜以他的勇氣及持之以恒克服了自身存在數十年的缺點,也給后人做出了一個很好的榜樣。我們或許能夠從中獲益。
國王的演講觀后感500字篇7
看完國王的演講,我的腦袋一下子冒出三個詞語:勇敢、自我、關愛。
的確國王喬治六世很勇敢。應對父親的去世,哥哥只愛美人、不愛江山,戰爭的一觸即發,他勇敢的挑起重擔。他明白總要有一個人要挑起重擔,哥哥不愿挑,那就只好自我來。他明明白國王只是權威的象征,他不能裁決國家大事,說的難聽點,國王只是一個擺設。更重要的是當上了國王,意味著自我的一舉一動都得按照別人的指示以及受到別人的監督,也就是說自我的自由失去了。盡管如此他還是挑起了重擔,很勇敢地挑起了重擔。這勇敢的背后是職責,一顆職責之心。他說,民眾信任他。所以為了這個信任,他勇敢地承擔職責。
勇敢的背后必須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支撐。民眾的信任,自我的職責,才是國王喬治六世勇敢地挑起重擔。
國王喬治六世從小就活在哥哥的陰影下,失去了自我,所以從5歲時就患了口吃。自我喜歡的小保姆卻喜歡哥哥,小保姆為了討好哥哥結果讓他的胃落下了病根。從小自我喜歡用左手,因為形象不好,被逼著用右手。由于小時候膝蓋內翻,被殘忍地夾上金屬板,強行矯正,只為換來一雙直腿。自我喜愛做飛機模型,因為“不務正業”被剝奪了這一喜好。總之自我的童年就被剝奪了,失去了自我的人,應對生活的恐懼,他的表現就成了口吃。幸運的是,在妻子和羅格的幫忙之下,他敢于應對自我,成功地完成了國王的演講。
敢于應對自我,不逃避,不膽怯,才能戰勝自我。自我解開自我的心結,才能釋放自我,從陰影中走出來。戰勝自我的第一步就是應對自我,逃避永遠只是弱者的表現。
國王演講成功的背后,我看到了王妃的關愛。她幫他找語言治療師,她一向陪在他的身邊不離不棄。無論他在哪兒,無論他在干什么,她一向緊緊地拉著她的手,對他說:“我明白你能夠的."也正是王妃的關愛,不放棄,才使得國王在最艱難的時候,才能堅持下去。
沒有這樣的關愛,堅持如何實現。只因有愛,我們才能堅持下去,才能成功。
國王演講的成功,總的來說就一句話——牢記自我的職責,堅定自我的信仰,帶著他人的關愛,走出自我,走向成功。
國王的演講觀后感500字篇8
今天看完了《國王的演講》,不得不佩服湯姆·霍伯對電影的把握,情節、人物、環境、氛圍……還有科林·費斯的表演,真是太精彩了,把一個受過傷害的、自閉的、脾氣暴躁的口吃王子表現得淋漓盡致,很震撼!這不是一個簡單的糾正口吃的教育片子,這里面有親情:嚴厲的父親,慈愛的母親,還有兄弟之間的情誼……這里面有愛情,哥哥為了自己心愛的女人放棄王位,雖然從某些方面來說他不是一個負責任的國王,但是他至少忠于自己的感情,有選擇的勇氣;喬治六世的妻子雖然不喜歡王室的生活,可是為了自己的心愛的男人,努力做著他的后盾;醫生萊恩和妻子之間和諧的氣氛和對彼此深入的了解讓人覺得溫暖……
這里面最突出的就是國王喬治六世與醫生萊恩的友誼,萊恩不畏權威,勇敢的遵守著自己醫生的責任,護衛著自己的朋友,幫助他克服一切困難,幫助他戰勝膽怯的自己,成為一個合格的君王,而自己,只是遠遠地看著他,看著他的改變,為他高興……最后萊恩的微笑不知道感到了多少人,是不是有人和我一樣感動于這樣一份真摯的友情,超越權利,超越地位……
最令人感動的是國王喬治六世不斷戰勝自己的毅力和勇氣,還有他對國家和民族的責任感。我不知道應該怎樣去描繪這個人的心理,只覺得讓人敬佩,讓人折服,最后那一段演更是讓人熱血沸騰,我想,那個時候的人們一定覺得滿是信心,因為他們從國王的演講中聽到了一個民族誓死捍衛自己疆土的決心,看到了黑暗中的希望之光……
最后,我不禁反思,我們中國可不可以拍點這樣的電影呢?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