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700字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后感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700字范文,僅供參考,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700字1
《一個都不能少》是張藝謀導的部反映農村教學情況的部電影。說實話整部電影都是種凄涼的景色,沒有什么鮮艷的顏色,和那些華麗的電影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我卻覺得這部電影反映了很多真實的東西。
剛開始便是種凄涼的景象,所謂的學校就只是間破舊不堪的木屋,那些不完整的桌子,和堆砌起來的凳子組成了水泉鄉水泉小學。看到這里我覺得我們擁有如此好的學習環境太好了。高老師因生病不得不讓讀六年級的魏敏芝代課。高老師對魏敏芝的要求是學生個也不能少。小敏芝也深深記住了高老師的這要求。上課是學生并不聽話,吵吵鬧鬧,魏敏芝就索性守在外面,只確保個也不少。
我想或許為明知作為個老師并不夠格,因為她并沒有好好教導學生,但是我覺得她很有責任心,她牢牢記住了高老師的話‘個也不能少’。或許到這里還不能體現,但是接下來發生的事卻將這點深深體現出來。張慧科是班上的學習委員,但是有天他“不見”了。魏敏芝找到了他家,得知他家因貧窮上不起學,而張慧科去了城里。魏敏芝便想把他找回來,但是錢是個大問題,同學們就起湊錢去城里,但是終究不夠。他們想逃票,于是學生們擁而上為魏敏芝作掩護,她上了車,但是還是被發現了,把她從半路扔了回來。但她并沒放棄,她毅然徒步走到了城里。看著魏敏芝小小的身影獨自走在布滿泥沙的道路上,我感受到了她的決心。
魏敏芝來到了城里,但是被告知張慧科失蹤了,她便要求要去找張慧科,她去了車站,但茫茫人海想要找到張慧科何其容易,但是她沒有放棄,她找到了播音員想要通過廣播尋找,但結果不盡人意。接下來想貼尋人啟事,卻不知如何寫,最后她聽說上電視有可能找到,于是就想去電視臺。看著魏敏芝苦苦尋找的身影,我感到心酸卻又佩服,佩服她的毅力,不服輸,不放棄的倔強。魏敏芝到電視臺后,電視臺大門的接待員對她很冷漠,無視了她。她便在門前等臺長。終于3天后臺長同意了尋人的要求。魏敏芝成功了,她上了電視找到了張慧科。
魏敏芝這個女孩她勇敢、倔強卻又不善于表達,她牢牢記住了個也不能少的要求,永不放棄。而我呢?總因為些困難便放棄原先的目標,我覺得我也應該像她那樣不放棄,不達目的不罷休!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700字2
看完本影片,它竟然勾起了我年少時的絲絲回憶。我的腦海中不停浮現出我在學校度過的匆匆歲月,那一幕幕畫面浮現在我的眼前,耳邊隱隱約約還徘徊著一句句謹訓聲,不時仿佛還能看到那總是在忙忙碌碌的背影,就好像回到了那一年年坐在教室的場景,周圍還是那幫嘰嘰喳喳的同學們,還有那個站再講臺上面容微怒,眉間帶些嚴謹且十分高的聲音對我們呵斥的班主任。
看完本影片,我仿佛懂得了班主任費勁腦汁對我們的用心良苦,一想到老師為我學習擔憂的表情,我不以為然,而如今,我想對她說聲抱歉,曾經的我一定讓她失望,現如今我才懂得了作為老師的責任,那種堅定一心的志向,和自身作為再生父母的決心,姜太公曰:‘一日為師,終生為父。’老師是除了自己的親生父母外的再生父母,是我們人生中的領路人,更是我們人生中的指導者,更多的是教會我們先成人再成才的忠心。
那種教書育人的偉大,我不知用什么去贊美它,但我知道,要給予她尊重,而學習就是最好的報答。
影片中,小小年紀的代課老師,魏敏芝,她雖然不太懂得去交學生怎樣學習,但她也懂得作為一個老師的責任心,考慮學生的安全問題,更懂得去交學生先成人后成才的道理。
因為只要被別人稱呼為‘老師’這兩個字,就要做到老師應該做到的責任,這種責任,無條件,更無金錢可相提并論,更無任何代價可以換取它,這就是老師這兩個字的意義。
在影片中,我不僅看到了作為老師的偉大責任心,更看到了國家對偏遠山區的重視,去幫助那些貧苦的人家,讓他們的生活更加富裕,還有那些在山里上學的孩子們,在那種貧苦的環境中追求美好的目標而努力奮斗的神情,讓我自愧不如,因為我沒有像他們那樣努力的去學習知識,而且沒有拿出十分之十一的力氣去拼搏,我想在這一次事情中,我會得到良好的改變,提升自我學習能力和自身素質。
若是將來學習好了,去社會打拼,我想,我會盡自身所能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若是我有幸得到‘老師’這個稱呼,我會去偏遠的山區教書育人,因為在知識面前,人人平等,沒有任何代價可以換取知識的繁華。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700字3
一個偏遠的山村,一間破爛的教室,一張少了腿的講桌,一位僅小學文化不會教書的臨時代課老師魏敏芝,和一至四年級擠在一起讀書學習的二十八名衣著破爛的山區學生。這就是水泉鄉水泉小學的教學現狀,這也是著名導演張藝謀的電影《一個都不能少》一開始給我的印象。
《一個都不能少》這部電影給我們講述了一位在貧困山區小學教書的高老師,他的家人病重,不得已要回家一個月,村長找來魏敏芝臨時擔任代課老師,魏敏芝答應了高老師這些學生一個都不能少的叮囑。因班里一名女學生跑得快被選拔參加運動會了,不久,另一個學生張慧科因家里貧困到城里打工去了。班里一連失去了兩個學生,魏敏芝不知該如何向高老師交代,于是下決心去城里找回張慧科的故事。
電影看完了,我被影片深深地感動了,感動我的有以下幾點:
一是魏敏芝尋找學生的執著。魏敏芝先是為去城里的車票錢想盡了辦法:讓學生湊錢,去磚廠搬磚,最后混車,被趕下車后步行終于進城了卻被告知學生在火車站附近丟失了。她沒有放棄,而是更加堅定了找人的信念。去火車站廣播尋人不行;寫尋人啟事不行;去電視臺,不讓進門。此時的魏敏芝像茫茫大海里迷途的孤舟,多么無助啊,但她還是沒有放棄,她把希望寄托在電視臺臺長身上,為了等到臺長,她在電視臺門口逢人就問,餓了吃別人的剩飯,睡覺就倚著電視臺門口的電線桿最后終于見到了臺長。在電視臺安排下魏敏芝參加了一期訪談節目,她的學生張慧科被找到了,并和她一起回到了自己的學校里。從魏敏芝尋找學生的艱辛過程中我看到了她的執著,我們要學習她的這種精神,無論做什么事,都要有始有終,不能因為有困難就放棄。
二是偏遠山村教育的貧窮落后。破舊的學校沒有像樣的圍墻和校門,破舊的教室四處漏風透光,破舊的課桌高矮不一。就連放學要還要看太陽照射在柱子上的釘子的位置。還有在我們看來最最平常的粉筆在這里卻成了極其珍貴的東西。老師上課也只是讓學生們抄寫課文。
看了這部電影,我覺得我們處在繁華都市里的孩子是多么的幸福,我們有漂亮的校園環境,有現代化的教學設施,有高素質的任課老師。我們更應該好好學習,力爭成才,長大后為貧困地方的困難孩子們貢獻一份力量。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700字4
星期日,爸爸給我看了一部特別感人的電影,這部電影的名字叫《一個都不能少》,其中最讓我感動的人物是那位僅僅只有13歲的魏老師。
在一個貧窮的山區,有一位高老師因家里有事需要請26天假期,在這段時間里的,他把自己的教學任務托付給一位年齡只有13歲的小姑娘魏敏之,讓她來教這些學生。電影里關于魏老師對學生們的關懷數不勝數,非常感人,比如:有一位叫張衛科的學生,因為家里貧困,心里想著到城里去打工賺錢,在沒有經過老師同意的情況下,就私自離開村莊到城里去,當魏老師得知消息后,心里萬分焦急,她最后決定自己借錢到城里去尋找張衛科。到了陌生的城市,她呆呆地站在街道上,無助地看著繁華的街道,奔馳的車輛,擁擠的人群,她也不知道如何去尋找張衛科,她絞盡腦汁地想了許多辦法,可仍無濟于事,最后在好心人的指點下,通過電視臺終于找到失蹤的張衛科同學。
看了這部電影,我內心很震撼,魏老師只有13歲,她的年齡比我還要小,她不但承擔起一個老師的責任,還能做到了一個優秀老師所做的許多感人事跡。我想對魏老師說:“雖然您是一個代課老師,但您是一個很負責的優秀教師,學生少了一個,本來您并沒有義務一定要去尋找,您可以不管他的,可您并沒有這么做,而是自己借錢,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地想盡一切辦法把他給找回來了,這份愛心和勇氣很值得我學習,如果是我,我不一定做得到,我也許沒有這份勇氣,因為在那人生地不熟的大城市里,我會感到恐懼,寸步難行,不要說去找人了,平時我連自己也照顧不好,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作為13歲的女孩來說,我想您也一樣會有平常女孩子們通常的缺點,但您就是憑借著灼熱的愛心,堅定的信念和勇氣,克服了這些困難,取得勝利。
通過這部電影,我內心感觸很大,我也默默地下定決心,我要向魏老師學習,學習她那份強烈的愛心,那份堅定的信念,那份神圣的責任感,不斷鍛煉自己,增強信心,讓自己茁壯成長。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700字5
一部影片,一個故事,一份職責,一種感動。
這天,我有幸觀看了張藝謀導演的影片《一個都不能少》,它主要講述的是關于一個代課老師魏敏芝的故事,她只是個小學畢業的人,今年才十三歲。正因高老師請假回家探病才來到了水泉村小學,這個學校就有一個班,班里的學生一到四年級的都有,共二十八個學生……
在班里有一位名叫張慧科的男同學,由于母親生病,他輟學到城里去打工。魏老師知道以后,只身一人到城里去找張慧科,歷盡千辛萬苦,最后找到了他,把他帶回了家。其實她完全可以不用去找張慧科,正因她的任務就是代好這一個月的課,而她或許是為了高老師臨走之前的一句話:“這個班已經流失了十幾個學生,再也不能少!”我想:這就是職責所帶來的動力吧!
在這部影片中,最令我感動的是魏老師為了找張慧科在街頭上四處尋找,廣播找人,貼尋人啟事的一幕幕……可惜都沒有找到張慧科。她渴了,就喝街邊的自來水;餓了,就吃小店客人剩下的食物。她偶然遇到一個好心人,告訴她就應去電視臺……可門口的登計人員處處叼難她,不準她進去。她沒有就此放下,在大門外等了一天一夜,而且她見到每個從里面走出來的人就問:“你是不是臺長?你是不是臺長?”最終,她最后見到了臺長,并上了電視,在圓圓的鏡頭面前,她流下了眼淚,說了一席讓人感動不已的話:“張慧科我好想你,你在哪里?”
最終,魏老師找到了張慧科,一齊回到了那個熟悉而陌生的地方——水泉村期望小學。是啊,付出了或許才會有回報,可不付出注定一無所獲。而這個世上又有多少人能像魏老師一樣,為了一句話,為了一個孩子,付出那么多艱辛和勞累呢?
因此,我期望所有的貧困學子都能過上幸福的生活,也期望那些已經輟學的孩子能夠早日重返校園。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700字相關文章:
★ 觀后感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