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電影觀后感
電影根據一個真實的事例改編,故事情節(jié)平鋪直敘,沒有懸念,沒有沖突,沒有煽情,也許這樣更能讓觀眾進行冷靜的思考。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親愛的》電影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親愛的》電影觀后感1
首先,這題材很有質感,很有煽情空間。深圳的打工夫妻田文軍和早已離異的妻子魯曉娟有個共同的三歲男孩鵬鵬,他的被拐開啟了一個家庭的血淚尋找之路。
不屈不撓的尋找,無數次的被騙,似是而非的希望,抱團取暖的虔誠和自我鼓勵一言難盡的尋子路!
皇天不負有心人,在安徽的小山村里,鵬鵬已成為農婦李紅琴的養(yǎng)子,他管她叫媽,而她也愛他如命!
一場激烈的爭奪戰(zhàn)開始了,人販子老婆的李紅琴完敗。
那么失去了丈夫也失去了養(yǎng)子養(yǎng)女的農村婦女李紅琴未來該怎么走她的人生路呢?
她來到深圳,想法設法來到福利院,要見她的女兒,可是她哪里有這個權利呢?她只能為女兒買來曾經舍不得買的蠟筆,偷偷地爬上窗戶和依窗發(fā)呆的女兒淚眼相望,求爺爺告奶奶地打官司,想獲得女兒的寄養(yǎng)權。
這種電影有直指人心的力量。
《親愛的》電影觀后感2
今天在家看了一部電影,名字是《親愛的》,這是早幾年前都出的一部電影,那時我還在上大學,室友去看了,她說一進電影院,眼淚就止不住的往下流。一般情況下,對于這種兒童被拐的電影沒有太多的關注,也不太喜歡看悲情電影,今天閑著無聊,就選中了它看了看,一看就停不下來。
電影是由真實故事改編,電影里的男女主角:田文軍、魯曉娟已經離異,孩子交給爸爸撫養(yǎng),孩子鵬鵬在跟著小伙伴出去玩耍時,忽然看到了媽媽的汽車,便跟著媽媽的汽車追,后來追不上去,卻被一名男子強行抱走。從此以后,田和魯便踏上了漫漫的尋子之路,他們面容憔悴,以淚洗面,還結識了一幫也因失子而痛苦的心靈伙伴,他們相互鼓舞,一起尋找孩子們。最后,田收到一條信息:孩子在安徽。他們便歷經千辛萬苦找到了自己的孩子。故事最感人的就在此,孩子鵬鵬交由一名農婦撫養(yǎng),她對待鵬鵬就像對待親生兒子一般,而且,她不知道鵬鵬是她老公拐過來的,她老公還撿回了一名女棄嬰,他們組合起來的一家四口其樂融融的過了幾年,后來,鵬鵬經由警局,交給了親生父母,女棄嬰交與福利院照顧,農婦李紅琴念子心切,偷偷跑到福利院看女兒。田害怕孩子再次被拐,就連出門倒垃圾也要背著睡著的孩子,經常能見到田肩膀上扛著睡著的鵬鵬。電影最后,導演把故事原型人物播上去,看著很是感人。
有些事,必須你經歷了才能更明白。現在,我也有了孩子,看到兒童被拐的電影要比沒孩子時體會更深,看電影時,我一直在想:如果我的孩子被拐了,我的生活會變成什么樣?
我不敢想象。看完這部電影后,我抱著女兒,生怕她也離開我。
一般情況下,孩子剛出生時,父母對孩子的希望是只要健康就行,一旦上學,這個愿望就變成希望孩子能學習好,考上好學校,找個好工作。
我不想那么長遠,我也不知道未來的我會對孩子有什么要求,目前我也只希望女兒健康成長,永遠幸福快樂!
《親愛的》電影觀后感3
今天和昨天都在看很有淚點而且刷了幾遍的電影,昨天看的是《唐山大地震》,今天看了《親愛的》。這是我第三次看《唐山大地震》,每一次都會因為徐帆老師最后的那一跪而落淚,能夠理解方登那么多年愛恨的心理,也能理解母親在危難關頭救弟弟的決定,更心疼母親三十年來因為沒救女兒而耿耿于懷的心情。
第一次看《親愛的》也是被賺足了眼淚。一個作惡,眾人皆受苦。第二次看的時候,開始意識到陳導演的良苦用心和專業(yè),電影開始的得背景樂,孩子被拐的時黃渤的臉部特寫,找到孩子搶回孩子被全村人追著打的時候頭頂的天空,好像電影的每一處情節(jié)每一個細節(jié)都恰到好處。第一次看得時候不明白為什么會有趙薇痛哭這個點,后來明白了她才是整部劇最悲慘的人物,面對丈夫的欺騙,意外的懷孕,吉芳的撫養(yǎng)權,回村可能面臨的閑言碎語,這些種種都足以讓趙薇這個角色毀滅。
最難過的事情莫過于兩部電影都是根據真實故事改變。現實的無奈和苦難才更讓人心酸。
《親愛的》電影觀后感4
電影《親愛的》,故事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背景發(fā)生在幾年前的深圳,離異夫妻的孩子在無人看管的時候,被人販子拐走,幾年來,兩人踏上了辛苦的尋子之路,過程中結識了許多和他們有相似經歷的人,他們共同仇恨著人販子,共同期待著能早日找回本身失蹤的孩子,幾年后,故事的主人公在安徽一處鄉(xiāng)村找到了本身失散多年的兒子……
《親愛的》電影從表面看是一個字:痛。無論是親生父母的失子之痛還是養(yǎng)母的失子之痛——那種和失去有關的痛,痛得撕心裂肺,痛得肝腸寸斷,痛得生活沒有了顏色,甚至痛得可以拿生命去交換……
而事實上,習慣的種子,往往會在痛的土壤里茁壯成長起來,靜悄悄地蔓延著生長,無色無味無聲無息,所以,也更是無從發(fā)現。只是回頭時,發(fā)現那片痛的土壤不知何時在生活里變成了一塊浮沬未干的透明肥皂。
所以李紅琴才堅定不移地相信自己不會生小家伙,所以鵬鵬能成為吉剛又能成為鵬鵬,所以魯曉娟答應吉剛把妹妹吉芳帶回家;所以高夏才會把打官司的錢退回李紅琴并請她幫助照看母親……
所以,當面對生活產生的碰撞時,把一切都交給時間吧!因為習慣會開花結果——這個果子味道很淡,痛也淡,樂也淡。
《親愛的》電影觀后感5
電影有些悲,沉重的直戳心靈,但不一定會讓你落淚;趙薇的方言佟大為的夸張表演有些滑稽,但你不一定會開懷大笑。這部電影有一只手,深深地伸到你的胸膛里,會觸碰到你的心靈!
電影《親愛的》講述丟失孩子的故事,那種深沉與悲痛,其實是每個人從生活中都能感受到和理解的。然而這不僅不是一個普遍發(fā)生的故事,也不單純在講述孩子的丟失和尋找,他折射出了社會中人們內心某種東西的丟失和尋找。
電影里,田文軍不認命,他拼命尋找,不言放棄。找到鵬鵬那天晚上,他在派出所的樓梯間痛哭,那是3年來他第一次落淚,那就像憋了長長的一口悶氣,終于爆發(fā),面容抽搐,聲嘶力竭,沒有吐出任何一個字,但我們完全能夠感受到,這幾年,他活得有多累。看著他抱頭痛哭,我們似乎突然明白,他拼命尋找的何止是鵬鵬,只有把鵬鵬帶回來,他的家才在。
魯曉娟丟失的也不僅是鵬鵬,也丟掉了自己。這實際上,跟很多我們身邊的人都很像,只是活得太匆忙,以至于沒法停下腳步去看看原來的自己,看看現在的自己。失去鵬鵬,她又變得跟田文軍一樣了;尋找鵬鵬,其實是她自我重建的過程,重新回到她出發(fā)時的狀態(tài)。面對本能痛苦,外在的不可能幫助到什么,只有重新建立內心,才可以去對抗、甚至超越這個痛苦。電影里雖然沒有一個最終的結案,但我們顯然能感受到,魯曉娟“回家”了。
趙薇在這部戲里大放光彩,“她”丈夫已死,養(yǎng)子被帶回家,女兒被奪走,她的家完全散了,如果女兒不能要回來,嚴重地說,那她活著還有什么意義。兒子和女兒都不屬于她,就連法律,似乎也要來割斷她最后一根稻草,生活之于她,太殘酷了,以至于我們在道德倫理上本該厭惡這樣的“人販子老婆”,但卻最終不由為之憐惜和同情。她為了“女兒”為了讓“人”作證,居然獻出身子,也正是她不惜用身子換“證詞”,她懷孕了,也正是懷孕,在黑暗盡頭給了她一點的光亮,成就了影片結尾。
電影《親愛的》從演技,從良心,從劇情,不得不給個“贊”!
《親愛的》電影觀后感6
“親愛的小孩,今天有沒有哭?是否朋友都已經離去,留下了帶不走的孤獨……”隨著這歌聲的響起,淚水盈滿了我的眼眶。
這是一個發(fā)生在深圳的真實故事。一對離婚的夫妻,他們有一個可愛的兒子田鵬,然而某一天,田鵬于一次和小朋友外出玩耍時失蹤,后面在監(jiān)控中發(fā)現是被人抱走。絕望、心碎和崩潰之中的爸爸和媽媽踏上了漫漫尋子之路,并在途中結識了許多和他們一樣無助的失去孩子的父親和母親們。
一個孩子的丟失及被拐,兩個家庭的悲哀和痛苦,還有孩子眼中的無助及創(chuàng)傷。每個小孩的誕生都是上帝賜給父母最珍貴的禮物。為什么總有些人求不得就轉而去非法破壞別人的幸福家庭!電影中的一句話講的好“沒有買方就沒有賣方,沒有賣方就沒有拐賣!”求求你們醒醒吧“人性”!不要被自私和利益蒙蔽了你們的良知。
電影中田鵬失而復得的這個家庭是不幸的,但也是幸運的。有多少被拐走的小孩,一輩子與親身父母再也不得見!或者當他們長大成人,和親身父母相見不相識的悲傷。親愛的小孩,你是否還記得回家的路?
《親愛的》電影觀后感相關文章:
★ 公安奪冠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