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觀后感想
父母對兒女的思念,猶如潺潺的流水永不停歇。父母的愛,是人間最偉大最神奇的力量。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親愛的》觀后感想,一起來看看吧,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親愛的》觀后感想1
漫漫尋子路,深愛一個孩子
“不管他在哪里,我必須找到他,”一位父親堅定地說。看完電影《親愛的》,我感受到了一種含蓄而深沉的父愛。
三年前,由于他的疏忽,兒子意外失蹤,他踏上了尋找兒子的漫漫征途。然而,這條路充滿坎坷和荊棘。多次被騙,一次又一次熄滅了他心中的希望之火。外人的輿論,妻子的指責,尷尬的生活,心中無法抹去的愧疚,讓他身心俱疲,曾經(jīng)美好的回憶都成了虛幻。他擺攤上街乞討,卻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兒子,才在尋找兒子的路上有了希望和勇氣。這不就是作為父親最深最強的愛嗎?
另一方面,父親也是中國式的父親:含蓄、隱忍、大方的愛。
我父親不知道如何很好地表達愛。他只和我談人生理想這種理性的東西。我在自行車上摔斷了腿,媽媽沖上來問我疼不疼,爸爸只是站在旁邊讓我起來繼續(xù)練;在生日聚會上,媽媽寫,媽媽和我一起吹蠟燭,而爸爸只是默默地忙著做飯;在學校寄宿的時候,有時候會給家里打電話,媽媽哭,爸爸只是默默聽著。假期旅行,父親精心安排,一邊翻看照片,剩下的只有我和母親的笑聲,父親幾乎只有一個背影。父親默默地小心翼翼地表達了他的愛。
我爺爺也是。我叔叔遠在非洲。每次我們打視頻電話的時候,我爺爺都盡量微笑,說他沒事,但是我們不看的時候,他偷偷的轉(zhuǎn)過身,抹眼淚。
也許中國父親的每一個親愛的孩子,都是那么隱忍地愛著。
《親愛的》中的父親愿意為兒子付出一切,可我們的父親不是這樣嗎?我們很少聽到他們說你冷不冷,學業(yè)上能吃嗎?你有什么吃的嗎?他們真的不善于用語言表達愛,而是用實際行動把偉大博大的父愛融入到我們生活的細節(jié)中。
捫心自問,你是否意識到父親深沉含蓄的愛?
《親愛的》觀后感想2
電影《親愛的》,講述的就是一個普通家庭的孩子被拐走以及解救孩子的故事,看過電影后,會發(fā)現(xiàn),這不僅僅是一部苦情催淚片。有些悲,不一定讓人落淚,但沉重會直戳心靈;有些希望,不一定讓人開懷大笑,但總會有一絲陽光不經(jīng)意地落在眉梢。《親愛的》就是這樣一部電影。就像黃渤說的,“這個電影有一只手,是深深地伸到你的胸膛里,會觸碰到你的心靈。”
每個人都可以透過這部電影看到社會的群像,看到自己內(nèi)心的焦慮和對親情的漠視,而那種丟失的深沉與悲痛,其實是每個人從生活中都能感受到的。然而這不僅不是一個普遍發(fā)生的故事,它也不單純在講述孩子的丟失和尋找,還折射出了社會中人們內(nèi)心某種東西的丟失和尋找。人來人往,我們迷惘,我們失去,我們的“家”究竟在何方?
這樣的事情如何不再發(fā)生,如何避免?該拿什么來保護你,我的孩子,電影觀看結束后這樣的想法又再一次出現(xiàn)在腦海里,這是全社會需要共同解決的難題。
電影里,田文軍說“憑什么我要認命”,就是這股勁讓他拼命尋找,不言放棄,唯有把“希望當飯吃”,他才能在失去幾乎所有的時候,還能“不認命”地盼望著找回一點點的尊嚴。找到鵬鵬那天晚上,他在派出所的樓梯間痛哭,那是3年來他第一次落淚,那就像憋了長長的一口悶氣,終于終于爆發(fā),面容抽搐,聲嘶力竭,沒有吐出一個字,但我們完全能夠感受到,這幾年,他活得有多累。黃渤的表演太有爆發(fā)力了,在靜默中,給予我們心靈重重地一錘,雖然沒有經(jīng)歷過這般痛苦,但是看著他抱頭痛哭,我們似乎能突然明白,他拼命尋找的何止是鵬鵬,只有把鵬鵬帶回來,他的家才在,他才能“回家”。
魯曉娟丟失的也不僅是鵬鵬。“不認命”的她為了往上爬,和田文軍離婚,組建了一個中產(chǎn)家庭。但在丟失了鵬鵬之后,她終于發(fā)現(xiàn),其實身份、金錢是無法對抗這樣一個痛苦的,她一直想擺脫人下人的身份,倒頭來卻發(fā)現(xiàn)丟掉了自己。這實際上,跟很多我們身邊的人都很像,只是活得太匆忙,以至于沒法停下腳步去看看原來的自己,再看看現(xiàn)在的自己。失去鵬鵬,她又變得跟田文軍一樣了;尋找鵬鵬,其實是她自我重建的過程,重新回到她出發(fā)時的狀態(tài)。面對本能痛苦,外在的不可能幫助到什么,只有重新建立內(nèi)心,才可以去對抗、甚至超越這個痛苦。電影里雖然沒有一個最終的結案,但我們顯然能感受到,魯曉娟“回家”了。
李紅琴,她丟失的是一切,丈夫已死,養(yǎng)子被帶回家,女兒被奪走,她的家完全散了。兒子和女兒都不屬于她,就連法律,似乎也要來割斷她最后一根稻草,生活之于她,太殘酷了,以至于我們在道德倫理上本該厭惡這樣的“人販子老婆”,但卻最終不由為之憐惜和感慨。電影的最后,留下了很多,長鏡頭一搖,我們隱隱看見,黑暗的盡頭還是有一點的光亮,那到底是不是希望?
拐賣孩子,沒有買方市場就沒有賣方市場,犯人無不是利用年少無知和防范意識薄弱的弱點作案。那么如果我們對孩子們有意識地對其進行安全教育也許是個不錯的方法。讓他們學會拒絕與自己不熟悉的人接觸。如此雖不能解決問題的根源,但是也能強化孩子保護自己的意識,同時還需要全社會的關注。
《親愛的》是一部好電影,但它需要我們靜下心來,去接受故事的牽引。我們都太焦慮了,以至于無法意識到自己丟掉的是什么。絕大部分的人都不會有電影里面那些人物的經(jīng)歷,但是光影的魅力,就可以讓我們在兩個多小時內(nèi),去感受另外一場人生,然后審視自己。電影的深度不在于導演或編劇將細節(jié)挖得多么深入,而在于,它落在我們的心頭到底有多重。陳可辛導演的電影,不會有絕對的好人與壞人,也不會給予大家一個明確的答案,他就是一個旁觀者,鋪開了一切的問題,讓我們自己去尋找“回家”的路。
離家的路有千萬條,回家的路只有一條。希望我們都在那唯一一條路上。
《親愛的》觀后感想3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位名叫田鵬的小男孩,在一次外出玩耍時不慎走失,他的父母苦苦尋找三年終于在一個偏僻的小山村找到的感人故事。
看著電影,我突然被一個畫面深深打動了。
自從田鵬被家人找到后,他的父母都跟他形影不離,害怕再次把田鵬弄丟了。有一句話形容的好“一朝怕蛇咬,十年怕井繩”,的確,田鵬的父親田文軍就連扔個垃圾都要抱著孩子,擔心孩子不見了,而且扔垃圾的聲音一次比一次低,怕把睡熟的兒子吵醒。說是扔垃圾,我們的父母就是鎖個門就下去扔垃圾了,而田鵬的父母,無論何時都要抱著孩子,就是怕什么——走丟,就這么一個很平常,很微小的動作都能看得出父母對他的愛,都說愛是無聲的,無私奉獻的,田鵬的父母就是一個例子!
與此同時,我突然想到了一件很對不起父母的是——那天是周六下午,我和同學出去購物。因為寫完了作業(yè),我便拋掉一切煩惱,放肆的和同學玩著,根本沒有考慮到父母會擔心我。我和同學又是逛超市,又是去游樂園,還溜去龍船逛了一圈,并不知道時間匆匆流過。
我們一起走進一家甜品店,找了位置坐下后,點了幾樣甜品、小吃,邊聊邊吃,不時傳去幾聲爽朗的笑聲,很快,一坐就是半個小時,我們也差不多吃飽了,我一看手表,驚呆了:哎呀!怎么這么晚了?都晚上七點了,怎么一玩就是四個小時,這下死定了,趕緊回家了!我和同學付了錢,馬上沖去搭公車回家。
一回到家,我做好被罵的心理準備,可沒想到,在家等候我多時的父母把沒有罵我,而是走過來焦急地問我怎么回這么晚?沒有遇到什么危險吧。我偷偷抬起頭看了一眼媽媽,竟發(fā)現(xiàn)媽媽的眼神滿是焦急、擔心。看到媽媽的樣子,眼淚不自覺的從眼角里流了出來,我撲向媽媽的懷里,傷心的哭了。
父母都是很擔心自己孩子的安全的,包括田鵬的父母。我敢說,全世界的父母都是一樣擔心的。
《親愛的》觀后感想4
當鵬鵬的父親在網(wǎng)上發(fā)布了尋子視頻后,很多人因為錢,不斷的打電話給孩子的父親,但是每一次打電話的人都是騙子。當父親帶著希望去見兒子時,總是失望的回歸。我覺得,當一個人騙你說孩子就在不遠處但你卻見不到時,心里那沉重的石頭就不會墜落,只會讓你覺得尋找孩子還有希望。到了后面沒人騙自己了,就覺得眼前一片迷茫,猶如大海撈針,不知去哪能找到孩子。
當鵬鵬的父母費盡千辛萬苦好不容易找到孩子時,心里百感交集,當他們看到:離開自己三年的孩子,因為時間的消磨,孩子已然不認識他們了。孩子對父母說的第一句話就是:“警察叔叔,快把他們抓起來”。他們?nèi)齻€熟悉的陌生人就這樣互相對視著。
出了警察局,這位堅強的父親瞬間淚流滿面,已經(jīng)找到了孩子,孩子卻又不認識父母了,這對每一個父母來說都是殘酷的。
而鵬鵬的養(yǎng)母為了要回身在福利院的吉芳,曾多次找到福利院的院長,要求見一面吉芳,可是都被拒絕了,就為了見一面吉芳,她爬上了電線桿,與養(yǎng)女通話。
雖然這兩個孩子不是她親生的,但是她已經(jīng)做到了一個母親的責任。
這部電影讓我感受到了那一對“夫妻”和那一位養(yǎng)母對孩子的窮追不舍的偉大的愛。
《親愛的》觀后感想5
電影根據(jù)一個真實的事例改編,故事情節(jié)平鋪直敘,沒有懸念,沒有沖突,沒有煽情,也許這樣更能讓觀眾進行冷靜的思考。
故事開始于一個婚姻破裂的家庭,男人的執(zhí)拗、女人的刻薄,一個典型的失敗婚姻。孩子的撫養(yǎng)權歸父親田文軍(黃渤)所有,因為疏于照顧,孩子被陌生人拐走。接下來影片就進入了黃渤模式,不惜一切尋找孩子,最后根據(jù)好心人提供的線索在一個偏遠的農(nóng)村里找到了孩子,此時由趙薇飾演的孩子的養(yǎng)母李紅琴出場。整個影片所有的演員都盡量淡化自己的表演,盡量做到不留痕跡,趙薇把這個角色演到這種程度也算是不容易了。李紅琴除了田文軍的孩子還收養(yǎng)了一個更小的女孩,影片的后半部分主要講李紅琴爭取這個小女孩的撫養(yǎng)權。
這樣的故事給人的第一感受就是傷害,心靈上的傷害。丟失孩子的父母組成了一個團體,他們近乎瘋狂地尋找孩子,愧疚、迷茫、無助 。 即使你想傾盡一切也無法讓孩子再回到身邊。即使田文軍找到了孩子也只是偶然的個例,團體的組織者——韓總說了一句話:“我付出了這么多的努力,為什么偏偏是你(田文軍)找到了孩子,而不是我。”除了父母要承受巨大的痛苦,孩子也受到了很大的傷害。從孩子的角度來講被找到了其實是又一次被其他人從自己的父母身邊搶走,又要面對新的父母,這個過程對于孩子來說是非常痛苦的。
影片的后半部分主角變成了李紅琴,她在這里變成了弱者,甚至變成了受害者。當律師問她是否知道這兩個孩子是她丈夫拐騙來的,雖然她沒有直說,但顯然她是知道的。至于她的丈夫在影片里只能選擇生病去世了,要不劇情就沒辦法發(fā)展了。影片的最后還使用了一些真實的鏡頭,描述了影片的原型之間的同情和諒解。可是這種同情和諒解只能讓非法收養(yǎng)小孩的人減輕了心里的愧疚感,降低了違法的成本,其實他們和拐騙小孩的人一樣都是在犯罪。這些人同樣應該在法律上和道德上得到懲罰,這樣才能減少拐騙兒童案件的發(fā)生。
其實影片中我更贊成兩個人,一個是福利院的院長、一個是法院的法官,雖然他們兩個得出場是為了襯托李紅琴的軟弱。由于李紅琴收養(yǎng)的小女孩找不到親生父母,被送到了福利院,院長堅決地拒絕了李紅琴對小女孩的領養(yǎng),法院院長則對她起訴福利院根本不予支持。如果真的想收養(yǎng)小孩就應該通過正規(guī)渠道,否則你的愛就會給別人帶來傷害。還有你是否具備給孩子提供優(yōu)良生長環(huán)境的能力,因為愛不僅僅是占有和給予,責任是最重要的。
《親愛的》觀后感想相關文章:
★ 觀后感格式范文
★ 觀后感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