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華》經典電影觀后感
你知道嗎?《芳華》中戰爭場景的描繪宏大有力,盛宴般血色的戰爭,將主人公如泡沫一樣虛幻美好的理想使命直接戳破在觀眾面前。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芳華》經典電影觀后感7篇,衷心希望能為您提供幫助!
《芳華》經典電影觀后感篇1
“多希望有一天突然驚醒,發現自己在一節課上睡著了,一覺醒來還在初中的教室里。老師的粉筆迎面而來砸到你的臉上,提醒你,上課不要睡覺。你告訴同桌,說做了個好長的夢。同桌罵你白癡,叫你好好聽課。你看著窗外的球場,陽光灑在臉上,一切都那么熟悉,一切還充滿希望!”
這是我們在心里想過無數次的場景還原,也是電影《芳華》最大的主題。
它最大的痛處在于再也回不去了。人間有多少芳華,就有多少遺憾,一個人在經歷了許多事情就會發現,青春真的是一個人擁有過的最美好的東西。
文工團解散的時候,所有的人哭得稀里嘩啦,舞蹈指導老師抱著政委哭著說:“政委,為什么要解散文工團?為什么?”
這讓我想起每次初中、高中、大學畢業的散伙飯,我明明覺得這樣的學習生活無趣又累得要死,盼著它快點結束,可是真的快要結束的時候,又非常舍不得,這里埋葬著我的整個青春啊!
何小萍穿著病服在月下獨舞,那是全片最美的片段。劉峰遭人陷害,被開除出文工團,幾乎所有人和他劃清界限,那是全片最殘酷的片段。
劉峰唯一一次釋放,就是對林丁丁表白,擁抱了她,這個擁抱卻讓他萬劫不復。何小萍唯一一次釋放,是拿了林丁丁的軍裝去拍照,作為新人的她,卻永遠被室友們釘在恥辱柱上面。
《芳華》懷舊美好的畫面背后,展現出來的,是無奈的現實。
“一個從來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識別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這句話是我在全片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話,也是把何小萍和劉峰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一條線,因為他們兩個人都是善良的人。
劉峰被迫的離開文工團,只有她一個人去送行,臨走前賭氣似的大聲喊,想讓所有人都聽見:“我明天早上來送你!”
在那個特殊的時代,團隊里的人集體背叛了劉峰,只有何小萍覺得他是一個好人。
人與人之間為什么會疏遠?因為三觀早已不同。
劉峰和何小萍都是那個時代特立獨行的人,何小萍看穿了文工團所有人的勾心斗角,利己主義,即使給她跳主角的機會,她也不屑與那些人為伍。
后來她從文工團離開,跟隨劉峰的腳步去當了一個戰地護士,她在病榻前,那個十七歲的士兵問她有沒有心上人,她說:“我配不上他(劉峰),他是個很好很好的人”,看得我眼淚差點掉下來。
多年之后,蕭穗子成了知名記者,林丁丁嫁給了華僑,陳燦變成了地產商,郝淑雯跟他有了孩子,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而劉峰斷了一只手之后,變成了一個從事書籍運輸的小販,他的車子還讓城管收了,自己沒錢交罰款。
劉峰的日子雖然不富裕,但是自足而充實,他和何小萍相約著一起看望那些在戰爭中死亡的戰友。
電影在最后用蕭穗子的角度說:我是在20__年的春天,孩子的婚禮上,見到了那些失散多年的戰友的,不由得感嘆,一代人的芳華已逝,面目全非,雖然他們談笑如故,但是不難看出歲月對每個人的改變,和難掩的失落,倒是劉峰和小萍,顯得更知足,話雖不多,卻待人溫和。
青春就像是一場盛大的流離失所,在洗盡鉛華之后,許多人對人生滿是失落,而只有那兩個相同的溫暖靈魂靠得越來越近。
《芳華》經典電影觀后感篇2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看完《芳華》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感嘆時光的易逝,感嘆青春的短暫,同時,我為男主角劉峰感到痛惜。
《芳華》講述的一個發生在七八十年代的故事,對于我們國家來說,這一段時間具有著特殊的意義。故事發生的地點是在部隊的文工團,文工團呢?當時是以文藝演出的方式,慰問在一線部隊打仗的軍人們等,緩解他們的壓力,給予他們精神上的支持,為他們為國家做出的貢獻表示感謝。也許他們是去慰問這些人,但是他們可能并不能真正的體會這些人的付出。在這個文工團里,我看到的是一些利己主義者,每個人的心里都有自己的想法,他們并不知道他們所處的時代是個特殊的時代,國家,社會都在變化著,同時,人也在慢慢的變化著。這一切變化來的是那么的悄無聲息,如果沒有敏銳的洞察力,我們是察覺不到時代的進步潮流。在這種變革下,我們無力阻擋,無力改變,因為這一切讓我感覺到了我們的渺小,我們的無奈,我們的迷茫,所以在張無形的大網下,很多人選擇了改變自己,保護好自己。
電影的男主角劉峰,在我的眼中,他是一個善良,樂于助人,擁有大無畏精神,崇尚雷鋒的人。在文工團這個集體里面呢,他也是被大家公認為活雷鋒。但有時候,我覺得劉峰的做法太過于無私了,他積極地為文工團里面的每一個人服務,不求回報,無怨無悔。不管什么時候,大家遇到什么事,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而他呢?也總是義無反顧的幫助他們。每次在吃飯的時候,每個人都會叫打飯的人再多給一個餃子,劉峰則是默默無聞的專挑著餃子皮吃。他為大家所做的一切,都被所有人認為是應該的。在現代人的眼中,一些人可能會認為這劉峰也太傻,太蠢了吧。但他這樣做,也許是跟他的經歷,跟他成長的環境,跟他的精神信仰有關吧!
這么的好的一個人,他卻沒有得到上天的眷顧。他為文工團里每個人奉獻了自己,但是在自己被誣陷下放時,除了何小萍,沒有一個人來送他。在這個時候,我為他感到很悲哀。他被下放到了基層,當了前線的士兵,在打仗的時候,他同樣毅然決然的奉獻自己的生命。戰爭結束后,他成了英雄,但少了一支胳膊。回來后,他討過老婆卻又嫌棄他跟別人跑了,最后失業成了小販。
電影的女主角——何小萍,在整部電影里她是一個始終不被善待的人,但她卻是最能識別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的人。所以劉峰的善良也只有她能理解。舞蹈功底很好的她,從小就很孤苦,以為來到了文工團,她就可以展示自己,得到快樂。想像很美好,現實很殘酷,在文工團她就是她們的笑話。在劉峰下放后,她對這個集體失去了信心,也隨著劉峰來到了前線。前線的一切,都讓她觸目驚心,同時,更讓她懂得生命的寶貴。戰爭結束后,她也成了英雄,但她卻精神失常了。在文工團最后一次演出的時候,她聽到了熟悉的音樂,記憶瞬間在腦海里被喚醒,她跑出去獨自在月夜下翩翩起舞,那時的她是多么的美!電影的結局,劉峰和何小萍經歷種種之后,最后他們在烈士的墓碑那里再次相遇,小萍對劉峰表達自己的愛意,幾經輾轉最終兩人在一起了。
《芳華》描繪了文工團里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在這個充滿理想和激情的文工團,他們經歷了成長中的愛情萌發和充滿變數的人生命運。在這個大時代的背景下,他們每個人的命運都大相徑庭!但我想小萍和劉峰最后在他們當中雖并不是最有錢,最有權的,但他們應該是最安詳,最知足常樂的!
在這個美好的青春年華里,我們每個人都會懷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我希望我們能珍惜當下,抓住時光,讓自己綻放出最美的光彩。
《芳華》經典電影觀后感篇3
《芳華》雖已是去年的老電影,可再次觀看時,心中還是五味雜陳,有著說不出的滋味。
這部電影實屬良心作品。它包含著文工團中文藝兵們一起訓練一起生活時的愉快;包含著何小萍翩翩起舞時的優美和戰場上救助戰士們時的勇敢無畏;它有著戰場上戰爭的冷酷無情,也有戰士們的堅毅與誓死守衛;還有著六七十年代人們最美的年華。
當然,它包含了令人向往的美好回憶,但也帶著讓人避之不及的陰暗一面。何小萍初到文工團時遭人排擠,爛好人劉峰最終落得殘疾、受人欺負的結局。我不禁地想:為什么好人總得不到好報呢?反而是那些存有私心,抱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人過得滋潤呢?難道正應了"壞人吃香的喝辣的爽死,好人吃糠咽菜的窮死”這句俗語?但其實啊,不是說好人做不得,但也需有個度,像劉峰這“爛好人”,大家都把他的好當做了理所應當,也就造成了如今的情況。
在電影的最后,劉峰和何小萍相互依偎在一起,衣著雖簡樸面容卻帶笑。這也許就說的是好人看穿了虛名,得到了真正平淡的幸福吧!不信,那你瞧:一代人的芳華已逝,面目全非,雖然他們談笑如故,可還是不難看出歲月給每個人的改變。倒是劉峰和何小萍顯得更為知足,話雖不多,卻待人溫和。
僅以此談,獻給我心目中的《芳華》。
《芳華》經典電影觀后感篇4
9月21日,由馮小剛執導、嚴歌苓編劇的電影《芳華》在甬城展映,筆者有幸觀看了這部電影。
馮小剛用很有度數的紅酒來形容電影《芳華》,一大杯酒喝下去,整個人就暈在其中了。自古青春和愛情從來都不會局限在時代的隔膜里,熱血、激情、躁動、純真、美好,兩樣人生一樣青春,都散發著追逐理想的芬芳。
電影《芳華》改編自嚴歌苓的同名小說,以70至80年代為故事背景,講述了一群正值芳華的文藝兵,在充滿理想和激情的文工團里,初嘗成長中的懵懂愛情,經歷出乎意料的命運變數。
《芳華》經典電影觀后感篇5
你的故事寫滿我的芳華,影片中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命運,但那些故事在彼此的芳華里綻放著奕奕光彩。
電影中“活雷鋒”劉峰(黃軒飾)是一個在文工團里不被認可的存在,而受到劉峰照顧被文工團破格錄取的何小萍(苗苗飾),從到文工團的第一天就成為了一個“笑話”。文工團女兵蕭穗子(鐘楚曦)作為何小萍這個“笑話”的見證者,因為父親被打倒這樣的經歷,蕭穗子對何小萍和劉峰的遭遇充滿了同情。在劉峰和何小萍無意中卷入殘酷的戰爭之后,命運巧合,蕭穗子與二人重逢在硝煙彌漫的戰場。
影片以蕭穗子的第一視角“我”作為電影的敘事者,見證了劉峰、何小萍等文工團青春少年們大相徑庭的命運,具有很強烈的代入感。
《芳華》經典電影觀后感篇6
影片開始部分營造的都是歡愉的氣氛,歡快的舞蹈、音樂,食堂里的愉快用餐,“活雷鋒”街上抓豬的戲謔搞笑,讓人感覺放松,但美好之后往往是令人心酸的疼痛。有多美好就有多悲情,這正是導演的聰明之處,伏筆埋的悄無聲息。就像心掉在地上摔碎還要被踩上千腳,前后反差形成了強烈的戲劇沖突,很能抓住觀眾的心。
劉峰表白喜歡的女孩,情不自禁擁抱女孩被好事者撞見,之后意想不到的事情接踵而至,劉峰被下放到邊防伐木連;受到劉峰照顧的何小萍對文工團失望透頂,因為抗爭被迫離開文工團到野戰醫院當護士;而蕭穗子終于有勇氣送出第一封情書的時候卻被戰友截胡。這些打破美好的意外讓人深感無奈,無力反抗。
從戰場回來后的劉峰和何小萍都成了英雄,但是沒人清楚英雄背后承受的東西。一場殘酷的戰爭,劉峰丟了一只胳膊,從小就遭人白眼受盡欺負的何小萍,突然之間成為英雄讓她精神崩潰失常美好再次被撕碎,毀的徹底。當何小萍被音樂喚醒,操場上翩翩起舞的身影撼動人心。這是理想的光華,散發著誘人的芬芳。
《芳華》經典電影觀后感篇7
不知道是歲月給青春留下了烙印還是青春給歲月留下了溫馨!
電影演到快結束的時候,小萍姐姐真的好起來了。可是,小萍姐姐好像生活得并不好,可是她那些曾經欺負過她的其他姐姐們好像過得都很開心。我就看不懂了,為什么小萍姐姐做了那么多的好事,卻沒有一個好的結果,而那些“壞人”們卻能過上好的生活。
“好人”多磨難!似乎印證了什么!
我一直還在糾結著,小學生眼中是好人壞人的標準,好人不得好報,這是小學生的疑惑,但我作為一個成人看到的是人性的撕裂,不是用好人壞人能解釋的問題。
小時候看電影,也只有兩個標準:好人,壞人。而且那個時代的電影都是好人贏了,壞人輸了。那時候父親也是這樣想的,所以他從不看電影,就是在家門口演電影他也不看。但唯一的一次,在我們軟磨硬泡下,在我們反復說明不是那些好人壞人的片子的情況下,父親和我們一起在生產隊的場畔里看了一場電影,那部電影是《賣花姑娘》。在那個“英雄”的時代,人們習慣了好人壞人的時代,《賣花姑娘》的放映,感動了多少人!底下哭聲一片,我們哭了,一直剛強的父親也哭了。那個情形累似今天《芳華》的情形。
我一直糾結著,思考著。
何小萍是好人嗎?夜讀朱光潛——你要做的只不過是發現生活之美,又聯想到《芳華》何小萍,她的意志被現實征服,當兵是逃脫家庭,劇團不待見就消極對抗,高原慰問以高燒逃避,固然有弱者的一面,但不敢面對現實才是致命的缺陷。人性的懦弱暴露無遺。怪社會,怪自己,都不是理由。骨子里有好強爭勝的性格,責怪林丁丁也是無理由的,你得不到的東西人家又不惜憾,怪誰!她以弱者的形象博得觀眾的同情,仔細想想,她倒底做了哪些好事?好事的標準是什么?
其實,生活是很無奈的,你改變不了世界,你就改變自己。何小萍改變了什么?她的懦弱、脆弱是導致經受不了刺激神經失常的根源。影片的高明之處就在前面大量的鋪排已經給結果埋下了伏筆。她的叛逆,她的逃避,她的要強,她的消極,怪那個時代嗎?我想不管放到什么時代,這樣的人都會是這樣的結果。只是馮導或者說是作者嚴歌苓把她放到了那個時代背景下似乎更趨合理。其實,這樣的社會一直在演義著,沒有因了時代的變換而改變。
我說過,時代的是非功過自有時間的評判,人性的丑陋美艷也不是一個林丁丁的錯,社會的復雜,人性的多元,自有存在的理由,我們不去評判,做好自己是我的信條!
電影最后一個鏡頭很震撼人心,何小萍從劇場出來孤獨的一個人情不自禁地跳起了舞蹈。是不是有世上污穢我獨清的感覺!
做一個孤獨的舞者!似乎我看到了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