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流浪地球觀后感800字左右
《流浪地球》影情節反復不斷提醒,希望的力量是代代相傳不變的真諦。地球發生毀滅性災難,全球變冷,溫度降到零下十度,根本沒辦法生存,只能穿著特制防護服才能存活。品味完一部作品后,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后感了。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初中流浪地球觀后感800字左右”,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初中流浪地球觀后感800字左右篇1
今天去看了電影——《流浪地球》,電影中令人震撼的場景和催人淚下的劇情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這是一部根據“劉慈欣”同名科幻小說改編的片子,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太陽即將毀滅,地球逐漸變得極寒,為了生存下去,人們不得不進入地球的內部生活。就算這樣,地球還是擺脫不了毀滅的厄運。為了拯救地球,找回失散的家園,科學家們在地球的很多角落安裝了總共一萬座“行星推動器”,它們產生的動力能夠推動地球逐漸逃離太陽系,去尋找一個新的,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系。
而正當地球緩慢而平穩地離開時,木星卻要在很短的時間里以極快的速度撞向地球,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主人公“劉啟”和科學家們想出了一個辦法——將所有行星推動器的能量轉換成熱能,再將熱能輸送到木星上,點燃木星表面的氫氣,推使地球反彈出去。可是,他們卻預算錯了。正當大家束手無策時,劉啟的爸爸駕駛自己的飛行器點燃了剩余的燃點,地球得以安全,但他自己卻犧牲了。
看完了這部影片,相信很多人都會被里面的臺詞“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范,親人兩行淚”給逗笑了,同時,也被電影中的父子情,朋友情給感動的哭了。就是在那樣一個高科技的時代,人類在浩大的宇宙中還是顯得那么無能為力與渺小。而在災難面前,我們中國人卻沒有害怕,大家團結一心,發揮聰明才智,攜手共渡難關。每一個人的加入,就像江河匯入湖海,凝聚的人越多,就越有力量!
《流浪地球》是一部很優秀的電影,大氣又溫情。我想,不管是大人,還是像我這樣的小孩,看了這部電影后都會被它深深地感動。
初中流浪地球觀后感800字左右篇2
昨天,爸爸帶我去看了電影《 流浪地球 》。
這是一部中國科幻片.故事的背景是未來太陽急速膨脹,會吞噬地球,人類被迫在赤道附近裝上推動器,由空間站引導,帶看地球離開銀河系,經過 2500 年,去到新家園。但是在中途,由于幾臺推動器沒了燃料。導致 7 天后地球將與木星發生撞擊。為了生存,人類有了大膽的想法,他們憑借推動器,點燃了木星,逃離了危難,繼續征程 ……
”太宏偉了!”在走出影院時,我不禁感嘆。在過去兩個小時中,我仿佛置身在科幻世界里,親身游歷了一番。浩瀚的宇宙,東兩高科技的空間站,龐大的推射器,一片廢墟的地面…… 一幕一幕在眼前浮現,雜而不亂。雖然整個故事發生在未來的時光里,但絲毫不影響現在時圈門細細品味。
希望之光
希望是什么?我在電影中找到了答案。電影中,面對著地球、木星相摘這一事實,無數人絕望了,他們有些以低頭不語,有些唉聲嘆氣,還有些哀聲痛哭……可是,他們的行動改變不了任何現狀,而有一部分人還對脫險抱有希望,制定出了點燃木星的計劃,當聯合政府聲明對這個計劃不抱希望時,他們依然希望滿滿;當他們的計劃眼見就要失敗時,他們不絕望,仍然耐心堅持,奮斗到底,最終拯救了整個地球。所以,希望是通佃龍功的一條坎坷的路,也是一條必經之路。
“取”與“舍”
人生中,挫折是家常便飯,只要心存希望,便可越過去,并引導你走上一條平坦的大道。但是這還不夠,要想成功,還應懂得取舍。“取”很容易,“舍”卻很難。
人人都懂”舍身取義“”舍己為人“,但真正做到的有幾人?電影中,由于推動器燃料不足,以至于所產生的火力不足以讓木星被點燃,與此同時在空間站里還有 30 噸燃料,于是劉培強中校不顧生命危險,駕駛空間站撞擊木星,使得木星被點燃,地球脫離險境,他也因此喪生了。人人都說“舍是為了更好地擁有,但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連舍去一些小利益都十分困難,何況是性命。
舍棄是一個人必須學會的,因為它不是單單為了自己,更多時候,它是為了顧全大局。做事不能只想自己,要從大局出發,多為他人著想。
這部科幻片的不僅情節扣人心弦,而且告訴我了許多道理。此次觀影,我受需匪淺。
初中流浪地球觀后感800字左右篇3
《流浪地球》超越《瘋狂的外星人》成為票房第一,在競爭激烈的賀歲片市場里殺出一匹黑馬架勢。之前我不理解為什么要把流浪地球稱之為票房黑馬,看了一些資訊才知道緣由:相比于另外兩部賀歲電影——《瘋狂的外星人》和《飛馳人生》,《流浪地球》嚴格意義上講并沒有流量保障的演員,沒有票房保障的噱頭。里面的主演之一吳京,其實也是過來客串一下的。據說,劇組拍這部戲的時候真的是一切從簡,為了壓縮演員成本,找的主演也不是什么大佬,盡可能動用一些人際關系找些大佬來客串一下。電影基本完成了拍攝工作,吳京過來客串,個人又投資了6000萬,給予了這部電影能夠進一步打磨的資本,所以呈現今日的口碑。綜上,我希望大概了解一下這部電影的背景是在前期各方面壓縮成本,缺金少銀的前提下,制作而出。
客觀分析這幾年成功(票房口碑雙豐收)的國產片,無不嵌套著“第一”的光環。第一部真正戳中社會矛盾的電影《我不是藥神》;第一部展現我部隊裝備我國防男兒的電影《紅海行動》……你會發現一個電影的成功似乎如果你優先把握一個題材,那么你就能抓住觀眾的心。當然,《流浪星球》是第一部完全國人拍攝國內制作的科幻類題材動作片。對比于好萊塢特效大片,我們光看場面,并沒有看到我們有哪里很挑剔的地方,就技術而言已經為國產科幻題材奠定了很高的基調,因此從這點而言,我覺得是令人肅然起敬的。加之電影里面體現出全世界人民團結在一起拯救地球的動容,劉培強(吳京飾演)上將無孔不入的中國軍人的氣魄,無不觸發人們去維護這部電影的好評。因此,方有后面有人因為《流浪地球》豆瓣評分由8.4下降至7.9,從而去惡意給豆瓣APP打低分的事件。再者,特效電影尤其3D效果非常不陌生的情況下,國產電影似乎沒有人去填補那一空白。我覺得是國內沒有很好的故事題材,國內的小說充斥了魔鬼神獸的想象力,對需要一定科學基礎的科幻類作品優秀者寥寥無幾。但是吧,我突然想到《復仇者聯盟》系列,其實里面也沒有太遵循一些科學規律,也是一種天馬行空的想象。好吧,其實這本質上還是從一部特效片的角度來看問題,如果從純粹科幻的角度,還是需要重新審視一下這部電影的。
拯救地球永遠是科幻類題材的靈感,只不過這次站出來的不是超級英雄,而是人類自己。而且,人們似乎都準備了兩個plan,一個救活更多的現存人員,另一個是無奈的把基因放在太空里漂泊。只是對于第一點,大多數想法是看到人類的渺小,從而會逃離地球。然而,這一次,人類拯救自我的過程中,乘坐的交通工具就是地球。所以,不會像《2012》里面爭奪諾亞方舟那樣發現人性方面的博弈,演化為災難之后的不團結。這一次,大家都在一條船上,因此大家需要團結,我覺得這是故事本身給予我們溫暖的地方。無論尊卑,每個人享有活下去的權力;為了活下去,人們必須無比團結。
細細分析《流浪地球》少了點什么,拋卻“第一部國產科幻片”的光環,它有哪些不完美的地方?我沒有讀過劉慈欣的原著,可能這些不完美來自于電影的演繹,抑或both。而后看了另外一部科幻電影《星際穿越》(豆瓣評分9.2分),對比下來,發現《流浪地球》看完給予我們的只有遙不可及的想象,沒有可以觸碰到的源于現有理論的踏實感。比如《星際穿越》里面有源于相對論的時間的壓縮與拉長,有借助于蟲洞的時間穿越的可能性,有五維空間態的繞腦……正因為有這些基于你現有認知基礎上的遐想,你會覺得故事本身那么緊湊,看完是充實的。但對于《流浪地球》,你會發現一些明顯的槽點,稱之為bug也行。畢竟脫離了能夠讓人感受到的理論依據的作品,是禁不起每個人的信服和認可的。
初中流浪地球觀后感800字左右篇4
《流浪地球》是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電影大體情節是:近未來,科學家們發現太陽急速衰老膨脹,短時間內包括地球在內的整個太陽系都將被太陽所吞沒。
為了自救,人類提出一個名為“流浪地球”的大膽計劃,即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萬座發動機和轉向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用2500年的時間奔往另外一個棲息之地。中國航天員劉培強(吳京飾)在兒子劉啟四歲那年前往國際空間站,和國際同儕肩負起領航者的重任。
轉眼劉啟(屈楚蕭飾)長大,他帶著妹妹朵朵(趙今麥飾)偷偷跑到地表,偷開外公韓子昂(吳孟達飾)的運輸車,結果不僅僅遭到逮捕,還遭遇了全球發動機停擺的事件。為了修好發動機,阻止地球墜入木星,全球開始展開飽和式營救,連劉啟他們的車也被強征加入。在與時間賽跑的過程中,無數的人前仆后繼,奮不顧身,只為延續百代子孫生存的期望……。
電影比預期要更驚險,場面更壯觀,晨昏線過后的永夜、火種計劃、讓地球流浪、木星推動地球…,沒想到中國也能拍這么大架構、大格局的科幻片,讓人震撼!
20_-年12月21日被亞麻日歷推算為世界末日。那幾年我看過幾部關于世界末日題材的電影,可是不包括中國人寫的劇本,更不包括中國人拍攝的電影。
很高興看到我們中國這么好的電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