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地球上的星星觀后感
寫觀后感可以幫助觀眾更深入地了解電影的背景和文化,從而更好地了解不同的生活態度和價值觀。電影地球上的星星觀后感應該寫成什么樣的?快來看看電影地球上的星星觀后感,本文為你提供電影地球上的星星觀后感寫作技巧和示例!
電影地球上的星星觀后感篇1
為了讓他們所謂更好的成長,像伊夏的爸爸狠心將他送到了寄宿學校,孤身一人在離家很遠的地方。對于一個孩子來說,這可能是像是個巨大的審判,嚴酷而沉重,該如何表達一個孩子的心靈?
這好似也正如我們一樣,對于伊夏的經歷,我們也同樣是感同身受,看著伊夏的噩夢與淚水,也像是看到了我們的曾經。抵觸抗拒,我們厭惡了去接受事實,哪怕我們真的對那真實的成績已無力回天,但是不管怎樣,伊夏終究是被送到了學校,我們也終究開啟了自己的新生活。
各種的不適應在生活中浮現,伊夏不會系扣子綁鞋帶,自己一個人默默的發呆,偷偷的躲進廁所里哭,讓我們也不禁回想起初來學校時的場景。年少不知所措的我們,陌生、抵觸、無奈。對于嶄新的生活,我們一步步地小心向前邁著,生怕刺痛了以前的傷口。
后來的我們,從年少無知變成了成熟的高中生。不再因為小事而煩惱,不會去患得患失。我們就像那天上一顆顆閃爍的星星,或許我們比不上太陽的耀眼,也不如月亮那么神秘,但是我們一定要堅持自己心中的那份小小的夢想,用自己的方式去完成自己的夢想。而不是刻板的順著那些期盼我們好好成長的人的想法去生長,相信我們會有自己的方式去綻放我們的夢想。
地球上的星星并不是千篇一律的,它們都用自己的節奏去閃爍屬于自己的光芒。放開理想,勇敢去追,我們終有一天會成為城市夜空上最亮的一顆星星,綻放屬于自己的光芒。
電影地球上的星星觀后感篇2
看了這部電影的感覺,不僅僅詮釋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也詮釋了家長對待孩子的教育方式。在看電影的過程中,一度被感動到落淚。但最重要的是電影中教師的教學方式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也為我們今后的教育事業指明了方向。
電影中的伊桑其實是個聰明的孩子,可是他有讀寫障礙,不管自我怎樣努力,都不能改變這一狀況,當他被學校退學時,他的父母送他去了寄宿學校,我還記得他在大門口看著載著父母的車遠去而他久久不愿離去的場景,我想他的心里想的大概是爸爸媽媽把他拋棄了……在這所新的學校里,他被譏笑,挨罰,患上了自閉,也越來越沒有自信,連他最喜歡的畫畫都不在喜歡了。如果他的人生中沒有出現尼克教師,那么伊桑的未來也許就不會是歡樂的少年了。他的父母固然愛他,可是卻不去找伊桑之所以差的原因……可是,他幸運地遇到了永不放下的尼克教師,尼克教師用鼓勵和幫忙讓伊桑重新找到了自信。(本文來自于范-文-先-生-網)其實,在我們的班里,也有這樣學習成績不夢想,卻總是給教師和家長找麻煩的孩子,對于這樣的孩子,我們的教育方式呢我們也許會打擊,會批評,也許從來沒有發現這些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天賦,而這個孩子正在等待我們去發掘。
尼克教師不僅僅細心,并且心思細膩,用畫畫的方式幫忙伊桑找到了自信。當這樣的學生出現時我們就應去找找原因,從根源出發幫忙孩子,孩子就像一棵小樹,只要我們勤施肥,勤松土,他總會茁壯成長。
對于我們來說,這部電影告訴我們,遇見這樣的孩子,需要耐心,細心,更需要我們和家長一齊找出原因,解決原因。
電影地球上的星星觀后感篇3
電影的主線是圍繞一個有閱讀障礙的男孩子伊夏因為“特殊”而帶來成長中的陣痛、冷酷的摧殘打擊,而最終在愛里面被纏裹而重新啟航展開的。電影中的一大特色是以音樂喜劇的形式展現了孩子豐富的想象力和情感,讓觀眾隨著音樂的流動漸漸融入到伊夏的內心世界。
前面部分歡快、明亮地描繪了伊夏眼中浪漫的童年世界,水里的魚兒,教室外的蟋蟀,馬路邊的棉花糖,日常所見在伊夏的腦海里仿佛都可以編織出一篇美麗的童話故事,甚至連試卷上的數學題都可以被他聯想出一場星球大戰。
可惜現實世界并沒有給這一份爛漫童真多少空間生長,沒有人真正關注伊夏的感受和需要,所有人都關心的是他是否正確、合標。伊夏在課堂上分神、答不出問題和可憐的分數,讓老師們頭疼不已,父母面對老師的指責也十分羞愧,結果就是各種罰站、呵斥、威脅,甚至伊夏被父母不顧自己的反對送到完全陌生又嚴格的寄宿學校,他的天性在成年人的規則和命令要求中被擠壓最終沉默地臣服,信心也在父母老師的責罵否定中被刺傷被摧毀。
直到出現一個與眾不同的尼克老師,關注到這顆即將沉淪的星星,孩子眼睛里無助的反抗和無聲的怒吼讓尼克老師看到了曾經的自己,他對這個在人群中孤獨封閉的孩子充滿憐惜,追尋之下他發現了伊夏一直以來被誤會為懶惰蠢笨調皮其實是因為有閱讀障礙——自閉癥狀,尼克老師克服種種攔阻為伊夏爭取學校和家庭的支持,并給予悉心栽培、發掘釋放了伊夏驚人的藝術天分,星星終于可以在屬于自己的夜空中熠熠生輝。
電影地球上的星星觀后感篇4
《地球上的星星》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位有閱讀障礙的小男孩伊桑的故事。伊桑是一位三年級的小學生,由于存在閱讀障礙,他所犯的錯誤不被理解。在教師和家長的眼中,伊桑是無可救藥的。在學校與同學打架,回家后又故意毀壞鄰居的花盆,甚至當著父母的面動手打人,撒謊、逃學。課文讀不出,考試時,整張考卷上只填了一個空,并且還是錯誤的。萬般無奈之下,伊桑的父母只好把他送到了一所寄宿學校。在那里,伊桑因為不會讀寫,經常受罰,孩子的內心受到了嚴重的傷害。他的內心感到的更加孤獨、害怕。甚至連自我喜愛的畫畫也放棄了。然而,沒有人真正理解孩子是多么的富于幻想:孩子眼中的世界是多么的豐富多彩,一個裝有小魚的水瓶,一個水坑,甚至是書本上、試卷上的一個個的字符都能引起他無限的想象。
很幸運,伊桑在那里遇到了他的美術教師拉姆。這是一位真正懂得教育的教師。他認為每個孩子都有他自我的天賦和夢想,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經過伊桑在學習中犯錯的方式和重復犯的錯誤中發現了伊桑在學習上的困惑,是閱讀障礙影響了孩子的學習。更為可貴的是拉姆對伊桑實施的特殊的方式,最終使伊桑從學習的困惑中走了出來。
看完這部影片,拉姆教師對伊桑深深地愛感動著我,也是我思考應怎樣來看待學生所犯的錯誤。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約束本事及分辨是非的本事都很弱。每個孩子的成長環境及家庭教育的方式的不一樣,對孩子的認知及思考方式也會產生不一樣的影響。即便是同樣的錯誤,學生犯錯的原因也可能不一樣,所采取的教育方式也應不一樣。尤其對那些錯誤經常犯錯的學生,不能被錯誤的表面現象所迷惑,簡單的頭疼醫頭腳痛醫腳的教育方式不會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我們要像拉姆教師那樣關心尊重學生,讀懂學生真實的思想,找出犯錯的根本原因,并施與針對性的教育才會使學生真正意識到自我的錯誤,并努力改正。這才是我們真正的教育。才會使每個孩子健康歡樂的成長。
電影地球上的星星觀后感篇5
為了讓他們所謂更好的成長,像伊夏的爸爸狠心將他送到了寄宿學校,孤身一人在離家很遠的地方。對于一個孩子來說,這可能是像是個巨大的審判,嚴酷而沉重,該如何表達一個孩子的心靈?
這好似也正如我們一樣,對于伊夏的經歷,我們也同樣是感同身受,看著伊夏的噩夢與淚水,也像是看到了我們的曾經。抵觸抗拒,我們厭惡了去接受事實,哪怕我們真的對那真實的成績已無力回天,但是不管怎樣,伊夏終究是被送到了學校,我們也終究開啟了自己的新生活。
各種的不適應在生活中浮現,伊夏不會系扣子綁鞋帶,自己一個人默默的發呆,偷偷的躲進廁所里哭,讓我們也不禁回想起初來學校時的場景。年少不知所措的我們,陌生、抵觸、無奈。對于嶄新的生活,我們一步步地小心向前邁著,生怕刺痛了以前的傷口。
后來的我們,從年少無知變成了成熟的高中生。不再因為小事而煩惱,不會去患得患失。我們就像那天上一顆顆閃爍的星星,或許我們比不上太陽的耀眼,也不如月亮那么神秘,但是我們一定要堅持自己心中的那份小小的夢想,用自己的方式去完成自己的夢想。而不是刻板的順著那些期盼我們好好成長的人的想法去生長,相信我們會有自己的方式去綻放我們的夢想。
地球上的星星并不是千篇一律的,它們都用自己的節奏去閃爍屬于自己的光芒。放開理想,勇敢去追,我們終有一天會成為城市夜空上最亮的一顆星星,綻放屬于自己的光芒。
電影地球上的星星觀后感篇6
周一看了一部印度電影《地球上的星星》,一步探索孩子內心世界的影片,對我震撼很大。突然在一瞬間明白了一句話的真正內涵,“世界從來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也許會因為我們的態度決定一個孩子一生的命運。
《地球上的星星》主要講述的是一個小男孩伊桑,他有著讀寫障礙癥,卻被認為弱智,后所幸被一位美術老師發現及時幫助、鼓勵,展現繪畫天賦,重拾自信。
伊桑在老師的眼里是淘氣包,無奈之下父母才送他去寄宿學校,因此差點崩潰,從那時候起,伊桑就像變了一個人,腦子里再也沒有奇思異想,在新的學校他其實是讀寫字母非常困難,每個字母在他看來,都會跳舞似的,因此他老被責罵:為什么不明白?為什么老走神?為什么不努力?為什么這樣笨?自己為了掩飾自己在讀寫上的無力感,表現得那么不以為然,又是被逐出教室。有學習障礙的孩子,必要經歷叛逆,痛苦,麻木或墮落。但是慶幸的是伊桑最后受到美術老師的莫大影響,最后重拾自信,重新找回繪畫天賦。
伊桑的父母也深受老師的影響,什么叫關心孩子,那不是說一說的,那是關心的話語,關心的行為,一個擁抱,一個吻,一個微笑,但在現實生活中間,大部分孩子沒有伊桑這樣幸運,老師會逼著學生達到所謂的教育要求,家長逼著孩子承擔他們的希望。把一些功利性目標強加到孩子身上,要求孩子延續自己無法完成的夢想。這時候,孩子的夢想被摧毀。
作為老師,如果我們無法發現他們潛在的力量、能力,至少我們可以給他們更多的耐心、溫暖和更多的愛,作為家長也一樣,讓我們給予孩子更多一點的關愛吧,我們的愛是孩子接受的`第一縷陽光,會讓他們一生受用。
電影地球上的星星觀后感篇7
“壞孩子”伊夏因為調皮搗蛋而被父母送到了寄宿學校,雖然他極力反對,也曾苦苦哀求,卻仍然于事無補,他還是被扔到了那個陌上的地方,目的是鍛煉他學習的“態度”。
他很難過,也很孤獨,他知道父母是因為他學習不好才把他送到這里,于是他也試著努力,可那些字母,那些公式在他眼里就像是在天空中飛翔的鳥兒,他們不停地飛,他根本就無法將單詞和事物結合起來,所以他根本就學不會,不是他不想學,而是他學不會。他也不知道為什么別人都能做到的事情他就是做不到,學習的壓力已經將他的自信打擊得所剩無幾了,父母和家人的遠離又讓他身陷孤獨和被拋棄的情緒中,這些都讓他越來越自卑,越來越內向,越來越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他越來越沉默,眼睛里的光也越來越暗淡。其實,我想我很能理解他那時的心情,那是一種深深的無力感和無助感,別說對一個孩子,就是一個大人,在這種情境下,也很容易崩潰。
幸運的是,尼克老師出現了,相似的遭遇讓尼克老師看到他,看到了他內心的無助,看到了他眼中求救的信號,看到了他真正的問題。
可能尼克老師就是從伊夏身上看到了小時候的他自己,于是他決定要拯救這個孩子,他去拜訪他的父母,他給他講天才的故事,他幫助他學習,他鼓勵他畫畫。
終于,在尼克老師的幫助與關愛下,伊夏的自信又一步一步建立起來了。他意識到了自己的天賦,在其他方面也漸漸建立了自信。
電影地球上的星星觀后感篇8
周一看了一部印度電影《地球上的星星》,一步探索孩子內心世界的影片,對我震撼很大。突然在一瞬間明白了一句話的真正內涵,“世界從來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也許會因為我們的態度決定一個孩子一生的命運。
《地球上的星星》主要講述的是一個小男孩伊桑,他有著讀寫障礙癥,卻被認為弱智,后所幸被一位美術老師發現及時幫助、鼓勵,展現繪畫天賦,重拾自信。
伊桑在老師的眼里是淘氣包,無奈之下父母才送他去寄宿學校,因此差點崩潰,從那時候起,伊桑就像變了一個人,腦子里再也沒有奇思異想,在新的學校他其實是讀寫字母非常困難,每個字母在他看來,都會跳舞似的,因此他老被責罵:為什么不明白?為什么老走神?為什么不努力?為什么這樣笨?自己為了掩飾自己在讀寫上的無力感,表現得那么不以為然,又是被逐出教室。有學習障礙的孩子,必要經歷叛逆,痛苦,麻木或墮落。但是慶幸的是伊桑最后受到美術老師的莫大影響,最后重拾自信,重新找回繪畫天賦。
伊桑的父母也深受老師的影響,什么叫關心孩子,那不是說一說的,那是關心的話語,關心的行為,一個擁抱,一個吻,一個微笑,但在現實生活中間,大部分孩子沒有伊桑這樣幸運,老師會逼著學生達到所謂的教育要求,家長逼著孩子承擔他們的希望。把一些功利性目標強加到孩子身上,要求孩子延續自己無法完成的夢想。這時候,孩子的夢想被摧毀。
作為老師,如果我們無法發現他們潛在的力量、能力,至少我們可以給他們更多的耐心、溫暖和更多的愛,作為家長也一樣,讓我們給予孩子更多一點的關愛吧,我們的愛是孩子接受的`第一縷陽光,會讓他們一生受用。
電影地球上的星星觀后感篇9
昨天,我和媽媽一起觀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地球上的星星》。這部電影不僅好看而且還很感人。現在,就讓我們一起感受一下這部電影吧!
電影的主人公叫翼翔,一個8、9歲的男孩,他總喜歡奇思妙想,上課時看著書本上的字覺得它們都在跳舞,寫字時總會把字寫反,反應也很慢,考試總是不及格,總被老師罰站,老師們不喜歡他,小朋友們也不跟他玩,他的父母不理解他,總覺得他不用心,不努力,不關心他。同學們都升四年級了,他還在三年級,眼看著又一年過去了,他還要被留級,他的爸爸急了,要把他送進寄宿學校,他不想去,但最終還是被送去了。
到了那里,他受到了同樣的待遇,見不到自己的爸爸媽媽哥哥,覺得非常的孤獨,而且自信心也越來越差。有一天,他們班新來了一位美術老師,這個老師和別的老師不一樣,上課非常的有趣。課堂氣氛非常活躍,但翼翔卻高興不起來,后來老師發現了他的異樣,通過同學了解了他的情況,并進行家防,了解到他是一個畫畫的天才,于是開始培養他,增強他的自信心,使用各種方法教他認字、寫字、計算……很快,他學會了所有的知識,信心滿滿,考出了優異的成績,并在一次畫畫中得了一等獎。從此他成為了一個“小天才”。
這部電影讓我明白:干什么事情都不要和別人比,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天賦,想激發孩子的天賦,先要培養他的自信心,關心他,多陪伴他,給他溫暖,給他信心,再耐心地教育他,他一定會茁壯成長。
你喜歡這部電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