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美麗的大腳觀后感
有一句屬于自己的人生格言“人生永不完美,但永遠追求完美。”觀看了這部鄉村影視劇《美麗的大腳》后,對不完美人生又有了新的理解。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電影美麗的大腳觀后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電影美麗的大腳觀后感1
一位生活在充滿貧窮與黃沙的平凡女人,在失去了丈夫與孩子后,面對人生的巨大苦難,她認識到了愚昧無知的可怕。她選擇了在如此落后的環境中當一位教師,教導孩子們要有理想、有骨氣。在她身上無處不體現著美麗,她的名字就叫“張美麗”。
張美麗,一個穿43碼鞋子,帶有濃重地方口音的老師。她并不算是一個合格的老師,她把“千里迢迢”讀成了“千里召召”,她不認識abcd。但她十分虛心地接受了來自北京的志愿者夏雨的意見,像夏雨學習英語。她的一舉一動無處不讓人感到老師的偉大。她為了能讓孩子們有更好的學習條件,她痛苦地喝下了一整瓶白酒,但是她笑了,因為她湊夠了錢為孩子們買一臺電腦。
但是,這樣一為純樸的老師,在往城里送土豆時,被火車撞傷了。她躺在病床上,說:“人是哭著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所以我要笑著離開。”最后,她走了,她笑著離開了。但是她卻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她的精神、她的美麗將會陪伴著我們。
我們現在生活的條件遠比生活在貧困山區的孩子好上百倍、千倍,如果我們不懂得去珍惜這一切,不懂得滿足,又豈能做到問心無愧?
美麗的大腳、美麗的老師、美麗的故事……為我們上了一節美麗的課!
電影美麗的大腳觀后感2
俗話說:人無完人,沒有人是完美的,但我認為這只是在他人眼中,你總有不完美之處,可是在自己的眼中,我們就應該努力去成就屬于自己的完美人生。
這部影片,豐滿的塑造了主人公張美麗這一形象。張美麗一生坎坷,丈夫因無知犯法而被qiāng斃,孩子因病無醫而夭折,一切的一切使她這個西部鄉村婦女遭受著一次次沉重的打擊,在面臨這樣的人生苦難后,她悟出了屬于她的人生道理,將自己全部的愛奉獻給鄉村里那些孩子們,讓那些缺少愛的孩子們在美麗的呵護下感受到了人間的溫情。雖然她知識稀少、音色拙劣,可卻用她認真的態度、唯美的關懷教育那些生活在漫天黃土地下的孩子們,她深知無知的可怕,可是自己能力有限,然而她卻用她純樸的品質、坦然的人生態度、真誠的心迎來了一個下鄉支教的北京志愿者—夏雨,從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夏雨逐漸被這些‘黃土人’所感動、震撼,在遇到丈夫與鄉村孩子們這樣的人生選擇時,夏雨最終選擇了這群生活在渾濁的泥土氣息下樸素真誠的人。最終,夏雨圓滿的完成了改變自己人生觀的志愿活動,改變了從前打牌、遛狗、上網那樣無聊的生活,她不僅用自己的知識教育了那群天真的孩子們,同時這群孩子也用他們內心 深處真實的情感教化了這位耐不住寂寞的城市人,讓她得到了人生中一次徹底的洗禮。
本片的結尾,張美麗在一次偶然的事故中,生命垂危,但她像平靜的接受人生一樣接受死亡,而她微笑地說:“人哭著來到這個世界,但一定要笑著離開。”張美麗用她自己全部的愛去關懷這群生活在這群黃土地上的孩子們,她用自己淳樸的真情感化了一位生活在迷茫中的城市青年,她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什么是不完美人生卻活出完美方式。這個長相并不美麗的張美麗用自己的人生告訴我們何為美麗,這里的美麗遠遠超出了外表,是一種真情的釋放所體現出的美麗。<美麗的大腳>潛藏對象其實正是在寫張美麗的心,那才是這部影片最動人心弦的一處閃耀的光斑。張美麗的人生在他人看來是悲慘的、不完美的,可我認為在她自己的眼中她活出完美,她將自己的熱血灑向這片黃土地,她就是這樣一個生活在西部黃土坡上最普普通通的婦女,卻做出了自己認為成功的事,去教育這群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孩子,愿他們有知識有能力有愛心的面對美好的未來。夏雨這個在城市中內心寂寞、孤獨的人同樣認為寡然無味的不完美人生需要自己改變,帶著這樣的心境來到了這片黃土地,收獲了人生中最有價值的精神寄托,最終詮釋了自己完美人生價值的內在觀念。
觀看完本部影片,讓我更加堅定我的人生格言,每個人的人生都不完美,但是要有完美的、真切的心,以完美的生活方式、生活原則去實現屬于自己的完美人生。
電影美麗的大腳觀后感3
影片講述了一個普通農村婦女張美麗的故事。她被愚昧奪去了丈夫和孩子,為使農村的“娃兒們”不再愚昧,她開辦了一所鄉村學校。青年志愿者夏雨的到來讓這個原本平靜的山村躁動起來,山外的世界讓張美麗和孩子們驚奇和困惑,同時也看到了希望。后來夏雨苦于條件惡劣準備離開,但山里人的淳樸感動了她,她決定留下來與山里的孩子共度一段難忘的時光,還說服丈夫帶張美麗和孩子們到北京見見世面??烧攺埫利悵M懷雄心為孩子們的未來而奮斗時,她卻遭遇了一次奪命車禍……
山村與城市。導演楊亞洲有意刻畫兩人,正是因為夏雨是都市文化的符號載體,張美麗則是山鄉文化的象征,兩人之間的對手戲其實就是兩種文化的沖突和碰撞。體現了山村的樸實和城市的花麗,有點像圍城,城市的人被山村人打動,山村人向往城市。
女人與男人。影片所極力彰顯的教育事業是由兩個柔弱的女人來承擔的,張美麗把學校里的“娃兒們”都視為己出,全心全意以“母愛”和人性的關懷去照顧和教育孩子們;夏雨不顧夫妻出現的危機,毅然把愛心傾注給山村的教育。相反,男人在這里卻充當了反角。村里的“大款”逼張美麗喝完一整瓶白干,夏雨的丈夫冷漠地遠離了她。女人總是溫柔與愛的象征,充當的“美麗的大腳”托起一片天地,而男人的缺失,不能不成為我們的一個思考點,現在男人對社會的回報越來越少。
平凡與超越。其中我感觸最深的是主人公在平凡中的超越。平凡的張美麗沒有平平常常地過好自己的日子,她總想“成功”,因為她苦于生命短暫和無常,總得做些對山村有意義的事,來說明自己的存在。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種豪情,一種“大腳”氣質,一種支撐一片藍天的氣概。當一名教師的我們有這種氣概嗎?沒有,現在很多時都是做什么事必須有回報的,沒有就不做。
電影美麗的大腳觀后感4
一部《美麗的大腳》,使倪萍摘下了第22界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的桂冠。倪萍一直覺得她的形象如果拍電影,也只能演普通人。而《美麗的大腳》對她來說很有創造的空間,她扮演了一個真正意義上活生生的人。
看過《美麗的大腳》的觀眾都會想問這樣一個問題,在那樣一個艱苦的環境下進行長達70天的外景拍攝,倪萍受得了嗎?曾經對西部充滿無數大漠風情想象的倪萍的確是經歷了一段艱苦的歲月。剛到那里的她被新鮮包裹著,而從第三天起,這種感覺就蕩然無存了。
大家要面臨的就是渴和餓,經常在吃過早飯沒多久就開始餓了;因為缺氧,經常在地上就睡著了;在北京最煩車多的她,在看到車的時候,會下意識跟著它從這兒走到那兒。
但是,在這些之外,最讓倪萍難忘的就是那里的孩子,那里的孩子有著一種在城里并不多見的溫暖。倪萍清晰地記得一個7歲小女孩只懂得在客人不注意的情況下撲平床單的褶皺,在客人出門的時候為他掀開破舊的門簾……
拍攝的最后20天,倪萍把3歲多兒子也帶去了,看到當地的孩子把帶有很多色素的冰塊送進兒子的嘴里,她沒有制止,因為她知道,這種食品對當地的孩子而言已經是一種待客的奢侈品了。
作為母親,那份擔心是有的,但她還是眼睜睜的看著兒子吃下去,因為她不能傷害所有孩子的心。離開外景地的時候,倪萍留下了所有的東西,床單、被罩、枕巾,包括兒子的所有玩具。
看過電影之后,除了感動,還是感動......
倪萍,一個實力派的主持人和演員,不管她是先前的獨特主持風格,還是影片中所扮演的張美麗,都是那樣的飽含深情,真摯,善良!為了孩子,一切都是為了孩子!盡管自己的孩子已經不在了,盡管自己是一個人,盡管西部的條件艱苦的超出想象,她還是堅持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活得要有意義….生命之火要燃燒,哪怕只有一瞬!一切,都是為了西部的希望,為了孩子們能夠學到知識,學會做人的道理!
<美麗的大腳>這部電影,好就好在將人性的光芒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從中華民族誕生的那天起,就傳承下來一種精神,一種使得我們民族千百年生生不息,不屈不饒,堅忍不拔,追求自由,向往光明的精神!
我認為像張美麗這樣有想法的女子,不論什么環境,她都是會努力奮斗,她會活出生命的精彩來的。無論前面的道路是多么困難,只要我們腳踏實地地,一步一個腳印的走過去,終究能讓我們闖出一條路來的!我們有這種精神,有這個能力,也絕對有這份自信!
作為影迷,只能用“嘔心瀝血”來形容,雖然她的能力有限,但是她還是竭盡自己所能,為山村的孩子謀求讀書的機會、爭取更好的條件。
作為慈母,她將自己對孩子的愛全部的獻給了她的學生。
作為女人、她為了孩子放棄了女人應該爭取和擁有的幸福,
張美麗,一位執著的師尊,一位偉大慈母,一個富實的女人!
她用自己一雙“美麗的大腳”譜寫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美麗的人生”!
電影美麗的大腳觀后感5
強烈的覺得要寫點什么,前天無意中在電視上看到一部電影——《美麗的大腳》,倪萍主演的,內容是關于西北黃土高原上一個窮困小鄉村里的鄉村教師,艱苦的環境,貧乏的物質,擋不住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求,以及老師對孩子的摯愛與期望。
看完后我一直在深思,是什么練就了這樣的人?曾經的我,也報有這種夢想,希望能夠有機會去邊遠窮困地區支教,我問自己,真的有那樣的勇氣么?你真的能適應那樣的生活么?我不敢回答,真的,缺水、缺電、惡劣的天氣、匱乏的物質匱乏的精神、茅房、一下雨就漏的房子,我由衷的欽佩起這些從城里去的志愿者。
可我真的被這幫鄉村孩子與老師身上的那種生命力所打動,漫天黃沙,遮掩不住他們身上夢想的種子所散發出來的陣陣光芒。張美麗,這個普通的鄉村教師,是什么支撐著她像母親一樣無私的愛著這些孩子?夏雨,這個城里來的年輕姑娘,是什么支撐著她有這樣的勇氣放棄家庭和成立去接替張美麗?難道不是信仰么?人常說,中國人最缺的就是信仰,精神世界的泛濫和沒有依附,導致了一系列道德、行為的頹靡與飄忽,其實信仰說白了,就是一種精神寄托,是一種思想上的鼓動力和壓迫感,對于張美麗和夏雨來說,如果沒有信仰,是什么能支持著他們走的如此的坦然與堅定!
下午在飯桌上聽到高層們談論他們的創業,他們曾經和我們一樣的普通與浮躁,所擁有的只是青春的資本,可是他們有夢想,有相信自己定會成功的信念,有對成功與夢想的強烈渴求,為了事業為了成功哪怕是一點點的進步,他們可以在所不惜,幾十年如一日,一切的物質困境、一切的艱難障礙、一切的與自己性格和脾性不適合又必須去做的事情,與成就的喜悅和熱忱比起來,就如同太陽下的一縷清煙,吹口氣便散了。這或許也是信仰不是么?
覺得自己的人生總是單調且乏味的,或許我缺少的就是信仰么,可是我的信仰是什么?我渴望尋找張美麗的信仰,想感受那種環境下人的潛能與心理狀態,我也渴望尋找這些成功人士的信仰,想感受這種精神世界的滿足與充實,可我不是他們,我誰也不是,我對這些事情的熱忱好像還沒有達到可以放棄一切的地步,那我的信仰究竟在哪里?
12月的冬日,我抬頭望天,天空是朦朦的灰,一如我的心情,寫字樓的上半截凈沐在陽光下,暖暖和和,下半截卻在陰影中冰冷。我穿過馬路,站在公車站牌下,一抬頭,陽光刺眼,可我要去的方向卻背向陽光。也許人生就是這樣,你總在尋找,其實陽光一直在你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