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電影觀后感200字
通過寫觀后感,觀眾會對電影的藝術性、表現手法、人物塑造等方面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評價,有助于增強自己的審美能力。優秀的觀看電影觀后感200字應該是怎樣的?快來學習觀看電影觀后感200字的撰寫技巧,跟著小編一起來參考!
觀看電影觀后感200字篇1
上小學那個年代,娛樂活動很少。當學校組織看電影時,同學們就像過節那般開心,歡欣雀躍,同時又有一種隱隱的擔憂,要上交一篇觀后感。如今看電影早已不足為奇,各大影院輪番上陣,有動作片、驚悚片,動漫片、科幻片……有國產片、進口片,國外的還分原版片、譯制片,應有盡有,任其選擇,只是沒了兒時的那種喜悅,當然更無寫作文的負擔,但是電影《網絡迷蹤》卻使“大媽有話要說”。
影片拍攝手法非常新穎,顛覆了我對電影的三觀。它表現形式完全不同于傳統場景,從頭至尾觀眾始終面對著的是電腦屏幕。我是第一次看這種影片,當屏幕上出現WindowsXP的開機畫面時,心里“咯頓”一下,“放映出故障了?”隨著鼠標向左下角移動,點擊“開始”,故事情節就此逐漸展開, Google搜索、電視新聞報道、視頻對話、監控錄像……仿佛我不是坐在影院里而是坐在電腦前,不斷地操動著鼠標,當移動到“關機”,放映結束了。雖然我稍知曉一些互聯網的知識,但是不斷滾動的視頻窗口、網頁瀏覽器窗口、對話窗口……還是讓我眼花繚亂,看起來很是費勁。比如搜索的信息一條條映入眼簾,全部都是英文,盡管關鍵詞有中文字幕出現,仍應接不暇。再比如聊天對話框中打字,還沒來得及回車,“嘟”,對方一條消息過來,于是刪除,重打;“嘟”,再刪除,再重打,反復好幾次,自己的思維頓時變得不流暢,卡機了。這種全新的感覺迫使自己也要不斷地刷新,經常升級,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這是一部懸疑片。我喜歡這類題材,就如同我愛看阿瑟?柯南道爾、阿加莎?克里斯蒂、笹澤左保的作品一樣,總能讓人產生一種探索的激情,在人物言行舉止或字里行間尋找蛛絲馬跡,揭示真相。影片以女兒人間蒸發,父親網上尋兇為線索,設置了一個又一個的疑團,讓觀眾隨著男主角在網絡媒體上的各種搜索,不斷發現新的跡象。情節一波三折,反轉合理又驚喜,真所謂“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劇情演繹中,充滿了懸念的營造和揭秘后的感嘆。它探討了目前人們普遍關注的家庭教育問題。比如為人父母如何與子女的溝通,對孩子的正確教育方法,共同記憶是家庭親情的紐帶等等話題。告誡人們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不能完全依賴網絡上的互動,更要重視現實生活里的交往與理解,尤其是兩代人之間的交流與共識。
觀看電影觀后感200字篇2
挑了一個不想看書的晚上,關了燈,選了《影》來看,就著片尾曲開始寫觀后感。被吸引,因為張藝謀、因為黑白用色、因為金馬獎、因為夫妻檔。錯過,因為張藝謀、因為夫妻檔。
傳說中是開放式結局,倒也不算,只是孫儷最后的眼神告訴觀眾,最后的那個門后仍然有個秘密。我想,門后是真正的王,影子依然是影子,是提線木偶。影子作為貴人的假面這一手段并非是子虞一家獨有,王并非不知道影子這一工具的存在,否則又怎會會懷疑足以亂真的境州?如此多疑的王又怎不會為自己造出影子?
“王被刺殺、刺客被子虞所殺”這樣的結局不難被預料。在最后的對決中,境州是唯一有選擇的。選擇子虞,做回影子,被奴役、被報復、被隱藏;選擇王,換個真身,依然被控制。怕黑、怕無聲的子虞有仇恨、有憤怒、有欲望,從來都不甘心只是影子,因此不用判斷到底母親被哪一方所殺、平安度日的希望被何人所滅,面前的兩個人都是仇人、都是障礙,所以都得死,必須死!
可惜,境州依然是影子,無法做境州,也無法做子虞。
是的,即使剛看完我依然沒能記住孫儷飾演角色的名字。一來是名字實在不容易被記住,二來是整個觀影過程中都記著這是孫儷。相比孫儷,很慶幸鄧超和鄭愷的角色地位、性格更具特點,否則真的是無法入戲了。一直以來都存在明星參加真人秀對演員工作反噬的說法,我想是存在的。在看《烈日灼心》的時候才意識到即使鄧超參加了那么多的真人秀,可是演技真的一直在線,不愧于演員的工作。鄧超憑借《影》被提名金馬影帝是當之無愧的,影片中演技很容易就使人忘記這是一人分飾兩角,也很容易在心里給超哥點贊。但是我看電影是為了進入故事、為了做夢,而非發現并驚嘆演員的演技、驚嘆造夢師手段高超。
其實本想就此告誡自己要抵得住誘惑、堅守并鉆研。然而,成功的定義是不同的,環境是多元的,選擇也就是多樣的。因此,做出選擇后要堅持、不猶豫、不回頭地走下去,勇敢地承擔選擇背后的舍棄、困難、風險和代價,唯有如此,才能果斷作出選擇、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當然,我真的沒有立場對你們個人作出評價,只是自己的一些想法而已,鄧超、孫紅雷我真的超喜歡你們的,畢竟你們的演技是真的剛,重要的是雞條沒了我會很傷心的。
最后稍稍夸一下也有點吐槽。
很喜歡電影的節奏,心里有過對黑白灰畫面的抵觸,可是很快就被情節和音樂吸引,很棒。
喜歡飛流,看好吳磊,一定要在中戲好好學習,和胡軍的對手戲一開口就高下立現。
總之,錯過了有點可惜,不過也是驚喜。電影院觀影效果畢竟要好很多,可是擔心期望過高會失去驚喜感。《影》——一部挺好的電影,推薦給你們看。
觀看電影觀后感200字篇3
最初,電影的名字讓我誤以為它會充滿死亡的氣息。當我一個人安靜地看完了這部電影,想起梭羅說的“死亡,是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華”這句話時,我才終于明白,只有讓不屬于自己的那部分思想和靈魂死去,才能真正把握住屬于心靈的那部分生命,開始真實的生,清醒的生,有意義的生。
基廷先生讓學生們停下浮躁的腳步,去面對那一張張年代久遠的發黃照片,去聆聽靜默的忠告,去感悟時光的短暫和生命的消亡。基廷先生用他的心血讓學生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詩歌,讓他們不受世俗的羈絆,為自己的夢想去奮斗。
悲劇的發生是出乎我意料的。隨著那一聲槍響,故事里的一幕幕在我腦海里定格:
第一節課時,基廷先生讓他的學生們撕去書上對詩歌評判與賞析規定那一頁,讓他們喊自己“船長”。年輕的心在呼喚中得到指引和鼓舞,學生們在意氣風發的青春歲月里,深深地感受到生命本真的喜悅和自由的照耀。
基廷先生帶領大家去一個簡陋的山洞里去尋找自己精神的家園。
尼爾慢慢拉開抽屜,拿出被白布裹著的手槍,指向自己。
陶德得知尼爾的死后在雪地瘋狂地奔跑。
基廷先生被學校開除后緩緩走出教室,陶德不顧校長的阻攔,毅然站到桌子上,高聲呼喊:“船長,我的船長!”
那些被基廷先生感動過的學生們都站到桌子上呼喊他們的船長。
……
基廷就像一個船長,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著這一群在禁錮里壓抑太久的年輕人,那種不受拘束的血性與追求深深震撼了我。他的無畏與學生們的渴望自由充滿活力也永遠定格在我的腦海中。
當電影在一群站在課桌上的孩子深情的注視下劃了句號時,電影所要表達的主題也深深地再一次定格在我的心中。
我忽然懂得,理想是不可能對抗現實的,或許生命有時會是痛苦的,但不要忘了靈魂深處面向生的勇氣和對生的渴望。
觀看電影觀后感200字篇4
電影狗十三講述了13歲初中生李玩因父母離異,從小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爸爸在婚后生了個兒子不敢告訴她,為了女兒開心買了一條狗送給她。
孤獨無助的李玩在弱小的小狗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給小狗取名叫愛因斯坦與它同吃同住。在獨自一人的青春時光里,愛因斯坦是李玩溫暖的存在。
可惜有一天,爺爺在買菜時不小心把它弄丟了,李玩急瘋了,一家一家的敲門尋找,全家人面對固執的李玩不知道怎么辦?
繼母出了個主意找了一個同品種的小狗冒充,大家一起演戲硬說是愛因斯坦,李玩否認,確被大家說她不懂事,逼著李玩承認這條狗是愛因斯坦。
李玩很絕望,學著大人的樣子喝酒。爸爸很生氣當著爺爺奶奶的面狠狠的打了李玩,在爸爸拳頭下李玩低頭認錯了。從這一天起李玩像個大人一樣藏起了自己的想法和脾氣。
她學會了把棱角藏起來,所有情緒都深深埋在心里。(狗十三)的海報有這么一句話:每一場成長都是兇殺案。在李玩的青春里,有多數人成長路上的無奈和服從。她代表了中國家庭中孩子不幸的樣子
教育是啟發引導孩子自我發展之路。而不是讓孩子按照既定的路線發展。給孩子足夠的成長空間,讓孩子實現真正的自我成長。孩子是父母血液的延續,但他們也是獨立的生命個體,他們的選擇需要受到父母的尊重,尤其是父母的尊重.
觀看電影觀后感200字篇5
昨天我學了初中的第一篇文言文《童趣》,它的作者是清代文學家沈同。我讀完后深深體會到了中國語言文學的博大精深。這個令人入迷的文字就是——文言文。我小學的時候受文言文版的《三國》,《水滸》的影響,接觸了一篇文言文——諸葛亮的《誡子書》。這篇文章不僅僅只是諸葛亮寫給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更是世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漫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這就是《誡子書》的原文。 這篇文章不長,甚至很短。但只要讀懂它的人一定會說“英雄所見略同”,就一定會佩服這個才高八斗,學富五車的作者諸葛亮。 諸葛亮就是想告訴我們學習得靜下心來,不要浮躁,要珍惜光陰,刻苦學習才會有大作為。這篇文言文的中心句子就是“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句話讓我深刻體會到人不追求名利,生活簡單樸素,就能顯示出自己的志趣;如果不追求熱鬧,心境安寧清靜,就能達到遠大目標。諸葛亮當年躬耕于南陽,保全性命于亂世,他不求為諸侯做事,放棄了功名利祿。在劉備三顧草廬后,助劉備與東吳聯盟共抗曹操,后又輔助劉禪,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諸葛亮一生都在追求“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生活,這樣的生活才有意義。 而我也向往這種生活。
觀看電影觀后感200字篇6
20--的腳步越來越近,20--年也即將離我們遠去,今天我們在神筆同步作文班觀看了一部電影——《媽媽咪鴨》。
電影《媽媽咪鴨》講得是一只名叫“大鵬”的大雁,大鵬和女友“金晶”調情時不小心沖散一群鴨子,接著大鵬遇到兩只,脫離鴨群的鴨子“淘淘”和“憩憩”,它們商議一起遷徙,一路上淘淘老是叫大鵬媽媽,速度還慢,大鵬惱羞成怒,一氣之下找了一根繩子將陶陶拴在自己腿上,后來憩憩和淘淘來到桃源谷——烤鴨店,大鵬拼命救出淘淘和憩憩,又躲過了一只瘋貓的追殺,最后大鵬找到了自己的責任與擔當。
“……愛你的人,關心你的人都會不見了!”這是影片中的一句話,它深深打動了我,這句話告訴我一個道理,如果你不珍惜所有親人對你的愛與真心,你什么也不會得到。
看了這個電影,我發現以前我好多事情都沒有做好,比如:不好好掃地,不好好看書,作業寫得也不認真,拖地呢,也是隨便拖一下就可以了,字也寫得不行,從此我下定決心,我一定要把這些事情做得更好。沒做好的事情,重做一遍,承擔起“小小家務員”的職責。
感謝這部電影,讓我懂得了責任與擔當。
觀看電影觀后感200字篇7
《來電狂響》是由于淼執導,張一白監制,佟大為、馬麗、霍思燕、喬杉、田雨、代樂樂、奚夢瑤主演的喜劇電影。
該片講述了七個好友聚餐,有人提議大家玩一個將手機公開的游戲:與在場所有人分享當晚收到的每一通來電、每一條短信微信、甚至廣告彈窗,由此掀開了一場啼笑皆非的情感風暴。數字時代,小小手機隱藏著無數秘密,當聚餐局變成“揭秘局”,當通訊工具化身定時炸彈,嬉笑打鬧之后,甜蜜情侶和模范夫妻、多年死黨之間還能真誠相待、美好如初嗎?游戲引發三對伴侶之間的信任危機,每個人都發現,原本自己無比熟悉的愛人和好友,其實都有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這個電影從來不是去控訴手機的惡,人也不是在手機出現后才變得陰險狡詐心口不一,高科技沒有原罪,反而照出了人心的原罪。”
雖然說《來電狂響》是《完美陌生人》的翻版,但卻摒除了原版電影一些水土不服的尬聊,放大了中國式婚姻中的本土特色。完美擊中了各年齡段,各階層的典型中國人。中年夫妻、年輕夫妻、情侶和單身女青年面臨的問題,幾乎被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