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京觀后感500字作文精選5篇
南京大屠殺對于中國歷史而言是一種永遠的痛,永遠留著那30萬人的血肉。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南京南京觀后感500字作文精選,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南京南京觀后感500字作文精選1
我只能說陸川愚蠢迂腐得難以理解,你去為侵略者開脫嗎,你所謂自我救贖者在日軍中有多少呢。我沒有看這部拍片子,但僅就影評來看,這個片子沒有了最起碼的良知了,已經沒有了人類道德的底線。戰爭就是戰爭,你反思什么,你替日本人反思什么,你有什么資格替日本人反思?我明白當年日本國民是全民支持侵華的,還人性的光輝?我沒有看到,我只看到了以陸川為代表的中國人奴性的光輝。這種思潮太可怕了,當被屠戮者站在屠殺施加者的角度為其開脫為其找臺階的時候,我認為我們民族出了問題。侵略的行為我們只有去譴責、唾棄,永世不忘,誓言報仇!這樣才能警告日本人讓他們生活在戰栗中,讓他們生活在國人對其仇恨的驚懼中,讓他們再也沒有膽量入寇中華。而不是陸川這樣,你的迂腐以及無良只能助長他們的氣焰,日本人會這樣認為:“我當年屠殺你,你非但不恨我還為我開脫。那就是你們中國人軟弱可欺,下次我還侵略你們。”說到底是奴化思想-以德報怨-的集中體現,孔子的以直報怨到了奴化政權的嘴里就變成了以德報怨的奴化思想。犬儒主義在中國的盛行充分說明了奴化之于國人的影響之深。
我看完這部電影了果然不出所料沒有了良知的電影其他的還有必要肯定嗎?讓我聯想到了前幾年一些腐儒學者提出的--對日新思維。他們跟陸川大導演是一個立場上的,都是主張忘記歷史,對日所謂向前看。他們絲毫不管以前日本對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理性、冷靜、冷漠”得令人心寒,忘記仇恨的人不是君子,定是小人。有仇不報非君子!難道我們國人要昂首闊步于通往小人至圣的大道上嗎?
仇恨是不能泯滅的,我們這些華夏子孫也沒有資格理解所謂日本人的道歉與懺悔,活著的人永遠沒有資格代替冤死的祖先。
也奉勸國人不要央求日本人道歉了,這是沒有好處的,我們越是這樣越會招致他們的蔑視。自強起來,找回漢人的血性,重塑國人的脊梁與氣節,莫要讓文天祥、李定國這樣的民族英雄含恨九泉之下吧!諸位不要忘記,你不是上帝。某些人的所謂站在人性的高度著實有些太過了。何謂普世?難道普世者僅僅站在所謂地球人類的角度看待日本侵華是全人類的杯具嗎?好高的道德高度啊,高不可攀。然而事實是這樣嗎?如果打著普世的幌子,忽略正義與非正義,道德與非道德那我看到的這些普世者沒有良知,是不折不扣的奴才!
南京南京觀后感500字作文精選2
影片以一張張南京老城的照片拉開序幕,在炮火轟鳴中城墻在揚起的塵土中坍塌,畫面轉接進城門內,守城的國民黨三十六師的將士們用血肉之軀去組織準備潰逃出城的國民黨官兵,從而,展開一場肉搏,那悲壯的場面,震撼著我的內心。
軍隊潰敗了,大屠殺開始了。尸橫遍野,影片沒有淋漓盡致的表現日軍千奇百怪的屠殺方式,它將這場浩劫落到了每個活生生的人身上。唐先生,拉貝的秘書,與拉貝共同負擔著難民營的職責,當拉貝不得不離開的時候,他為了保護家人的安全委身于日本人,當他最后和日本人成為“正式”的朋友的時候,他的妹妹被日本人拉進慰安所,他的女兒被日本人活生生的摔死,他的老婆因為被打暈幸免于難。他,欲哭無淚,欲吼而無聲啊!之后在拉貝的努力下,日本人答應能夠讓拉貝帶走兩個人,當他們即將踏入生門的時候,唐先生,這個典型的中國男人放下了生的權利,把它讓給了另一個急于求生的人。。。。。。之后唐先生即將被押赴刑場,他看見蒙著眼睛的中國人像小雞一樣被綁在柱子上,一個個的被射殺,輪到他了,他拒絕蒙眼睛,他笑著對日本軍官說:“你曉得吧,我老婆又懷孕了,我老婆又懷孕了。”這是他臨終前勝利的宣言,他的從容讓那個日本軍官不敢直視!
整部影片彌漫著一種殘酷的壓抑和絕望,只有結尾才稍稍燃起溫暖的期望。被角川放走的小豆子在原野上肆意的奔跑、大笑,他代表著中國的期望。明天雖然依然殘酷,但期望已經傳遞下去。當時的南京雖死,但中國人的團結與抵抗已經被喚起,既然投降已不可能,那么只有努力去贏得戰爭的勝利。
這段歷史已然成為過去,但凡有良知的中國人怎樣能忘記?盡管日本人為了掩蓋自我的罪行去修改教科書、篡改歷史、蒙蔽事實。但近來發生的釣魚事件有一次給我們敲醒了警鐘,此刻我們整個中華民族已經覺醒,不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我們會問自我的主權做不懈的努力和斗爭。歷史永不能忘,我們要將這段屈辱的歷史轉化為不屈意志,鞭策自我不斷前進,改變落后挨打的卑微局面,化沉痛為力量,變弱小為強大,棄腐朽造神奇。只有透過我們華夏兒女的共同努力,祖國才能真正強大起來。
南京南京觀后感500字作文精選3
屠城,這是一場人道慘劇,是人類文雅史上最昏暗的一幕,是戰斗史上最腌臜的篇章,也是中國抗戰史上最悲慟的一頁,南京南京觀后感。我要著重下這個看法,以免有人說我立場不對。有些人議論問題總喜愛先看立場,不管問題是不是問對了,大方也就隱瞞了追蹤答案的請求。
影片《南京!南京!》,簡直像一部科幻片。別誤解,我不是說南京大殺害是遐想的,毫無疑問,我從不疑惑這段歷史的實在。然而,我們必要的「實在」不但是Yes和No的答案,我們還必要「為什么」和「怎樣樣」,必要「誰」和「什么時候」,只有這么,我們的反省和議論才有真正的根基,我們得出的推斷和結論才有真實的價值和含義。我們要以史為鑒,史之不明,何以鑒之?
但是,這些問題,在影片《南京!南京!》中,整個找不到。我說《南京!南京!》像一部科幻片,是因為,整部影片像是一個虛構出來的時空,一個浮動在昏暗太空中的舞臺,不曾前史,不曾周邊,不曾上下文。片中展現的人沒著名字,不曾來頭,不曾生計,不曾靈魂,不曾與其所在世界的任何關系。即便是導演偶然試圖描畫的人物心理運動,也是斷裂的、碎片的。
動機甚至都不存留。日軍為什么屠城?或許下放到單個,一個日本兵士為什么會殺人如麻?人們為什么不抵擋?同樣地,下放到單個,一個一般市民,為什么不抵御?我要的,不是「抵擋」這個結論,我要的是「為什么」,他們的心理運動是怎樣的?他們怎樣面臨自我的生計和性命?怎樣面臨一場要奪去自我和至親良友性命的戰斗?怎樣面臨一支和我們同樣面容和體質卻像惡棍般行動的人馬?
影片預設了這一切,即日本人馬的嗜血、兇殘、無人性,是無需闡釋的。影片同樣也預設了,中國人即使麻痹的,是時時待宰殺的,是命如螻蟻的。影片中的日本兵士(除角川外)即使用來殺人的。一同,片中的中國人,即使用來吃qiāng子的,用來成片地倒下,用來迅速、高效地到達導演的預期。他們像麻袋一樣,被堆疊在洪水之前,面無神情,亦無性命。這和我們多年來習性的只有整體、不曾單個的干流歷史觀,有何不一樣?
許多人提到了《南京!南京!》片中對「人性」的描畫。是的,「人性」是有的,但只賜予了一個主角。但即使如此,這個叫角川的日本兵士,不曾身份,不曾軍銜,不曾部隊番號,不曾年紀,不曾降生地,除非他媽媽做的火鍋很好吃,你不知曉關于他的一切。影片粗野地免掉了任何在理的交待,角川不曾任何來頭,不曾關于這個「人」的任何背景。因而,固然角川有了去路――自殺,但也無法隱瞞這個全片單一被真實「刻畫」了的人物的慘白與空泛。
甚至我們只被告訴他姓角川,連名字叫什么都不知曉。遐想一下,這還是全片主角的待遇。至于陸劍雄(估摸你也不知悉這人是誰吧?)、姜老師、拉貝,這些配角甚至更不配取得交待。至于南京城,影片基本就無暇顧全了。導演期望我們有一些新的了解,但領會什么?用什么去領會?
《南京!南京!》投合了干流的受害者控訴心理,這與從前的主旋律影片不曾實質不一樣,差異只是韓國大片式的聲畫結果,以及一個導演遐想出來的日本兵士的視角。是的,我說它像韓國式的大片,而不是好萊塢式的大片,因為它學會了在電影中運用眾多慘烈與血腥的鏡頭,但連好萊塢那種穿過現成套路造出涵養的技術都不曾把握到。
至于導演空想出來的日本兵士視角,這是挨次革新,我必須認可,這總歸突破了從前以"魁梧全"的英豪人物來異化戰斗的主旋律做法。但它仍舊是遐想出來的,角川缺失的人格和身份,與我們的教科書對「董存瑞」和「雷鋒」的刻畫方法一脈相承,內心掙扎而后自殺的角川,但是是導演從受害者的角度去空想施暴者的心理,從而取得彌補。
嚴厲說來,痛楚的角川是一個被疏離了的圍觀者,他連施暴者都不是,除非偶然的軍事行為和只言片語的對話,你甚至不知曉角川和其余日本兵士的牽涉。導演真實去試圖打聽施暴者嗎?一一己、一個人馬、一個國度,為什么會充斥戾氣、乃至變成惡棍?施暴的歷程中,他們內心是怎樣的?施暴爾后,他們如何面臨自我惡棍的那一段歷史?
愧疚,這些問題,看來都不是導演陸川想要供給的。《南京!南京!》一片,減肥產品排行榜:,只供給了一個叫做「南京」的地方,它甚至連城市都算不上,因為它只有一個兵營、一個難民區和一個教堂,甚至連兵營和難民區的描畫都是缺失的。
歷史也是缺失的。南京,堂堂中國首府,為什么會陷落?市民為什么無法脫逃?日軍的暴行動什么不曾人干涉?在影片中,一切皆只有果,不曾因。角川的死,神似有因,但卻是被強行施加了導演愿望爾后的因,是被粗野剝離了若干資料爾后的因,因而也是不全面的因。這就像,當我們耳聞某大學男生跳樓自殺爾后,我們萬一只想知曉他是為情所困,因為一個他喜愛的女孩謝絕了他,從而尋了短見,那這只會是小報新聞,或稱社會新聞。我們可能無法對每個自殺的孩子充斥探因溯源的動力。但,我們對歷史的領會,不能逗留在小報水準上。
《南京!南京!》,把一切都變成了記號,進犯者、中國兵士、被殺害的平民、施救者,包羅南京這個城市,以及殺害本身。
但是,任何一個事物,若變成了標記,它的深度和關于它的嚴正議論便會被消解。而當歷史事件和人物被記號化了,便會變成一個不可言說、不可探求的主題。而這部影片給我帶來的最大擔憂正是,我們對歷史仍舊是扭扭捏捏的態度,實話依舊混雜著空話,并且阻止讓人去議論和識別。一同,我們的干流歷史觀仍舊只有總體,不曾一己,這種視角和思維方法維系了兩千年,至今未變。南京大殺害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慘劇,它必要我們去勇猛地直面和公布地議論,必要我們恢復歷史事件本身殘酷的緣故和歷程,也必要我們復原里邊的每一個單個,每一個被數字替代了的人。但我擔憂,《南京!南京!》只會推進新一代人沿著舊的慣性前行,讓我們延續難以真實去琢磨和反省。
2。陸川標榜的所謂對同題材影片的超出,萬一是指添加了一個日本人視角、倍增了"支那"散兵的抵御、增添了一些患難中的善人好事以及一個"叛徒"的轉化、添置了少兒不宜的強奸寫實鏡頭的話,我認為,這些在平面上的加料,談不上超出,提煉一下,無非是日本軍國主義可愛、中國人可敬、中日兩國民眾都是戰斗受害者這些早已牢不可破的干流屁話,并不能深化或轉變觀眾對南京大殺害這一歷史杯具的認得:該抹眼淚的還是抹眼淚,該意淫東京殺害的還是意淫,該為日本人辯白的還是辯白。
我并不以為南京大殺害是一個不曾價值的題材,固然這個題材的影片都一無除外拍成了活報劇。這個題材,十分有價值,但只有放到一個揚州十日、奧斯維辛、紅色高棉、這一樣一條縱向的語境里拍,才干真實拍出含義,潛力叫做超出。這么題材的電影,應當回復這么的問題:人為什么要屠殺同類?在什么狀況下,一個受過教導、通情達理的人會變成野獸?施暴的人為什么失掉了應有的悲憫和良心?
我認為如能超出詳細的時代、民族國度背景去深長反省打著正義旗號的團體犯罪,那這么一部影片才是真實有價值。拍南京大殺害,是為了反省慘劇產生的社會歷史政治起源,反省人性之惡與人性之善的精辟內在矛盾。最大致的,應當展示出日軍暴行背地的邏輯。
即便是暴行,也是有緣由,有邏輯扶持,甚至是功德聲援的。這個邏輯即使:施暴者預先將受害者記號化、非人格化,從而取得了暴行的正義性,才脫敏了暴行本身所帶給施暴者的難受感,才掙脫了日情理況下良知和功德的制約。這種"正義施暴""有道伐無道"的邏輯,在陸川的影片中是看不出來的,陸川的人物和情節,不曾邏輯,只有列舉。
這么的邏輯實用于一切群眾性、法度性的暴行:從古代中國的人殉,到瑪雅人的血腥祭祀,到納粹的"完全處理",到"古拉格"群島,到南京大殺害。將某個階級、某個社會團體、某個民族帖上"非我族類"的兇惡標簽,對適宜能夠不被視作人類,對其殺害,就能夠卓越榮耀準確、相符歷史進展的客觀法則,暴行就成為一種義舉,在這種意識形態中,人性固有的惡取得充足的開釋,卻又披著善的外衣,而人性固有的和善、同情、理性等等,都統統失靈。
這才是莫大之杯具,比龐大的人身傷亡更大的杯具。
除非那些光禿禿的開膛破肚血流成河的暴行,扶持這種暴行的邏輯也會體現為強度較小、但也許時空范圍更大的隱暴行――蔑視、冷淡、排擠等等。五道口小資們對乞丐的妖魔化、我的右派友人對北川自殺長官的不屑,都是這種隱暴行的體現方式。從這個含義上講,南京大殺害的病毒無所不在,各種模式的南京大殺害無時不在舉行。這種打著正義的旗號將某一己群記號化再加以虐待的毒素,萬一不取得仔細的清算,那么,原始含義上的大殺害以后會屢次產生。
南京南京觀后感500字作文精選4
我只能說陸川愚蠢迂腐得難以理解,你去為侵略者開脫嗎,你所謂自我救贖者在日軍中有多少呢。我沒有看這部拍片子,但僅就影評來看,這個片子沒有了最起碼的良知了,已經沒有 了人類道德的底線。戰爭就是 戰爭,你反思什么,你替日本人反思什么,你有什么資格替日本人反思?我知道當年日本國民是全民支持侵華的,還人性的光輝?我沒有看到,我只看到 了以陸川為代表的中國人奴性的光輝。這種思潮太可怕了,當被屠戮者站在屠殺施加者的角度為其開脫為其找臺階的時候,我認為我們民族出了問題。侵略的行為我們只有去譴責 、唾棄,永世不忘,誓言報仇!這樣才能警告日本人讓他們生活在戰栗中,讓他們生活在國人對其仇恨的驚懼中,讓他們再也沒有膽量入寇中華。而不是陸川這樣,你的迂腐以及無良 只能助長他們的氣焰,日本人會這樣認為:“我當年屠殺你,你非但不恨我還為我開脫。那就是你們中國人軟弱可欺,下次我還侵略你們。”說到底是奴化思想-以德報怨-的集中體 現,孔子的以直報怨到了奴化政權的嘴里就變成了以德報怨的奴化思想。犬儒主義在中國的盛行充分說明了奴化之于國人的影響之深.
我看完這部電影了 果然不出所料 沒有了良知的電影 其他的還有必要肯定嗎 ? 讓我聯想到了前幾年一些腐儒學者提出的--對日新思維。他們跟陸川大導演是一個立場上的,都是主張忘記歷史,對日所謂向前看。他們絲毫不管以前日本對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理性、冷靜、冷漠”得令人心寒,忘記仇恨的人不是君子,定是小人。有仇不報非君子!難道我們國人要昂首闊步于通往小人至圣的大道上嗎?
仇恨是不能泯滅的,我們這些華夏子孫也沒有資格接受所謂日本人的道歉與懺悔,活著的人永遠沒有資格代替冤死的祖先。
也奉勸國人不要央求日本人道歉了,這是沒有意義的,我們越是這樣越會招致他們的蔑視。自強起來,找回漢人的血性,重塑國人的脊梁與氣節,莫要讓文天祥、李定國這樣的民族英雄含恨九泉之下吧! 諸位不要忘記,你不是上帝。某些人的所謂站在人性的高度著實有些太過了。何謂普世?難道普世者僅僅站在所謂地球人類的角度看待日本侵華是全人類的悲劇嗎?好高的道德高度啊,高不可攀。然而事實是這樣嗎?如果打著普世的幌子,忽略正義與非正義,道德與非道德那我看到的這些普世者沒有良知,是不折不扣的奴才!
南京南京觀后感500字作文精選5
剛才看了陸川的南京南京,著實讓我完全不懂他的表達方式。如果不是事先知道這部電影由陸川導演的,我會以為這是一部日本人拍得南京大屠殺紀念片。同學都說看完之后人很壓抑,我倒是看完之后感覺特別郁悶,我心目中的南京大屠殺紀念片不應該是這個樣子的。
首先,其中大部分的對話是日語的,再加上我看得是槍版(原諒我看盜版片子,實在是這里的電影院不上映),聽起來相當的累人。拉貝還要講德語,另外兩個外國救助者要講英文,群眾們還要講上海話蘇北話和不標準的普通話,我的腦子無時無刻都不停在轉換這些語言。
其次,陸川同志對大屠殺的理解由電影的表達方式來看是:日本人很無奈,中國人很懦弱,所以造成了南京大屠殺。一開場,偌大一個教堂里,站了滿滿的中國人,幾個日本兵進去,連他們自己都害怕了,要偷偷溜走去叫后援。中國人做了什么?中國人舉起了雙手,老百姓的,軍人的,連槍都舉起來了!難道我們的軍人就那么沒用?那么怕死?這么多人都制服不了幾個日本鬼子?
接著劉燁出場,帶著一個兒童在那里打仗,我只能說,中國男人都死光了,連小孩都能應對這樣的場景。再后來,被拉去屠殺的時候,開頭大家都害怕了,死活賴著不走,這是抗議么?這是怕死的表現!后來劉燁帶頭走,小豆倒是義無反顧得跟上,開頭都那么怕死的人,卻在槍決關頭喊出中國萬歲,有這么刻畫人物的么?日本人沖進難民營槍殺受傷的中國兵時,第一個鏡頭就是一個包著頭的傷病拿著手槍對準自己下顎就是一槍。我只想說我日,你有槍,又不怕死,為什么不朝敵人開,死也拉幾個墊背的?然后拍難民營的時候大家麻將照打,戲照唱。簡直無憂無慮阿,這是真實的難民營么?
接著說說里面幾個關鍵人物,唐先生,不說了,為了小家犧牲大家,不懂他為什么被日本人害過了還會接著相信日本人。真以為會說日文:我是良民,日本兵就饒你性命了。拉貝,他是唯一讓我感動的人,一次號召大家出100位女人,1次臨走前的跪別,都讓我感觸頗深。一個外國人都可以這樣為中國人民鞠躬盡瘁,為什么中國人民就不能團結起來一致對外呢?角川,一個在教會上過學的日本小隊長,會說蹩腳的英語,會跟打死的人講:我不是故意的。。。我覺得編劇很白癡,能當上隊長,難道會是第一次殺人么?他的那個好朋友,前一分鐘跟唐先生稱兄道弟,后一分鐘就把他送上刑場,行刑的時候還不忍看,可能么?現實么?還有劇中為日本人跑腿的都是中國人,日本兵搶中國人的雞鴨等也是因為‘這下我們可以吃飽一點了’,真是很傻很天真。
不過陸川的電影著實反映了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現象就是女人撐起大半邊天。在要求犧牲100個女人時,小江輕描淡寫得帶頭出來,于是她們拯救了整個難民營;在最后抓中國兵時,女性又去解救她們的同胞,姜老師一次又一次得帶人出來,直至最后被發現。我覺得陸川簡直想說,中國的女人們簡直就是救世主,中國的男人們就只會扯著嗓子喊:姜老師,救我,救我。
最后陸川還要用大量的時間來描述日本的葬禮儀式以及角川的自殺,我只是覺得他在說:看,南京大屠殺也不能全怪日本人,我們也是很無奈的,我們也犧牲了很多人。這部電影沒有我想象中那樣精彩,想比之下,去年的‘nanking’紀錄片以及以前的南京大屠殺更震撼更真實。改變角度去拍是好事,可是表達方式有問題,我覺得我不能接受這部據說相當精彩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