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后,從中我們收獲新的思想,何不寫觀后感記錄下呢?可是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小編帶來關于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7篇,希望大家喜歡。
關于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篇1
今天,我們觀看了《天宮課堂》第三課,這是航天員第三次在太空中授課,他們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陳冬、劉洋、蔡旭哲3名航天員在軌介紹了中國空間站問天實驗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境下毛細效應實驗、水球變“懶”實驗、太空趣味飲水、會調頭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長研究項目等有趣的實驗,讓我們學到了豐富的太空知識。最令我感到驚訝的是,太空里是沒有重力的,所有東西都會浮在空中,航天員想要喝到水,就要把水吸出來,然后吃下去。
航天員老師演示完實驗和有趣的現象后,還和山東、北京、云南的同學進行現場了互動,為同學們進行了答疑解惑,我也真想與三位航天員老師現場互動。
啊!宇宙真是太奇妙了,我真想成為一名航天員!
關于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篇2
10月12日,我和同學們一起收看了中國航天“天宮課堂”第三課,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再次變身“太空教師”,給我們上了非常生動有趣的一課。
2022年12月9日,“天宮課堂”第一課正式開啟。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相互配合進行授課,在中國空間站精彩開講,并面向全球直播。這是時隔8年后,中國航天員再次進行太空授課,也是中國首次問天實驗艙空間站在軌進行太空授課活動,他們講得精彩、講得成功,備受歡迎。而繼第一堂課后,“天宮課堂”第三課更加令人期待。
本次太空授課活動繼續采取天地對話方式進行,由航天員在軌演示微重力環境下毛細效應實驗、水球變“懶”實驗、太空趣味飲水、會調頭的扳手,這次天宮課堂中還將展示出問天實驗艙的一些神奇設備,包括科學手套箱、生命生態實驗柜、生物技術實驗柜和變重力實驗柜等。同學們在地上也進行了上述實驗,由于太空失重環境和地球的重力環境完全不同,呈現出了完全不同的實驗現象,引發人們的深思。
“天宮課堂”第一課的太空實驗我還歷歷在目:“太空健身”、“細胞培養”、“浮力消失”……,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王亞平宇航員做的一系列關于水的實驗,水在太空中由于失重,展示了和在地面完全不同的奇妙現象。而“天宮課堂”第二課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水油分離實驗,我們都知道,在正常環境下,水油是分離的;但在失重環境下水油分層現象消失了,實驗還演示了通過旋轉產生離心力實現分層的現象。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通過天宮課堂,我不僅學到了奇妙的科學知識,同時也感受到科學技術的力量。我國航天事業的飛躍發展,空間站的建立,飛天夢的實現,靠的就是先進的航天科技。仰望星空,我將更加努力,學好科學知識,為未來中國科技發展貢獻力量。
關于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篇3
通過觀看天空課堂,我通過視頻瀏覽了問天實驗艙,我覺得我最感興趣的是“變重力實驗柜”?!霸谥亓嶒灩瘛崩锩孢M行的是流體、燃燒、生命的實驗。我知道了在太空中,流體的表面張力就大顯神威了。
我還看到了許多航天員叔叔阿姨種的蔬菜,長勢也很好。還看到了航天員叔叔用語音來智能控制。還看到如何采集樣本,還要進行儲存。我更加知道,在微重力環境中,水稻會出現吐水的情況。我的收獲是好好學科學,長大為航天員做貢獻。
關于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篇4
李白詩中寫道:“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痹诠糯?,人們就向往著天上的世界,因此就有了“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神話故事。但今天的我們已經幫助古人揭開了這神秘的面紗。今天,三位宇航員再次為我們展開了“天空課堂”的活動。
天空課堂講了由航天員在軌演示微重力環境下毛細效應實驗、水球變“懶”實驗、太空趣味飲水實驗、會掉頭的扳手實驗。這次天空課堂中還展示出問天實驗艙的一些神奇設備,包括科學手套箱、生命生態實驗柜、生物技術實驗柜和變重力實驗柜等。同學們在地上也進行了上述實驗,由于太空失重環境和地球的重力環境完全不同,呈現出了完全不同的實驗現象。這些都讓我嘆為觀止。
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水球變“懶”實驗了。劉洋老師制作了一個紫色的水球,她用裝滿空氣的針管快速沖擊水球,水球也用較快的震動回應。劉洋老師又往水球里放了一個空心鋼球,再次用空氣沖擊水球,神奇的一幕出現了:水球竟沒有像之前一樣作出劇烈地震動,而是微微扭了一下身子,就不動了,似乎變懶了一樣,我驚嘆極了。
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的我上網搜了一下,原來它的原理是:外力施加到水球上,水會發生共振,加入一枚鋼球后,水球固有頻率就會發生改變,相對不容易引起共振,我茅塞頓開??晌矣窒耄荷钪杏袥]有用到這個原理呢?我想來想去,還是想不到,于是跑去問媽媽,媽媽看著滿臉疑惑的我,語重心長地說:“孩子,我們要多留心生活,做一個生活小達人。在爬山時,你有沒有看到有些阿公的肩上挑著兩桶水?他們挑水時,為了避免水濺出來,都會在水桶表面放一片荷葉,這是不是用到了這個原理?”我的眼睛頓時亮了起來,用“懂了”的表情回復了媽媽。
很多人都說,航天是個浪漫的話題,星辰大海離我們實在太遙遠了,但今天我明白了,它離我們的生活并不遙遠。所以如果浩瀚無垠的宇宙是一本書籍,那么航天是一把開啟宇宙智慧的鑰匙,我們要感謝越來越多的航天員,他們成為我們的眼睛、雙手,不但為我們揭開了星際神秘的面紗,也讓我們懂得了更多的科學知識,他們觸發了我心中的航天夢。
通過這次天宮課堂,我也再次感受到了航天事業的蒸蒸日上。我知道,只要我們學好知識,為航天事業獻上一點點的祝福和支持鼓勵,都可以成為航天事業發展的小小動力。同學們,讓我們一直關注航天,點亮心中的航天夢吧!
關于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篇5
“天宮課堂”的'第三課開講了,今天給我們授課是神舟十四號的航天員陳冬、劉洋兩位老師,航天員蔡旭哲當起了攝影老師,這次還是采取天地協同的互動方式進行直播授課。
首先,兩位老師們給我們介紹了中國空間站問天實驗艙的基本構造,里面的科學手套箱和低溫存儲柜、生命生態實驗柜、生物技術實驗柜和變重力實驗柜等都是為做好各種太空實驗配置的。接著,老師們又為我們展示了毛細效應、水球變“懶”、太空趣味飲水、會調頭的扳手等四個實驗,我最喜歡的是水球變“懶”實驗,當劉洋老師拿著針筒向水球上吹氣時,水球會大幅度地旋轉扭動,然而當她把不銹鋼球植入水球中后,再次用針筒向水球上吹氣時,水球的振動幅度就變小了,這就是受太空微重力環境的影響,水球變“懶”了,真是太神奇了!最后,劉洋老師給們展示了在生命生態實驗柜種植了70多天的水稻,實現了從種子到種子全壽命周期的培養,還觀察到了水稻的“吐水”現象,這一現象讓我嘆為觀止,感到不可思議!
每次的“天宮課堂”都讓我受益匪淺,從中感受到太空的魔力、科學的魅力。少年強則國強,讓我們懷惴一顆熱愛科學的心好好學習,一起去探索不可預知的未來。
關于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篇6
今天下午15時45 分,“天宮課堂”第三課在中國空間站開講,神舟十四號航天員 :陳東、劉洋、蔡旭哲互相配合為我們授課 。三位航天員分別演示了:問天實驗艙介紹、毛細效應實驗、水球變“懶”實驗、太空趣味飲水、會調頭的扳手、植物生長研究項目介紹 、天地互動環節 。他們教授的實驗知識 ,在我的腦海中久久回蕩。劉洋老師向我們介紹了問天實驗艙,還介紹了用吸管喝芒果汁等,陳東老師戴 MR 眼鏡做植物生長介紹,蔡旭哲老師給同學們回答了天地互動環節……
通過這次天宮課堂的學習讓我收獲滿滿,我一定要珍惜當下來之不易的生活,好好學習,掌握科學知識,將來為祖國的繁榮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關于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篇7
今天觀看了《天宮課堂》,我充分了解了我國科學的發展。在宇航員老師的講解下,我知道了問天實驗艙里各個機器的用處。
在各種實驗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水球變“懶”的實驗了,原來,在水球中放入一個空心鋼球,就可以將水球的顫動減少。在這里,我們看見了一粒種子,經過七十多天的成長,他終于長出了綠油油的嫩芽,開出了白色的小花。我覺得從現在起,我們要好好學習,爭取在不久的將來成為祖國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