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紀念館觀后感600字
抗日戰爭的勝利徹底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捍衛了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它洗雪了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受帝國主義奴役和壓迫的恥辱,極大推進了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下面是由小編帶來的精彩范文,歡迎大家來查閱,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紀念館觀后感1
抗日戰爭,我們是不會忘記這令人屈辱的歷史。
剛剛才下火車就趕到了抗日戰爭博物館。抗日戰爭博物館莊嚴的坐落在北京的郊區,頗像北京_的城樓。遠遠望去顯得很雄偉很壯觀??谷諔馉幉┪镳^記錄我們民族英雄的光榮事跡。
一進抗日戰爭紀念館,我就要我的組員們排好隊開始點名。這里的聲音太嘈雜了,所以我只好放開嗓子使勁喊?!傲昼?”“到!”“鄢斂懿!”…齊了,因為我做了一個組長應該付的責任。這然我忐忑不安的心頓時平靜了下來。
我領著我的組員繼續向前走。我看見其他組的組員都走散了,我為了以防萬一,想出了一個好主意。我們先設定一個地點集合,再各自在同一個小展館自由參觀,參觀完后到指定位置集合。連我們的林“大長官”(林珩)都說:“‘皇上’(指我)真是圣明!”我心里想:“那是,我真是圣明呀!”
看著各位英雄戰士的遺物,我不由得想起了狼牙山五壯士為了掩護大部隊和群眾安全轉移。成功的把一大批日寇引上了狼牙山,拼光了全部子彈,為了不做日寇的俘虜而英勇跳崖就義。書寫了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的壯烈的篇章。
通過參觀抗日英雄紀念館使我深深的體會到新中國來之不易,是無數的革命烈士用鮮血換來的。通過參觀也使我牢記了國恥。同時讓我知道只有國家富強,才不會受到侵犯。我暗暗發誓:一定要努力學習,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才。為國家的富強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紀念館觀后感2
7月15日,我和爸爸去臨江公園,這次去臨江公園的目的和以前都不一樣,以前都是去劃船,去玩的??蛇@次我和爸爸是去參觀淞滬抗戰紀念館的。
首先我們進入紀念館入口,看到了一小塊草坪,那里樹木蒼盛,水泥的架子上面懸掛著一口高約2米的大鐘,上面銘刻著16個大字: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看著這幾個字我心里在嘀咕:這幾個字究竟是什么意思?我和爸爸隨著參觀的人群進入了紀念館內,隨著看到的一張張照片、一段段介紹文字、一件件留存下來的實物,我漸漸地了解了就在我們所在的地方發生了一.二八事變;1937年9月5日,當時侵華日軍圍攻寶山城,城內的軍民們團結一心與日寇激戰數日,殺敵無數,但是,終因寡不敵眾于9月7日城墻塌陷,全城戰士都犧牲了……
我和爸爸又參觀了第二展廳,主展廳:《淞滬抗戰史事—血浴淞滬》我知道了其中一些故事:一個年僅12歲小英雄,他由于寫下“反抗日本帝國主義”這句話,被日本人知道了,嚴刑逼他說出是誰指使的,但他始終不肯說,后日本人就放出狼狗撕咬他,直至犧牲自己的生命。我聽了之后非常震撼和難過,一個12歲的孩子,寧愿自己遭到如此痛苦的折磨也不背叛,最終犧牲了自己年輕的生命。日本鬼子多么慘不忍睹啊!我們一定要學習那位小英雄不怕犧牲的精神。
時間差不多了,我們從紀念館內出來,看著大鐘,我終于明白了上面字的意思:我們世世代代都不應該忘記這段歷史,必須珍惜現在的和平年代。
紀念館觀后感3
這個星期天注定不能平靜的度過,參觀完抗日戰爭紀念館,我內心深深被震撼,于是有感而發。
抗日戰爭紀念館是全國唯一全面反映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歷史的大型綜合性專題紀念館,坐落于七七事變的爆發地——北京西南盧溝橋畔的宛平城內,莊嚴,肅穆。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抗戰歷程。
展覽以歷史圖片和實物為主,輔以景觀、油畫、雕塑、幻影成像、影視片等展示手段,突出表現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統一民族戰線旗幟下,以國共和作為基礎,全國各族人民共同抵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歷史,突出表現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突出表現中華民族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付出的巨大民族犧牲和做出的重要貢獻,深刻揭露日本侵略者在侵華戰爭中犯下的滔天罪行。
在參觀中,我們首先感受了在那個危難時刻,中華民族一致抵御外敵的那種“團結”的精神。在中國共產黨的倡導下,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四萬萬同胞在愛國主義旗幟下團結起來,匯成浩浩蕩蕩的抗日洪流。從國民黨數百萬軍隊在正面戰場的奮起抵抗: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徐州會戰、保衛武漢……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和新四軍讓侵略者陷入人民戰爭的海洋: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再到臺港澳同胞捐款捐物,海外華僑認購國債回國參戰,不同黨派和團體捐棄前嫌,共赴國難……“到了這個最危險的時刻”,整個中華民族聚合了中國近代歷史進程中空前的團結精神,形成了真正戰勝日本侵略者的無堅不摧的力量源泉。
隨著緩緩移動的參觀人流,楊靖宇,佟麟閣,左權,張自忠……一個個熟悉而崇高的名字印入大家的眼簾。國難當頭,英雄輩出。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犧牲時,年僅37歲;東北抗聯將領楊靖宇犧牲后,日軍發現他的胃里盡是枯草、樹皮和棉絮,竟無一粒糧食;打完最后一顆子彈,狼牙山五壯士毅然砸槍跳崖;被敵圍困河邊,誓死不屈的8位女戰士挽臂沉江……“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正是無數抗日先烈的愛國奉獻精神凝聚起了中華民族不屈的脊梁。可以說,沒有數不清的仁人志士為國奉獻的崇高精神,中國抗戰的勝利是不可能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也絕不會是在1945 年。
走出展覽館,我的心中充滿著崇高與悲壯的情懷,但是卻沒有多少作為“勝利者”的喜悅。傷亡3500余萬人,財產損失6000億美元,這一個個鮮明的數字讓我不能有絲毫的輕松和愉快。在這場戰爭中,由于國家的孱弱,民族承載了更多的苦難,付出了更高的代價。從來不會有人懷疑抗戰史是一部勝利史,但只有在民族復興的軌跡清晰地勾勒出回歸大國的坐標時,我們才可能最終體驗到“勝利”的完整涵義。
今天,當我們走在民族復興的道路上時,我們應當謹記團結奉獻的抗日精神。把滿腔愛國之情化為工作的強大動力,在工作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努力而扎實的做好本職工作,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
紀念館觀后感4
這幾天注定不能平靜的度過,參觀完抗日戰爭紀念館,我內心深深被震撼,于是有感而發。 抗日戰爭紀念館是全國唯一全面反映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歷史的大型綜合性專題紀念館,坐落于七七事變的爆發地——北京西南盧溝橋畔的宛平城內,莊嚴,肅穆。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抗戰歷程。 在參觀中,我們首先感受了在那個危難時刻,中華民族一致抵御外敵的那種“團結”的精神。整個中華民族聚合了中國近代歷史進程中空前的團結精神,形成了真正戰勝日本侵略者的無堅不摧的力量源泉。 隨著緩緩移動的參觀人流,楊靖宇,佟麟閣,左權,張自忠一個個熟悉而崇高的名字印入大家的眼簾。國難當頭,英雄輩出。
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犧牲時,年僅37歲;東北抗聯將領楊靖宇犧牲后,日軍發現他的胃里盡是枯草、樹皮和棉絮,竟無一粒糧食;打完最后一顆子彈,狼牙山五壯士毅然砸槍跳崖;被敵圍困河邊,誓死不屈的8位女戰士挽臂沉江“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正是無數抗日先烈的愛國奉獻精神凝聚起了中華民族不屈的脊梁。
紀念館觀后感5
去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70周年紀念,可以說,這是一個偉大而又不堪回首的日子,交織著慘烈、屈辱、反抗、憤怒與自豪……
前不久,我們一家參觀了盧溝橋抗日戰爭紀念館。館內所展示的那段艱苦、慘烈的歷史讓我們揪心、握拳。
正廳浮雕上,手無寸鐵的百姓,倒在日本侵略軍的機槍刺刀下,倒在故鄉貧瘠的土地上;堆積的鵝卵石掩蓋著數百名幼童的尸體,一位母親的雕像立在一側。她一手撫胸悲歌,一手攥拳悵恨,這悲與恨在此凝固了半個多世紀。
一幅幅圖片,一段段文字,深深震撼著我,不,震撼著每一個中國人的心!歷史在這里驟然高大,它連接著生與死、愛與恨、悲與憤,還有一個民族與國家的尊嚴;歷史也在這里凜然奮臂,高呼出一個時代強音:“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抗日戰爭對于我們這些90年代出生的青少年兒童來說,是一段未曾親歷的特殊歷史,通過此次參觀,使我認識到了日本軍國主義給我們中華民族帶來的沉痛災難,也正是這段歷史使我們認清了日本侵華戰爭的本質,也使我明白了只有國家富強、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國防強大才不會挨打、不會被欺辱,才能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們慶幸偉大的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燦爛歷史文化;我們慶幸我們的國家有許許多多不屈不撓、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的民族英雄;我們慶幸有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帶領我們走向勝利;我們慶幸中國人民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優秀品格,華夏兒女是打不死、嚇不倒、壓不垮的民族;我們慶幸有全世界許許多多的反法西斯斗士支持我們的正義事業;我們慶幸世間總是正義戰勝邪惡、真理總在正義這邊;我們慶幸如近東方的巨龍已覺醒。今天的中國已今非昔比,正昂首闊步步地朝著富強、民主的方向大步邁進。我們青少年兒童一定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繼承革命先烈的遺愿,追尋先輩們的足跡,奮發圖強,立志報國。我們相信:進步與和平是人類永恒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