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觀看《王亞平》事跡觀后感
一部影視,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后感不能忘了。到底應如何寫觀后感呢?下面小編帶來青少年觀看《王亞平》事跡觀后感7篇,對于各位來說大有好處,一起看看吧。
青少年觀看《王亞平》事跡觀后感(精選篇1)
天宮一號是中國第一個空間實驗室,這次,神舟十號將會與天宮一號進行對接。作為學生,我感覺到我們非常幸福,因為這次神舟十號的宇航員將會在天宮一號為全國的中小學生們開展一堂非常有意義的太空授課,我們都在翹首以盼太空授課的到來,太空授課的時間為2013年的6月20號。
20號早上10點許,中國的第一次太空授課正式開始。首先,王亞平、聶海勝兩名宇航員為我們展示了在太空中“打坐”。在失重的情況下,宇航員可以輕易地在空中做出一些高難度的動作,同學們都看得很入神。隨后,三位宇航員進行了五個實驗,分別是:打開“箱子”測質量、神奇單擺做圓周運動、陀螺軸向不變向前飛、“水膜”內嵌入中國結、普通水變身“魔法水球”。在這次太空授課過程中,同學們和老師都看得津津樂道,大家還進行了熱烈的討論。雖然我們不是很明白其中的一些實驗,但是,我們還是對這些科學現象保持著非常高的求知欲。
太空授課完成后,同學們都給予了熱烈的掌聲,我們為宇航員感到自豪。聽老師介紹,宇航員在太空中是失重狀態,他們要保持鍛煉才能避免肌肉萎縮。我想對這三位宇航員說一聲謝謝。他們為了人類的航天事業而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向著未知的太空不斷去探索,為科學世界添磚加瓦。
青少年觀看《王亞平》事跡觀后感(精選篇2)
2013年6月20日十點整,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從十點開始,我國的載人航天飛船“神舟十號”的航天員們在遠離地球300多公里的天宮艙內給我們上了太空第一課,讓我們了解了神奇的太空一些奇特的失重現象!全神貫注地看完了王亞平阿姨的太空演示后,我的心情很激動!多么神奇的太空失重現象啊!在地球上不能實現的事情,在太空中輕而易舉就能做到!比如:聶海勝叔叔輕松地就翻了個大跟頭,像一個武林高手!
還有,用一個支撐架把小球繞在一根線上,輕輕地碰一下小球,它就會做圓周運動;但在地球上,這樣操作時,小球就會反復地來回擺動,多么奇特的現象啊!陀螺的實驗更令我驚奇!一個靜止的陀螺用手指稍微碰一下,它就會翻滾著向前轉動。
這在地球上,根本是無法實現的,除非這個陀螺被施了巴拉拉魔法!王亞平阿姨演示的“喝水”的過程也是非常有趣的。她從飲水袋中擠出一個晶瑩剔透的小水滴,然后輕輕一吸,就把水滴“喝”了下去。還有那神奇的水膜竟然能吸住一個中國結;透明的水球可以做一個透鏡;當向水球內注入兩個小氣泡時小氣泡是獨立存在的,再注入紅色的液體時,透明的水球竟變成了一個漂亮的紅色的水球!這是多么美妙的現象啊!這次太空授課的很多物理知識我還都不了解,只看到一些有趣的現象。我一定要好好學習,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將來也要去太空探索奧秘!
青少年觀看《王亞平》事跡觀后感(精選篇3)
前幾天,我們看了王亞平老師在天宮一號的“太空授課”。她在太空里做了很多在地球上做不到的事,有雜技,陀螺,單擺,水膜,水球,圓周運動。
先說雜技吧。在地球上雜技要練好久,很危險。可在太空中,就顯得輕而易舉,懸空打個滾就可以了。就像成了大力士,一根手指都可以把一個人舉起來。
大家都知道,陀螺是人們小時候的玩具之一,在太空,把它浮在空中并給它一個干擾力,笨笨的陀螺就開始翻滾。但若是先讓它旋轉,再給它干擾力,此時,它就不會翻滾了。
“單擺”名字聽起來很奇怪,可它在失重狀態下是不成功的,但如果給它一個很小很小的力量,它就會做“圓周運動”
王亞平老師做我最喜歡的水膜時,我目瞪口呆。這水膜和生活中的面膜差別太大了。抽出水后的金屬卷上形成了一個大大的.水膜。這是為什么呢?原因只有一個:失重!短短二字富有智慧,科學,太空真有趣!
這幾個實驗不要看簡單,但其背后蘊藏的物理知識卻是令人驚奇的。
有人問:“太空中的生活用水是不是循環使用的。”對于這個問題,指令長聶海勝老師告訴我們:“飛船中的水是從地球上帶來的,但目前還不具備循環利用功能。”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有更多的人對神秘的太空感興趣,愿意為航天事業發揮出更大的力量。向“中國夢,太空夢”的實現靠近!
青少年觀看《王亞平》事跡觀后感(精選篇4)
中國載人航天史上的首堂太空授課已經圓滿落幕。在大多數孩子都還在細細回味這堂生動的太空授課帶來的樂趣時,或許很少人會想到,究竟還有多少孩子沒有機會參加這堂課。
在大家都習以為常的享受著現代化帶來的學習樂趣時,一些山大溝深的山區,還有不少孩子需要翻越幾座山才能帶著干糧步行到學校,而因師資和教室匱乏,在不少地區甚至還存在一些二、三、四年級同班一起上課的復式班,二年級上完課復習,老師再給三年級上課,之后是四年級……
對他們來說,一本嶄新的作業本、書本都已經算得上奢侈品。在這樣的條件下,你很難想象他們能夠像城里孩子那樣,坐在明亮的現代化教室里,興致勃勃的看著精彩的太空授課。
太空授課,也讓能問出“iPad可以吃嗎”問題的他們,成為被“最高講臺”拋棄的那一批人。所有這一切,無容置疑,都是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導致的。而我們不能簡單地把這一責任推卸給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和地域差異的中國現狀。
造成這種現象,我們缺少的不是資金,也不是統籌兼顧、實現教育平衡的調控手段和能力,而是徹底實現教育公平的決心和勇氣。
教育需要改革,所有的孩子都不能被拋棄,尤其是貧困山區的孩子,對于他們來說,讀書也許是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
我們絕對不能讓他們成為被現代化拋棄的一代。因為拋棄他們,我們失去的不只是那些貧困地區的未來,更是整個民族的未來。
青少年觀看《王亞平》事跡觀后感(精選篇5)
3月23日下午4點左右,“天宮課堂”第二課開講,神舟十三號飛行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相互配合進行授課。這也是中國航天員第3次進行太空授課。
此次太空授課將中國科技館設為地面主課堂,同時在新疆、西藏設置地面分課堂。太空教師王亞平率先演示的是“冰雪”實驗,她從過飽和醋酸鈉溶液的水袋里擠出一顆水球,在失重狀態下,水球懸浮于空中,王亞平用沾了結晶核的毛根,輕輕一碰,水球慢慢的變身一顆冰球。而其實這只是過飽和溶液析出晶體造成了假象。
王亞平介紹:“現在我摸著它竟然還有發熱的感覺,原來是一顆熱球呢。”
在液橋演示實驗和水油分離實驗之后,太空拋物實驗開始了。她演示的是牛頓第一定律所描述的現象,這次的主角是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墩墩先來了個空翻,然后被王亞平拋了出去。
在天地互動環節,神舟十三號乘組的三位航天員還就空間站里流眼淚是怎么樣的?空間站里持續是如何設置的?太空中水能燒開嗎?以及如何成為在空間里做實驗的科學家等問題與青少年對話并解答。
授課的最后王亞平寄語所有的同學們:“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希望同學們繼續努力學習科學知識,提高科學素養,探索科學奧妙,未來的空間站將由你們來建設。”
青少年觀看《王亞平》事跡觀后感(精選篇6)
今天上午10點04分,伴隨著一片熱烈的掌聲,兩位物理老師走上了講臺,先通過一個短片向大家介紹了航天員的衣食住行,讓我們對航天員有了更深的了解,一會兒,我們盼望來了最美好的時刻同宇航員面對面。今天由他們為我們上一堂生動的課,他們遠在距離我們300多公里的浩瀚太空中,令我們向往。
這堂課的主講老師是王亞平老師,她將要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課程一開始,聶海勝叔叔為我們表演了一個高難度動作只見他在天宮一號中站穩,然后兩腳向上一收做出了一個打坐的動作,打他并沒有摔在地上,而是穩穩的漂浮起來了,王亞平老師只是輕輕地推了一下他,他就飄到太空艙的最后面了。真是太神奇了!這就是失重,在太空,每個人都身輕如燕,真讓人羨慕!
接著,王亞平老師向我們展示了小球單擺的實驗、陀螺的實驗、太空承重的實驗,這些紛紛讓人震撼、讓人羨慕、讓人感嘆。
最令我記憶猶新的是水球的'實驗王老師拿出了一個宇航員喝水用的水袋,又拿出一個金屬圈,伸進水袋中,輕輕拉出來一個水膜,讓它來回擺動,只是飄出一個又一個的小水珠,這是,王老師將金屬圈小心翼翼的放在桌子上,向里面加水,慢慢地形成一個水球,她將里面的氣泡抽出,擠進去兩個更大的氣泡,奇怪的是氣泡并沒有合成一個,而是整整齊齊地挨在一起,她又將氣泡抽出,向水球里面灌進紅色液體,立馬形成一個漂亮的紅色水球。
很快,55分鐘過去了,這堂課敞開了我無限的回憶,也打開了我的夢想之門他們為祖國爭得了榮譽,實現了中國的飛天夢,我們是祖國的希望,長大以后也要向他們一樣為祖國爭光!
青少年觀看《王亞平》事跡觀后感(精選篇7)
2013年6月20日10時,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我國首次在太空中為中小學生授課。主講為“神十”女航天員王亞平。
6月20日這一天中午我早早地守候在電視機前等待觀演。本想著學校今天上午會讓我們觀演,可等待了一上午,卻落了一場空。
開始了,開始了。亞平老師的講臺是用太空自行車改造而成,而在她的腳下,用兩個東西在固定著她的腳,使她可以站著為我們講課,否則她可能就得飄在船艙里為我們講課了!
身為“神十”指令長的聶海勝,在剛開始就為我們表演了“空中打坐”。只見聶海勝同志正享受大家的掌聲時,亞平老師輕輕一推,聶叔叔就從這一頭飄到了那一頭,姿勢滑稽得很,令人忍俊不禁。
講課正式開始了,第一個實驗就是怎樣在空中測質量?亞平老師首先提問了,在地球上我們是如何測質量的呢?同學們踴躍回答,有的說是可以用天平測量,有的說是可以用電子稱來測量,還有的說是可以用曹沖稱象的方法來測量……
可這些在失重太空中,統統都不可行。在太空中如果宇航員們想知道自己的體重,要怎么辦呢?接著亞平老師就演示了在太空中測聶叔叔的質量。只見聶叔叔牢牢地握住了一個儀器,亞平老師把他和儀器使勁往后拉了一下,接著聶叔叔就重重地撞了一下,儀器顯示出聶叔叔的體重——74公斤。這其實主要是利用了太空專用質量測量儀和一個能測出物體加速度的系統。然后根據物體受到的力,等于它的質量乘以加速度這個原理,從而算出聶叔叔的體重來。
亞平老師接下來還為我們演示:單擺運動、陀螺,以及與水等液體有關的`演示。
在這幾個演示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單擺運動了。只見聶叔叔遞給了亞平老師一個小支架,亞平老師將支架上用線連接柱的一個小球拿在手里,并且轉動軸,慢慢松手,結果小球不僅沒有往下掉落,反而往上走了,而且到了一定高度就靜止不動。若挪動小球的位置到一定高度再松手,小黃球就會左右擺動了,但速度很慢。而且,最終的結果都是到一定高度就靜止。亞平老師突然推了一下小球,這次小球就利落地上下擺動了起來,而且不會像在地面上實驗的那樣轉幾圈就落下來。真是不可思議啊!
此次太空授課很奇妙,雖然我現在還只是初二的準學生,沒有接觸過物理,但這次太空授課提早帶領我進入奇妙的物理學世界!
記得在錄制時有同學問亞平老師他們喝的水可以循環再利用嗎?當時亞平老師的回答是否定的。可我相信科技在不斷的進步,等若干年后,水一定可以循環再利用的!讓我們一起期待,一起努力,成就我的夢、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