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鋼琴師》觀后感感悟
電影中最吸引人的,一定是男主角那令人驚嘆的鋼琴技巧。盡管沒有接受過任何鋼琴教育,但當他第一次坐著鋼琴前,就注定他是一個最偉大的音樂家。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海上鋼琴師》觀后感,希望大家喜歡!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1
初一的時候,我問了問饒老師值得一看的電影,饒老師脫口而出:“海上鋼琴師?!保搅耸罴伲娪皢沃杏忠淮纬霈F了這個名字。“這一定是一部好電影?!庇谑?,我帶著這樣的心情,細細地品味了這部電影。
這是一部意大利電影,由朱塞佩·托納托雷執導,蒂姆·羅斯、比爾·努恩、梅蘭尼·蒂埃里主演的劇情片。故事是以兩個人的對話形式展開的,以第三人稱,和第一人稱視角的轉換,介紹了一位鋼琴天才1900的鋼琴故事。
幼時的1900,是在襁褓中被人發現的,他的母親拋棄了他,因此他成了一名孤兒,生活在燒煤工人的船艙里,大家都照顧他,疼愛他,教他說話,寫字。直到有一天,他的現任父親因救人而死,他便非常地傷心。1900離開了父母,沒有出生證明,悄悄地來到這世界,有得悄悄離去。正好比一個人死了,你找不到任何他的相關信息,沒人相信他的存在,也沒有一座屬于他的墓碑,但他確實來到過這個世界,真真實實地活過。
1900對不好的事情十分厭惡,但不會用嘴說,會用音樂去表達。1900與小號手聊天,當他們看見小偷時,鋼琴的音樂也變得斷斷續續,模仿著小偷的形態;當他們猜想老婦女是一個謀害親夫而得到萬貫家財的人時,鋼琴的音樂是一種怪怪的音響,充滿著陰險,他的音樂總是能生動的表現各式各樣人的心理特征。
有的人說1900很幸福,他生活在他喜歡的音樂中,伴他左右的是對他沒有半點私心的朋友們,不用去擔心紛繁與擁擾。但是,只是這樣嗎?每次停船靠岸時他獨自向岸上遠處眺望的眼神分明有掩不住的落寞,還有他偷偷的撥通陌生人的電話時那緊張和期盼的語調:“你好,也許你不認識我,但,我們能聊聊嗎?”尤其是當他聽那個飄過的流浪人告訴他自己的經歷,他愈發的想去體驗:站在岸上,聽海的聲音,到底是什么樣奇妙的感覺呢?
影片結局,1900在一艘即將炸毀的船中被找到,但他仍不愿下船,現實生活中,對于別人的選取,我們會感到匪夷所思,就像這部影片一樣,可能很多人也不解他的這種選取,但是,無論是誰,作出怎樣的選擇,無論在我們看來是多么的荒謬,多么的不明智,多么的讓人不解,這都是他的選擇。或許,到了天堂,他仍會彈鋼琴,就像原來在海上一樣。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2
今天重溫一下經典的電影《海上鋼琴師》這已經是我第三次看到這部電影的
海上鋼琴師”,以主人公為線索,描寫了一個一生都在海上度過,從沒踏入陸地的杰出鋼琴師。片中很令人嘆息的時刻便是他已打算走向陸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可是在那一刻,他,有往回走了,走回了他一生的家——那艘船。片中,多少人慕名而來,甚至邀他制作唱片,讓他過上富裕的生活,可是他始終堅持自己在船上這種簡單而又單純的生活。即使在最后生與死的選擇中,他也選擇了與船共生死。他,就這樣葬身于大海,一生都沒踏上陸地,不知這是否是他的遺憾,還是說這是他的追求。、而且他到底在執著什么?到死都不愿意去感受一下那個他從未了解過的世界
當看到他將要下船片段時!當他站在云梯上思考,丟掉帽子又走回船上的那一刻無從下手,無從選擇,怎么辦?他扔下了帽子,給了城市一個背影,返回他的船再不后悔。這,便是他的選擇!他會在腦海想象美麗的景色,從未下船看上一眼,他選擇的是忠于自己的內心,他是一個活在內心世界的人他不適合很復雜的人生城市充滿雜亂,是個喧鬧的世界,在那里,沒有恬靜的生活,沒有美妙的音樂創作靈感,只有船上才有清凈的音樂。這是他的世界。感受著他的世界,這是現實無法比擬的世界。完美的世界。
“他的世界就在汪洋大海上,他,把音符留給了大海和天空?!?/p>
“他彈琴,不是為了追求彈琴技法的高超,更不是為了追求物質上的滿足,而是為了表達他的內心世界”
“毅然決然,再不后悔?!比松梢詺w結為一種簡單的選擇:不是忙著活,就是忙著死,何不用自己的方式來詮釋了自己的人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我們都要通過電影去反映自己的生活,電影中的主人公就象那個我們從不示人的自己,他孤獨,他對愛情有著孩子般的憧憬,他相信很多,又懼怕很多,是的,主人公就是靈魂中的我們自己,我們自己,就是船上孤獨的主人公
世界很大,但是屬于自己的很少。怎樣為自己在這樣大的世界里找到一片空間!很難!所以,當你找到后,不要放棄,不要離開,留在這里吧,守住這只屬于自己的空間!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3
《海上鋼琴師》確實給了很多人很大的感觸,對于喜歡他理解他的人來說,影片中的鋼琴師1900或許就是我們內心的寫照,1900他純粹,無害,執著。這位從未涉足塵世,未被世俗同化的海上鋼琴師,將自己的一生都留給了大海。一條船,一片大海,一架鋼琴,這便是他的世界。對于1900來說,這就是他的一切。正如那句話一樣“欲望少了,世界就小了”,在1900的世界里,少了世人無盡貪婪的欲望,所以他的世界很小卻又很大。這個世界大到他可以在上面“譜出無限”,這個世界便是由那架鋼琴,那條船,那片大海支撐起的。在有限的琴鍵上譜出無限,這是一種意境一種精神上的追求。
很多人不能理解1900,認為他懦弱,不敢面對現實。可是我們為何不朝另一個方面來看待這個問題呢,面對世俗的浮華榮耀,面對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1900想堅持的只是自己內心最初的,最純粹的東西,那便是他的音樂。這就像是一個人他拼命想要堅守住自身最寶貴的那份東西一樣,對于1900來說這份最寶貴的東西便是他對音樂的忠貞與執著。離開了那艘船,離開了大海,來到陸地后,他或許會名聲大噪,他的音樂或許會受世人的追捧,可是最純粹的東西一旦商業化后他就完完全全變質了,他早已失去本身最質樸最寶貴的特質,對一位熱愛音樂,熱愛鋼琴的鋼琴師來說,這樣比死會更痛苦。
在我看來,這部電影在向我們刻畫出一位執著音樂的鋼琴師的同時,更像我們傳達出一種精神,一種信念:堅持自己最初的夢想。這種精神讓我在為這位偉大的鋼琴師惋惜的同時更讓我對他肅然起敬!1900代表了我們這一類人的夢想,他做了我們想做的那一類人,他幫助我們實現了我們心中無法實現的夢想。難怪有人要說這部電影確實過于虛幻和浪漫,當然,對于現世的情況來說,確實如此??烧且驗檫@樣,我們一類心中有同樣信念的人才會被影片所深深觸動。希望每一個喜歡《海上鋼琴師》的朋友都能體會到這部電影帶給你的感觸與力量,堅持自己最初的夢想。這樣,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成為自己心中的“海上鋼琴師”。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4
電影《海上鋼琴師》講述的是一個在“維珍利亞”號船上的棄嬰——1900在輪船上成長的故事,他在鋼琴上的天賦和造詣讓我嘆為觀止。然而,才華橫溢的他最終未離開輪船,并選擇與船同歸于盡。這似乎是一個悲劇,常人無法理解,我覺得這與他的身份——棄嬰有非常大的關系。父母的拋棄,與母親的分離,對一個孩子來說這是最大的創傷,而鋼琴成了他的過渡客體,充當著母性客體的代理人。我們看到,以后這一生他都與鋼琴相伴。
1900一出生就沒看到媽媽,一出生就沒有愛。他遭受了兩次被拋棄,第一次是他的父母在他一出生就放棄了他,后來雖然有丹尼撫養他,丹尼在他8歲時也死掉了,未成年就遭受如此創傷。丹尼雖然非常愛他,但丹尼向來傳遞給他的信息就是說船以外的世界有多么可怕,讓1900不要離開船,1900因為沒有足夠的安全感,所以始終不敢走下船。在丹尼的葬禮上聽到了音樂,從此音樂成了他可以依戀的客體1900無師自通成了一個鋼琴大師,彈琴,是他生命中唯一可做的事情,然而,1900兩次可以依戀的客體都離他而去,他無法相信這世界還有什么安全感,無法感受那種愛。1900留在船上,他的生命意義在那里,他與船構成了緊密的關系,船是證明他存在的客體,如果他下了船,而船被炸毀,和他有關系的客體也就隨之一起都會消失,那么他就感覺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一個完成“自我同一性”的人,對自己有一個清楚的認識,知道自己是我認為的這個人。但1900沒有真正出生,因為一個人的出生包括生理、心理和社會。1900在生理、心理上出生了,也成熟了。但在社會層面上沒有出生過,他從來沒有走入過真正的社會,不敢走下船,人是社會的,他沒有走進真正的社會過,也無法扮演他的社會角色,所以他走在懸梯的半中就不敢往下走了,他感到了恐懼,他不是一個真正的人,他從來沒有出生過。
影片一開始就有句旁白“他沒有國籍,沒有出世紙,連生日也沒有,可以說還未出世”從心理層面,1900確實還停留在未出世的嬰兒狀態。呆在母親的子宮里,感覺肯定是最安全舒適的,他也沒覺得有什么不妥。姑娘離開之后,他改變人生的動力徹底被激活,決定下船。也許對于普通人來說不算什么,但對1900,下船是一個重生的過程,1900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他走下舷梯,卻又慢慢地停下來,整個世界在他的眼中變得黑暗,恐懼充滿了內心。最終他選擇與船同歸于盡,這是偶然,但卻也是命運的安排。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5
我認為自我是一個不太容易受感動的人,因為能使我落淚的電影很少,可是有一部電影能夠讓我一次又一次的受到震撼,一次又一次的為之落淚。這部電影的名字叫做《海上鋼琴師》。
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孤兒,他是一個被人遺棄在蒸氣船上,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燒爐工丹尼收養,這位燒爐工用當時的年份為孤兒起了名字,叫做1900。然而好人不得好報,燒爐工在一次意外中死亡,僅有8歲大的1900又再度成為了孤兒。過人的天賦使他無師自通成了一名鋼琴大師,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對紅塵俗世深懷戒意,他從不敢離船上岸去,只因紐約無際的高樓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令他迷失自我。
縱使之后遇上了一位一見鐘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還是放棄了上岸尋找初戀情人的沖動。他永遠地留在船上了,就算到了最終,唯一的好朋友馬克斯警告他廢船將要被炸毀,他也不愿離開,于是從出生開始就沒有離開過維吉尼亞號的1900殉船于海底。1900,這個既沒有出生紀錄,也沒有身份證明的人,沒有留下一點痕跡就在人間蒸發,就如流逝了的音符一樣,渺無蹤影了。
影片使我感動的地方有很多,首先是燒爐工與1900的對話,
1900:“丹尼,什么是孤兒院呢?”
丹尼:“孤兒院就像一個大的監獄,沒孩子的大人都會被關在里面?!?/p>
1900:“如果我不和你在一齊你就會進孤兒院嗎?”
丹尼:“你說得對,乖,所以我要多謝你?!?/p>
這段對話真的很溫暖,丹尼為了不讓1900有心理上的陰影于是編制了一個善意的謊言,使1900認為自我很重要。丹尼真是一個好父親。
“我寧可舍棄自我的生命,也不愿意在一個找不到盡頭的世界生活,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來,不是因為我所能見,而是我所不見……”。
這句話是1900說過的話,1900明白欲望永無止盡,如果走下了這艘船,他能夠憑借精湛的琴藝獲得金錢,權利以及感情,可是他會失去對于音樂的靈感以及真正的自我。所以他選擇與船共亡的重要原因。他是一位值得尊敬得藝術家,他有著真正藝術家所擁有的高貴的自尊。
這是我對于1900的理解,一個沒有根而終身漂流在海上的男人,獨特的價值觀與人生觀使得他處在一個獨立的世界里。他與這個社會僅有一段很短的距離——一塊甲板;他與這個社會有一段很長的距離——一個世界!他用音樂解讀一生,音樂是他對人生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