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鄉觀后感心得
《我和我的家鄉》是由張藝謀擔任總監制,寧浩擔任總導演,張一白擔任總策劃,寧浩、徐崢、陳思誠、閆非和彭大魔、鄧超和俞白眉分別執導五個故事。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我和我的家鄉觀后感心得,希望大家喜歡!
我和我的家鄉觀后感心得篇1
9月到來,對于我來說,是新的開始。因為離開了,我努力過的地方,我熱愛過的地方,我引以為自豪的地方。來到了新的單位,來到了陌生的環境。好在不遠,也有親切,大家都挺樂于幫助我,算是一件幸事。
在疫情期間,寫過關于家鄉的一篇文章《記“疫”》,還記得當初這樣寫:我的城市病了,我依然愛著它。我對家鄉的愛,隨著年歲的漸長,與日俱增。小時候,常常大話:將來要家鄉以我自豪。這恍惚是一句笑談。
國慶期間,為了緩解緩解“小梁”的學習壓力,說走就走,買了兩張“我和我的家鄉”的電影票,借此希望我家“小梁”可以寬心、安心的去學習,也適當勞逸結合,別垮了身子,使得我賠了“夫人”。
為什么要看“我和我的家鄉”,因為我發現:家鄉似乎在離我越來越遠。不知道是什么沖動,也不知道到底要尋求什么答案,就這樣來了一場電影之旅。
在前進的人生旅途中,我們離開了溫暖的家,離開了熟悉的家鄉,離開了安逸的老地方。90后的我們,也有很多時代的壓力,我們負重前行著。電影中有句話說:病是不要命,錢要命。在壓力中奔跑的一代人,有些迷失在了“錢”上,確實客觀上說:有錢會很好,但我們丟了很多精神上的滿足。病不要命,怕的是得病,更怕的是得“錢病”。
到底我們的方向在哪里?我不喜歡: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我更希望是: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也許我們在成長當中,好多在“逢場作戲”,好多在“身不由己”。貌似就像戲里說的那樣:演戲就是得解放天性,解放天性就是不要臉,咱村就屬你不要臉。哈哈,哪一次不是帶著“不要臉”的精神在解放天性,然后我們怡然自得,回憶起來,又感覺人生不虛此行呢?!對哦,我們在“演戲”中,實踐著自己的人生理想,在為那一方凈土而朝圣。
會累嗎?會哭泣嗎?會感覺孤獨嗎?人生來就是哭著到這個世界的,人生來就是孤獨的。有時候,想著:跑啥馬拉松,鍛煉身體吃枸杞嘛。是啊,我們在遠離那些青春的運動,那似乎不在屬于這個年紀,似乎不是這個年紀的成熟。有時候,泡杯茶,吹一吹熱氣,也覺得很是春風得意;一杯枸杞的保溫杯似乎更是溫暖內心。我們在與“家鄉”漸行將遠中,學會了好多。
想睡覺,忽如一夜春風,千樹萬樹,繁星滿天。借電影中,農村就沒有不透風的墻,所以我就先告訴大家:往后余生,請照顧好自己。
我和我的家鄉觀后感心得篇2
伴隨著秋風,迎來了我期待已久的國慶假期。于是,邀上親朋好友一起來到影城,觀看了一場讓我難以忘懷的電影。這部電影的名字叫做《我和我的家鄉》。
這部電影分為:《北京好人》,《天上掉下個UFO》,《最后一課》,《回鄉之路》,《神筆馬亮》五部分來進行講述著主人公與家鄉之間的故事。
其中,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就屬《最后一課》了。《最后一課》講述的是:一位在國外當教授的范老師,在一次給學生們上課時,突然暈倒了。他的兒子和兒媳婦知道后,急急忙忙的趕到醫院并從醫生口中得知他的父親得了腦梗塞導致老年癡呆癥,范教授的認知停留在了對于他重要的記憶——1992年,在農村支教的那段時間里。
為了幫助他恢復記憶,范老師的兒子決定帶他回到當年支教的村子,重新演示一次1992年教書的場景。于是,伴隨一通國際長途電話,望溪村全村陷入了忙碌之中,為參照老照片恢復出1992年的一堂課。在全村人的幫助下,還原了當年的場景:漂潑大雨,每天按時敲鈴鐺的李大鐘,彌漫著豬糞味兒的院子,露天洞大開的房頂,因沒有錢買顏料而畫黑白畫的小男孩……
于是,范教授拿著書本,又開始講他的最后一課。外面下著漂泊大雨,從屋頂上的洞中流下,一切都好似回到了從前……可就在這時,一陣電話鈴聲響起,一盒馬克筆的出現……那個小男孩的畫本來該是黑白色的,應該沒有顏料的,但是,現在他卻有了一大盒上百種顏色的馬克筆……這時的他才發現,一切都跟自己記憶中的不一樣了。他跑了出去,沿著記憶中的路線走著,一切都與原來不同了。直到后來,他看見一棟與記憶中相似的房子并遇見了曾經為他送行時,前來感謝自己的男孩時,他倆緊緊的抱在了一起……故事到這里就結束了。
其實,《最后一課》不僅僅是一個小小的片段,更是喚醒了中國人心底對家鄉的思念與依戀。激發中華兒對家鄉發展的自豪和驕傲。
《我和我的家鄉》的五個故事的主角用不同的方式建設著家鄉,只因他們心中都有著相同的情感,飲水思源、葉落歸根,對于中國人來說,"家"永遠是最割舍不掉的情結,為家鄉發展貢獻一份力量,是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我的家鄉在廣西。我覺得家鄉的味道是甜甜的,像糖果般甜。每當看到家鄉的高山綠水時,倦意已拋向腦后。
看完電影,回憶家鄉,心中暗暗下定決心:用知識來幫助我的家鄉,為家鄉貢獻一份力量……
家鄉,是我永遠的伊甸園。
我和我的家鄉觀后感心得篇3
吃過晚飯,我和媽媽、兩位阿姨漫步在家鄉的小路上,望著沐浴有夕陽中美麗的家鄉,我們不約而同感嘆到:“家鄉的變化可真大呀!”
我的家鄉在龍池,我很喜歡家鄉。媽媽對兩位阿姨說:“龍池是秀山縣重要的一部分,這一部分包括文化、政治和經濟,是整體的一部分。龍池鎮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濃縮著秀山的文化、政治和經濟的滄桑巨變。”
記得我上小學一年級時,家鄉都還貧窮落后。一條崎嶇不平的羊腸小道,一到下雨天就變得泥濘不堪,走不了幾步,鞋底就會沾滿泥土。車子一開過,更是飛濺得一身水。下雨天上學都是媽媽穿筒靴送我一段路程,然后又換一雙鞋走路。到了冬天,一下雪,小路就變得很滑,走在上面,一不小心就會摔跤。道路兩旁是光禿禿的,只有幾棵垂頭喪氣的小樹,把頭伸出在地面,膽怯地看著這個陌生的世界。房子前后的垃圾隨處可見;腐爛的廢物散發出陣陣臭氣……街道上也沒有超市,想買點反季節的新鮮東西就要到縣城才能買到。
可是現在不同了,在黨的正確領導和家鄉人民的辛勤勞動下,家鄉變了。一條條寬闊的水泥馬路代替了原來的泥濘的小路,火車、鐵路線經過龍池鎮,昔日破舊的房子變成了一幢幢的樓房。公路兩旁便是挺拔的樺樹,就像守衛邊疆的士兵。龍池街有幾家超市了,柜臺前,人們排著隊伍交錢,售貨員滿面笑容迎接顧客。現在每家每戶都有彩電、電話,都用上了自來水。是的,是改革開放給農民們插上了翅膀,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多了。
昔日,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伴著家鄉的變化節奏走向致富的道路。我們家鄉的人們,就像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
媽媽說她深深地感到:“改革春風吹大地,家鄉舊貌換新顏。”與過去比較,我發現家鄉確實發生了可喜的變化。
少年朋友們,火車的鳴笛已經在我家鄉吹響,她將架起不同地域、不同語言、不同性別、不同思想的友誼之橋。讓我們家鄉的人們不只有家鄉意識,也有秀山意識、重慶意識、國家意識、未來意識……一路上有你、有我,讓大家共同努力,用知識和才能為我們添上有力的翅膀,去創造美好未來。共同編織秀山別具特色的未來畫卷。
我和我的家鄉觀后感心得篇4
隨著疫情形勢在國內的逐漸好轉,電影逐漸的回到了大眾的視野當中,今年的國慶中秋檔期也成為各個電影回歸的重要契機,一部延續去年《我和我的祖國》創作拍攝模式的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一躍成為了這一檔期的最大贏家。
國慶節我選擇和家人而不是和朋友一起去看這部電影,在我看來,這是一部值得和長輩一起分享的電影,他們能在這部電影中收獲比我們年輕人更多的感動或是感觸。
電影一共有五個單元,體現國家醫保政策的《北京好人》,展示好山好水醉美貴州的《天上掉下個UFO》,描繪基本支教特崗教師的《最后一課》,書寫抗沙治沙路的《回鄉之路》,刻畫基層書記形象的《神筆馬亮》。不同于去年《我和我的祖國》所呈現出來的“國之大美”,《我和我的家鄉》帶給我的是一種小美,小到進入我們的生活,小到就是我們的生活。
在走出電影院、平靜下電影帶來的激動之后,回味電影會發現這本質上是一部常見的主旋律電影,回顧十三五,展望十四五。可就是在這種主題明確的情況下,有淚有笑的小品大雜燴的模式讓我們觀眾絲毫沒有覺得枯燥、乏味。
如同電影海報想要傳遞的感情一樣,每個演員都笑中帶淚,電影中所出現的感動也比歡樂更加使我動心。這里想要特別提一下《最后一課》這一單元,也許是因為家中老人曾是一名人民教師的緣故,電影中表現出來的生活、畫面、故事,讓我不得不去聯想家中老人的過去,片中的艱辛坎坷也許正是他當年的真實寫照,片中人對如今生活美好的感嘆也許正是他的所思所想吧。我很喜歡看電影看劇,不是為了消磨時間,而是電影電視劇能夠帶我們去了解不同人的故事、不同人的生活。最讓我覺得驚艷的還得算上范偉老師的演技,他再也不僅僅是我記憶中的那個和本山大叔賣拐的小品演員,他骨子里的一種精熟且有煙火氣的文人氣質確實很適合這個角色,白發、眼鏡,一舉一動,一個眼神都能夠打動你,已然無愧于老戲骨之名。
我們中國人應該都有著比較深的“故土情節”,家鄉這一題材就更加打動人心。就基層農村而言,人們常常感嘆,生活越來越好,也總有人在問,到底哪里變好了,我想在這部電影里可以找到很好的答案。
我和我的家鄉觀后感心得篇5
國慶節是中國最重要的節日之一,今年的國慶更是雙喜臨門,國慶中秋雙節同慶,在這個祖國生日,家家團員的日子,我跟老公決定晚上跟家人一起過中秋,白天則去看電影,為祖國慶生,順便過一下久違的二人世界。
我們決定去看《我和我的家鄉》首映。去之前,我先百度科普了一下,雖然心有準備,但還是被這個電影導演和演員陣容驚艷到了。
寧浩執導的《北京好人》單元,由葛優、劉敏濤主演。陳思誠執導的《天上掉下個UFO》單元,由黃渤、王寶強、劉昊然主演;;徐崢執導的《最后一課》單元,由范偉、張譯、韓昊霖主演;鄧超&俞白眉執導的《回鄉之路》單元,由鄧超、閆妮主演;閆非&彭大魔執導的《神筆馬亮》單元,由沈騰、馬麗主演。
該片通過五個故事單元,講述了發生在中國東西南北中五大地域的家鄉故事。本以為是喜劇,科普也說是喜劇片,演員大多也都是喜劇演員,可我覺得他是實實在在的感情戲,從第三段開始,我的眼淚都決堤了,一會捧腹大笑,一會嗚嗚咽咽,時而邊笑邊哭,我覺得自己都要成矛盾體了,正當我覺得不好意思的時候,發現身邊觀影人都跟我一個一樣,又哭又笑。不得不說,編劇導演真的是走心了,劇情簡單,但是能夠觸動人心,演員都是實力派,細小的表情動作都讓你覺得,恰到好處。
《北京好人》,葛大爺憑借高超演技和葛式獨有的冷幽默,一次次征服觀眾。人是好人,事是好事,國家政策好,農村人有醫保,看病不用愁,國家為你分憂。
《天上掉下個UFO》,有了黃渤、王寶強、王迅等笑星的加入,確實讓人開懷大笑,但是看似無厘頭,卻體現出貴州大山里的變化,開發旅游,通上無線網,一公里再也不是萬水千山!
《最后一課》,那些曾經的學生為生病老師復原的一課,那個1992年大雨磅礴的一課,那個老師冒著雨為學生去拿顏料的一課,那一課,是范老師的執念,更是他的牽掛。最后一課,讓我想到了我的老師們,那些在我不同年齡,對我愛護有加的老師,有的親如長輩,有的亦師亦友,不知道老師們可還好,在這個特別的日子,我祝您們身體健康,永遠幸福!
《回鄉之路》,很是接地氣,利用了現在的網紅,宣傳家鄉的變化,也告訴我們,吃水不忘挖井人,學了本事,一定要回饋家鄉,最后閆妮給鄧超的一拳,一下子拉近了人與人之間距離,是心的距離。
《神筆馬亮》,一個為了建設鄉村,放棄出國進修的小人物,確是最偉大的普通人。我最喜歡這段,時間很短,但是就跟小品一樣,處處有笑點,句句是包袱,最后直扣主題,情感大爆發,讓你哭的稀里嘩啦。最喜歡的一句經典臺詞,“我們家,實力說了算”。
看完電影,讓我想到了公司舉辦的“四愛”演講,愛崗位,愛企業,愛曹妃甸,愛唐山!我的家鄉是河北唐山,南臨渤海,北依燕山,東與秦皇島接壤,西與北京、天津毗鄰,我們的骨質瓷聞名遐邇,我們的評劇、皮影戲更是遠近聞名。她是座鳳凰城,更是一座涅槃重生的新城。此時此刻,此情此景,我心不改,我愛我的家鄉,而且愛的更加醇厚深沉!
我和我的家鄉觀后感心得篇6
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許多該新年上映的電影在新年失約了,但在國慶,電影終于上映了,昨天晚上,我與一些同學去萬達看了《我和我的家鄉》。
一提到這個電影,是不是立馬想起了去年的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不但這部電影名字與《我和我的祖國》相似,而且還有異曲同工之妙,這兩部電影都分了幾個故事,《我和我的家鄉》有五個故事,分別是《北京好人》、《最后一課》、《天上掉下個UFO》、《神筆馬良》、《回鄉之路》。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神筆馬良》,主人公馬亮可以去俄羅斯上一所好的美術學校,但他放棄了,他去了一座村莊扶貧,幫助那個村子成為旅游景點,但他一直沒有告訴老婆,一日他老婆正好去那個景點拍照,事情就這樣暴露了,但他老婆并沒有生氣,因為正是由馬亮這樣的人中國才會飛速發展。
像馬亮這樣默默無聞的人有許多,他們可以去大城市里找一個工作,平平穩穩的生活一輩子,但他們沒有,他們去中國的一些貧困的地方,發展地方的優點,脫下“貧困”帽子。在大山里的小村莊因為有大山的阻擋,交通不便,所以一些人一輩子就不會出山,村里人文化程度一般比城里人文化程度低,只會種田,這時就需要有人領著他們走向富裕,那個人就是像馬亮這樣的人,有山有水,這是城里沒法比的,村子就可以用這個優勢,發展旅游業。
不但這個故事好看,其他的也不錯,這五個故事講的都是一些在家鄉無私奉獻的人,我們也可以做一個這樣的人,這種人比那天整天大喊大叫我做了什么什么的人貢獻更大,他們舍己為人,讓別人過上了更好的生活。
我和我的家鄉觀后感心得篇7
十月一日,期待很久的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上映了,它成功地把“家鄉”這種情懷,從觀眾內心最柔軟的地方喚起,并賦予了一種新的含義。這部電影老少皆宜,又輕松又幽默,同時也帶來了無限的深思。簡單來說,就是不完美的小人物成就美麗家鄉的故事,通過一個個鮮活的小角色、一段段感人的故事展現了家鄉的變化。五個故事都圍繞民生問題,宛如一股清流,既令人愉悅又令人欣慰。在每段故事里,沒有完美的角色,卻都講述了一個完美的家鄉。
電影里的小人物、小故事,大時代、大主題,與其說是提升整體情節效果的需要,不如說是現實在電影中自然而然的投射。實際上,正是因為祖國不斷的崛起和強大,并在醫療、教育、旅游、環保、扶貧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電影人才有底氣用一種輕松、活潑的方式來表現發生在我們身邊的變化,來闡釋普通人心中最深摯的家國情。每個人不論身在哪里,心里最難忘懷的總是自己的故土。當我們觀看《我和我的家鄉》,感受著電影中的每個人物、每個情節、每個故事,自己又何嘗不是劇中人。
大家常說起:“到不了的是遠方,回不去的是家鄉。”家鄉是生身和養育我們的地方,鄉愁是一種難以言喻的回憶和想念,當我們遭遇挫折和困難時,內心最深處總是藏著“我想家了”。“衣錦還鄉”、“落葉歸根”,其實就傳遞著中國人骨子里的家鄉情懷。作為國家的一名普通公民、企業的一名普通員工,或許我的力量很微小,但要力爭做一個有用的人,堅守心中理想信念,立足本職,在平凡的崗位上綻放出人生絢麗的火花,為家鄉、為祖國的美麗富強、繁榮昌盛貢獻微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