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大幕明日開啟
馬上就要進入天氣最熱的三伏天了。三伏天里,居室一定要避免潮濕,盡可能讓空氣流通,保持干燥清爽。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三伏大幕明日開啟,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三伏大幕明日開啟
明天,今年的三伏大幕將正式開啟。一些細心的公眾發現,去年入伏時間是7月16日,而再早一點的年份還有7月13日、7月17日入伏的。哪天入伏,是咋定的?
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文科普專家修立鵬介紹,伏天不僅天數不確定,可能是30天,也可能是40天,就連入伏開始的日期每年都不一樣。
三伏天艾灸有什么好處
1、行氣活血
對于上班族來說,經常久坐,身體血滯氣凝,常常身體酸痛,而艾葉有活血行氣的作用,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溫度最高的時候,身體毛孔都是打開的,這個時候做個艾灸可以促進身體氣血運行,溫通經脈。
2、促進消化
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熱的一段時間,因為苦夏難捱,所以,很多人在三伏天都有食欲不振的情況出現,艾灸可以刺激身體穴位,通過穴位刺激能夠加強身體消化系統的功能,可以增強食欲、促進消化。
3、溫陽補腎
三伏天是一年之中陽氣最盛的時候,此時身體陽氣大盛,艾灸可以增強體質,幫助體質不佳的人群養護身體,特別是陽氣、腎氣不足的人群來說,效果更是直接。
4、延年益壽
三伏天艾灸是中國傳統項目之一,可以幫助身體化瘀,使淤堵的經脈重新暢通起來,還能促進身體新陳代謝,對于身體免疫能力開始減退的老人來說,還有延年益壽的作用。
伏天出游注意事項
1、預防中暑
出行中暑為夏季多發及高發病。出游途中,往往會處于暴熱情況下,極易中暑,尤其是老人和孩子需要預防中暑。高溫天氣外出旅游體力消耗大,使人容易感到疲勞,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腦和身體各系統都得到放松,有助預防中暑。
2、預防腸胃感冒
外出旅游,往往留戀于異地各式各樣的小吃、冷飲,在風景如畫的美麗勝地,一邊喝著冷飲,一邊賞著風景,似乎特別愜意美好,但要小心,三伏天還易患胃腸感冒,若機體消化功能虛弱兼脾胃不和,則會引發一系列消化道癥狀反應。在旅途中也要保證營養豐富,補充足夠的蛋白質,如魚、肉、蛋、奶和豆類。另外,還應多吃些新鮮蔬果,如西紅柿、西瓜、苦瓜等,綠豆湯、酸梅湯、綠茶也是不錯的旅途飲品。
3、預防夏季曬傷
旅途多半時候要在陽光下暴曬,因此出門前應該準備一些長袖衣服、遮陽帽、遮陽傘,防曬霜和曬后修復面膜等也需要備著。最好不要把在室外參觀的時間安排在烈日天氣的上午十點到下午四點。謹防游玩回來變成“小黑人”,甚至引起皮膚曬斑、日光性皮炎、過敏等癥狀。另外一天并不是只涂一遍防曬霜就可以,因此要隨身攜帶防曬霜以便及時補充。
三伏天入伏需要注意什么
1.三伏天飲食不要油膩,以清淡為主。注意吃一些清淡的食物注意營養合理的搭配,合理攝入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一定要合情適量選食瘦肉、牛奶、禽蛋、魚蝦、豆制品、以及新鮮蔬菜等。
2.三伏天不要吃太多生冷的食物,過多食用冷食會使腸胃溫度下降,引起腹瀉等不適,損傷脾胃,影響食欲,吃了冷的東西,體內的內陽可能無法抵御食物的寒氣,不僅會導致濕留體內,還可能會引起腸胃紊亂。
3.三伏天要保持身體不要脫水,注意鹽分的合理攝入。出汗多的原因,會導致氯化鈉大量喪失,一定要記得補充水分同時注意補充鹽分,每天飲用一些鹽開水較好,從而保持體內水電解質代謝平衡和滲透壓的相對穩定。
4.三伏天很多人在晚上睡覺時會特意把腳露在被子外,對著風扇、空調吹。還有人喜歡用涼水沖腳,殊不知這些行為,對身體損害很大。
足底有許多重要的神經、穴位,它們對外界刺激極其敏感。腳部受涼,會使身體的抵抗力下降,許多疾病會隨之而來。
5.三伏天的到來由于氣溫高,出汗增加,身體缺水速度也會加快。很多人習慣在口渴的時候大口大口地喝水,但這樣會讓水分快速進入血液,使血液稀釋,血量增加,原本心臟功能不佳的人很容易出現胸悶、氣短的情況,嚴重者甚至可能導致心梗。
6.女性在穿衣方面,也要注意盡量不要穿露臍裝、低腰褲。我們上半身分布有眾多的經脈,包括總督陰陽的督、任兩脈。如果胸背受涼,風寒邪氣容易侵入經絡,從而引起腸胃、呼吸道以及心血管系統的疾病。
7.三伏天天氣炎熱,人的汗孔肌腠處于開泄狀態,此時用涼水洗澡,寒氣、濕邪極易侵襲人體,導致陽氣暗損,可以見到的病癥有手足發冷、小腿轉筋、雙目視物不清,甚至產生原因不明的熱癥。
2023三伏伏時間表
初伏:7月11日-7月20日
初伏第1天:2023年7月11日(世界人口日)
初伏第2天:2023年7月12日
初伏第3天:2023年7月13日
初伏第4天:2023年7月14日(銀色情人節)
初伏第5天:2023年7月15日
初伏第6天:2023年7月16日
初伏第7天:2023年7月17日
初伏第8天:2023年7月18日
初伏第9天:2023年7月19日
初伏第10天:2023年7月20日
中伏:7月21日-8月9日
中伏第1天:2023年7月21日
中伏第2天:2023年7月22日
中伏第3天:2023年7月23日(大暑)
中伏第4天:2023年7月24日
中伏第5天:2023年7月25日
中伏第6天:2023年7月26日
中伏第7天:2023年7月27日
中伏第8天:2023年7月28日
中伏第9天:2023年7月29日
中伏第10天:2023年7月30日
中伏第11天:2023年7月31日
中伏第12天:2023年8月1日(建軍節)
中伏第13天:2023年8月2日
中伏第14天:2023年8月3日(男人節)
中伏第15天:2023年8月4日
中伏第16天:2023年8月5日
中伏第17天:2023年8月6日
中伏第18天:2023年8月7日
中伏第19天:2023年8月8日(立秋)
中伏第20天:2023年8月9日
末伏:8月10日-8月19日
末伏第1天:2023年8月10日(火把節)
末伏第2天:2023年8月11日
末伏第3天:2023年8月12日(國際青年節)
末伏第4天:2023年8月13日
末伏第5天:2023年8月14日
末伏第6天:2023年8月15日
末伏第7天:2023年8月16日
末伏第8天:2023年8月17日
末伏第9天:2023年8月18日
末伏第10天:2023年8月19日(中國醫師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