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節氣的處字讀音
2023處暑節氣的處字讀音怎么念呢?來看看具體情況是怎么樣的吧,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2023處暑節氣的處字讀音怎么念,希望能夠對大家的需要帶來力所能及的有效幫助。
2023處暑節氣的處字讀音怎么念
處暑的“處”讀第三聲,[chǔ]。處暑的“處”是指“終止”《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處”含有躲藏、終止意思,“處暑”表示炎熱暑天結束了。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四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二個節氣。斗指戊(西南方);太陽黃經達150°;于每年公歷8月22-24日交節。時至處暑,已到了高溫酷熱天氣“三暑”之“末暑”,意味著酷熱難熬的天氣到了尾聲。二十四節氣有“三暑”,即小暑節氣、大暑節氣、處暑節氣,按順序分別為初暑、中暑、末暑。“三暑”中間還夾一個“立秋”節氣,立秋之后才是處暑,酷暑時間比較長。暑熱長對于農作物長勢和產量有利。古人將立秋起至秋分前這時段稱之為“長夏”。“三伏天”涉及小暑、大暑、立秋、處暑四個節氣,到了處暑這時三伏已過或近尾聲。暑熱消退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并不是暑氣下降馬上就涼爽。處暑節氣雖然還是熱,但氣溫已開始總體呈下降趨勢。
處暑節氣秋高氣爽
開始影響中國的冷高壓,在它的控制下,形成的下沉的、干燥的冷空氣,先是宣告了中國東北、華北、西北雨季的結束,率先開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氣秋高氣爽。處暑期間,真正進入秋季的只是東北和西北地區。但每當冷空氣影響中國時,若空氣干燥,往往帶來刮風天氣,若大氣中有暖濕氣流輸送,往往形成一場像樣的秋雨。每每風雨過后,特別是下雨過后,人們會感到較明顯的降溫。故有:“一場秋雨(風)一場寒”之說。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區,還有可能出現較大的降水過程。氣溫下降明顯,晝夜溫差加大,雨后艷陽當空,人們往往對夏秋之交的冷熱變化不很適應,一不小心就容易引發呼吸道、腸胃炎、感冒等疾病,故有“多事之秋”之說。
處暑節氣的開漁節
處暑以后是漁業收獲的時期,中國沿海地區常會在此節氣舉行多種形式的活動,歡送漁民出海,期盼漁業豐收。這時海域水溫依然偏高,魚群還是會停留在海域周圍,魚蝦貝類發育成熟。因此,從這一時間開始,人們往往可以享受到種類繁多的海鮮。
開漁節對于沿海漁民來說,處暑以后漁業收獲的時節,每年處暑期間,在浙江省沿海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開漁節,決定在東海休漁結束的那一天,舉行盛大的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開船出海。自1998年浙江省象山舉辦了第一屆中國開漁節后,每年都會舉辦一次。開漁節不僅有莊嚴肅穆的祭海儀式,還開展各種文化、旅游、經貿活動,吸引了無數海內外客商、游客前往。使他們不僅領略到當地熱烈的漁文化,也品嘗了鮮美的海產品。
處暑三候簡單介紹
一候鷹乃祭鳥:處暑之日“鷹乃祭鳥”,說鷹自此日起感知秋之肅氣,冷酷地搏殺獵物。先獵之物要先陳列為祭,古人稱之“義舉”。二侯天地始肅:后五日“天地始肅”,這個“肅”是“肅清”,天氣因“肅”而清,因“肅”必“肅殺”,所以,肅清后必帶來蕭瑟之氣。三候禾乃登:再五日“禾乃登”,禾是五谷各類,天氣肅殺后,莊稼才有收成,成熟曰“登”。
處暑節氣北方氣溫下降明顯
月底到9月初的處暑節氣,單單用氣溫開始走低來描述是不夠的。氣溫走低僅是其中的一個現象。產生這一現象背后的原因,首先應是太陽的直射點繼續南移,太陽輻射減弱;二是副熱帶高壓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壓開始躍躍欲試,出拳出腳,小露鋒芒。
但每當冷空氣影響我國時,若空氣干燥,往往帶來刮風天氣,若大氣中有暖濕氣流輸送,往往形成一場像樣的秋雨。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區,還有可能出現較大的降水過程。氣溫下降明顯,晝夜溫差加大,雨后艷陽當空,人們往往對夏秋之交的冷熱變化不很適應,一不小心就容易引發呼吸道、腸胃炎、感冒等疾病,故有“多事之秋”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