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節氣養生知識點
2023處暑節氣養生知識點是什么呢?來看看具體情況是怎么樣的吧,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2023處暑節氣養生知識點家長必看!希望能夠對大家的需要帶來力所能及的有效幫助。
2023處暑節氣養生知識點家長必看!
處暑來臨養生通常需要避免經常受到紫外線的照射,需要根據溫度的變化適當的添加衣物,并且需要做好皮膚的防曬工作。需要吃一些清熱解毒類的食物,比如可以適當的喝一些綠豆湯,加快人體的代謝,促使體內的有毒物質排出,要做好中暑的預防工作。要避免身體過度勞累,盡量減少重體力勞動。
處暑節氣秋老虎
夏季稱雄的副熱帶高壓,雖說大步南撤,但絕不肯輕易讓出主導權、輕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區,剛剛感受一絲秋涼的人們,往往在處暑尾聲,再次感受高溫天氣,這就是名副其實的“秋老虎”。如果“出伏”以后繼續出現“秋老虎”,往往容易形成夏秋連旱,使秋季防火期大大提前,需要警惕。
秋老虎是我國民間指立秋以后短期回熱天氣。一般發生在8、9月之交,持續日數約7-15天。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我國的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該高壓控制下晴朗少云,日射強烈,氣溫回升。這種回熱天氣歐洲稱之為“老婦夏”天氣,北美人稱之為“印第安夏”天氣。
由于我國地域遼闊,“秋老虎”的表現略有所不同,如華南的秋老虎要比長江流域的來得遲,一般推遲2-4個節令。另外,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時間有長有短,半個月至二個月不等;有時秋老虎來了去,去了又回頭。“秋老虎”天氣,雖然氣溫較高,但總的來說空氣干燥,陽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熱,不至于熱得喘不過氣來。
處暑節氣陰暑與陽暑的區別
1.陽暑
中暑患者在臨床表現上以發熱、汗出、煩渴、便結、溲赤、脈洪等癥狀為主者,中醫認為即屬于中暑之陽癥。
2.陰暑
中暑患者在臨床表現上以惡寒、冷汗、肢厥、脈微、嘔逆、泄瀉、口雖干而不欲飲,或雖欲飲而喜飲熱、或氣喘不已等為主者,中醫認為此即屬于中暑之陰癥。
3.癥狀區別
陰暑病患者大多是長時間在空調房里工作的白領,以及過度避暑,貪食生冷之人。陽暑證指夏季在烈日下工作或長途奔走,感受炎熱曝哂而發病的傷暑證。是由於動而得之。主要病狀有高熱、心煩、口渴、大汗、舌質紅舌苔黃乾,脈洪數等。陽暑證病性屬熱,舌質一定偏紅,治療多用白虎湯和清暑益氣湯等。夏季氣候炎熱之時,素體脾胃虛弱而吹風納涼,或飲冷無度,以致寒濕之邪乘虛侵襲而為病。
處暑節氣避免中暑的方法
第一是要保持充分的休息。
睡眠不好會降低人體抵抗力,抵抗力下降就很容易在夏天中暑,夜晚要保證良好的睡眠。
有些群體喜歡熬夜,特別是在夏天天氣炎熱長時間作息不規律,身體對陽光的抵抗能力下降。如果長時間不出門,突然暴露在強烈陽光下,就很容易發生中暑現象。
第二是要及時補充水分。
水是生命之源,要注意及時補充體內的水含量。有一部分群體不喜歡喝水,總是等到口渴了才想起來補充水分。其實在夏天天氣高溫環境下,人體容易出汗,體內的水分會通過汗腺大量排出。體內缺水那就很可能發生脫水現象,乃至于中暑。
處暑節氣雷暴活動較多
華南、西南、華西進入9月,雷暴活動不及炎夏那般活躍,但華南、西南和華西地區雷暴活動仍較多。在華南,由于低緯度的暖濕氣流還比較活躍,因而產生的雷暴比其它地方多;而西南和華西地區,由于處在副熱帶高壓邊緣,加之山地的作用,雷暴的活動也比較多。進入9月,中國大部開始進入少雨期,而華西地區秋雨偏多。它是中國西部地區秋季的一種特殊的天氣現象。華西秋雨的范圍,除渭水和漢水流域外,還包括四川、貴州大部、云南東部、湖南西部、湖北西部一帶發生的秋雨。因秋雨早的年份8月下旬就可以出現。最早出現日期有時可從8月下旬開始,最晚在11月下旬結束。但主要降雨時段是出現在9、10兩個月。“華西秋雨”的主要特點是雨日多,而另一個特點是以綿綿細雨為主,所以雨日雖多,但雨量卻不很大,一般要比夏季少,強度也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