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飲食養生有什么原則
大暑期間的飲食,仍然要遵循食物多樣的原則,同時要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和豆類,那么為了方便大家,下面給大家分享關于大暑飲食養生有什么原則,歡迎閱讀!
大暑飲食養生有什么原則
原則1、天天要吃水果。
水果是維生素C、胡蘿卜素以及B族維生素、鉀、鎂和膳食纖維的重要來源。不同的水果營養含量不同,補充胡蘿卜素,選擇芒果、柑橘、木瓜、山楂等紅黃顏色的水果;棗、橙、柚子、獼猴桃等水果中維生素C含量較高;香蕉、棗、紅果、龍眼等的鉀含量較高。
另外,水果中含有果酸、檸檬酸、蘋果酸等有機酸,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增進食欲,有助于消化。
原則2、常吃鮮豆。
暑季的鮮豆品種豐富,包括豇豆、毛豆、四季豆、蠶豆、扁豆、荷蘭豆。鮮豆類的營養全面,吃法多樣。毛豆、蠶豆可以直接煮著吃,豇豆焯后可以用芝麻醬等涼拌。
原則3、多喝湯水,補充水分。
家里可以自己制備綠豆湯、酸梅湯等,也可以做海米冬瓜湯、蓮藕排骨湯等。
原則4、每天吃深色蔬菜。
蔬菜的顏色有深有淺,深色蔬菜的營養價值一般優于淺色蔬菜。深色蔬菜含的胡蘿卜素豐富,還含有葉綠素、葉黃素、番茄紅素、花青素等有益健康的物質。菠菜、芹菜葉、空心菜、西蘭花、西洋菜、茼蒿、西紅柿、胡蘿卜、南瓜、紅莧菜、紫甘藍等。
充分利用蔬菜本身的味道、顏色進行搭配,可以用西紅柿、甘藍、胡蘿卜做成蔬菜沙拉,色彩豐富、口味獨特、促進食欲,同時補充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和植物化學物質。
大暑時節吃什么最養生:
1、盡量要多吃苦味食物
苦味食物不但清熱,還能解熱祛暑、消除疲勞。因此,大暑時節,適當的吃點苦瓜、苦菜、苦蕎麥等苦味食物,能夠健脾開胃、增進食欲,不但讓濕熱之邪對您敬而 遠之,還能夠預防中暑,能夠一舉兩得。
2、增加清熱解暑、健脾利濕食物的攝入
綠豆湯是我國民間傳統的解暑食物,除了脾胃 虛寒及體質虛弱者均能夠放心食用。還有,像荷葉、西瓜、蓮子、冬瓜等也具有很好的清熱解暑效果。扁豆、薏仁具有很好的健脾療效,是脾虛患者的夏日食療佳品。
3、補氣健脾,消暑生津
大暑不但天氣炎熱,而且雷電、暴雨多,此時人們容易受暑濕影響出現腹脹、食欲下降、乏力等癥狀,此時飲食宜清淡多樣化,以補氣健脾、消暑生津為主,可多食綠豆、黃瓜、苦瓜、蓮藕、鴨肉、冬菇、紫菜、西瓜、薏米、冬瓜、桂圓、桃子、黃皮、蘆根、白茅根等食物及藥食兩用之品。
大暑養生的四個原則
一、保持良好心境
俗話說:心靜自然涼。意思就是說在天氣炎熱時要保持心態的清靜。天越是熱越要堅持靜。調整好自己的情緒。發揮想象。想一些綠樹。這樣可讓你心平氣和。
二、調整起居
保證充足的睡眠。勞逸結合。最好每天中午午睡0.5—1小時。因睡眠與情緒和免疫力密切相關。睡眠不足則抵抗力差。容易患病。
三、藥食同源
1、薏米小豆粥:原料:薏米20克。赤小豆30克。大米100克。水適量。制法:將薏米、赤小豆用冷水浸泡2小時。大米洗凈。加入適量的水。同煮成粥。功效與主治:具有健脾滲濕、清熱消暑的功效。適用于長夏體倦困重、食欲不振者食用。
2、橘皮茶:原料:橘皮若干。冰糖椅子口味定。直接用開水浸泡飲用。
功效與主治:具有理氣開胃、燥濕化痰的功效。適用于暑濕所致的脘腹脹滿、飲食無味者食用。
四、注意飲食調養
1、及時補充水分。同時還應常吃一些益氣養陰的食品以增強體質。使濕熱之邪無隙可乘。但所選食物一定要清淡。不可過于滋膩。否則極易礙胃。導致消化不良。如山藥、大棗、海參、雞蛋、牛奶、蜂蜜、蓮藕、木耳、甲魚、豆漿等都是進補佳品。
2、補充蛋白質。大暑氣溫較高。人體新陳代謝增快。能量消耗大。因此蛋白質的供應必須酌量增加。每日攝入量應在100~120克為宜。植物蛋白可以從豆制品中獲得。動物蛋白除了奶制品外。還應適當吃點肉。夏季的肉食以雞肉、鴨肉、瘦豬肉、鴿肉等平性或涼性的肉制品為首選。
大暑的氣象變化
大暑時節,正值中伏前后,天氣進入了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此時也正逢雨熱同季,雨量比其他月份明顯增多。這個時節陽光猛烈、高溫潮濕多雨,雖不免有濕熱難熬之苦,卻十分有利于農作物成長,農作物在此期間成長最快。每年7月下旬,副熱帶季風雨帶移至我國北方的華北—東北,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我國華北、東北等北方地區的雨季;而西北地區由于深居內陸,距海洋遙遠,是我國年降水量最少的干旱地區。
今日大暑,夏天最后一個節氣
大暑時節腸胃的消化功能較為薄弱,飲食以清淡為主,不可多吃肥膩、辛辣、煎炸食物。除了多喝水、常食粥、多吃新鮮果蔬外,還可適當多食用些清熱、健脾、利濕、益氣、養陰的食物,如蓮子、百合、薏苡仁等,荷葉、冬瓜、西瓜、綠豆等是不錯的消暑選擇,同時還要注意飲食衛生。
大暑時節運動時間在早上或傍晚為宜,運動地點建議在公園、湖邊等樹蔭下的陰涼地方。選擇運動量相對較小的運動,如太極拳、慢跑、羽毛球等,避免出汗過多而耗氣傷津,運動過后適當飲用溫開水。
大暑天,宜穿著舒適、透氣、吸汗性能好的衣服。人體皮膚汗孔開泄,衣衫寬松易于散熱,并且衣衫要勤洗勤換,防止久穿濕衣和剛暴曬過之衣物,以免暑濕之氣侵襲肌體。
大暑節氣的古詩
《水調歌頭.大暑》
宋.劉辰翁
天地有中氣,第一是中元。新秋七七,月出河漢斗牛間。
正是使君初度,如見中州河岳,綠鬢又朱顏。
莖露一杯酒,清徹瑞人寰。大暑退,潢潦凈,彩云斑。
三壬三甲厚重,屹不動如山。從此五風十雨,自可三年一日,
香寢鎮獅蠻。起舞愿公壽,未可愿公還。
大暑至,古人在詩詞中是如何描述大暑景象的
《大暑水閣聽晉卿家昭華吹笛》
北宋.黃庭堅
蘄竹能吟水底龍,玉人應在月明中。
何時為洗秋空熱,散作霜天落葉風。
《大暑戲贈希古》
宋.張耒
去年揮汗對淮流,寒暑那知復一周。
土潤何妨兼伏暑,火流行看放清秋。
鬢須總白難相笑,觀廟俱閑好并游。
只怕樽前夸酒量,一揮百盞不言休。
大暑至,古人在詩詞中是如何描述大暑景象的
《六月十八日夜大暑》
宋.司馬光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人情正苦暑,物怎已驚秋。
月下濯寒水,風前梳白頭。如何夜半客,束帶謁公侯。
《乙未六月大暑》
宋.方回
平分天四序,最苦是炎蒸。在我須無欲,于斯患不能。
又應當閔雨,誰識始藏冰。人力回元造,生生實所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