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蘭》觀后感
寫觀后感可以幫助觀眾更好地總結自己的觀影體驗,從而更好地吸收電影中的營養(yǎng),提升自己的影視文化素養(yǎng)。優(yōu)秀的花木蘭》觀后感要怎么寫?下面給大家整理花木蘭》觀后感,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花木蘭》觀后感篇1
木蘭轉身凝望文泰,隨著鏡頭的拉遠,她的身影愈來愈模糊。花開花落,褪去了戎裝,褪不去的是一位女子的柔情……她站在那兒,用古代女子特有的溫柔誓與時間對立。冰雪早已帶走愛人的溫度,茫茫雪地里訴說的唯有萬分無助。柔弱的肩膀卻堅強地承擔起天下蒼生、黎明百姓的未來。她站在那兒,已然成為一個失去了自我的悲劇……看不清,木蘭的眼中是否有淚光。一生都無法忘記的男子此時卻只能留下一個背影,然而,戰(zhàn)場的廝殺,12年生死的較量,12年感情的磨礪,早已造就出她一顆堅毅冷峻的心。
為了天下,為了家園,她戰(zhàn)勝了害怕,不再去逃避,可是卻也遠離了自我和自我的愛情。如今,當她換上女兒裝時,噩夢本該灰飛煙滅的,但又是為了天下,為了家園,她讓文泰離開了。觀者的`糾結不知是否是木蘭的糾結?當我們都還在悲傷著木蘭的悲傷的時候,不知有沒有想過,其實柔然公主和文泰也許也會有一段美麗的姻緣?柔然公主是個可愛的女子,不僅僅將她的善良施與小事小物,而且同樣也愛惜天下蒼生。謀殺夫君,可謂有著和木蘭一樣的膽識;侍奉父王,可謂一樣的孝順;心向和平,可謂同樣的博愛。她既有母儀天下的胸懷又有賢妻良母的品質。只是,她是在用她的出嫁去交換天下安寧。
柔然公主,不能不說是影片中的另一個花木蘭。
與其說這是一曲愛情的詠嘆,不如說是對一類有膽有識的女子的歌頌。她們在大我和小我之間完成了轉換,找到了她們自己內(nèi)心的平衡。我們無權說木蘭的結局是悲劇,柔然的婚姻是喜劇,換句話說,悲劇其實不悲,喜劇也其實不喜,不過都是到最后一刻時,出自她們內(nèi)心的選擇罷了。如果悲,那么我們無一例外的都是為這三個人受到天下的牽絆不能自已而深深的悲傷吧。
花木蘭》觀后感篇2
自從《花不蘭》的電影上映后,一直都想去看,想看看“趙薇”演繹的花木蘭,想知道這個電影版由中國人自己拍攝出來的花木蘭到底會是什么感覺,終于在昨天如愿看到了這出電影。看完后內(nèi)心對于花木蘭的犧牲多了許多的不舍,真是造物弄人啊!
論情義與氣概,巾幗?jīng)Q不讓須眉,雖然少了女性的嬌柔,但飽含著女性的細膩感情。夫女之間的惺惺相惜,兄弟之間的默契合作,兩軍對壘中的嚴明與關切,班師回國后的積極隱退歸鄉(xiāng),趙薇版的花木蘭,將人物的心理與感情演繹得絲絲入扣,直接表達出了花木蘭在她心目中的形象,富有胸襟且真摯而至情至義,蕩氣回腸且又幽遠。
犧牲,花木蘭在這電影版中的犧牲是巨大的,十二年的軍旅生活,對最愛之人的離別,對累累功勛戰(zhàn)績的放棄,她幾乎放棄了太多,但是細想起來,這么多的犧牲也更彰顯出這個傳奇式的女英雄在人們心中的位置與其的完整性。內(nèi)心的世界雖然希望花木蘭與趙文泰能在一起,但電影中的這個不能達成的結局更讓整個故事更有滋有味了吧,或許趙文泰的放下也正成就了花木蘭!
花木蘭》觀后感篇3
當木蘭在回家的途中,看見街道上人來人往,不時想起幾十年未見面的親人,迫不及待的加快了矯健的步伐。
木蘭興高采烈地哼歌高昂。父母聽到女兒要回來了,便急忙去迎接,穿上了節(jié)日的服裝,帶著精美的飾品。姐姐聽到妹妹回來的消息,急忙穿上輕紗的服裝,臉上涂上了一層淡妝,把自己大阪城美貌如仙的天女。弟弟聽到姐姐回來,穿上帥氣的服裝,還宰豬殺羊,慶祝木蘭回家。木蘭見了這個場景激動地淚流滿面。
含有親情味的團圓飯開始了,餐桌上雞鴨、鵝、蝦、蟹、羊等等,木蘭便認為這像是出除夕晚的一幕,因為只有過年過節(jié)才有大魚大肉,如此豐盛。
吃完團圓飯后,木蘭一家人一同出門逛街,木蘭一肚子的疑問,便說道:“店鋪何時變得如此美麗,人來人往、車水馬龍、紅燈酒綠,街道上掛滿了喜慶的燈籠?”父母親喜笑顏開地說道:“是為了慶祝你勝利歸來而設計的。”
回家后,木蘭把所有精美的飾品贈送給同縣的人。
木蘭打開東屋的閣門,坐在西邊的床上,脫掉打仗的袍子,穿上晚日的裙子,對著窗戶,看著鏡子梳理美麗的鬢發(fā),貼上漂亮的花黃。出門去看戰(zhàn)友,伙伴們驚呆了:一起征戰(zhàn)十二年,盡然不知道木蘭是個女兒身。
花木蘭》觀后感篇4
中國文化被別人搬上銀幕,親切,多少也有點別扭。根據(jù)中國故事改編的動畫片《花木蘭》,不僅僅看到了愛國愛家的閃光點,還挖掘出了屬于花木蘭自己的心路歷程,就是如何找到真實的自己,如何開發(fā)潛藏的能量。影片采用了超多寫意式的水墨畫作為背景。山水,花草,庭院,田野。色彩并不是迪士尼通常的那種濃重,而是完全模仿了水墨畫中的清淡。
當花木蘭發(fā)現(xiàn)自己永遠不可能做一個完美的賢妻良母時,外人否定她,認為她不能為家人爭光;家人則鼓勵她,期望她努力改變。是快樂地做自己還是沮喪地迎合他人可汗大規(guī)模的征兵,不得不讓木蘭做出了代父從軍的決定。
軍營的生活并不好過。每一天從早到晚的耐力訓練,讓木蘭有些跟不上他人的腳步。但她從未放下,還是相信,生活雖不完美,但也不是太糟糕。
戰(zhàn)場上,靠的不僅僅僅是力氣,有時候也得靠智慧。木蘭制造的雪崩,使軍隊勝利。當然,《花木蘭》中的木須,也是功臣之一。在人生的過程中,每個人總是不斷地在尋求自身的價值,這并不代表我們活在他人的眼光和掌聲之中,而是對自身的一種自我肯定。當木蘭都承認了自己其實只但是是假冒的時,她便接近了真實,因為她最終成就了最真實的自己。
最后,她為之努力,又發(fā)揮潛能的轉折點出現(xiàn)了,替父從軍、擊敗匈奴使她成了全民女英雄。
花木蘭》觀后感篇5
“唧唧復唧唧,木蘭戶當織。 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這句詩正是出自于膾炙人口的《木蘭詩》中。
看過《木蘭詩》的人都知道,花木蘭是一個巾幗英雄,為平定匈奴立下了汗馬功勞,戰(zhàn)場上有勇有謀,是一個有孝心的人。她是個女兒家。
這次冬令營,看電影這項活動,我們就看了《花木蘭》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里主要講述了可汗去村子里點兵從軍,不巧卻點到了花木蘭的父親,父親體弱多病,有可能一去不回了。花木蘭就決心要替父出征。于是,她戴上了沉重的鎧甲,手持韁繩,腰別利刀,不辭而別。花木蘭從此在戰(zhàn)場上披荊斬棘,立下汗馬功勞。
花木蘭殺了單于之后,皇帝要給花木蘭嘉獎,花木蘭卻不接受賞賜,要回家盡孝道。出征十二年,父親天天盼著女兒歸來,早早拄著木拐去村口等待,終于等來了花木蘭。他鬢發(fā)已花白,花木蘭也扶他進門,從此,過上了平常人的生活。當我看到這里,心里為之一顫,花木蘭文武兼?zhèn)洌€有孝心,我震撼之余,不由地稱贊花木蘭。據(jù)說,以前是不準女子從軍的,從軍是強壯男子的事,婉約女子卻只能在家紡織,可花木蘭不顧陳腐的觀念,在戰(zhàn)場上毫不遜色于男子。從此,“女勝于男”就一直傳揚在人們心中。誰說女子不如男?花木蘭是英雄,也是令人廣為傳頌的女中豪杰。“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花木蘭》觀后感篇6
花木蘭的觀后感
小時候,就對木蘭詩,特別有感覺."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有時自己也會隨口,就會背出這些詩句來.敬重花木蘭,是個忠孝節(jié)義奇女子。
木蘭辭,陌上桑,孔雀東南飛這是漢樂府里歌頌女子的三篇詩歌。流傳最廣的,國人耳熟能詳?shù)模^于木蘭辭。它被改編成了小說,戲劇,電影被歷代政府用來對百姓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從小熟讀《木蘭辭》,也看過很多次的豫劇"花木蘭",但是,這一次,通過電影"花木蘭",才解開"為什么花木蘭一個女兒身,在戰(zhàn)場上活了十二年,靠的是什么?"的疑惑。十二年中,每個夜晚"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十二年中,身為一名女子,如何忍受在黑暗的夜里"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陣陣悲涼?十二年,要如何才能堅持到"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看過"花木蘭",才真正理解什么是"英雄情,山河淚"。那樣的混沌亂世,那樣的慘烈沙場,那樣的不舍苦戀。
電影中,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帶領將士們誓死保衛(wèi)國土的愛家愛國之情;木蘭和小虎,以及將士們的深厚友誼兄弟之情;木蘭和文泰之間的至死不渝兒女之情,在你死我活的戰(zhàn)場上,尤顯可貴和溫情。愛,成了戰(zhàn)火連天時期人們的希望所在。
木蘭說:十二年來,因為有你,每天早上我才有勇氣把眼睛睜開,以后的每一天,也將會這樣!
我為這句話流淚,因為懂得,對于木蘭,愛是希望,是活著的理由。戰(zhàn)場是如此,生活中更是如此。
在彈盡糧絕之時,兩軍對陣,文泰從容走出,亮出了自己是北魏七皇子拓跋宏的身份,以自己當人質,換取花木蘭和兄弟們的性命。
我為這樣的"舍"而流淚。因為懂得,對于文泰,木蘭是希望,是愛著的理由。而在戰(zhàn)爭停止之時,愛情卻要為現(xiàn)實讓道。蕩氣回腸的愛情無奈凝結成無疆之大愛。文泰說:若大愛,請相忘!
木蘭說:若真愛,豈能忘?
是啊,真愛,怎能忘?放棄生命容易,但忘記,太難。
影片可能是杜撰的故事,但是,我寧愿相信這些都是真實發(fā)生的。
在影片的最后,那一段旁白讓人感動:有人說,離家太遠就會忘記故鄉(xiāng);殺人太多,就會忘記自己。在戰(zhàn)場上死去,生命像雨水落入大地,毫無痕跡。如果那時候,你愛上了一個人,希望會從泥土中重新綻放,熱烈的擁抱生命……
在新版的電影中,故事依然發(fā)生在大漠,影片沒有過多渲染花木蘭從軍前的普通生活,而是以很多篇幅描繪了這位女英雄在戰(zhàn)場上的颯爽英姿及發(fā)生在花木蘭與文泰(皇子拓跋宏)之間的一段辛酸愛情故事。電影情感層面刻畫細膩,穿上戎裝的花木蘭是一名保家衛(wèi)國的戰(zhàn)士,脫下軍裝的她又是一個懂得為愛付出且深明大義的女子。大漠孤煙、沙石紛飛的戰(zhàn)場,為這段傳奇故事增添了一絲絲的無助和蒼涼。影片中趙薇與陳坤兩位演員的演出可圈可點,作為影片重中之重的趙薇,也圓滿地完成了讓花木蘭從古詩走向畫面的任務。但是,陳坤扮演的文泰這個角色的閃光點不容小覷。無論是感情戲還是打戲,陳坤展示了歷史最好“水準”。也許是跟趙薇彼此的默契,在感情戲路上的把握,陳坤信手拈來絲毫看不出任何怯場,這可能是一名優(yōu)秀演員的內(nèi)在潛質吧。
在整部影片能打動觀眾的情節(jié)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花木蘭欲率領被困峽谷的殘部與敵決一死戰(zhàn)時唱起的那首挽歌,“人生百年,如夢如幻。有生有死,壯士何憾?保我國土,揚我國威,生有何歡,死有何憾?北地胡風,南國炊煙,思我妻兒,望我家園,關山路阻,道長且遠。”環(huán)繞于影院四周的音響,制造出了將士把觀眾合圍在中間吟詠的效果,這當是近年同類作品里最悲壯也最具感染力的一幕,如果《花木蘭》全部以此格調(diào)制作,那么它將會是一部了不起的作品。
在這個花木蘭的故事里,有愛情,但更多的',是責任,是成長,是成全。其實無論男人或女人,在戰(zhàn)場上成長都是一件非常殘酷的事,而在這殘酷的歷練中,遇到一個為成全你的成長而犧牲自我的人,又何其幸運。我為文泰對木蘭的三次成全而動容。
第一次,以死亡的名義,讓花木蘭走出兒女情長,成為戰(zhàn)場上的虎將。對于文泰的詐死,初看起來覺得方式太過離奇極端,但仔細一想,從木蘭危急時刻獨騎馳騁而來時那一亮的目光,到面對木蘭躊躇殺人時“這是命令”的大聲狂吼,從河邊溫和殷切的挽留,到“戰(zhàn)場上不能有愛情”的決絕冷酷,相比女人的柔情,這男人的目光太過敏銳通透,在花木蘭還未了解自己的時候,他已經(jīng)看到了她的未來。
第二次,用生命的代價,換取垂危的木蘭和兵士們的絕處逢生。
最喜歡這里的文泰,狂沙過后,那一聲絕望的“花木蘭”,這個多年來藏在暗處的男人終于袒露了自己的情懷,終于相見的無語凝噎,割腕輸血的平靜溫存,峽谷困頓中的相偎相依,走向敵陣的決斷從容,以死相逼,義無反顧,針鋒相對,毫不示弱,只寥寥數(shù)語,便讓對手啞口無辭。這是一個有著強大內(nèi)心的男人,憔悴瘦弱的外表下澎湃洶涌的壯士豪情,讓人蕩氣回腸。
第三次,則是愛情的了斷。我常想,文泰“愿意為國赴死,不愿犧牲愛情”,然而在朝堂之上,抬眸垂首,終是無言承受;蓬蒿離離,沒有纏綿悱惻,輕輕一抱,便是默然長別。“家國”二字,是個沉重的話題,大漠孤煙,長河落日,一將功成,萬戶涕泗。
對這樣的結局,我不知是悲是喜,惟有無盡遺憾。“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區(qū)區(qū)二十字,隱藏了多少真實的歷史。如果說趙薇版的木蘭,英姿颯爽,讓我覺得真實;那么陳坤版的文泰,帶給我更多的則是感動。因為大愛,所以無私,因為遼遠,所以壯美。
誰說女子不如男?《花木蘭》這部影片再一次告訴大家巾幗不讓須眉的道理。女人照樣可以統(tǒng)率千軍萬馬,也可以為了國家的利益而犧牲自己的幸福,選擇“大愛”而放棄“小愛”!
因為有愛,才能堅持;因為有愛,滄海桑田才能天長地久;也因為有愛,雖有遺憾,卻仍覺人間如此美好。
花木蘭》觀后感篇7
中國文化被別人搬上銀幕,親切,多少也有點別扭。根據(jù)中國故事改編的動畫片《花木蘭》,不僅看到了愛國愛家的閃光點,還挖掘出了屬于花木蘭自己的心路歷程,就是如何找到真實的自己,如何開發(fā)潛藏的能量。影片采用了大量寫意式的水墨畫作為背景。山水,花草,庭院,田野。色彩并不是迪士尼通常的那種濃重,而是完全模仿了水墨畫中的清淡。
當花木蘭發(fā)現(xiàn)自己永遠不可能做一個完美的賢妻良母時,外人否定她,認為她不能為家人爭光;家人則鼓勵她,希望她努力改變。是快樂地做自己?還是沮喪地迎合他人?可汗大規(guī)模的征兵,不得不讓木蘭做出了代父從軍的決定。
軍營的生活并不好過。每天從早到晚的耐力訓練,讓木蘭有些跟不上他人的腳步。但她從未放棄,還是相信,生活雖不美好,但也不是太糟糕。
戰(zhàn)場上,靠的不僅僅是力氣,有時候也得靠智慧。木蘭制造的雪崩,使軍隊勝利。當然,《花木蘭》中的木須,也是功臣之一。在人生的過程中,每個人總是不斷地在尋求自身的價值,這并不代表我們活在他人的眼光和掌聲之中,而是對自身的一種自我肯定。當木蘭都承認了自己其實只不過是假冒的時,她便接近了真實,因為她最終成就了最真實的自己。
終于,她為之努力,又發(fā)揮潛能的轉折點出現(xiàn)了,替父從軍、擊敗匈奴使她成了全民女英雄。
就像木須所說:“那是因為頭盔太臟了,我給你擦擦干凈。”也許再擦擦,我們就會看到不一樣的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的美與善良以及勇氣。在故事中能令人處處得到啟發(fā)。人,只有在發(fā)揮所長時,才能散發(fā)出強大的光芒。含苞待放的花朵,也有屬于它的春天。
花木蘭》觀后感篇8
“巾幗不讓須眉”,聽到這句話,在我腦海里出現(xiàn)的第一個人物便是花木蘭。她在我心中是一位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女中豪杰。今天下午語文課,老師讓我們觀看《花木蘭》這部電影,這部電影讓我回顧了花木蘭這個角色。
在電影中,花木蘭從小接受父親和子厚師傅嚴格的訓練,她的武功、射擊比男生都要強,她也沒有像普通女子矯揉造作。正因為這樣,在她父親年老力衰、不能從軍的時候,她決定女扮男裝代替父親從軍。從她這種行為中就可以體現(xiàn)出木蘭有責任感,孝順父母的品德。再看看與木蘭相比之下的我們,哪一個不是被父母寵愛的孩子,可是就算父母寵愛我們,我們也沒有任何回報父母的行為,相反,在父母的寵愛之下,我們變本加厲、得寸進尺,越來越“無法無天”了。不用說別人,我與父母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在家里,我與母親的矛盾是最多的,而我和母親的矛盾總是發(fā)生在一些小事上。有一次我和朋友出去玩,雖然我跟母親說了要出去玩,可我卻沒有跟母親說幾點鐘回家。當我回到家時,我還沒來得及跟母親說“我回來了”,母親便開始說我了:“這么晚回家干嘛去了?你知不知道現(xiàn)在幾點了?就算跟朋友出去玩,你也要注意時間啊!一個女孩子家的,玩到這么晚回家,你不知道會很危險嗎?你不知道我們會擔心嗎?……”母親越說越起勁。終于,我忍受不了母親的啰嗦,就回了一句:“我不就是跟朋友出去玩回家晚了嘛!你用得著這么啰嗦嗎?”母親聽我這樣說,藏在心里的火氣像是全部爆發(fā)了一樣,一直在說我,最后我直接對母親說了一句“我的事不用你管”,就跑回房間了。
當時我想著母親的話越想越生氣,像是冤家對頭似的。
第二天,我依然沒有忘記這次與母親的爭吵,而母親卻像是忘記了一般,沒有提起此事,對我的關心也依然像往常一樣。我當時并不理解母親為什么忘了此事。當我事后去問母親時,才理解了:原來那時母親并沒有責怪我的意思,其實母親當時只是因為太擔心我、太關心我,所以在說話時,她才會那般著急。仔細想想,有哪位母親不愛自己的孩子呢?只是她們關心自己孩子的方式不一樣,有的母親像我們說的“慈母”,而有的母親則是嚴厲的。其實無論母親關心我們的方式是怎樣的,在她們心中必定牽掛著自己的孩子。那么反過來,身為子女的我們是否應該理解父母,回報父母呢?像木蘭那般代父從軍是不可能的,那么我們能否在一些小事中回報父母的恩澤呢?
總而言之,父母有恩于我們,那么我們就應該回報父母,人人都有父母,那么人人都應該有一顆孝心。
花木蘭》觀后感篇9
由劉亦菲主演的迪士尼真人電影《花木蘭》昨天在美國洛杉磯的杜比劇院舉行了首映式,這也是該片首次公開放映。有評論者認為,該片是“迪士尼繼《灰姑娘》之后最好的真人電影”。
真人版的《花木蘭》由新西蘭導演妮基·卡羅執(zhí)導,由劉亦菲、甄子丹、鄭佩佩、鞏俐、李連杰等加盟,幾乎是全亞洲陣容。
首映式上,主演劉亦菲、甄子丹、李連杰、安佑森等現(xiàn)身紅毯儀式。甄子丹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他陪女兒很小就看1998動畫版的《花木蘭》,幾乎看過100次,他們還會一起唱片中的經(jīng)典歌曲,“是我的女兒讓我接下這個角色。”
談到和劉亦菲的合作,甄子丹稱贊她很勤奮:“很多中國女演員都演過木蘭,而迪士尼的《花木蘭》是一部英語電影,是面對全球觀眾的,我能想象她肩上承載了多少東西。”據(jù)悉,劉亦菲是迪士尼和導演從全球1000多名候選人中挑選出來的。
真人版《花木蘭》去除了原版動畫電影中男主角李翔的角色,取而代之的是兩個新角色——甄子丹飾演的唐將軍,是木蘭如師如父的存在;安佑森飾演的陳宏輝,是跟木蘭惺惺相惜的戰(zhàn)友。在動畫版《花木蘭》中,李翔的角色至關重要。影片中,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起名“花平”,在艱苦的軍旅生活中得到上司李翔的逐漸認可,后來李翔發(fā)現(xiàn)花平原來是一個女孩,最終上演了迪士尼經(jīng)典的幸福結局。
首映后,大部分觀眾都評價很高,“迪士尼的《花木蘭》不僅視覺效果上令人驚嘆,而且絕對神奇。”
雖然美國疫情還沒控制住,但迪士尼依然堅持《花木蘭》3月27日在北美公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