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星星教師觀后感2020
這部電影地球上的星星是我看的為數(shù)不多的幾部教育題材的電影之一了,然而我覺得這部電影對于家長與孩子的關系和老師與孩子的關系做了很好的闡述。接下來小編在這里給大家?guī)淼厍蛏系男切墙處熡^后感5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地球上的星星教師觀后感1
今天上午我校共同觀看了《地球上的星星》這部教育題材的電影,我發(fā)現(xiàn)影片是以動畫為開頭的,里面充滿了大量的稀奇古怪的橋段,可以猜出這部影片的主人公的想象力是多么的強大。大家都說印度是一個開了掛的國家,但是印度的電影讓我對這個國家有了個全新的認識,印度電影每次給我最大的感覺并不是搞笑、感人、又唱又跳,而是他們都能很好地、很清楚地描述好一個故事。尤其是阿米爾·汗,因為《摔跤吧!爸爸》和《三傻大鬧寶萊塢》讓我對其認識,被他帥氣的外表和卓越的演技深深折服,這位印度的國寶和被稱為印度最具良心的演員總是用自己的方式訴說著那些打動人心的故事。
回顧到電影當中,該影片講述的是一個九歲男孩伊桑,調皮搗蛋、愛惹麻煩。由于伊桑患有閱讀障礙癥,連基本的穿衣服、系鞋帶都成問題,家長卻對伊桑的疾病渾然不知,總以為這是他在為不好好學習找借口。在學校老師責罵他、體罰他,同學們孤立他。這樣的一個問題男孩最總被送到了寄宿學校,但是其中的痛苦只有僅僅9歲的小伊桑去面對。直到他遇到了改變他命運的尼克姆老師,尼克姆老師第一次看到伊桑的時候,這個孩子的孤獨、自卑像極了自己小時候,便下定決心幫助他。尼克姆老師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幫助伊桑重回找到自信心,他舉出愛迪生、愛因斯坦、達芬奇等名人們的例子,地球上存在和伊桑一樣特別的人,他們會用不同的眼光看待世界,他們的想法與眾不同,他們也曾被孤立,但一旦成功就會震驚世界。
這讓我想到古時孔子主張對學生因材施教,面對不同性格的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去教育他們。而如今呢?因材施教成為廣泛缺少的一種教育方式,記得賣花的老板曾和我說:“每朵花兒都有各自的花期,有的花期早,有的花期晚,而那些遲遲沒有開花的,因為它們是參天大樹!”現(xiàn)在我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應該去報怨、批評孩子的缺點,而是盡力去糾正它們的缺點,使其成為優(yōu)點。前路漫漫,我在教育的路上,與兒童同行。
地球上的星星教師觀后感2
原來現(xiàn)在的伊桑正和年幼的自己一樣,有讀寫障礙。他不是不想學習,不肯努力,而是他根本做不到。美術老師不遠千里來到伊桑的家,當伊桑的爸爸媽媽知道真相后,錯愕、震驚,爸爸惱羞成怒,媽媽傷心欲絕。他們自以為忙忙碌碌都是為了孩子,可是作為孩子最親密的父母,竟然沒有發(fā)現(xiàn)孩子的異常,而是在老師的提醒下才想起孩子的種種行為。是的,他分不清“d”和“b”,他打球是總是控制不了球的距離和方向,他無法自己系鞋帶。伊桑曾經試圖跟爸爸媽媽解釋自己的困境,可是沒有一個人愿意傾聽。
學校委婉地提出伊桑不能繼續(xù)留校,美術老師獨自攬下教育伊桑的責任。師生兩人惺惺想惜,當所有人都放棄伊桑的時候,只有他愿意相信他、幫助他。分不清字母,算不出數(shù)學題,我們可以有很多辦法,伊桑喜歡畫畫,那就用他喜歡的方式,在沙地上畫字母,用橡皮泥捏數(shù)字,跳臺階做加減法……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大人。伊桑的爸爸再次來到寄宿學校,他特意告訴美術老師,他們在網(wǎng)上了專門查了“讀寫障礙”的資料,他們是愛伊桑的。“你們以為跟孩子說你愛他,這就是愛孩子了嗎……?”面對老師的責問,伊桑的爸爸慚愧極了,走出學校,看到兒子伊桑在“美術比賽”的宣傳畫前吃力的讀著,他禁不住流淚滿面,羞愧自責無法面對伊桑轉身離去。
帥氣的美術老師給學校吹來了一股溫暖的新風,學校將要開展一次“畫畫比賽”。老師和孩子們都來了,連校長先生也來了。大家席地而坐,隨心所欲,每個人都在專注地表達自己的內心,連平時最嚴肅的老師都在這一刻與孩子們一起哈哈大笑。看到這個神奇的畫面,內心莫名感動,藝術是沒有界限的,它充分展示自己的魅力,讓每個人都敞開了心扉。最后的評選結果出來了,老師和伊桑的畫不相上下,但伊桑的畫贏得了冠軍并特別做為學校期刊的封面,在雷鳴般的掌聲中,孤獨的伊桑終于找回了最初的自信。
地球上的星星教師觀后感3
電影中的伊夏有一雙忽閃忽閃的大眼睛,它們好奇地轉動著不斷觀察著周圍的世界。他以自己的方式理解著這個世界,并渴望融入其中。無奈周圍的大人們更傾向于用他們的標準衡量評價伊夏,沒有人尊重理解和接納標準外的伊夏獨特和精彩。這樣的“例外”引起的反應就是被暴力對待,無論是嘲笑、大吼的語言暴力還是罰站、挨打的身體暴力。似曾相識的情節(jié)不也正在我們幼年的家庭和學校生活中上演過?因為遲到或沒有交作業(yè)而被老師當眾羞辱,因為成績退步被父母挖苦嫌棄,因為沒有聽話而受到威脅要被拋棄。童年的經歷塑造我們對自我和對世界的認知,這些嚴厲的對待讓我們或是面對權威形成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性格,或是對于人際關系缺乏安全感,或是極容易懷疑否定自己的價值。而從圣經的角度來看,一個獨特有價值的生命成長成熟的過程中不僅需要規(guī)則要求的約束,也需要完全的愛和接納,這也是上帝對待每一個祂所創(chuàng)造的生命的方式。正如尼克老師所扮演的角色,正是反應了類似于上帝的樣子,理解接納為前提,用愛來疏導管教。
小孩子因著能力軟弱、心智尚未成熟,家長很容易用一種權柄壓制中強迫他服從于成人的世界,而卻不是在與他相處時用很多的耐心、以及恰當?shù)臏贤ǚ绞絹砀┚涂拷屠斫馑氖澜纭6ソ浉嬖V我們,耶穌作為千萬人追隨的、擁有至高權柄的神的兒子,當門徒不耐煩地打算趕走嘈雜哭鬧的小孩子時卻被耶穌斷然阻止,吩咐他們不要禁止小孩子來到自己面前,甚至他還表達出對這些沒有什么能力的小人兒非常的喜愛和尊重,吩咐門徒們接待這小孩子就如接待他自己。這些幼小軟弱的生命在主的眼中同樣是如此珍貴,他們同樣因著有神的形象而是尊貴不可漠視的。并且,耶穌極大地夸贊了小孩子里面寶貴的品質,清潔、天真無邪,對于真善美有單純的認知和熱愛,更加接近天國里的樣子,而我們這些自認為成熟精明的成年人卻反而更容易像影片里面說的:“殘酷又遲鈍,而且常常是瞎的,對美麗或感情都沒有感覺”,小孩子也是我們需要謙卑學習的榜樣。
地球上的星星教師觀后感4
一顆星星來到地球上,沒有人認為這是一顆星星,時間一長,這顆星星變得暗淡,不再發(fā)光,沒有人能夠理解他,直到那份丟失的“看見”再次出現(xiàn)。
當人們給孩子們定制了統(tǒng)一的模子,那么結果只有兩種:一是這個孩子很完美的按照了這個模具生長,人們皆大歡喜,而他未來的路也早已被規(guī)劃好,他已經徹底變成了一具沒有個性和思想的木偶了。這場人生的舞臺劇,他不再是編舞;二是長成了一個“畸形”,人們反感他、厭倦他,不對他抱有任何希望。就像我們給瓜套上了“長生果”的模具,的確長出了一個“長生果”,可那還是瓜嗎?
看這部電影中的伊夏就讓我想起了《銀河補習班》中的馬飛,他們都只是缺少一份“看見”,伊夏超乎常人的繪畫天賦在充滿規(guī)則的寄宿學校中被磨滅了,他變得麻木;馬飛在教導主任的眼里就是一個壞學生,因為在這里,成績優(yōu)異才是王道,他自己也放棄了自己。這也不禁引發(fā)人們的思考,到底應該是什么樣的教育,才能夠算是成功的教育。
“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他們遲早會以自己的步調開始學習”,在此之前,他們只是不是道該如何應對這些,每個孩子的起點不一樣,但我確定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步調,“一只手是以五只不同長短的手指結合出來的”,如果每個手指都一樣長,手還是手嗎?
家長們很著急,因為這是一個充滿了競爭的時代,是一個“你必須不停努力才有可能向前”的社會,但中國現(xiàn)在十分普遍的現(xiàn)象,就是人們在大學畢業(yè)后,很多人會去選擇熱門的一些工作,完全沒有自己很明確的方向,這便是如今教育很大的一個弊端。到底什么時候每個孩子都能被“看見”呢?
伊夏的美術老師“看見”了伊夏,馬飛的親生父親“看見”了馬飛,只有缺失的那一份“看見”回到了你我這里,我們誰都是星星!
地球上的星星教師觀后感5
人生二十載,我都在自己的生命中不斷捫心自問:自己日后要成為什么樣子的人?自己未來的職業(yè)又會是什么樣子的?直到我看到《地球上的星星》這一部影片,我這才意識到自己未來的路應該要怎么走。
當我一看見這部影片的名字的時候,我的腦海中就浮現(xiàn)諸多奇奇怪怪的想法,這部影片為什么會取這個名字呢?里面蘊含的又會是什么樣子的意義呢?直到我看到這部影片的開頭,才恍然大悟。
影片一開始就給我展現(xiàn)了一個生動的水底世界,小魚、水草、還有各種垃圾,隨后鏡頭一轉,從水面上就浮現(xiàn)了一個小男孩的倒影,他用襪子自制的魚簍抓住了那幾條小魚,他的眼睛是那么地專注并且有神,直到他被公交車司機抓到車里,他才罷休。通過這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場景,讓我不禁聯(lián)想到自己的童年。主人公的童年是有趣的,而我的童年,則是埋頭于各種形形色色的作業(yè)“墳墓”中,讓我難以逃脫學生這一個真實的身份。
而后鏡頭一轉,我就看到這一部影片里的主人公——伊桑。剛才展現(xiàn)的水底世界,正是他腦海中的世界,也就是這樣一個小孩子,會讓你不禁好奇,他與尋常人的世界,究竟有什么不一樣的東西?伊桑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對周圍的世界毫無察覺,在別人的眼中,他屬于異類,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所以,當老師叫他站起來讀書的時候,他讀不出來。因為他知道,老師理解不了自己有閱讀障礙的毛病,所以才會讓他再一次到走廊罰站,離開教室。當他看著墻上的動物隨后學著它們的發(fā)聲的時候,他的樣子,既活潑又天真。這個時候我的腦海中突然一轉,假如這個時候有一個老師能夠看到他此時開心的笑容,能夠把自己的關心多一點轉移到這個小男孩身上來,他是不是就可以擺脫自己厭惡學習的感覺,從而今后努力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