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健康講座觀后感
發言稿的內容要根據具體場合來確定,演講要求情感真實,尊重觀眾。在不斷發展的社會中,能夠用到發言稿的場合越來越多,寫發言稿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醫養生健康講座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中醫養生健康講座觀后感【篇1】
目的探討中醫護理健康教育實施中的缺陷,分析缺陷發生的原因,探討減少或杜絕缺陷發生的方法與對策,提高患者對中醫健康教育的依從性,提升醫院中醫護理服務水平。方法對本院14個病區的健康教育處方涉及中醫護理方面的內容進行總結,利用調查出院患者滿意度的機會與患者面談了解患者對中醫護理健康教育的知曉率,對每月護理質量檢查中發現的中醫護理健康教育問題進行分析。結果中醫護理健康教育實施者理論知識欠缺、經驗不足;健康教育內容空虛、缺乏個體化特點;患者接受程度有限,效果評價難以統計。結論應加強對中醫護理健康教育實施者的中醫理論知識的培訓,提高其實施健康教育的能力;實施責任制整體化護理模式,增設營養科,加強護士溝通及心理評估能力的培訓,量化中醫護理健康教育評價,使中醫護理健康教育能夠跟上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步伐。
隨著我國中醫藥衛生事業日益的發展壯大,中醫護理健康教育在臨床護理中發揮的作用也日趨明顯,同時也體現了護士的專業價值和專業水平,滿足了患者對中醫護理知識的需求,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但開展有中醫特色的健康教育,如何把中醫學的“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的養生理論運用到臨床護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去,進一步深化中醫護理與現代化整體護理模式的有機結合值得深思?,F采取以下三種方法對我院中醫護理健康教育發展的缺陷進行分析,提出對策:①對本院14個病區的健康教育處方涉及中醫護理方面的內容進行總結。②利用調查出院患者滿意度的機會與患者面談,了解患者對中醫護理健康教育的知曉率。③對每月護理質量檢查中發現的中醫護理健康教育問題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以我院14個病區的現行的121種健康教育處方,以及近半年隨機抽取的200名住院患者和2014年4月—2015年4月每月護理質量檢查結果為研究對象,了解本院中醫護理實施的情況及效果。
1.2內容與方法總結121種健康教育處方中涉及中醫護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內容,利用調查出院患者滿意度的機會隨機抽取200名患者進行面談,詢問患者的飲食、用藥、情志、康復指導等,以及對每月護士長檢查涉及的中醫護理方面的護理質量問題進行總結。以上三方面收集的資料進行有序整理及系統分析。
1.3結果121種健康教育處方中涉及中醫護理方面的內容的處方有61種,占總處方的50.4%,而涉及中醫內容的61種健康教育處方中有只有47種處方內容較為豐富,涉及到了中醫的飲食、用藥、情志、中醫護理技術的應用及康復指導等內容,占總處方的38.8%。大部分只注重飲食或者是只注重用藥。調查的200名住院患者能夠比較全面地說出自己的飲食、用藥、情志、康復指導方面主要內容的有107名,占總調查人數的53.5%。還有半數多的患者對健康教育內容接受不全面,甚至有部分患者住院期間就沒有接受到中醫護理方面的健康教育。每月護理質量檢查中有關中醫護理方面比較突出的問題有:護士對本科優勢病種的中醫護理常規掌握不全面,護士給患者進行中醫護理操作時未給患者交代注意事項,責任護士不知道自己分管的患者所用中藥的作用,住院患者不知道自己飲食的注意事項。
2存在缺陷及分析
2.1健康教育實施者的中醫理論知識缺乏醫院內的護理人員大部分都畢業于西醫院校,在學校期間未系統地接受過中醫理論知識教育。雖然醫院每年都有計劃地對西醫院校畢業的護士進行中醫知識培訓,但接受培訓的人員基礎較差,對中醫護理的重視程度不夠,學習積極性不高。中醫是一門比較系統的理論體系學科,如果不能系統地學習,一般是很難理解和接受的。護士上班期間工作較忙,不能做到每次培訓都能按時參加。
2.2健康教育的內容缺乏個體化特點護士對患者的健康教育一般比較寬泛,不能根據患者的證型以及舌苔脈象為患者制定適合其自身的飲食指導。不能根據中藥的作用指導患者合理的煎藥方法、正確的服藥時間及方法。護士不了解情志變化對患者病情及康復的影響,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難以把握,不能指導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對抗疾病。
2.3個體化飲食實施困難目前許多醫院雖然已經設立營養科,但營養師資源欠缺,營養科的飲食種類不夠豐富,不能根據患者個體的需要配備飲食?;颊叩娘嬍城闆r受自身經濟條件的限制,經濟條件差的患者飲食種類比較固定,營養單一。我院治未病科正在謀劃成立之中,劉同坤副院長兼治未病科主任提出:要對患者進行體質辨識,將來的營養科要根據患者的體質制定適合患者自身體質的飲食,以更好地促進患者的康復。
2.4患者對健康教育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多方面受限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患者不再被動的接受治療、護理,而是更多的渴望了解相關知識及自我護理保健。然而患者對健康教育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受患者自身文化程度、家庭經濟條件、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影響。文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響患者對健康教育的理解能力。而患者對健康教育的接受程度某些程度上又受家庭經濟條件及生活方式的制約。經濟條件差或者是生活方式不規律的患者對健康教育的接受程度就會受到一定的限制,從而也影響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2.5健康教育效果評價難以量化中醫護理健康教育內容豐富,教育范圍較廣。其中涉及到食療、中藥的藥性、煎煮方法、服藥時間;情志變化對疾病的影響、中醫養生、康復指導、中醫技術操作等。中醫提倡治病求本,很多疾病的康復是個十分漫長的過程。教育實施者對受教育者實施的健康教育是否有效、有效率是多少、哪方面有效都難以用數字統計,難以量化、難以用數字直觀判斷健康教育效果的好壞。
3對策
3.1加強對健康教育實施者的中醫理論知識及溝通交流能力培訓制定中醫培訓計劃并有效地落實,請醫院中醫功底比較深厚且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專家授課,對西醫院校畢業的護士進行系統的中醫知識培訓。對《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針灸學》《中醫護理學》等中醫基礎課程實行每年集中、反復授課。醫院或科室適時組織一些獎勵性質的中醫知識比賽,對學習積極或成績優異者給予精神及物質上的獎勵。也可以利用網絡授課的方式,為參加培訓者提供學時、課題練習、疑難問題解答等服務,有效提高中醫護理健康教育實施者的中醫理論水平。良好的護患溝通是開展健康教育的前提,護士與患者交談時語言應通俗易懂,不宜生搬硬套醫學術語,針對不同文化程度的人采取相應的語言表達方式,使患者都能接受。加強護患溝通技巧的學習,使護士熟練地掌握溝通技巧,不同的患者采用適宜的溝通技巧。護理部定期請護理專家為護士進行溝通及交流能力的培訓,或者適時組織一些提高溝通交流能力的素質拓展訓練,逐步提高護理人員的溝通交流水平。
3.2實施責任制整體護理,辨清體質,“量體裁衣”真正落實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責任護士在做治療之余多與患者溝通交流,了解患者需要、了解患者的病情,辨清患者的體質。根據患者的體質、證型、心理狀況等因素,為患者制定個體化的飲食、用藥、情志、康復等具體的健康指導,并能根據患者病情的變化調整健康教育指導方案,實施動態的教育及評價。
3.3增加營養師,增加飲食種類,制定飲食量表營養師是被當今社會十分推崇的一個新興職業,營養師之所以備受社會關注是因為人們健康意識逐漸提高,對中醫的養生以及“未病先防”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有營養學專家曾說過,許多的疾病都是吃出來的。營養成分搭配的不合理,烹飪方法使用不當就能導致人體陰陽平衡的失調。營養師的任務就是根據患者的營養狀況及疾病的特點為患者制定個體化的飲食,為患者制定飲食量表,指導患者合理飲食。無論是從國家、社會還是從個人的角度,都需要這樣的專業人士來引導大眾科學合理膳食,提高自身身體素質,以幫助解決日常飲食失衡、營養缺乏、預防“富貴病”等各種切身問題。
3.4根據患者的文化程度、生活習慣設置不同層次的健康教育內容由于患者對健康教育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受其自身文化程度及生活習慣的影響,各科室可根據本科室收治疾病的特點、不同患者的文化程度及生活習慣的差異,設置不同層次的健康內容的健康教育處方。護士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可采取一對一口頭傳授、發放健康教育處方書面告知、區分不同病種集中授課等多種方式綜合實施。健康教育的實施者要把醫學專業知識變得大眾化、親民化、熟練化,以便受教育者能夠很好地理解和吸收,從而達到健康教育的目的。
3.5運用信息化的工具使健康教育評價指標量化如今的社會是信息化的時代,醫學的發展也需要信息化。許多大型醫院為適應社會信息化的需要已經使用了移動護理工作站,把護理工作的內容及考核指標量化,使護理價值逐步可以量化?!捌饭苋Α痹谧o理工作中的應用也使得護理的許多指標得以量化,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護理水平和護士處理問題的能力。中醫護理健康教育評價內容較為寬泛,難度較大,但如果也能引進一些信息化的管理工具,使其量化也不是沒有可能。
4結論
中醫歷來高度重視護理,“三分治、七分養”的理念突出強調了中醫護理在疾病康復中的重要作用。中醫護理健康教育開展的好壞直接影響患者的疾病康復的進程,同時也體現了中醫醫院護理水平的高低??偨Y護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不足并及時整改,提高中醫護理健康教育水平,使患者切實受益,是我們中醫護理工作者的任務與使命。
參考文獻
[1]向太瓊.開展中醫護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醫藥管理雜志,2008,16(6):465-466.
[2]申秀云,邵珠梅,李建云.護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及作用[J].健康必讀旬刊,2012,11(11):455.
[3]王妮妮.淺談護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保健營養,2010(8):234.
[4]梁艷萍.健康教育常見護理缺陷分析與對策[J].內蒙古中醫藥,2014,33(27)112.
中醫養生健康講座觀后感【篇2】
生命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寶貴的,健康長壽是人類永恒的追求。隨著社會發展和生活的提高,人們對養生也越來越重視。養生,就是保養生命之意。中醫養生,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通過各種方法調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中醫養生重在整體性和系統性,目的是提前預防疾病,治未病。
一、養生的意義
“然則人之氣數,固有定期,而長短不齊者,有出于稟受,有因與人為。故惟智者不以人欲害其天真,以自然之道,養自然之壽,而盡終其天年,此圣智之所同也?!薄獜埦霸?/p>
古代把人的精神和人的肉體看做一個整體,認為人是精、氣、神三者的統一體。一個人的生命力的旺盛,免疫功能的增強,主要靠人體的精神平衡、內分泌平衡、營養平衡、陰陽平衡、氣血平衡等來保證。因此,遵循中醫養生的方法,對人體健康長壽有重要的作用。
二、養生的方法
(一),調攝情志。
1、和喜怒。喜怒之情人皆有之,古人認為喜貴于調和,而怒宜于戒除。喜也應適中適度,不宜太過。怒是歷代養生家常忌的一種情緒,它是情志致病的魁首,對人體健康危害最大。
2、去憂悲。憂郁、悲傷是對人體健康有害的又一種情志,應當注意克服。老年人由于精氣虧虛心氣不正常,常易生憂悲之苦,憂悲不已又會進一步損傷神氣,加速衰老,所以老年人特別應當杜絕憂悲。
3、節思慮。思慮是心神的功能之一,人不可無思,唯過則有害,古人認為:思則氣結,切切所思,神則敗,所以思慮過度可出現頭昏、心慌、失眠、多夢、癡呆等癥狀
4、防驚恐。遇事易驚恐亦是一種對人體十分有害的情志因素,驚恐往往導致心神失守,腎氣不固,而易出現驚慌、失眠,二便失禁,甚至精神失常等方面的病癥,情緒與健康的關系引起了國內外學者們高度重視,我們應注意調和心志,避免不良心志對人體的影響,以促進健康。
(二),運動形體。
中醫認為用傳統的體育運動方式進行鍛煉,可以活動筋骨,調節氣息,靜心寧神,從而暢達經絡,疏通氣血,和調臟腑,達到增強體質,延年益壽的目的。傳統的運動養生方法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千百年來,人們在養生實踐中總結出許多寶貴的經驗,使運動養生不斷得到充實和發展,形成了融導引、氣功、武術、醫理為一體的,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養生方法。
(三),合理飲食。
飲食的質,是指飲食事物的素質、成份、營養價值等,不同的飲食無有不同的營養素,掌握好合理的飲食的質,對于健康長壽有很大的意義。“藥食同源”不僅開中醫養生保健之先河,且經久不衰,具有頑強的生命力,成為獨特的優勢所在。
(四),起居保健。
環境與居處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要素,亦是人類保養天年(自然壽命),強壯正氣,延年益壽的必備條件。
(五),樂娛養生。
樂娛養生是養生之道的一個重要方面,它是用娛樂這種人類普遍的行為來讓人們情緒變好,從而達到保健養生的目的,使人們健康長壽。尤其是在現代社會,人們生活節奏快,往往過于繁忙,而且生活單調,就更需要一些娛樂活動來調節。用娛樂活動來調節生活情緒和生理機能,往往能起到許多藥物治療所起不到的良好作用。
(六),睡眠養生。
睡眠是平衡人體陰陽的重要手段,更是恢復疲勞、走出亞健康的養生第一良方。提高睡眠質量有四大法寶:
首先,應提倡睡子午覺。這時是“合陽”時間,陽氣盛,所以工作效率最好。
第二,睡前應注意減慢呼吸節奏。睡前可以適當靜坐、散步、看慢節奏的電視、聽低緩的音樂等,使身體逐漸入靜,靜則生陰,陰盛則寐,最好能躺在床上做幾分鐘靜氣功,做到精神內守。
第三,睡前可吃一點養心陰的東西,如冰糖百合蓮子羹、小米紅棗粥、藕粉或桂圓肉水??因為人睡覺后,心臟仍在辛苦地工作,在五臟中,心臟最辛苦,所以適當地補益心陰將有助于健康。
第四,失眠的病人別忘了睡前用溫水泡腳,可以促進心腎相交。心腎相交意味著水火相濟,對陰陽相合有促進作用,陰陽合抱,睡眠當然達到最佳境界。
中醫養生健康講座觀后感【篇3】
這學期我選修了傳統文化與養生這門課,使我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了新的認識,同時也對養生與文化之間的關系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歷史文化精神,不僅是在文學上,武術上,還是在思想上都有著很深的造詣,而其中也包含了很多養生的道理,在這幾個星期的上課中,我了解到了陰陽八卦的奧妙,還有佛家思想的博愛精神,還有道家的思想,身體內部的器官還有穴位,更有很多互動,了解到許多養生的方法,包括太極拳,和走路的方法等等,在同學的演講,我也了解了茶文化,酒文化,食物,服裝,藏傳佛教等知識,使我受益匪淺。
以前的我不是特別了解中國的文化,因為自己學的是工科,對歷史文化不是很有了解也不是特別有興趣,但是學習了之后我想法發生了一些改變,也產生了很多樂趣,傳統文化是我們祖祖輩輩積攢下來的文化知識,內容豐富,傳達的意思也各有不同,儒家道家的思想,而我們作為后輩,更應該了解并發揚這些文化,代代相傳,并能在工作和學習中真正的應用到這些,在養生中結合這些文化,是我們不僅能鍛煉身體,更能理解文化的精髓。動畫版的釋迦摩尼我看到了宣揚佛法的不易,已經佛所傳達的寬容,博愛等精神,是我更加了解佛教文化。
再者談談我對養生的看法,所謂養生,通常解釋為保養、養護生命之義。不僅是對身體的鍛煉養護,同時也關注人類的心理世界和情感世界,對道德品質、精神世界的修煉與維護,在課堂上我們看過一個近一百五十歲的老人的片段,是我印象深刻,精神不僅要達到一定的高度,修身養性,還有鍛煉身體,了解文化,朗誦經文,平和自己心境等方面都做到才能達到較好養生的效果。
總之這門課讓我受益匪淺,對我以后的生活和學習都有很大的影響,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雖然我只曉得其中一小部分的道理,還有很大一部分需要我去探索和了解,對于中國的傳統文化我們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我們的祖先為我們留下了一筆如此寶貴的財富,我們應該繼承并發揚其中優良的傳統,與養生等融會貫通,為我們的生活和學習服務,讓我們身心都更加健康。
中醫養生健康講座觀后感【篇4】
中醫文化淵源流長,經歷了數千年的實踐和篩選,雖然自己來自藥都之鄉,華佗故里亳州,但自己對中醫藥方面的了解確是很少。為了能更深一步的去認識中醫文化,因此自己選擇了中醫概論這門課。通過學習,盡管自己對于中醫文化的認識依然是一知半解,但是卻讓自己引發了對中醫藥現狀的思考。自己開始對中醫的一些現狀進行了反思和自己個人的見解。
首先,我們從中醫的文獻方面來說。很多時候,老師們總是說這些經歷過數千年洗禮被傳承的文獻是老祖宗門精華的所在。的確如此,以為這些經歷過上千年磨礪篩選的書籍是老祖宗們實踐
修課,這種現象怎么能不讓人寒心呢。中國文化的瑰寶卻被這些“無知”的人們作為了一種掙學分的工具。如果說句難聽的,假如這些文獻的作者還活著的話,估計也會被氣死。更有甚者一些從事中醫的人居然對于中醫的發展了解不多,這是不是對中醫發展現狀的一種諷刺呢。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呢?根據自己個人的觀點認為,除了外界的因素外,書籍本身的缺陷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外界的因素主要的就是學校對于這些瑰寶的重視程度。只有對這些東西重視了,我們才可能花更多多更大的精力去鉆研它。如果學校都認為這些東西可
有可無的話,那還有誰會花精力看呢。同時書籍的本身也有劣勢,這些中醫藥方面的書籍大多繁瑣難懂,篇幅也比較長,導致很多人看著看著就失去了耐心,也就沒了繼續看下去的興趣。而且這些書籍大都只有文字敘述,沒有具體的圖片,致使很多人看了卻不知道它所講的是什么。另外由于經濟的迅猛發展,人們對于生活不再是簡單的吃飽問題啦,而對于飲食養生方面也更加的看重,說到飲食養生,中藥的飲食養生在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很多的人開始學習有關中醫方面的一些理論知識。而中國是發展中國家,普通的家庭在層次結構中占了主要的位置,而這些人大都是工薪階層,文化層次大都不高,對于這些繁瑣難懂的書籍興趣都不會很高。盡管這些書籍的作用很大,但無法進入到尋常百姓家,作用再大,也失去了它原有的價值。
因此我們應該在不篡改原有著作的基礎上將原有著作編的通俗易懂,這樣才能被大眾所接受。從而使這些文獻得以繼續流傳。造福后世子孫。
其次,我們從身邊來說,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多少人在一生病的時候,腦子里閃過的是中醫,因為大部分的人都會選擇向西醫求藥。而且很多人之所以選擇中醫是覺得西醫無法治療或者是治療效果不好時,才選擇了中醫治療。而西醫仿佛已經成了人們下意識的一種選擇。這種現象的出現對我們難道不是警鐘嗎。流傳千年的中醫文化卻不及發展不到百年的西醫。究竟問題出在哪里?
對于這個問題,是一個值得我們深究的問題,這種現象的出現與人為因素是遠遠分不開的,同時也與中醫本身有關。因為隨著社會的
發展,中醫也逐漸從救死扶傷轉變成一種賺錢的工具。很多中醫院的門診價格很高,作為中國本土的中醫價格卻和西醫相似,甚至比西醫更高,這讓患者有什么理由去選擇中醫,更何況一些中醫院為適應時代的發展,打著傳承中醫的幌子搞什么中西醫結合,中西醫都結合了,那人們選擇中西醫其中一個又有什么區別呢。同時,中醫的治療也有著自己的劣勢,如今的社會是一個高速運轉的社會,所以人們對于時間的要求很苛刻,而中醫的治療確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療程較長。因此這也成了中醫發展的障礙。
盡管如今的中醫發展不盡如人意,但我們卻不能如此就否決掉中醫,正如上文所提到的,它是經歷過實踐的檢驗,有著巨大的實用價值。作為中國人的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去傳承它。但我認為傳承要有著傳承的原則。作為中國土生土長的中醫有著其璀璨的歷史,因此它的傳承就應該根據其自身的特點傳承,而不是搞什么中西醫結合。因為我認為中醫就是中醫,西醫就是西醫,兩者是不能混為一談的,中醫的發展可以汲取時代的先進經驗,但卻不是結合西醫。一旦結合了西醫,中醫的本質就變了。它就不在是原汁原味的中國本土的中醫,而是像現在的混血兒。失去了它最純正的血統。
悠悠千年的中醫文化,有著其奪目的光芒,雖然被沙粒所掩埋了光芒,但我相信,不就的將來,華夏子孫的我們會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暗淡的中醫重新發出屬于它自己耀眼的光芒。
中醫養生健康講座觀后感【篇5】
我來自比較貧窮的山區,小時候病了都是那些地方郎中給治的,而窮地方的老郎中基本都用草藥,-小時候恨死那些老郎中了,那些藥苦得人眼淚直流啊。而學過中醫基礎知識后,卻對中醫有了一種特別的感情,對還在家鄉用廉價的草藥為故鄉人治病的慈祥的老郎中有種特別的感激。
中醫是世界上唯一存續數千年而又擁有系統理論的醫學,它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它建立在“陰陽”“五行”“經絡”“氣相”“血相”等學說之上。其中,“陰陽”與“五行”純屬中國哲學的范疇;“經絡”、“穴位”、 “氣相”、“血相”又是觀察不見到的,因而顯得有些“神秘”。至于中藥,往往是原材入藥,又常常是多藥配伍,因而其藥理是一種綜合效應。
中醫不像西醫的直觀、線性的思維方式,它我一種抽象的、綜合的思維方式。中醫的`“陰陽”、“五行”、“經絡”、“氣相”、“血相”都是抽象的,需要靠靈性去領悟,需要靠想象去意會,需要靠感覺(即望、聞、問、切)去判斷,中醫盡管將人體的五臟六腑分別納入“五行”之中,但絕不將它們割裂開來,而恰恰是將它們作為一個相互制衡的有機系統,完整地統一看待。中醫盡管將人體的前后、表里、虛實、寒燥等分別劃歸“陰”、“陽”兩大范疇,但不僅不將其割裂,反而特別強調“陰陽調和”。中醫不是針對疾病的直接原因采取對抗性措施,而是強調“扶正祛邪”,即扶持和維護人體自身所具有的正常功能以排除各種不正常的干擾。這些在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在最下層的鄉下老郎中身上都會體現?,F在如果你去醫院對醫生說你肚子痛,那么醫生就會讓你做什么檢查,在給你開些治這個的藥。但是記得小時候肚子痛,中醫說法是上火,老郎中除了給吃良藥后,還用計謀嚇我們,讓我們太陽很大的時候不敢去曬太陽了,不敢做在被太陽曬得燙燙的石頭上了,然后肚子就會很久都不會痛了,所以對那個老頭子是又恨又得聽話啊。
還有,古代中醫并不分科,往往是由一名醫師診斷所有的疾病。這些都是中醫抽象與綜合思維方式的具體表現。這在平時我們見過的中醫治療中是很常見的。一個老郎中,他可是集腦科骨科五官科內科外科婦產科于一身的,只要是病 ,不管什么病都是老郎中給治的,他是窮苦地方人們的神,而造就這樣的神的,就是我們中醫。
我們的審美其實在中醫里都有體現的,“中醫說,‘心開竅于舌,其華在面’;上粉底把兩腮襯托的白里透紅,就是為證明我的心氣是旺盛的?!伍_竅于目,其華在爪’;涂指甲油把手指甲染成紅色,就是要表示我的肝血是充沛的。‘脾開竅于口,其華在唇’;打口紅就是要表明我胃口好。‘肺開竅于鼻,其華在皮毛’,用潤膚霜洗面奶把皮膚打理得光滑細嫩,就是要表明我的肺健康?!I開竅于耳,其華在發’;一頭烏黑濃密的秀發恰好說明我腎中陰陽的平衡?!?由此可知,中醫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影響我們的審美,中醫的理論已經深入到一個根本就不不知道中醫 的人的意識中,人們都在以中醫所建立的健康標準在要求自己,甚至就是說中醫說的健康不健康就是日常生日經常說的美不美。中醫的影響由此可見一斑。 ?!?/p>
學問?!肮艜r之人參,得天地輕靈之氣,故既可補陰,又可補陽;今時之人參。得世俗之濁氣,故性味多偏溫燥”2。由于現在什么都在講究產業化,中藥也不例外,導致很中藥的藥中藥是中醫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原材入藥,在鄉下,平常我們的小病就是家里 的草藥都能對付過去,每個鄉下人都是一個沒入門的中醫,對一些簡單的頭痛腦熱的都能自己給治療。但是有些藥卻也是有講究的,對其生長環境,生長年份,制藥過程都是有嚴格要求的。特別是煎藥時候的火候,這是一個老中醫的大性發生了很多的變化,很多已經沒有藥到病除的效果了。這也給否認中醫的一個可談之詞。 1
2《 中醫與西醫的比較及中醫的科學性》 《中國衛生產業》2007第九期 《中醫醫話》207.05
近幾年來,中醫這個幾千年來給中國人們帶來健康的醫學卻遭到非議,說它是偽科學。不錯,中醫很多理論和方法現代科學是不能解釋的,可是這能說明它就是錯誤的嗎?我是一個工科學生,我對人類歷史上那些當時不能解釋,而當新的對真理靠近了的理論出現后卻都迎刃而解的事實有著很深的感觸,有時候,也正因為有這樣的事情存在,才使得我們更靠近真理?,F代科學不能解釋而卻實用有效的中醫可能就是這樣的一個。
作為華夏子孫,作為龍的傳人,對祖先們留給我們的如此博大精深的文化醫學財富,我們應該以足夠的重視,不但要繼承,而且要把我們祖國的醫學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