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健康教育講座觀后感
發言稿主題要根據具體情境、具體場合來確定,要求情感真實,尊重觀眾。在當今時代中,能夠利用到發言稿的場合越來越多,好的發言稿能更好展現優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醫健康教育講座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中醫健康教育講座觀后感(篇1)
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要求,高等院校在公共藝術課程教育教學實踐中,通過各種途徑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培養高雅的審美品位,提高人文素養;了解、吸納中外優秀藝術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發展形象思維,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促進德智體美全面____發展”[1]。那么,近些年來美育教育在中醫藥類院校中開展得如何,在特色中醫藥類院校中美育教育開展有哪些途徑和方法,本文試從學校教師素質、課程設置、學生接受等方面,分析美育在中醫藥類院校中的開展情況,并針對中醫藥類院校美育教育開展,談一些淺薄的認識。
一 中醫藥類院校大學生美育教育現狀分析
(一)學校開設美育課,學生漠視美育課
蔡元培說:“美育者,應用美學之理論于教育,以陶養感情為目的者也。美育者,與智育相輔而行。”大學美育是完善大學生知識體系和提升大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美育教育更是醫學生醫德積淀的內在要求。美育的缺失必然導致大學生審美能力的不足和審美情趣的低下,有的學生專業本領很過硬,但缺乏正確的人生觀和道德觀。2013年4月復旦醫學院的____案,說明一些大學生缺乏人際交往能力,這背后與長期以來社會上只重視自然科學教育忽視人文素養教育有關。無論是學生自身還是學校、社會,都應該盡快亡羊補牢。在學校層面重視人文素養,尤其是要加強美育教育。此外,學生也要擯除以往人們固有的“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觀念,全面提升自身的藝術素養,從生活中發現美、感悟美。
(二)高素質美育教師的短缺是美育教育的瓶頸
高素質美育人才的短缺造成美育教育教材等不能滿足高校美育課的教育教學。前蘇聯著名______蘇霍姆林斯基說:“美,就是人性。善良情感和誠摯態度的具體體現。”審美應該貫穿于醫學,醫學也應滲透著審美,在特色中醫院校更需建立適合中醫學生學習的美育教育教材體系,高素質的美育教師可以引領學生豐富學習情趣,使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審美理想,心靈得到凈化,對生命給予全面的人文關懷,“至善方能至美”,這也是積極構建“____醫患”的基本要求。
(三)中醫藥類院校學生接受美育情況分析
中醫藥類院校中文理兼收,文科學生對美育課反響較好,理科學生因為對于文學藝術等課程不太重視。“陽春白雪,和者甚寡”,理科學生上課時表現得過于沉悶,多數學生關注的是專業的學習,在課堂上與教師的交流溝通較少。文科學生相對來說在公共藝術課程上與教師互動較為積極,而且很容易與教師尋找到藝術的共鳴點,美育課程開展效果比理科班顯著。這一點也凸顯出美育教育在初高中階段的匱乏,以及文理分科以后對學生綜合素養提升產生的影響。其次,學生盲目學習美育課。重視具有視覺沖擊力的影視鑒賞課程,輕視具有文化底蘊的音樂、美術、書法等鑒賞課程。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社會上呈現出一股浮躁之氣,無形中影響著學生的價值取向,表現在美育教學中學生更多的是喜歡上影視鑒賞課,僅僅停留在眩人耳目的影視作品上,不愿意更多地去深思藝術作品的深層次意蘊,單純從外在的感官選擇審美的對象,表現在公共藝術課程當中,學生在選課時多數會選擇影視鑒賞課,在影視鑒賞課上只追求播放更多的影視作品,不愿意去深入鑒賞,深層次去分析解讀作品,流于表面化。另外,高年級的多數醫學生處于“滿眼都是藥,缺乏色彩與音樂”的狀態。美育的培養和潛移默化也就逐漸成為空談。
二 中醫藥類院校開展美育教育的途徑與方法
(一)藝術與醫術、醫道與藝道的融通
中醫藥大學必然與綜合性大學有所區別。國醫大師裘沛然先生曾經這樣說道:“醫學是小道,文化是大道,大道通小道易通”。在中醫院校中開展美育教育,要切合實際情況將藝術與醫術、醫道與藝道巧妙地融合匯通在一起,使學生在專業學習中感受到藝術的魅力,在美育的學習中感受到醫道的博大精深。學生更愿意聽到與自身專業相關的博學多識的藝術家醫學家,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拓寬自身的知識結構,更多地學習中醫藥文化知識,將美育潛移默化地融入到課堂教學當中。
中醫與__傳統文化之間有著內在的關聯,在中醫院校開展美育課程,要緊密圍繞__傳統文化的傳承這一主線,讓學生在美育課程的學習中感受到__傳統文化的魅力,對__傳統文化和中醫藥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文化自豪感。__古典音樂、__傳統書法、繪畫與中醫之間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古時候曾有聽音樂、觀繪畫治療疾病的案例,同時又有兼具書法繪畫與醫術的醫學藝術家,譬如傅山在醫學領域里有著巨大成就,他在內科、婦科、兒科、外科都有很高的技術,尤其以婦科為最。其著名的____作有《傅青主女科》《傅氏幼科》等。他的畫也達到了很高的境界,所畫的山、水、梅、蘭、竹等均精妙,被列入逸品之列。《畫征錄》評價道:“傅青主畫山水,皴擦不多,丘壑磊可,以骨勝,墨竹也有氣。”他的字畫滲透了自己孤傲崇高的氣節,流溢著愛國____的氣息,在__古典書畫藝術中頗具特色。醫學與藝術有著相同之處,流芳千古的藝術家和醫學家多數是具有深厚學養。在中醫院校開展美育課,美育課教師需要尋找到與學生更多的文化認同感,學習中醫藥文化知識已勢在必行。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藝術與醫學文化的契合,來激發學生學習藝術的興趣,從而使學生學到藝術本領。
因此,在高等中醫藥類院校,開設__傳統文化和中醫文化課程,加強中醫傳統醫德教育,增強中醫人的認同感和責任感,樹立良好的中醫藥類院校品牌形象等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課堂引導為主,學生活動為輔
美育教育的實施要以美育課程為主體渠道。沒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美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項關系到____民族素質的系統工程,有著思想教育不能替代的功能和作用,課堂教學是美育的主渠道[2]。在課程建設方面,要把美育課提到與思政課、人文素質課程同等重要的地位上來對待,根據教學的需要,進行中醫院校美育的課程建設,如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大綱、選編適合目標培養的課程教材等。在教學質量____上,把美育課納入課程考核體系中,使之占一定比例的學分,同時作為人才培養評估的組成部分。 加大美育實踐類課程的比重。如,音樂、舞蹈、書法、繪畫、京劇等藝術類課程,加強實踐課程的比例,多方位立體化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切身感受到美育的力量。比如,書法繪畫的實踐練習在中醫類院校當中意義頗為重要,學生可以通過藝術實踐的鍛煉,感悟到__傳統藝術的魅力,對于理解中醫文化有著促進作用。中醫本身就是__哲學的另一種體現方式,與__書畫有著內在的聯系。“美術可以表見文化,美術可以輔翼道德。”王國維認為,“使吾人超然于利害之外者,必其物之于吾人,無利害之關系而后可;易言以明之,必其物非實物而后可。然則作美術何是以當之乎”[3]。所以,在中醫類院校開展美育教育,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多開展與__傳統文化、傳統藝術相關的課程和內容,使學生在學醫的過程中感受到美的存在,在學習藝術的過程中體悟到中醫的智慧,兩者相互交融相互促進。
(三)立足通識文化教育,依靠專業知識教育
醫學院校中從事學生教育的教師隊伍是實施美育的主要策劃者和執行者。美育教育不能僅停留在公共藝術課上,其他各學科中都包含有豐富的美的意蘊。專業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可以更多的從美的角度來設計課程,如課件的精美制作、板書的工整書寫等,將美育教學于潛移默化中傳遞給學生,使學生在春風化雨般的學習中受到美的沁染。
加強美育建設既要依靠專業教育同時更要立足通識教育。公共通識課與美育課有著密切的聯系,大學生人文藝術素養的提升,有賴于思政課教師、公共藝術教師及大學語文教師的共同努力。正如蔡元培所說:“純粹之美育,所以陶養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純潔之習損,而使人我之見、利己損人之思念,以漸消沮者也”。學生在通識課學習過程中提高對美育的認識,充分發揮美育在教育中的作用。美育與其他專業教育有所不同,但可以滲透到各個專業教育當中。在學校教育中形成合力,全面培養學生的審美趣味,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使學生在學習中真正領略到人生的真、善、美。
(四)從社團活動方面引導學生開展美育教育
中醫藥類院校的社團有自身的特色和文化優勢,主要以繼承和弘揚中醫傳統為主,同時有豐富的文藝團體,大學生杏林文學社、書畫社、舞蹈社、動漫社、攝影協會等。大學生要通過文藝活動的參與,來充分發揮個人的藝術創造天賦,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展現自己的藝術才華。只有親身參與、體驗,才能真正領略到美的內涵。
美育教育不能完全依賴課堂教育,要以課堂教育為主導,學生活動為主體。目前多數高校團委都有學生社團活動,美育教育的主要陣地除了美育課之外就是學生社團活動。大學生加入社團基本是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美育活動的開展可以依靠社團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社團活動中藝術特長得到發揮,與人溝通的能力得到提升。通過豐富多采的審美教育活動,陶冶情操,發展個性,完善品格。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 [G]//教育部____研究與法制建設司.______________ 現行教育法規匯編2002-2007:下卷[M].____:法律出版 社,2008:595-596
[2]范玫,孫曉安.醫學院校更應重視美育[J].遼寧教育研 究,2004(09)92-93
[3]王國維.紅樓夢評論――王國維文集[M].____:__文 史出版社,1997:3
中醫健康教育講座觀后感(篇2)
摘要:為建立更好滿足目前大學健康教育,提高身體素質,改善不良健康狀況的體育課程體系模式,本文通過一學期實驗班與對照班的教學實踐對比,從大學生健康問題特點、體質健康標準(8項)和3項基本身體素質發展狀況等方面,分析與證明實驗班課程體系模式較傳統授課班級的優越性與可行性。
關鍵詞:大學生 養生鍛煉 課程體系
一、大學體育課程安排實際情況
大學體育課程為每學期16周,每周1次課(2學時),即每學年共計上32次課,64學時。由于受到法定節假日、雨雪天氣等不可抗因素的影響,學生實際上體育課每學年__均在24次左右,每學期__均12次課,總計24學時。
二、目前大學生健康基本狀況
學生的體育技能、科學鍛煉的知識常識非常匱乏。第九屆全國大__會科學論文報告會發布的一項____顯示:目前,大學生的身體素質持續下降,學生肺活量水__、體能素質持續下降。與1985年相比,2010年大學生肺活量下降了近10%;大學女生800米跑、男生1000米跑的成績分別下降了10.3%和10.9%,立定跳遠成績分別下降了2.72厘米和1.29厘米[1]。天津市抽樣____的結果顯示,近視和肥胖仍是主要的健康問題[2]。而針對此問題我們重新設置了課程結構和模式,由5次理論課和實踐課組成,作者認為僅僅靠單純的實踐課的鍛煉不能達到增強大學生體育技能和鍛煉習慣,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作者還認為若要增強大學生的體育技能和科學鍛煉的知識,只有提高學生的自我鍛煉認識能力,端正體育教育目標,真正面向全體學生,啟迪學生自覺,指導和____學生自主體育,實現體育和德育、智育、美育的有機結合,才能夠有效地解決學生體質下降問題和提高學生的體育技能、科學鍛煉的常識。
三、本次研究主要內容
(一)通過對本校一、二年級不同專業9個班級(其中女生一年級2個班)大學生健康狀況與身體素質實際____分析大學生健康狀況特點。
(二)通過(男生班)一學期試點班與對照班的教學效果對比,分析證明新課程體系模式的優越性與可行性。
四、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大學生健康狀況與身體素質結果(縱向)分析
1.試點班(3個班,83人)生理健康原始狀況與一學期后的生理健康狀況結果分析
大學生(男生)心理健康方面最突出的問題依次是精神失常、氣機紊亂、臟腑失調。我們還發現:通過一段時間的體育課,學生的身體狀況都有好轉。
2.對照班生理健康原始狀況與一學期后的生理健康狀況結果分析
對照組大學生(男生)心理健康方面最突出的問題也是精神失常。通過對比得出,通過一段時間的體育課,學生的身體狀況都有不同程度加重。
3.試驗班學生身體素質狀況測試結果與對比分析
從實驗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實驗班大學生男生身體素質成績1000米和引體向上測試成績均不及格,總體評價只有69.516分。通過對比明顯可以看出1000米和引體向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其他身體素質也有很大的提高。
4.對照班學生身體素質狀況測試結果與對比分析
從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對照班大學生男生身體素質成績1000米和引體向上測試成績均不及格。通過對比數據可以看出1000米和引體向上都沒有明顯的提高,而且其他身體素質也無明顯提高。
(二)女生(新生2個班,不同專業)健康狀況與身體素質發展特點與趨勢的分析
新生原始生理健康狀況測試結果。對照組大學生(女生)心理健康方面較突出的問題是傷精耗血,臟腑失調,精神失常較為嚴重。通過對比表中各項對比得出,通過一段時間的體育課,學生的身體狀況都有不同程度加重。
五、總結
為建立更好滿足目前大學健康教育,提高身體素質,改善不良健康狀況的體育課程體系模式。作者通過一學期實驗班與對照班的教學實踐對比,從大學生健康問題特點、體質健康標準(8項)和3項基本身體素質發展狀況等方面,對本校一、二年級不同專業9個班級(其中女生一年級2個班)大學生健康狀況與身體素質實際____分析大學生健康狀況特點發現:
(一)對照組大學生(男生)心理健康方面最突出的問題是精神失常。通過一段時間的體育課,對照組學生的身體狀況都有不同程度加重。同時,對照組大學生(女生)心理健康方面較突出的問題是傷精耗血、臟腑失調、精神失常較為嚴重。通過對比得出,通過一段時間的體育課,對照組不論是男學生還是______的身體狀況都有不同程度加重。
(二)實驗組大學生(男生)心理健康方面最突出的問題和對照組的情況相似,依次是精神失常、氣機紊亂、腑失調。
通過對比實驗組與對照組健康問題特點、體質健康標準和基本身體素質得出,通過一學期時間的養生鍛煉體系課程的教學,學生的各項身體狀況都有好轉,且變化明顯。綜上所述,實驗結果證明實驗班(養生鍛煉)課程體系模式優于傳統體育課程體系模式,實驗班課程體系模式是可行的。
參考文獻:
[1] 湯利軍,季瀏.大學體育課:計步器測量學生MVPA時間標準研究[R].第九屆全國大__會科學論文報告會.
[2] 谷麗穎,馬寶起,丁金富.天津市國民體質監測抽樣方案的設計[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7(1)
中醫健康教育講座觀后感(篇3)
中醫養生術療效研討
如果陰陽不調,身體就會產生疾病;只有陰陽相互__衡,身體氣血運動上下及諧,并總是處在“__衡”,才能身心健康無病。所以,傳統養生術的治病原理,必須也存在于陰陽變化之中。對陰盛陽虛病人,就應選擇練習動功,其經由練功各身體不斷變化,起到舒筋活絡功能,以求助陽勝陰;而對陰虛陽亢病人,則應選擇練習靜功,就是采取坐、臥、站等身體姿勢,意念集中以及各種呼吸方法習練,以求養陰助陽。陰陽相互__衡體現在傳統養生術中就是指動作方向上與下、開與合、屈與伸、俯與仰對稱;動作速度快與慢、松與緊互根互用;呼吸中呼與吸相互依存;意念導引中興奮與抑制相依相存等。
調理臟腑
身體功能活動中心是五臟,五臟作為身體化生之所,它們之間相互協調、維持人生命活動。臟腑功能狀態是否正常,決定身體身心健康及疾病,臟腑失調是身體失去身心健康病理基礎。傳統養生術習練中,所有動作是以腰作為主宰命門相火旺盛,腎氣則充溢。腎陽相火是其他臟腑生理活動原動力。__傳統醫學以作為“心主身之血脈”,傳統養生術習練,強化了氣血運動功能,使周圍毛細血管開放增多,體質強化。五行中,肝屬木,肝木喜暢達而不宜抑郁。傳統養生術注意動靜結合,放松入靜,能使肝氣舒及條達,肝火自降。傳統養生術中許多功法。如腹式呼吸,能使胃液等消化腺分泌增多,強化了氣血循環,改變了腹內壓,以此對腸胃起到“按摩”功能。綜上所述,傳統體育保健能使臟腑調及,這就是傳統養生術何以能全面強化體質道理。傳統養生術能使身體中樞及內分泌產生變化。習練后作為中樞介質多巴胺活性降低。習練者會輕松、安寧。這意味衰老過程變慢,系統功能強化。所以,傳統養生術能夠調理臟腑,延年益壽。
扶正怯邪
__傳統醫學以作為,元氣充盈是否,能夠決定人身心健康。元氣興旺,進而臟腑協調;元氣不足,導致一系列疾病產生。在__傳統體育習練之中,如練功中意守丹田及命門,由,所以經由意守及呼吸習練,使腎中元精益固,自充元氣。傳統養生術靠身體能力,經由呼吸習練,來調節身體各部分機能,使得元氣充沛,能夠更好地激發臟腑進行有效生理活動,進而有利于身體身心健康。祖國醫學對身心健康認識,以作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就是說疾病產生于病邪,而且取決于維持身心健康能力。可見命門在身體中重要位置。傳統養生術許多功法,非常注意強化命門功能,動作、呼吸都用命門習練作為中心。傳統養生術本質就是習練身體正氣,提高身體抗病邪能力,起到防病、治病、延年功能。
調節情志
__古代養生理論以為,“情志”,就是人精神心理狀態。“外邪”之會形成身體疾患,影響身體身心健康,重要原因是“七情”過度起落,導致了身體抵抗能力下降,“外邪”乘虛而入。所以,為了身心健康長壽,避免疾患,需要保持清靜,正氣就可以順暢,能安寧于內而不外馳,疾病就無法侵入了。在傳統養生中注意“心神宜靜”、“意念引導”、“崇尚自然”理念,使人們在社會交往中求達__和,進而調節了精神,使人身心健康到協調發展。經由心理調適,能排除雜念,入靜放松,由身體放松及呼吸調節,自身精神處在能動狀態,對各種刺激能做到心理應對,進而進入到無欲念之中,感受到擺脫緊張節奏之后,保持心理__衡,求達身心健康。所以傳統養生術有調節情志,促進身心身心健康功能。
中醫健康教育講座觀后感(篇4)
首先,中醫養生貴在養德,這是健康和長壽的最重要條件。中醫養生歷來重視精神衛生,早在兩千多年前的醫書《黃帝內經》中所言"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就明確提出養生應注重精神方面的保養。道家也強調人應該善良,忠誠、富于愛心、友好、仁慈、同情心以及愿意幫助他人的美德。這些美德不但有益于自身更有益于社會。而那些可以擁有這些美德的人則會更能體會到生活中的愉快,享有健康的身心。
第二個關鍵因素就是盡心有規律的運動。生病的人需要運動,沒有生病的人也需要通過運動從而得以預防。在運動的同時,達到強身健體,增強意志、促進消化循環,增強免疫力的目的。
第三點就是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上的健康。養生要求我們要培養健康的精神,穩定的情緒,這樣才能避免精神極端、心理波動,和情感不穩定。根據中醫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 肺、恐傷腎的觀點,進一步說明情緒,精神心理保健是人體健康的一個重要環節,一切對人體不利因素的影響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緒。人的精神狀態正常,機體適應環境的能力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就會增強,從而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健康、__衡的飲食也是養生的必備因素。數千年以來,健康的食物,__衡膳食一直被認定是達到長壽的關鍵因素,不合理的飲食習慣責備認為是使健康出現問題的根源。
預防疾病也是養生的重要一環。通過有規律的鍛煉,正確使用藥物,適當的進行食補,以及其他的有益于健康的活動,每個人都可達到強身健體,延緩衰老之目的。
中醫健康教育講座觀后感(篇5)
中國的傳統中醫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國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爭的經驗和理論知識相結合的結晶,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通過長期醫療實踐逐步形成并發展成的醫學理論體系。中醫學以陰陽五行作為理論基礎,將人體看成是氣、形、神的統一體,通過望、聞、問、切,四診法共用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機及人體內五臟六腑、經絡關節、氣血津液的變化、判斷邪正消長,進而得出病名,歸納出癥型,同時,中醫堅持以辯證法為原則,制定“汗、吐、下、和、溫、清、補、消”等治法,使用中藥、針灸、推拿、按摩、拔罐、氣功、食療等多種治療手段,使人體達到陰陽調和而康復。中醫治療的積極影響在于不但能夠幫助恢復人體的陰陽平衡,而且還能兼顧生命與生活的品質,更為重要的是,中醫學的最終目標并不僅僅只是著眼于治病,而是幫助人類達到如同在《黃帝內經》中所提出的四種典范人物,即真人、至人、圣人、賢人的境界。對此我深有體會:
我母親在懷孕期間,經歷了長達數個月的妊娠反應,在此期間,她只能進食稀飯,同時由于家庭貧困,沒有其他別的有益的補充,因此,出生以后我三天兩頭感冒,從小學開始就明顯感覺在冬季的時候四肢發涼,終日精神不振,天氣一變化就會頭痛,而且會持續數天之久,乃至于我不上課也無需請假。之前由于嫌中藥熬制麻煩,我家人大都帶我去看西醫,做胃鏡、胸透,拍頭部和頸部核磁共振,但是結果顯示一切良好,醫生也僅僅開了一些常規的藥來吃,效果幾乎為零。進入高中階段,可能是由于功課負擔過大,每天下午5點左右都會準時頭痛,整個頸部和頭部都十分冰涼,必須有一個人為我不斷按摩才能緩解疼痛,否則就會有強烈的嘔吐感。由于我家有偏頭痛的男性遺傳傾向,我父母也只能干著急,能做的只能是按摩和燉天麻湯。
直到我表姐的公公,一個在湖南承包醫院的老板知道我的情況后,替我請來了他們旗下最有名的中醫來為我診斷,其結果是:我的頭痛并非遺傳,而是由于“先天之氣”不足造成陽氣不足引起的,“氣”不足則血氣不通,關節僵硬,經絡郁積不暢,所以就會精神萎靡,臉色泛黃,四肢發涼;而下午天氣轉涼或者氣候變化的時候,風邪之氣就會乘虛而入,而陽氣不足,晚上睡姿不正確所造成的頸部和肩部不適,使得頭部成為身體中最為脆弱的一環,風邪之氣從肩部和頸部進入,進一步到達頭部,這才是我長期頭痛的根本原因。
找到病因之后,醫生認為我需要補“精、氣、血”,多管齊下治療:首先,為我開出了一連串不知道具體是何物的食材,要求每天兩頓飯通過與不同食物搭配來吃,接著,拿出一些經過秘方制作的藥粉,要求我每天晚上泡腳,每周“蒸一次”,最后是每3天進行拔火罐、針灸和推拿,同時建議我泡枸杞和桂圓干作為日常的飲品,這樣持續近2個月后,我感覺精神好了許多,不再感覺腿部僵直無力,食欲也好了許多,最為重要的是,頭痛的持續時間和頻率下降了許多,在接下來的3年時間里,除了拔火罐之外,我繼續堅持食療和泡腳,使我在高二那年暑假后不久徹底和頭痛告別,使我免受身心的煎熬,也使我的體質好了許多,甚至連感冒也很少發生。如果不是中醫,僅僅靠西醫,真不知道結果會怎么樣。
對于中醫關于“人”的看法和診斷方法,我深以為然。中醫學認為人是自然界的一個組成部分,由陰陽兩大類物質構成,陰陽二氣相互對立而又相互依存,一旦這種動態平衡受到破壞,就會表現出病理的狀態。而在治療疾病之時,中醫并非像大多數西醫的觀點那樣采取孤立靜止的看問題方法,而是認為人的生命活動規律以及疾病的發生等都與自然界的各種變化息息相關,人們所處的自然環境不同及人對自然環境的適應程度不同,其體質特征和發病規律亦有所區別。因此在診斷、治療同一種疾病時,多注重因時、因地、因人制宜,并非千篇一律。認為人體各個組織、器官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不論在生理上還是在病理上都是互相聯系、互相影響的。因而從來不孤立地看待某一生理或病理現象,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多從整體的角度來對待疾病的治療與預防,特別強調“整體觀”。
20_年春夏之際,我的父親開始了其長達近3個月的咳嗽,一開始僅僅認為是室外天氣太熱,室內冷氣太大所致而引起的熱傷風,因此不以為意。一周以后,隨著流鼻涕等感冒的伴隨癥狀的消失,咳嗽卻開始嚴重,繼續吃感冒藥和消炎藥也不見效,經過多次的西醫診斷,判斷為慢性咽炎發作,于是進行胸透、吃吳太咽炎片和阿莫西林,但是咳嗽還是止不住,又經過一位老西醫的診斷后認為是過敏性的咽炎,加開了幾種抗過敏的白色小藥片,一開始咳嗽被壓下去了,但是那個尾巴怎么也去不掉,反復多次后又變得嚴重了,最后還是一位老中醫解決了這一難題,他采用中醫經典的四診法來斷癥:我老爹面色虛浮,眼袋浮腫,表明壓力過大,工作時間過長,休息不足;舌苔白中帶黃,顯厚,表明胃氣郁積,觀看喉嚨情況后認為咽炎無法引致這么嚴重的咳嗽,通過詢問,得知我爸三餐不規律,在外應酬過多,油膩和魚腥的東西攝入過多,同時,由于體質不佳,室內外溫差過大,導致寒氣積聚,加劇了胃氣的郁積,而過多的胃氣由于消化功能不佳只能上行,對喉嚨進行刺激,使得由感冒引起的咳嗽轉變為胃氣引起的咳嗽而難以被發覺,西藥的功能僅在于消炎,而無法平抑胃氣,這才是咳嗽長期未愈的根本原因。
這位老中醫一改之前消炎的用藥方針,先開了三帖中藥來消除積食,加大腸胃的消化和排出能力,同時要求我父親在最近兩周之內減少在外應酬的次數,加大對粗糧和蔬菜的攝入量,并且減少工作量,增加睡眠時間,然后開了幾服藥來抑制胃反流、反酸,用歸脾丸來增強脾胃的功能,僅僅過了兩周,喉嚨部位的不適感基本消失,咳嗽也基本得到抑制,甚至連由慢性咽炎引起的刷牙的嘔吐也好轉了許多。
然而,現在社會,人們對于能夠迅速痊愈比以更小的代價痊愈看的更重,而西醫快速見效的特點也迎合了現在大部分人的心理,再加上其他原因,使得中醫的發展面臨尷尬的境況,人們往往是經過多次西醫診斷無效之后才想到中醫,但是,此時很可能已經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需要我們引以為戒:我們不應該忽視中醫的療效,應該加大對中醫的保護和發展,才能保證這一學科得以更好的傳承發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