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學習張玉滾先進事跡觀后感
通過觀看時代楷模張玉滾老師的事跡后,收獲良多,他是一面鏡子,照出了我自身的缺點和不足;他又是標桿,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學習張玉滾先進事跡觀后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學習張玉滾先進事跡觀后感1
鎮平縣高丘鎮黑虎廟村地處伏牛山深處,四面群山環抱,有鎮平“西藏”之稱,在這里有一位守望深山十六載,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為山區教育默默奉獻、無怨無悔的80后小伙,他就是“2016感動鎮平十大人物之一”的小學教師——張玉滾。
不論樹的影子有多長,根永遠扎在土里。回顧張玉滾歷程,對學生的愛始終是他最深沉的情結。大學畢業,他朋友們都勸他去南方大城市工作,但他看到山區缺教師,就下定決心到這個學校任教。十六年來,他嘗盡了酸甜苦辣,不但為學生們傳授文化課知識,還義務擔當起了學生們的生活老師,對學生們的生活起居進行無微不至地照顧。由于條件很苦,每年學生的書本和作業本,都是他騎摩托車到四五十里外的鎮上把書本和作業本運回來,然后發到學生手中,等等這些雖然他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累,但是看到一個個學生能夠走出大山,學生們能夠快樂地在學校成長,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不耽誤一節課,千方百計上好每一節課”,這是張玉滾給自己定下的鐵的紀律。張玉滾堅守著內心的這份淳樸執著,用無私的愛澆灌鄉村的教育之花,學生的成績和進步讓他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他所教學生的成績在全鎮也一直名列前茅。在學校條件艱苦、師資力量不足的情況下,張玉滾不得不把自己磨煉成“萬金油”——全科型教師;大山里薄弱的師資條件,并沒有阻擋學生們求知的渴望——美術課,張玉滾帶領學生們到校外,拿起畫筆,就地取材,教同學們畫山、畫水、畫出眼前的大自然,讓大山里的孩子也能放飛自己的夢想。三尺講臺,給了張玉滾詮釋為人師表的小舞臺,也給了他傳授知識和施展才華的機會,孩子們一張張天真稚嫩的笑臉,一雙雙渴望知識的眼睛,讓他懂得作為一名教師的偉大,讓他清貧的人生感知到了溫暖。
大山深處的學生基本都寄宿在學校,中午放學到了吃飯時間,孩子們會拿著自己的餐具,排好隊打飯。為孩子們做飯的是張玉滾的妻子,妻子很樸實,不善言談,記者見到她時,她正在給學生打飯。多年前,她的中指、無名指在一次給學生做飯軋面條時被機器軋碎造成了殘疾,這些年她把苦埋在心里,終日為學校90多個孩子的一日三餐忙碌著,用自己那份淳樸善良,默默支持著丈夫的事業。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2012年6月,編外11年的張玉滾正式成為在編的人民教師,實現了他從事教育的夢想,而張玉滾覺得,這正是他教育之路的開始,在這條教育道路上,他能夠做的、要付出的還很多很多。
“ 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 像張玉滾這樣誠實質樸的人民教師,表現出了高尚的品德和頑強的意志,無私奉獻,默默無聞,把自己的心血和力量獻給教育事業,身上閃爍著師德的絢爛光輝。
學習了張玉滾的感人事跡后,我很感動 , 從中學到了很多 , 也讓我重新熟悉了教師這份職業 , 在如今的這個工作崗位上 , 我想我應該用一份真摯的態度去對待,爭取做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為教育事業盡微薄之力。
學習張玉滾先進事跡觀后感2
學習了張玉滾老師的先進事跡之后的第一感受就是,張玉滾對學生的愛是他最偉大的地方也是最值得我們去學習的地方。在張玉滾剛剛畢業的時候,他的同學們老師們都建議他去南方的大城市去工作,但是當時張玉滾知道祖國的很多山區很缺少老師,其實一開始他就決定了要去到最需要他的山區里去,把知識傳遞給那些孩子們。
他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在這個崗位上,他經歷了太多的磨難,他不僅僅給孩子們傳授了之后,還是孩子們的生活老師,因為山區實在是沒有足夠的資源。張玉滾對孩子們的關愛不止表現在教學上,對孩子們的生活也好關照的無微不至。因為當地的條件艱苦,學生們的書本在當地買不到,張玉滾就騎摩托車去十幾公里之外的鎮上買,然后發放到孩子們的手里。他說,自己這些事情他從不覺得苦,只要能夠看著孩子們一個個的走出大山,他就很開心了,他就覺得自己做的這一切都是值得的了。
張玉滾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教育的工作一直做的很出色,他的座右銘就是永遠要上好每一節課,這是永遠不能變的。他的學生們的成績在整個鎮上都是很靠前的,這對于這樣的教育環境來說是很難做到的吧。山區最缺少額就是教師資源了,張玉滾一個人擔起了全面教學工作,孩子們的學習欲望是很強的,張玉滾帶著孩子們畫畫,去感受大自然,這不是張玉滾擅長的,但是他希望給到孩子們更多的對于這個世界的認識。
幫助學生們全面發展,在那個小小的講臺上,張玉滾為我們樹立了一個榜樣,在講臺上發光發熱,他最大的希望就是把知識傳遞給孩子們,幫助他們走出去。
張玉滾的妻子也和他一起奮斗在山區,妻子每天給孩子們做飯,手指在做面條的時候被機器碾壓,造成了殘疾,這些她都自己埋藏在心里,從不向別人提及。自己一個人默默地支持丈夫的事業。
張玉滾的先進事跡是偉大的,為我們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樹立的榜樣,他在這個小小的崗位上做出了光輝的事業,我從中學習到了很多,普通的工作也是可以做出偉大的成就的,我們應該用最真摯的感情付出到我們的教育事業中去,為祖國的教育事業添磚加瓦!
學習張玉滾先進事跡觀后感3
張玉滾同志自己是從這里讀書讀出去的,在籌劃外出工作的時候,老校長找到了他,希望他能夠留下來和他一起給這些孩子教書。這里是黑虎廟,一個偏僻不通車的地方,許多老師都不愿意來這里教書。老校長的一番話讓張玉滾決定留下來,因為沒有他,這些孩子就受不了教育了。他說:“老師,啥也不說了,我不走了。”就是這樣的一句話,讓他堅守了17年,并且還將繼續堅守下去。
也許生活在幸福環境下的人很難體會到讀書居然可以是這么難的一件事情!為了讓孩子們都能讀上書,玉滾老師就這樣留下來了!他為了讓孩子們有著更好的教育,各門功課樣樣精通,不僅僅是語文數學,還教大家發音標準的英語,為此他自己還專門先去學習好英語,照著磁帶、錄音機一遍遍學!課外他還帶領孩子們去了解大自然的秘密,傳授學生們很多科學知識!就是這種對學生負責的態度,他被孩子們深深地喜歡,也讓家長們格外放心。
他對于每一個孩子的具體情況都是了如指掌的,關心著每一位同學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在學生家里需要幫助的時候,他也會第一時間感到進行幫助!這樣一位好老師說:“他要向雷鋒學習,把自己當做一顆螺絲釘,釘緊在這座大山里面。”這樣無私奉獻的老師,值得我們每一位教師來進行學習!孩子不論家境如何,每一個都要用心來教育、來呵護,他們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作為教師,一定要明白自己的身上所承擔的責任!
張玉滾同志和他的妻子,在著作大山里面,默默為這群孩子們付出,教育他們,給大家不亞于城里的教學質量,讓孩子們愛上學習,相信知識改變命運。這樣的一份堅守,是他17年來的堅持,在他的感召下,越來越多的人愿意來到這片山村教育孩子們,希望靜候有更多像張老師一樣的好老師,這樣孩子們的未來就有了初步的保障!感謝為教育事業付出的老師們!
學習張玉滾先進事跡觀后感4
張玉滾同志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扎根偏僻山村,矢志不渝奮斗在基層教育一線,用堅守和奉獻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著出彩的人生,是廣大團學干部、少先隊工作者、團員青年身邊可信可親可學的榜樣和楷模,是出彩河南人的優秀青年代表。為深入學習張玉滾同志先進事跡,引導全省廣大團學干部、少先隊工作者、團員青年樹立強烈的爭先進位的出彩意識,更好地肩負起譜寫 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新篇章的青春使命,共青團河南省委、河南省青年聯合會、河南省學生聯合會、河南省少工委決定,在全省各級團組織和廣大團學干部、少先隊工作者、團員青年中廣泛開展向張玉滾同志學習活動。
我們應該
學習他對黨忠誠、無怨無悔的堅定理想信念。
張玉滾同志2001年師范畢業后,放棄在城市工作的機會,回到家鄉鎮平縣高丘鎮黑虎廟小學,從一名每月拿30元錢補助、年底再分100斤糧食的民辦教師干起,一干就是17年。學校的教師換了一茬又一茬,他卻默默耕耘,始終堅守。“我是山里人,知道山里的苦,但不能讓孩子們一直苦下去,我要像一顆螺絲釘,釘在這里。”他只為干好一件事,就是讓山區孩子創除窮根、改變命運,托起大山的希望。學習張玉滾同志,全省廣大團學干部就要像他那樣,理想信念堅定、對黨忠誠可靠,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于到基層一線和艱苦地方去,用行動踐行對黨忠誠的誓言。廣大少先隊工作者就要堅定正確政治方向,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增強“四個自信”,帶頭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信仰者和踐行者,做實做好少年兒童工作。廣大團員青年就要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構筑強大精神支柱,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人生追求;自覺把個人理想融入偉大夢想,把個人追求融入時代洪流,把報國之志轉化為實際行動,努力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我們應該
學習他吃苦耐勞、不畏艱險的頑強奮斗精神。
黑虎廟村是深度貧困村,過去到鎮上要走10多個小時的崎嶇山路。 就是在這樣艱苦惡劣的條件下,張玉滾同志埋頭苦干、拼命硬干,用自己的苦換來學生和老鄉的甜。為了翻新校舍,他沒日沒夜勞作。路沒修好時,他靠一根扁擔,一挑就是5年,把學生的課本、文具挑進了大山。通了公路,他又用自己的摩托車運送學校物資,摩托車騎壞了4輛,輪胎更換無數。一次他騎摩托車差點摔下懸崖,昏迷了半個小時,住院沒幾天又帶傷登上了講堂。學習張玉滾同志,全省廣大團學干部就要像他那樣,知難而進、迎難而上,不怕吃苦、不懼風險,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頂得上去,開拓創新、百折不撓,在奮進新時代、實現中原更加出彩的火熱實踐中做表率、當先鋒。廣大少先隊工作者就要堅定改革信心,牢記職責使命,奮勇擔當盡責,教育引導少年兒童為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時刻準備著。廣大團員青年就要矢志艱苦奮斗,把人生志向轉化為奮斗動力,愿意從最基層最基礎的工作做起,不怕到條件艱苦的地方摸爬滾打,甘于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拼搏建功,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干,勇敢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
我們應該
學習他愛崗敬業、勇挑重擔的強烈責任擔當。
學校缺少師資力量,張玉滾同志就把自己磨煉成“萬金油”“全能型”教師,語文、數學、英語、品德、科學樣樣全拿。他刻苦鉆研教學本領,培養學生濃厚興趣,所教學科成績在全鎮一直名列前茅,學校教學質量逐年攀升,越來越多的學生從這里起步,考上大學、研究生。他做到手執教鞭能上課,掂起勺子能做飯,握起剪刀能裁縫,打開藥箱能治病。由于常年操勞,“80后”的他鬢角斑白、臉上布滿皺紋。學習張玉滾同志,全省廣大團學干部就要像他那樣,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將一件件平凡的小事做出水平、做到極致,不斷攀登高峰、超越自我,鍛造扛起重任的鐵肩膀,涵養干事創業的精氣神。廣大少先隊工作者就要深刻學習領悟黨對少年兒童工作的要求,進一步提升做好少年兒童工作的專業能力,錘煉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聚焦“思想引領,政治啟蒙”的主責主業,引導少年兒童從小聽黨話、跟黨走。廣大團員青年就要練就過硬本領,抓牢實踐這個成功之本,善讀無字之書,苦練有用之功,融入社會生活,接受崗位磨礪,在實踐中求真知、長本領、成棟梁。
我們應該
學習他心懷大愛、無私奉獻的真摯為民情懷。
17年來,張玉滾同志利用微薄的工資,相繼資助了300余名兒童,沒有讓一個學生因貧困而失學。他和學生同吃同住,經常背學生上山過河,對學生體貼入微、關懷備至。學校經費緊張,他動員在外打工的妻子回來給學生做飯,妻子軋面條時,四根手指不慎被軋面機軋折,落下殘疾。“玉滾在,我們的孩子就有希望”,群眾把他的事跡編成歌曲傳唱。學習張玉滾同志,全省廣大團學干部就要像他那樣,自覺把青年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終心系青年、竭誠服務青年、緊緊依靠青年,尊重青年主體地位,強化服務意識、提升服務能力,千方百計為青年排憂解難,做廣大青年信得過、靠得住、離不開的貼心人。廣大少先隊工作者就要牢固樹立以少先隊員為中心的工作理念,始終堅持服務全體少先隊員,維護合法權益,努力提高服務少年兒童的意識、能力和水平。廣大團員青年就要錘煉高尚品格,不斷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汲取養分,從先進人物身上接受教育,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身體力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服務人民、奉獻社會、報效祖國,爭當向上向善好青年。
全省各級團組織和青聯、學聯、少工委組織要細心組織、創新載體、豐富形式,深入開展向張玉滾同志學習活動。
學習張玉滾先進事跡觀后感5
張玉滾同志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和人民教師,扎根偏僻山村十七載,如默默燃燒的紅燭,照亮山區孩子求學上進的道路,用堅守和奉獻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著出彩的人生,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王國生書記在《求是》雜志的文章,深刻闡述了張玉滾身上所彰顯的一名共產黨人堅定的理想信念、頑強的奮斗精神、強烈的責任擔當和真摯的為民情懷,真實反映出共產黨人用堅守和奉獻書寫出彩人生、涵養中國夢、獻身時代的精神境界,更加集中展現了一名新時代“四有”好老師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的時代風范。全省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要以張玉滾同志為榜樣,學習他不忘初心、扎根鄉村教育的堅定信念,學習他潛心教學、無愧教師稱號的職業情操,學習他精心育人、始終心懷大愛的高尚師德,學習他艱苦奮斗、不畏創業艱辛的優秀品質,爭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上的出彩人。
好的榜樣,是最可信的說服;好的楷模,是最有力的引導。在張玉滾身上,我們感受到了焦裕祿式的對群眾的親勁、抓工作的韌勁、干事業的拼勁。他的事跡并不驚心動魄,卻感人至深,每讀一次,都能受到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和精神洗禮,都能獲得見賢思齊、向上向善的力量。
張玉滾的堅守和奉獻,讓平凡的事情有了非凡的價值和意義。我們大多數黨員干部都在平凡的崗位上工作,都是黨和人民事業的螺絲釘,把分內的事做好就是擔當,讓工作得到群眾認可就是出彩。
我們要向張玉滾同志這樣的“時代楷模”學習致敬,把對黨和人民的感情轉化為愛崗敬業、任勞任怨的奉獻,轉化為苦干實干、勇爭一流的行動,葆有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濃厚情懷,增強事業至上、服務人民的責任擔當,涵養筑夢中國、獻身時代的精神境界,爭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上的出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