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節氣養生原則
立冬節氣的到來就表示最寒冷的時期要到了,不少人開始顧胃開始避免心血管等疾病的預防,也有不少的人開始做好防寒的工作,下面給大家分享關于立冬節氣養生原則,歡迎閱讀!
立冬節氣養生原則
第一:疾病的預防
其實立冬過后不少的人開始進入疾病的爆發期了,冬季網上經常出現一些關于猝死心梗等案例出現。因此立冬之后應該好好的預防疾病哦。寒冷是最大的誘因了,因此多注意保暖,多去提高抗寒能力吧。
第二:多注意通風
立冬之后寒冷天就會慢慢的加強,而有不少的人都會將窗戶直接封閉了來保暖,其實這會導致空氣的不流通而導致一些呼吸道疾病的發生哦,因此要牢記多注意通風哦,每個一兩個小時就開個窗通通風哦,要是不在家建議直接開窗,不過也要注意霧霾哦。
第三:進補
其實立冬進補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了,那平時應該怎么去進補呢?要多注意想顧好腸胃哦,畢竟腸胃也是需要一個適應期哦。如果說你是屬于陽氣比較弱的朋友,那么羊肉和雞肉是你的首選;如果說你是屬于氣血虧虛的人,那么烏雞和鴨肉是好的選擇。
第四:補水
雖然說冬季極為寒冷,但也是極為干燥的,這對于皮膚來說是極為不利的。因此立冬養生也是需要多注意補水哦,只要體內的水分充足就可以滋養器官,因此平時要多喝點水。
第五:多泡腳
立冬養生可以多注意泡腳哦,腳部是冬季保暖必備的部位了。因此在平時可以多堅持用熱水來洗腳,這不僅僅可以促進血液的循環而且還能通過穴位來滋養器官哦。
立冬之后想要養生的朋友應該多注意遵循以上的養生原則哦,總之就是多注意保暖,最好疾病的預防,平時上盡量選擇低脂肪高熱量的食物哦。
立冬節氣養生常識
1、多吃主食,適當吃羊肉、鵪鶉和海參
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被稱為產熱營養素。所以,冬季我們要適當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攝入,保證優質蛋白質的供應。狗肉、羊肉、牛肉、雞肉、鹿肉、蝦、鴿、鵪鶉、海參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質及脂肪,產熱量多,御寒效果最好。氣溫驟降,身體一些部位對寒冷特別敏感,應當特別注意保暖。
2、海帶、紫菜可促進甲狀腺素分泌
人體的甲狀腺分泌物中有叫甲狀腺素,它能加速體內很多組織細胞的氧化,增加身體的產熱能力,使基礎代謝率增強,皮膚血液循環加快,抗冷御寒,而含碘的食物可以促進甲狀腺素分泌。含碘豐富的食物是:海帶、紫菜、發菜、海蜇、菠菜、大白菜、玉米等。
3、動物肝臟、胡蘿卜可增加抗寒能力
寒冷氣候使人體維生素代謝發生明顯變化。增加攝入維生素A和維生素C,可增強耐寒能力和對寒冷的適應力,并對血管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維生素A主要來自動物肝臟、胡蘿卜、深綠色蔬菜等,維生素C則主要來自新鮮水果和蔬菜。
芝麻、葵花子能提供人體耐寒的必要元素:
寒冷天氣使人對體內蛋氨酸的需求量增大。蛋氨酸可以通過轉移作用,提供一系列適應寒冷所必需的甲基。因此,冬季應多攝取含蛋氨酸較多的食物。如芝麻、葵花子、乳制品、酵母、葉類蔬菜等。
4、滋補原則
從立冬開始。寒冷氣候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以增加肌體的御寒能力,這樣就造成人體熱量散失過多。因此,立冬時節的營養應以增加熱能為主。可適當多吃瘦肉、雞蛋、魚類、乳類、豆類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
冬季在飲食養生方面,中醫學認為應少食咸,多吃點苦味的食物,道理是冬季為腎經旺盛之時,而腎主咸,心主苦。從祖國醫學五行理論來說,咸勝苦、腎水克心火。若咸味吃多了,就會使本來就偏亢的腎水更亢,從而使心陽的力量減弱,所以應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陽。這樣就能抗御過亢的腎水。正如《四時調攝箋》里所說:“冬月腎水味咸,恐水克火,故宜養心。”
5、中醫古訓
飲食調養要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的古訓,隨四時氣候的變化而調節飲食。元代忽思慧所著《飲膳正要》曰:“冬氣寒,宜食黍以熱性治其寒。”也就是說,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熱,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烏雞、鯽魚,多飲豆漿、牛奶,多吃蘿卜、青菜、豆腐、木耳、銀杏果等。
這里須要注意的是,我國幅員遼闊,地理環境各異,人們的生活方式不同,同屬冬令,西北地區于東南沿海的氣候條件迥然有別;冬季的西北地區天氣寒冷,進補宜大溫大熱之品,如牛、羊、狗肉等;
而長江以南地區雖已入冬,但氣溫較西北地區要溫和的多,進補應以清補甘溫之味,如雞、鴨、魚類;地處高原山區,雨量較少且氣候偏燥的地帶,則應以甘潤生津之品的果蔬、冰糖為宜。
除此之外,還要因人而異,因為食有谷肉果菜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別,體(體質)有虛實寒熱之辯,本著人體生長規律,中醫養生原則,少年重養,中年重調,老年重保,耋耄重延。故“冬令進補”應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清補、溫補、小補、大補,萬不可盲目“進補”。
立冬節氣養生食譜
1、當歸生地羊肉湯
材料:當歸15克、生地10克(中藥店有售),羊肉500克,生姜6片。
制作方法:用中藥浸泡的羊肉洗凈,切塊,加入姜蔥、紹酒的沸水稍微滾動,洗凈(即水)。一起和生姜一起煮,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沸騰后火煮約2小時,加入鹽即可。
效果:羊肉有益氣補虛、補腎壯陽、生肌健力、抵寒效果。當歸干姜羊肉湯是漢代名醫張仲景創作的驅寒補血名方,對血虛發冷引起的腹中冷痛等有療效。在處亞熱帶的南方,冬天養生時應該加入清熱涼血、滋陰生津的生地,身體虛弱的人都可以喝這湯。
2、參麥甲魚湯
材料:甲魚1只(1000克)。人參3克,麥門冬6克。蔥、姜、料酒、鹽、胡椒粉、雞湯。
做法:宰殺甲魚,洗凈,用沸水煮15分鐘取出,沿裙子打開蓋子,撕下甲魚蓋上粗皮,去掉頭和內臟,洗凈,切成小塊。人參、麥門冬洗凈,切片。將甲魚塊、人參片、麥門冬片放大碗內,加入蔥、姜、胡椒粉、料酒和雞湯,蓋上切開的甲魚殼,在籠子里蒸1小時,去除蔥、姜即可。
效果:補充氣潤肺,養陰生津。
3、酸蘿卜鴨湯
材料:鴨、悉尼、高竹筍、酸蘿卜、姜、青椒、枸杞、草果、陳皮。
做法:鴨子干凈,取出內臟切塊的酸蘿卜清水沖洗后切片,姜拍攝等待。將鴨塊倒入干鍋中翻炒,等待水蒸氣收獲。水燒開后,加入炒鴨塊、蘿卜,加入準備好的姜、青椒。
效果:鴨肉具有補充虛勞、滋養五臟陰、清虛勞熱、補血行水、養胃生津、止咳自驚、消除螺母積累、清熱健脾、虛弱浮腫的效果。鴨肉和竹筍一起燉,可以治療老年人痔瘡出血。
4、霸王花百合煮豬肺
材料:霸王花70克、百合50克、南杏15克、北杏10克、棗3個、豬肺1個、豬骨100克、生姜3片。
做法:各湯洗凈。豬肺從喉嚨里加入清水擦拭,多次洗凈,切塊,放入不下油鹽,稍微炒一會兒的霸王花、百合、南北杏浸泡的棗去核,和豬的骨頭、生姜片一起煮,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沸騰后改變火煮約2小時,加入適量的鹽即可。
效果:百合具有補充中益氣、潤肺止咳的功效。南杏是甜杏仁,有潤腸通便、養顏美容的工作,通常多放,味道更好。棗甘潤甜,有潤肺生津的作用。根據中醫用臟補臟的理由,肺虛病應用豬肺,對治療肺虛咳嗽、咳血有一定的效果。
5、黨參黃芪燉雞湯
材料:母雞1只,黨參50克,黃芪50克,紅棗10克,姜片,料酒,精鹽,味精。
做法:母雞洗凈,紅棗去核洗凈,再把黨參、黃芪用清水洗凈,切成一段一段。將雞放入燉鍋中,加入適量的水,放入黨參、黃芪、棗、料酒、精鹽、味精、姜片,放入籠中蒸雞肉,取出即可。
效果:具有健脾胃、補氣益血、提高人體免疫力、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等作用。
6、棗蘑菇烏雞湯
材料:烏骨雞一只(約1斤)、蘑菇、黑木耳、棗幾只、生姜、料酒、鹽少。
做法:烏骨雞洗凈切片,放入盆中,加入鹽、料酒、生姜腌制15分鐘左右的香菇、黑木耳、棗洗凈,加入適量的清水,放入鍋中,蒸到水開,轉中火蒸30-45分鐘。用筷子輕松插入雞肉即可熄火食用(中間要注意蒸鍋內的水,不要把水蒸干)。
效果:烏雞含有大量蛋白質和多種微量元素,營養價值遠遠高于普通雞種。香菇、烏雞、棗一起煮湯喝,不僅能保護肝臟,還能補血養顏。
7、山藥胡蘿卜牛肉湯
材料:胡蘿卜半根、肥牛約10卷、山藥150克、家樂濃湯寶牛肉湯底1張、清水約750毫升。
做法:肥牛提前取出退冰。胡蘿卜去皮,山藥去皮切片備用胡蘿卜切片,用花型在胡蘿卜切片上刻上美麗的花型湯鍋里加入3碗清水,大約750ml的清水燒開后,加入切成滾刀塊的山藥,加入刻好的胡蘿卜花片蓋上蓋子,用中火煮約5分鐘
效果:山藥富含多種營養物質,胡蘿卜維生素含量豐富,牛肉是補充中益氣的佳品,山藥胡蘿卜牛肉湯不僅味道鮮美,還能補充脾胃,補充腎固精。
8、核桃紅參燉山鴻
材料:核桃肉80克、紅參3-5克、山鴻1只、豬瘦肉100-150克、生姜3片。
制作方法:核桃肉清洗紅參切片的山鴉宰殺,切塊,放入姜片沸水中稍微滾動一會兒,清洗(即熱水)豬瘦肉清洗,切塊。將各湯放入燉鍋中,加入冷熱水1000毫升(約4碗量),蓋上水燉3小時即可。飲用時加入適量的鹽。
功效:核桃能補腎固精、溫肺止咳、益氣養血、補腦益智、補肝烏發、潤腸通便。紅參有大補元氣、補脾益氣、生津、寧神益智的功效。鷓鴣有化痰功能,中醫還認為它有補虛健胃的作用。三者合為湯,具有溫肺益氣、補腦益智、補腎固精、護肝烏發的作用,特別適合秋冬交替季節養生。
立冬時節養生的飲食方案
十全文補湯
制作原料:黨參、黃芪、白術、茯苓、熟地、白芍各10克.當歸、肉桂各5克,川芎、甘草各3克,大棗12枚,生姜20克,墨魚、肥母雞、老鴨、凈肚、肘子各250克,排骨500克,冬筍、蘑菇、花生、蔥各50克,調料適量。
制作方法:將諸藥裝紗布袋內,扎口,鴨、雞肉及豬肚洗凈,排骨剁開。姜、筍、菇洗凈,與以上諸料同放鍋中,加水,武火煮開后改用文火煨燉,加黃酒、花椒、鹽調味。待肉熟爛后撈出,切成絲條,再放入湯內,去藥袋,煮開后,調入味精,食肉飲湯。每次一小碗,早晚服用。全部服完后,隔五日再服。
適宜人群:適用于各種慢性虛損性疾病,如體虛貧血、中氣不足、脾胃虛弱、頭暈目眩者。無病食用,能健身防病。
此湯有補陰陽氣血、調五臟六腑的功效。
花生煲豬蹄
制作原料:豬蹄500克,花生米適量,鹽、南腐乳等調味品適量。
制作方法:先將豬蹄洗凈開邊,油鍋燒熱后將生姜爆香,放入豬蹄,加入南腐乳,炒勻,然后加適量水,加入花生,加入調味品,慢火煲兩小時左右,待豬蹄軟熟。
禁忌:腹瀉者少食。
適宜人群:適用于腎陰虛不足之腰膝酸軟,津液不足之皮膚干燥,氣血不足之產后少乳及癰疽、瘡毒者。
此道菜肴有滋補陰液、補益氣血的功用。
歸參燉烏雞
制作原料:黨參30—50克,當歸20克,烏雞1只,生姜、蔥、鹽、料酒等調味品適量。
制作方法:烏雞與當歸、黨參及適量調味品同放入燉盅內,隔水燉l一2小時, 即可.
適宜人群:適用于肝’腎不足之遺精、帶下、白濁,血虛之月經不調,脾肺氣虛之消瘦及氣陰兩傷者。
黨參補益脾肺、補血生津。烏雞為傳統的滋補佳品,以其骨烏而得名。其味甘,歸心、肝、肺、脾、腎經。烏雞的主要成分有蛋白質、脂肪、多種維生素、鈣、磷、鐵、鎂及尼克酸、泛酸等。加入當歸有補血活血的作用。故本燉品最適于冬季食用.尤其適合大病后、產后、手術后或素體虛弱之人。
白芨燉燕窩
制作原料:燕窩10克,白芨10克,冰糖適量。
制作方法:先將燕窩用溫水浸泡半日,去除雜質放入燉盅內,加水,加入冰糖.燉2~3小時即可食用。
適宜人群:適用于氣虛自汗、尿多、胃氣虛之反胃、千嘔,肺陰虛之盜汗、咳嗽、咯血及其他虛損者。
白芨滋養肺陰、補肺止血,燕窩可補肺養陰,用于補養和治療陰肺虛的咳嗽、盜汗、咯血等癥。又可養胃止嘔,治療胃氣虛所致的干嘔、反胃。還可補氣止汗,治療氣虛自汗、尿多等癥。燕窩是一種珍貴的補品,配以白芨更增強了其滋肺止咳之功。肺陰虛之人冬季易復發咳喘、咯血,常食本燉品效果非常好。
立冬節氣如何養生
早睡遲起
冬日陽氣肅殺,夜間尤甚,古人主張“早臥遲起”。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建議每天亥時(21~23時)休息,爭取在子時(23時至次日1時)入睡,因為子時陰氣最盛,過了子時陰氣轉衰,陽氣開始生長。此時睡覺,最能養陰,睡眠質量也最佳,能獲得事半功倍的養生效果。
少咸增苦
從立冬開始,寒冷氣候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以增加肌體的御寒能力,這樣就造成人體熱量散失過多。因此,立冬時節的營養應以增加熱能為主。可適當多吃瘦肉、雞蛋、魚類、乳類、豆類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
運動鍛煉
立冬過后,天氣逐漸轉冷,自然界中的許多動物開始冬眠,不少人也深重腦倦,只想待在家中,根本不想走到戶外,更不用提參加體育鍛煉了。事實上,這樣對健康有害無利。在冬天仍堅持鍛煉的人很少患病,正如俗話所言:“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氣溫的降低,人在立冬以后新陳代謝的速度會放緩,因此在此時節鍛煉不宜太激烈,以防止適得其反。健身操、太極拳或跳舞、打球等運動均是立冬鍛煉的不粗選擇。
穿衣保暖
入冬后,氣溫低,氣候干燥,皮膚處于收斂狀態,血液大部分集中到皮膚深層;而且皮膚的皮脂腺與汗腺分泌減少,皮膚變得干癟,缺少彈性,受寒冷刺激易發生凍傷和皸裂。因此,冬季防寒保暖,應遵循“無擾乎陽”的養藏原則,做到“恰如其分”。衣著過少過薄,既耗陽氣,又易感冒;衣著過多過厚,則腠理開瀉,陽氣得不到潛藏,寒邪容易入侵。
護膚保濕
冬季護膚,泡澡水溫不能太熱,而且時間不宜過長,在5到10分鐘之間是最好的,否則反而導致皮膚水分流失。另外,在沐浴乳方面,應選擇無味以及刺激性低的`產品,幫助平衡皮膚水分和油分。浴巾選擇方面,以木棉材料為佳,避免選用尼龍毛巾,以免損傷到冬季皮膚的角質層。而且泡澡后需盡快擦著皮膚表面水份,否則水份蒸發過后會誘發皮膚更加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