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準確時間表
馬上就要進入天氣最熱的三伏天了。三伏天炎熱多雨,因此陽燥盛行于外、陰濕潛伏于內。而脾主肌膚,如果體內濕氣很重,皮膚就會有所反應。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三伏天準確時間表,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明起正式入伏
當前高溫熱浪持續席卷北方,氣象部門預測2023年或成為歷史上最熱夏季。7月10日6時,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高溫橙色預警,并預計7月10日白天,北京東南部、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及浙江東部、福建東部等局地可達40℃以上。
與此同時,以熱字為招牌的“三伏天”即將開啟!今年是7月11日入伏,而且又是超長待機的40天,歷史觀測數據顯示江淮江南常年在這個時段高溫占比確實最高,名副其實的熱在“三伏”。
2023年三伏天時間表
初伏: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10天)
中伏:2023年7月21日-2023年8月9日(20天)
末伏: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10天)
初伏吃什么?
1、餛飩
在南方部分地區,如上海等初伏要吃餛飩,其實對于南方人來說,餛飩和餃子幾乎是一種食物。上海人人有“初伏餛飩二伏茶”的說法。
2、餃子
在過去的農業社會,入伏的時候,剛好是麥收不足一個月的時候。家家谷滿倉,人們利用這個機會,打打牙祭,吃頓白面,在北方,入伏天肯定要吃餃子。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因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東西,而餃子在中國人的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3、湯面
入伏的第一天,北方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習俗,南方如上海是吃餛飩,廣州是吃湯面。面條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能提供足夠的能量,而且在煮的過程中會吸收大量的水,所以吃起來會產生較強的飽腹感。
4、雞
民諺云:“起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三伏天里人的體能消耗較多,須適當補充營養。在燉雞的時候可適量加入生姜生姜性溫,可以調節人體在夏季內外的溫差,使得人體適應外界環境,起去濕強身的作用。這樣一來,可做到發散體內蘊寒,方阿朱秋發寒病。
5、火腿
杭州人“頭伏火腿二伏雞”。中醫認為,火腿有健脾開胃、生津益血的功效。火腿一年四季都可以吃,但是夏季吃最為最佳。夏天人們往往食欲不振,營養不足。火腿營養豐富,食之不膩,能增進食欲,和冬瓜燒湯,既有營養,又防暑祛病。
伏的解釋
文言講,伏即為潛伏的意思。“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謂的“六邪”(指“風、寒、暑、濕、燥、火”)中的暑邪。在夏日里暑邪會逐漸的深伏于體內,而不為人知。如暑邪不除,到了秋天,火邪克金,而傷肺氣,導致人的免疫力下降,而患感冒、咳嗽、發熱等疾病。而進入冬季以后,這些病會反復發作,“……秋為痃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因此,黃帝內經明確指出要“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不要因怕出汗而躲在空調房里。冷飲不但消不了暑氣,反而會傷了脾胃。要知道茶是解暑的最佳飲品。一杯熱茶喝下去雖會出一些汗,但隨之而來的是一陣陣的清涼。凡事不能只看眼前,眼光放遠些。養生必須從當下做起。
高溫天氣的消暑裝備有哪些
1. 雨傘:可以有效地擋住強烈的陽光,減少直射到身體的紫外線,緩解高溫的不適。特別是在外面行走時,建議佩戴遮陽傘,避免暴曬,防止中暑。
2. 透氣衣服:要選擇透氣性強、吸汗速干的材質來制作衣服,可以幫助身體保持干爽,減少汗液蒸發后的不適感。例如,常用的棉質、麻質和透氣性較好的合成材料都是不錯的選擇。
3. 帽子:選擇寬邊的防曬帽可以有效地遮擋陽光,防止曬傷,同時也可以使頭部局部不受高溫的照射,有效地緩解高溫的不適感。
4. 充足飲水:高溫天氣下,人體排汗量增加,身體會失去大量水分,因此,充足的飲水十分必要。建議多喝水、適量補充電解質水、運動飲料等能夠幫助身體補充水分、電解質和能量。
5. 泡腳:夏季高溫天氣下,我們的腳很容易出汗,泡腳可以消除腳部的疲勞,緩解身體的不適感。泡腳時,可以加入適量的鹽、白醋、綠茶等,有助于消除紫外線對腳部造成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