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水急救時為啥要后做胸外按壓
溺水急救時為啥要后做胸外按壓呢?快快收藏起來以備不時之需吧!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溺水急救時為啥要后做胸外按壓點擊就看,希望能夠對大家的需要帶來力所能及的有效幫助。
溺水急救時為啥要后做胸外按壓點擊就看
對于溺水的患者而言,其從遇險到呼吸心跳停止的生理過程是完全不一樣的。
在被水淹沒之后,溺水者起初會出于反射而屏住呼吸,在這一過程中,溺水者會反復吞水。隨著屏氣的進行,溺水者會出現缺氧和高碳酸血癥。喉痙攣反射可能會暫時地防止水進入到肺內。然而最終這些反射會逐漸減少,水被吸入肺內。
溺水最關鍵的病理生理特征是因為缺氧而出現心動過緩和意識喪失,繼而心跳停止和死亡。通過給予通氣的復蘇以糾正低氧血癥至關重要,而糾正缺氧本身也可導致自主呼吸或循環的恢復。
溺水者血液里不含有氧氣,單純的胸外按壓是徒勞的。
美國心臟病協會2015版心肺復蘇指南里就特別指出:“醫護人員應為所有心臟驟停的成人患者提供胸部按壓和通氣,無論這是否因心臟病所導致。而且,醫務人員比較實際的做法應是,根據最有可能導致停搏的原因,調整施救行動的順序。”
歐洲復蘇協會發布的2015年復蘇指南里更是明確指出了,溺水者應該首先給予5次人工通氣,再按照30:2的順序進行胸外按壓和人工通氣。
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16年12月發布的《淹溺急救專家共識》也強調了溺水者基礎生命支持應遵循A-B-C-D順序,即開放氣道、人工通氣、胸外按壓、早期除顫。
當然,我們不愿意把心肺復蘇的操作流程搞得這么復雜。因為這門技術是要教授給大多數不具備有醫學知識的普通人的。操作過程越簡單,就越容易被接受和掌握。C-A-B的流程能夠適應更多的情況,所以我們砍掉了所有的細枝末節,只強調這一種順序,目的是消除施救者的畏難情緒,更有信心地投入到搶救中去。對于溺水者,即使按照C-A-B的流程來搶救,不過也就是延遲了胸外按壓30次,大概18秒的時間,這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早點開始行動,總比猶豫和思考要好。
如何預防溺水具體做法
1、選擇好的游泳場所,游泳時,不能去不知水深淺的地方,還有經常出現溺水事故的游泳場所,也應該禁止,最好去有救生員的游泳池。
2、不要單獨一人游泳,單獨游泳若出現危險,可能會無法被及時發現。
3、需要了解自己的身體情況,如果平時經常出現手腳抽搐的情況,則不要游泳,如果一定要游泳,最好去游泳池。
4、熟悉自己的水平、清楚水性,不要高估自己的游泳水平,不要隨便跳水,游泳時不要打鬧,以防發生溺水。
在下水前應該先活動自己的身體,如果水溫比較低,可以先將身體淋濕后再下水。6、身體不舒服,需要馬上呼救。游泳時候感覺自己出現一些不舒服的感覺,一定要及時呼救,可以自己游到岸上。
溺水致命急救誤區“倒掛控水法”
溺水者的黃金搶救時間只有5分鐘,如果超過5分鐘,人的大腦就會因為長期缺氧而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而“倒掛控水法”,不僅會耽誤黃金搶救時間,更會導致胃內容物排出,反而增加了誤吸風險,有害無益。
牢記溺水急救要點
最后,我們再來簡單復習一下溺水的急救要點:
判斷患者意識,如果沒有,立即呼叫援助,并啟動急救系統,盡快取得自動體外除顫儀(AED)。
開放氣道,清除口鼻異物,觀察呼吸情況。如果沒有呼吸或僅有瀕死樣呼吸,應盡快給予2-5次人工通氣。
檢查脈搏(非專業人員不做要求),如沒有,給予30次胸外按壓,然后2次人工通氣,反復進行,直到患者心跳呼吸恢復或有人替換。
如果能取得AED,盡快連接到患者,按照提示進行電擊除顫操作。
最后再強調一次:大多數溺水者吸入的水分并不多,而且很快會進入到血液循環,沒有倒背控水的必要,這樣做可能會帶來更多的危險。心肺復蘇延遲的每一秒鐘,搶救的成功率都在下降,務必要珍惜搶救的黃金時間。
遇見有人溺水該如何施救?
1、如果發現有人溺水,首先要大聲呼救,叫更多的人來幫忙。
2、發現溺水者后,可充分利用現場器材,如繩、竿、木板、救生圈等救人。也可以將衣服連在一起當做繩索。
3、需要下水就溺水的人的時候,一定要大聲告訴他,不要驚慌,有人在救你。
4、下水救人時,不要從正面接近,防止被溺水者抓、抱。若被抱住,應放手自沉,溺水者便會放開。救人者應繞到溺水者的背后或潛入水下,從其左腋下繞過胸部,然后握其右手,以仰游姿勢將其拖向岸邊,也可以在其背后拉腋窩拖帶上岸。
5、施救者若不熟悉水性或不了解現場水情,不應輕易下水,應呼救或報警。未成年人不宜下水救人。